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秋季开始,辽宁省全面启动了基础教育中高中阶段的课程改革。本次课程改革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思想,更加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
笔者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学习方式的变革,在教学实践中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了积极的探索。
一、自主学习的含义和特征
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作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做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这样的学习才是自主学习。在课程改革深入到基础教育领域的今天,关于自主学习的理论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实践性。
笔者认为自主学习有以下的特征:
第一,学生能够独立地制定学习目标和学习进度,对学习内容和和学习方法能够独立地选择。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目标的制定既要按照课程标准、教材的规定,又要兼顾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兴趣,只有学生们亲自参与这个制定的过程,学习目标进度等才会更加准确和真实。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基础和需要,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方法,才会更加注重学生们的个性发展。
第二,学生对学习过程可以自主调控,对学习结果可以及时反馈。学生在确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后,针对学习内容,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能够进行有效的监控,审视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根据自己所面临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改变学习策略、方法等直至实现学习目标。在自主学习中,每个学生都应该根据自己选择的学习内容,针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而就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总结。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手段
(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唤起自主学习的意识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传统的思想政治学习过程中,学生面临的现状是:缺乏学习的积极性,没有主动求知的欲望,这就要求我们高中政治教师要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唤起学生们自主学习的意识。那么如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一切从生活实际出发,激起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我们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教材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带领学生走入现实生活。例如:在学习《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这课的时候,教师可以以春季和冬季白菜价格下降和上涨为例,激起学生对价格问题的思考,从而把枯燥的价值规律理论形象地传授给学生,这样学生不仅能够较容易的理解深奥的理论,而且能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能够透析事物现象认识其本质。
2、深入挖掘和整合教材,激起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学习的使命感
例如:在学习《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和《我国政府受人民监督》这两课的时候,通过对民主监督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每个公民都有依法行使民主监督的权利,而且政府权力的运用的好坏也需要公民的监督,这样学生会更加重视对知识的学习和民主监督的运用。通过对民主监督的学习使学生们认识到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是我们每个公民的权利,正是我们监督权的行使才创建了这个和谐的社会。
3、拓宽知识视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意识
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看新闻,读报纸的习惯,多了解国内外的时事,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知识的兴趣。
(二)、授之以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兴趣只是学习的“助力器”,而学生要想真正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关键是要掌握学习的方法,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不应该简单地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教给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这一学科知识的方法,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例如:
1、培养学生问为什么的习惯
提出问题的过程是学生们积极思维的过程,它可使学生在学习中变得更加积极主动,还帮助学生认识到由于提出问题的角度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一样。
2、培养学生发现“是什么”的能力
培养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如:制定学习内容、时间安排、实施措施、完成情况、自我总结评价,按学习计划去实现学习目标,是学生有无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对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也特别重要。
3、培养学生利用各种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想政治课程的信息资源是非常丰富的。除教科书外,各种报刊杂志,电影、电视、广播,报告会、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都可以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源。
(三)、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
1、指导学生课前自主预习
在高中阶段,无论哪一个学科,课前预习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学生提前预习所学知识能保证下一步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保证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所以作为高中思想政治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必须对学生的课前预习予以科学的指导。
2、鼓励学生课上主动参与,课下自主阅读,深入社会实践
主动参与是创新学习的前提和基础,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能力。学生是主体,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学生的天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变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真正落实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3、指导学生课外自主阅读
当今的信息时代,课外的知识丰富而精彩,对学生充满了吸引力,所以教师要给予一定的指导,这样对学生们自主学习思想政治知识是很有效的。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深远意义
在当今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任何教育都不可能将所有人类知识传授给学习者,教育的任务必定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改变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目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新教材的广泛使用,我们体会到课程改革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条件和操作平台,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成为课程改革对教学提出的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自主学习能够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深度理解,符合深度学习的特征。自主学习是学生走出学校后采取的主要学习方式,而没有自主学习能力,个体的终生发展会受到极大的限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学习效率的提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课堂前做好预习,课堂上热情参与,课后及时查漏补缺,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意识到学习是自己学来的,自己才是学习的管理者,这些有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总之,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是现代教育的紧迫任务。高中学生的自学潜力非常大,我们在思想政治的教学中应该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空间。同时也应注意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辩证统一。在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我们老师起着极为重要的引导和启发的作用,而学生一旦拥有了这种能力,又会受益终生。
笔者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学习方式的变革,在教学实践中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了积极的探索。
一、自主学习的含义和特征
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作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做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这样的学习才是自主学习。在课程改革深入到基础教育领域的今天,关于自主学习的理论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实践性。
笔者认为自主学习有以下的特征:
第一,学生能够独立地制定学习目标和学习进度,对学习内容和和学习方法能够独立地选择。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目标的制定既要按照课程标准、教材的规定,又要兼顾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兴趣,只有学生们亲自参与这个制定的过程,学习目标进度等才会更加准确和真实。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基础和需要,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方法,才会更加注重学生们的个性发展。
第二,学生对学习过程可以自主调控,对学习结果可以及时反馈。学生在确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后,针对学习内容,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能够进行有效的监控,审视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根据自己所面临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改变学习策略、方法等直至实现学习目标。在自主学习中,每个学生都应该根据自己选择的学习内容,针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而就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总结。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手段
(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唤起自主学习的意识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传统的思想政治学习过程中,学生面临的现状是:缺乏学习的积极性,没有主动求知的欲望,这就要求我们高中政治教师要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唤起学生们自主学习的意识。那么如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一切从生活实际出发,激起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我们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教材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带领学生走入现实生活。例如:在学习《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这课的时候,教师可以以春季和冬季白菜价格下降和上涨为例,激起学生对价格问题的思考,从而把枯燥的价值规律理论形象地传授给学生,这样学生不仅能够较容易的理解深奥的理论,而且能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能够透析事物现象认识其本质。
2、深入挖掘和整合教材,激起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学习的使命感
例如:在学习《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和《我国政府受人民监督》这两课的时候,通过对民主监督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每个公民都有依法行使民主监督的权利,而且政府权力的运用的好坏也需要公民的监督,这样学生会更加重视对知识的学习和民主监督的运用。通过对民主监督的学习使学生们认识到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是我们每个公民的权利,正是我们监督权的行使才创建了这个和谐的社会。
3、拓宽知识视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意识
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看新闻,读报纸的习惯,多了解国内外的时事,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知识的兴趣。
(二)、授之以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兴趣只是学习的“助力器”,而学生要想真正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关键是要掌握学习的方法,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不应该简单地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教给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这一学科知识的方法,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例如:
1、培养学生问为什么的习惯
提出问题的过程是学生们积极思维的过程,它可使学生在学习中变得更加积极主动,还帮助学生认识到由于提出问题的角度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一样。
2、培养学生发现“是什么”的能力
培养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如:制定学习内容、时间安排、实施措施、完成情况、自我总结评价,按学习计划去实现学习目标,是学生有无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对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也特别重要。
3、培养学生利用各种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想政治课程的信息资源是非常丰富的。除教科书外,各种报刊杂志,电影、电视、广播,报告会、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都可以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源。
(三)、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
1、指导学生课前自主预习
在高中阶段,无论哪一个学科,课前预习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学生提前预习所学知识能保证下一步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保证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所以作为高中思想政治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必须对学生的课前预习予以科学的指导。
2、鼓励学生课上主动参与,课下自主阅读,深入社会实践
主动参与是创新学习的前提和基础,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能力。学生是主体,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学生的天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变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真正落实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3、指导学生课外自主阅读
当今的信息时代,课外的知识丰富而精彩,对学生充满了吸引力,所以教师要给予一定的指导,这样对学生们自主学习思想政治知识是很有效的。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深远意义
在当今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任何教育都不可能将所有人类知识传授给学习者,教育的任务必定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改变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目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新教材的广泛使用,我们体会到课程改革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条件和操作平台,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成为课程改革对教学提出的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自主学习能够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深度理解,符合深度学习的特征。自主学习是学生走出学校后采取的主要学习方式,而没有自主学习能力,个体的终生发展会受到极大的限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学习效率的提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课堂前做好预习,课堂上热情参与,课后及时查漏补缺,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意识到学习是自己学来的,自己才是学习的管理者,这些有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总之,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是现代教育的紧迫任务。高中学生的自学潜力非常大,我们在思想政治的教学中应该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空间。同时也应注意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辩证统一。在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我们老师起着极为重要的引导和启发的作用,而学生一旦拥有了这种能力,又会受益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