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姓名:李永红单位:重庆市巴川中学
地址:重庆市铜梁县塔山东街666号邮编:402560
作者简介:李永红,重庆市巴川中学副校长兼小班研究室主任,重庆市骨干教师,全国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获得者。
邮箱:[email protected]电话:18983450028
摘要:一切学习本质上都是自学,学生“裸读”教材能力的培养蕴含着丰富的教学问题。“裸读”的“教”,不仅需要着力培养和储备有利于“裸读”的基本能力,梳理需要着力解决的系列问题;老师更要对“裸读”什么,怎样“裸读”的基本问题,系统思考,精心设计。
关键词:自学 裸读 小班教学
小班“改革课堂”的探索已经进行了两年多时间,我们构建的“自主问题教学模式”,以“自主学习提纲”和“主问题”为课堂学习抓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提纲”开展自主学习,根据“主问题”小组合作学习这样两个环节,达成主动理解教材,自主构建知识的目的。这两个学习环节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老师的主导地位,问题设计、课堂调控皆由老师主导,而一切问题的解决都由学生或独立,或合作解决,学生的理解能力,特别是表达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
但实践中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比如学生学习仍然缺少主动,自学能力还没有真正形成。一切学习本质上都是自学,真正的自学能力一定体现在学生不借助任何外在指导而能直击教材,理解内容,抓住要害,自主构建上,“自主问题教学模式”的运行还没能真正培养学生“裸读”教材,理解教材,掌握教材的能力,模式运行应当增设学生“裸读”教材这个环节。
11年春期第二周周二数学组教研会上,几位数学老师对“裸读”教材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但大家没有形成一致意见。星期三上午,我到小班办公室,甘永伦等三位老师和我探讨关于数学自学的问题,他们准备做这方面的尝试,我很感兴趣,就和他们一起听甘老师的自学指导课。
在听甘老师的自学指导课时,我感觉他们处理“裸读”很平面,简单随意,缺乏深入研究。甘老师指导学生自学的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这一节,具体步骤就是让学生自读教材第6页到第7页的内容。读前没有引导语,没有方法指导,也没有具体明确的要求,是真正意义上的“裸读”。
我非常肯定和赞同他们的想法,希望他们进行这样的探索,但我总感觉不大对劲:
“裸读”之前的“教”需要着力培养和储备哪些有利于“裸读”的能力?
一开始放手就这样无引导、无指导、无要求的彻彻底底的“裸读”,是否符合七年级学生的能力实际?
“裸读”前后是否需要适当的“干预”,比如设置情境激发兴趣,读后反馈检测评价“裸读”效果?
观课过程中的一个个问题引发了我深入的思考。
“当学生不具备独立阅读教材和思考问题的时候(处于依靠教师的阶段),教师要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教学生学会阅读和学会思考上面”【1】,“当然,教师不能脱离学科性质、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认识水平来单独传授所谓的方法,而应该把方法传授有机地渗透和溶入知识的教学中,并引导和教育学生保持对学习方法的关心,养成‘方法’的意识。”【2】这条规律告诉我们:当学生处于依靠教师的学习阶段,必须先教后学(边教边学),但是教的着眼点是为了不教,学的着力点在于自主、独立学习,因此,教师要致力于教学生学会学习。
“当学生已经能够自己阅读教材和自己思考的时候(处于相对独立和基本独立的阶段),就要先让他们自己去阅读和思考,当然,这时只靠学生自己读书和思考还不能解决全部问题。所以,教师的教学依然是重要的,但是,教师一定要针对学生独立学习中提出的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3】这条规律告诉我们:当学生处于相对独立和基本独立的学习阶段,具有一定的独立学习能力,必须先学后教,这是教学的一条规则、规律,而不是一种可以采用也可以不采用的方式、方法。
这是福建师大著名教学论专家余文森教授在《论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中阐述的两条重要教学原则:“先教后学”和“先学后教”。 根据余教授的有效教学理论,学生进行“裸读”应该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们一上来就让学生彻彻底底“裸读”教材,这显然不符合学生的能力实际。
我们不妨仔细思考、认真梳理这样一些基本问题:
“先教”需要教学生哪些?要教到什么程度?规范标准是什么?
“后学”又怎样学?“后学”需用维持多长时间?怎样保证后学效果?怎样判断学生能够逐渐摆脱对老师的一味依赖独立展开自主学习?
如何判断“先学”的基础和时机是否成熟?什么时候学生“先学”效果最理想?“先学”的教的策略和学的方法途径有哪些?
“后教”的策略方法又有哪些?
如此看来,学生“裸读”教材的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教学问题,这些看似不是问题的问题才是最关键的问题,需要我们反复斟酌,认真实证,精心研究。
除此之外,老师对“裸读”什么,怎样“裸读”的问题,更要认真研究,精心设计。
听课过程中,我还一直在不断思考这样的问题:怎样激发学生“裸读”的热情和动机?“裸读”前需不需要根据“裸读”内容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在选择“裸读”内容时有没有讲究?
下来翻看教材,感觉甘老师的处理确实很随意,存在着一些问题。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四节内容分别是:相交线;平行线及其判定;平行线的性质;平移。第一节又有三个小节,分别是相交线,垂线,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如果从教材编排的内在逻辑联系看,第一节是为第二节服务的,没有三线八角这三类角的界定,你是没有办法讲清楚平行线的判定的。甘老师在布置“裸读”任务时,很静止孤立地处理着教材,没有从知识联系的角度和知识产生的来龙去脉的角度设计“裸读”内容。如果我来安排“裸读”内容,我一定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阅读和第二节“平行线及其判定”放在一起让学生“裸读”。两节一贯通,学生一下就会顿悟,哦,原来三线八角是为平行线判定做铺垫的。“我们讲概念,通常只从概念的定义讲起,而为什么会有这个概念,它的原型尤其是生活原型是什么,它的外延是什么,一概不予涉及。”【4】认真审视我们的教学,我们确实存在着“静态”教学的行为——按照教材编排一板一眼被动地呈现教材上的知识,不关心知识的来龙去脉与相互联系,学生学习的东西是“死”的而不是“活”的。
顺着这样的思维,我们可以这样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裸读”兴趣,进行思维导向:
同学们在小学就学习了平行线,现在有一个生活问题想请同学们一起解决:几个重庆工人要铺一段路的铁轨,两条铁轨铺得平不平行是非常重要的技术问题。那天恰巧主管铁轨铺设的工程师不在,几个文化程度不高的工人对铺出的铁轨平行不平行争执不休,谁也说服不了谁?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办法来解决平不平行的问题?如果你认真读教材第一节、第二节,你也许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一些办法,看谁最先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读教材,容易激发学习热情和专注注意力,同时运用所理解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有助于知识的灵活运用。交流中学生一般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交流后再稍微梳理一下两节知识的来龙去脉,学生就基本能够构建起这两节的知识框架,将两节知识融会贯通起来。
所以,备课时我们要有整体的思考,系统的思维。根据系统论原理,不仅教学过程是一个系统,教学内容也是一个系统,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在整体感知教材、理解教材的过程中,要尽快找到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和规律,做到举一反三,提高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2] [3] 余文森,论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网络文章
[4] 余慧娟,教学改革的方向性思考·人民教育,2011·1第37页
地址:重庆市铜梁县塔山东街666号邮编:402560
作者简介:李永红,重庆市巴川中学副校长兼小班研究室主任,重庆市骨干教师,全国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获得者。
邮箱:[email protected]电话:18983450028
摘要:一切学习本质上都是自学,学生“裸读”教材能力的培养蕴含着丰富的教学问题。“裸读”的“教”,不仅需要着力培养和储备有利于“裸读”的基本能力,梳理需要着力解决的系列问题;老师更要对“裸读”什么,怎样“裸读”的基本问题,系统思考,精心设计。
关键词:自学 裸读 小班教学
小班“改革课堂”的探索已经进行了两年多时间,我们构建的“自主问题教学模式”,以“自主学习提纲”和“主问题”为课堂学习抓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提纲”开展自主学习,根据“主问题”小组合作学习这样两个环节,达成主动理解教材,自主构建知识的目的。这两个学习环节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老师的主导地位,问题设计、课堂调控皆由老师主导,而一切问题的解决都由学生或独立,或合作解决,学生的理解能力,特别是表达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
但实践中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比如学生学习仍然缺少主动,自学能力还没有真正形成。一切学习本质上都是自学,真正的自学能力一定体现在学生不借助任何外在指导而能直击教材,理解内容,抓住要害,自主构建上,“自主问题教学模式”的运行还没能真正培养学生“裸读”教材,理解教材,掌握教材的能力,模式运行应当增设学生“裸读”教材这个环节。
11年春期第二周周二数学组教研会上,几位数学老师对“裸读”教材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但大家没有形成一致意见。星期三上午,我到小班办公室,甘永伦等三位老师和我探讨关于数学自学的问题,他们准备做这方面的尝试,我很感兴趣,就和他们一起听甘老师的自学指导课。
在听甘老师的自学指导课时,我感觉他们处理“裸读”很平面,简单随意,缺乏深入研究。甘老师指导学生自学的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这一节,具体步骤就是让学生自读教材第6页到第7页的内容。读前没有引导语,没有方法指导,也没有具体明确的要求,是真正意义上的“裸读”。
我非常肯定和赞同他们的想法,希望他们进行这样的探索,但我总感觉不大对劲:
“裸读”之前的“教”需要着力培养和储备哪些有利于“裸读”的能力?
一开始放手就这样无引导、无指导、无要求的彻彻底底的“裸读”,是否符合七年级学生的能力实际?
“裸读”前后是否需要适当的“干预”,比如设置情境激发兴趣,读后反馈检测评价“裸读”效果?
观课过程中的一个个问题引发了我深入的思考。
“当学生不具备独立阅读教材和思考问题的时候(处于依靠教师的阶段),教师要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教学生学会阅读和学会思考上面”【1】,“当然,教师不能脱离学科性质、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认识水平来单独传授所谓的方法,而应该把方法传授有机地渗透和溶入知识的教学中,并引导和教育学生保持对学习方法的关心,养成‘方法’的意识。”【2】这条规律告诉我们:当学生处于依靠教师的学习阶段,必须先教后学(边教边学),但是教的着眼点是为了不教,学的着力点在于自主、独立学习,因此,教师要致力于教学生学会学习。
“当学生已经能够自己阅读教材和自己思考的时候(处于相对独立和基本独立的阶段),就要先让他们自己去阅读和思考,当然,这时只靠学生自己读书和思考还不能解决全部问题。所以,教师的教学依然是重要的,但是,教师一定要针对学生独立学习中提出的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3】这条规律告诉我们:当学生处于相对独立和基本独立的学习阶段,具有一定的独立学习能力,必须先学后教,这是教学的一条规则、规律,而不是一种可以采用也可以不采用的方式、方法。
这是福建师大著名教学论专家余文森教授在《论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中阐述的两条重要教学原则:“先教后学”和“先学后教”。 根据余教授的有效教学理论,学生进行“裸读”应该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们一上来就让学生彻彻底底“裸读”教材,这显然不符合学生的能力实际。
我们不妨仔细思考、认真梳理这样一些基本问题:
“先教”需要教学生哪些?要教到什么程度?规范标准是什么?
“后学”又怎样学?“后学”需用维持多长时间?怎样保证后学效果?怎样判断学生能够逐渐摆脱对老师的一味依赖独立展开自主学习?
如何判断“先学”的基础和时机是否成熟?什么时候学生“先学”效果最理想?“先学”的教的策略和学的方法途径有哪些?
“后教”的策略方法又有哪些?
如此看来,学生“裸读”教材的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教学问题,这些看似不是问题的问题才是最关键的问题,需要我们反复斟酌,认真实证,精心研究。
除此之外,老师对“裸读”什么,怎样“裸读”的问题,更要认真研究,精心设计。
听课过程中,我还一直在不断思考这样的问题:怎样激发学生“裸读”的热情和动机?“裸读”前需不需要根据“裸读”内容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在选择“裸读”内容时有没有讲究?
下来翻看教材,感觉甘老师的处理确实很随意,存在着一些问题。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四节内容分别是:相交线;平行线及其判定;平行线的性质;平移。第一节又有三个小节,分别是相交线,垂线,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如果从教材编排的内在逻辑联系看,第一节是为第二节服务的,没有三线八角这三类角的界定,你是没有办法讲清楚平行线的判定的。甘老师在布置“裸读”任务时,很静止孤立地处理着教材,没有从知识联系的角度和知识产生的来龙去脉的角度设计“裸读”内容。如果我来安排“裸读”内容,我一定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阅读和第二节“平行线及其判定”放在一起让学生“裸读”。两节一贯通,学生一下就会顿悟,哦,原来三线八角是为平行线判定做铺垫的。“我们讲概念,通常只从概念的定义讲起,而为什么会有这个概念,它的原型尤其是生活原型是什么,它的外延是什么,一概不予涉及。”【4】认真审视我们的教学,我们确实存在着“静态”教学的行为——按照教材编排一板一眼被动地呈现教材上的知识,不关心知识的来龙去脉与相互联系,学生学习的东西是“死”的而不是“活”的。
顺着这样的思维,我们可以这样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裸读”兴趣,进行思维导向:
同学们在小学就学习了平行线,现在有一个生活问题想请同学们一起解决:几个重庆工人要铺一段路的铁轨,两条铁轨铺得平不平行是非常重要的技术问题。那天恰巧主管铁轨铺设的工程师不在,几个文化程度不高的工人对铺出的铁轨平行不平行争执不休,谁也说服不了谁?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办法来解决平不平行的问题?如果你认真读教材第一节、第二节,你也许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一些办法,看谁最先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读教材,容易激发学习热情和专注注意力,同时运用所理解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有助于知识的灵活运用。交流中学生一般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交流后再稍微梳理一下两节知识的来龙去脉,学生就基本能够构建起这两节的知识框架,将两节知识融会贯通起来。
所以,备课时我们要有整体的思考,系统的思维。根据系统论原理,不仅教学过程是一个系统,教学内容也是一个系统,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在整体感知教材、理解教材的过程中,要尽快找到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和规律,做到举一反三,提高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2] [3] 余文森,论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网络文章
[4] 余慧娟,教学改革的方向性思考·人民教育,2011·1第3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