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医药项目融资难一直是制约整个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但这一难题日前有望破冰。国务院办公厅6月5日公布的《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下称“《政策》”)称,将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生物企业在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上市,鼓励符合条件的生物企业在境内外上市筹资。
国家为何大力支持生物企业上市融资?生物企业在融资上又遭遇什么困难?为此,《中国联合商报》记者专门采访了同昕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昕生物”)CEO李伟。
自筹资金为主
“国家出台这项政策比较及时,不过,如果出台更早我们就更好了。”在位于风景秀丽的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的创新大厦办公室里,李伟欣喜地对记者说道。
6月5日,生物制药板块微涨,对该利好政策迅速做出反应。大智慧统计的医药板块指数上涨0.66%。个股中:同仁堂收于16.42元,涨0.43%;浙江医药收于22.65元,涨5.35%;云南白药收于35.15元,涨1.88%。
“生物医药项目投入资金大,回报周期长,这使得融资比较困难。至今同昕生物主要以自筹资金为主。”李伟对记者表示,像美国的一种新药从研发到推出一般需要10年,需耗资1亿多美元才能上市销售。不过,新药一旦上市,市场非常大,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都很可观。
李伟还坦言,现在由于自筹资金有限,公司主要精力集中在研发上,“我们先保证研发资金,专心做好研发。”
目前,同昕生物研发的产品主要用于鼻咽癌、肾移植排斥反应、膀胱癌等疾病的早期诊断。
“鼻咽癌产品日前已完成研发与通过专家会审,正在国家药监局报批。而膀胱癌与肝癌产品正在研发中,下一步就会应用于临床与报批。”李伟表示。
三大融资难点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个老问题。而在所有中小企业中,生物企业融资难尤为凸显。
“相对于房地产与IT等行业的企业,生物企业在争融资上比较弱势,尤其是在创业初期。”李伟指出:“这与生物企业本身三大特点有关:一是投入周期长;二是金融机构与创投等投资机构对该行业认识不足;三是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监管。因为产品是治病救人的,国家对其要求非常严格,审批时间较长,投资回报就更长了,这是其他行业所没有的情况。”
资料显示,创业投资对于生物产业的投资在1999~2000年达到了高潮,但随着国内创业板的难产,生物企业迎来了融资的冬天,到2002年创业投资对于生物医药的投资萎缩到了42万美元(含境外创业投资在境内的投资),仅占当年创业投资总额的10%,远远低于对于IT产业的投资。
据李伟介绍,同昕生物也接触过一些创投,由于创投机构要求投资回报快,同时又对生物企业不了解,为此创投与同昕生物的理念不同,最后都没有成功。
“同昕生物去年洽谈了一个创投,差点就要成功了,可美国一场金融危机呼啸而来使之未成。”李伟表示:“不过,我们以后还会继续寻找创投的。”
另外,生物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也有难度。银行贷款主要以抵押贷款为主,抵押物多以固定资产、存货等有形资产为主,专利、信誉与商标等无形资产很难作为抵押物贷到款。而生物企业发展的初期资产主要表现为科研人员的技术、产品专利等无形资产,这就使生物产业发展初期抵押贷款具有难度。“一些金融机构都有一个硬性条件,即企业收入(现金流),而生物企业前期都集中在研发上,金融机构对此评估比较困难。”李伟说道。
不过,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生物产业的扶持以及一些金融机构认识的改变,一些生物企业融资困难有所缓解。2008年,北京银行就向同昕生物伸来了“橄榄枝”,贷给同昕生物100万元。“随着我们鼻咽癌产品的一上市,这100万元马上可催生300万元~500万元经济效益,未来将更多……”李伟表示。
据记者了解,同昕生物准备用5~7年的时间争取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物分子诊断技术集团。对于如何解决从目前到上市这段时间内的融资问题,李伟表示:“我们主要从三大途径解决:其一,银行贷款。同昕生物以后还会继续同北京银行合作。其二,引入风投。随着产品的上市以及企业的发展壮大,同昕生物继续寻觅风投,引入资金。其三,引入国际投资银行。上市前,同昕生物会引入高盛与摩根士丹利等国际投资银行注资。”
“随着一些生物企业的上市,一些投资机构越来越青睐生物企业,再加上国家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未来生物企业的融资渠道会更畅通。”李伟乐观地表示。
■链接:政策推手
目前,政策的扶持与资金的保证,将引领生物产业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新发布的政策细则中要求积极拓宽融资渠道:一是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生物产业。在引导社会资金方面,鼓励设立、发展生物技术创业投资机构和产业投资基金,鼓励、引导金融机构支持生物产业发展,支持信用担保机构对生物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支持金融机构创新信贷品种,改进金融服务,对符合条件的生物产业发展项目、生物产业基地基础设施提供信贷支持。积极探索利用贴息、小额贷款等方式,加大有效信贷投入。
二是支持生物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在资本市场方面,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生物企业在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上市,鼓励符合条件的生物企业在境内外上市筹资。开展生物产业基地内具备条件的生物企业进入证券公司代办系统进行股份转让试点,推进未上市生物企业股权的流通,拓宽创业投资退出渠道。同时,支持符合条件的生物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等,开展生物产业基地内企业联合发行企业债券试点。
国家为何大力支持生物企业上市融资?生物企业在融资上又遭遇什么困难?为此,《中国联合商报》记者专门采访了同昕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昕生物”)CEO李伟。
自筹资金为主
“国家出台这项政策比较及时,不过,如果出台更早我们就更好了。”在位于风景秀丽的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的创新大厦办公室里,李伟欣喜地对记者说道。
6月5日,生物制药板块微涨,对该利好政策迅速做出反应。大智慧统计的医药板块指数上涨0.66%。个股中:同仁堂收于16.42元,涨0.43%;浙江医药收于22.65元,涨5.35%;云南白药收于35.15元,涨1.88%。
“生物医药项目投入资金大,回报周期长,这使得融资比较困难。至今同昕生物主要以自筹资金为主。”李伟对记者表示,像美国的一种新药从研发到推出一般需要10年,需耗资1亿多美元才能上市销售。不过,新药一旦上市,市场非常大,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都很可观。
李伟还坦言,现在由于自筹资金有限,公司主要精力集中在研发上,“我们先保证研发资金,专心做好研发。”
目前,同昕生物研发的产品主要用于鼻咽癌、肾移植排斥反应、膀胱癌等疾病的早期诊断。
“鼻咽癌产品日前已完成研发与通过专家会审,正在国家药监局报批。而膀胱癌与肝癌产品正在研发中,下一步就会应用于临床与报批。”李伟表示。
三大融资难点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个老问题。而在所有中小企业中,生物企业融资难尤为凸显。
“相对于房地产与IT等行业的企业,生物企业在争融资上比较弱势,尤其是在创业初期。”李伟指出:“这与生物企业本身三大特点有关:一是投入周期长;二是金融机构与创投等投资机构对该行业认识不足;三是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监管。因为产品是治病救人的,国家对其要求非常严格,审批时间较长,投资回报就更长了,这是其他行业所没有的情况。”
资料显示,创业投资对于生物产业的投资在1999~2000年达到了高潮,但随着国内创业板的难产,生物企业迎来了融资的冬天,到2002年创业投资对于生物医药的投资萎缩到了42万美元(含境外创业投资在境内的投资),仅占当年创业投资总额的10%,远远低于对于IT产业的投资。
据李伟介绍,同昕生物也接触过一些创投,由于创投机构要求投资回报快,同时又对生物企业不了解,为此创投与同昕生物的理念不同,最后都没有成功。
“同昕生物去年洽谈了一个创投,差点就要成功了,可美国一场金融危机呼啸而来使之未成。”李伟表示:“不过,我们以后还会继续寻找创投的。”
另外,生物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也有难度。银行贷款主要以抵押贷款为主,抵押物多以固定资产、存货等有形资产为主,专利、信誉与商标等无形资产很难作为抵押物贷到款。而生物企业发展的初期资产主要表现为科研人员的技术、产品专利等无形资产,这就使生物产业发展初期抵押贷款具有难度。“一些金融机构都有一个硬性条件,即企业收入(现金流),而生物企业前期都集中在研发上,金融机构对此评估比较困难。”李伟说道。
不过,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生物产业的扶持以及一些金融机构认识的改变,一些生物企业融资困难有所缓解。2008年,北京银行就向同昕生物伸来了“橄榄枝”,贷给同昕生物100万元。“随着我们鼻咽癌产品的一上市,这100万元马上可催生300万元~500万元经济效益,未来将更多……”李伟表示。
据记者了解,同昕生物准备用5~7年的时间争取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物分子诊断技术集团。对于如何解决从目前到上市这段时间内的融资问题,李伟表示:“我们主要从三大途径解决:其一,银行贷款。同昕生物以后还会继续同北京银行合作。其二,引入风投。随着产品的上市以及企业的发展壮大,同昕生物继续寻觅风投,引入资金。其三,引入国际投资银行。上市前,同昕生物会引入高盛与摩根士丹利等国际投资银行注资。”
“随着一些生物企业的上市,一些投资机构越来越青睐生物企业,再加上国家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未来生物企业的融资渠道会更畅通。”李伟乐观地表示。
■链接:政策推手
目前,政策的扶持与资金的保证,将引领生物产业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新发布的政策细则中要求积极拓宽融资渠道:一是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生物产业。在引导社会资金方面,鼓励设立、发展生物技术创业投资机构和产业投资基金,鼓励、引导金融机构支持生物产业发展,支持信用担保机构对生物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支持金融机构创新信贷品种,改进金融服务,对符合条件的生物产业发展项目、生物产业基地基础设施提供信贷支持。积极探索利用贴息、小额贷款等方式,加大有效信贷投入。
二是支持生物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在资本市场方面,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生物企业在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上市,鼓励符合条件的生物企业在境内外上市筹资。开展生物产业基地内具备条件的生物企业进入证券公司代办系统进行股份转让试点,推进未上市生物企业股权的流通,拓宽创业投资退出渠道。同时,支持符合条件的生物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等,开展生物产业基地内企业联合发行企业债券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