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 创新 思维

来源 :大观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g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个教育者不但要传授知识给学生,而且要培养学生的能力。本文认为对一个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来说,最重要的三大能力莫过于“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创新意识”“启发思维能力”。围绕这三个问题,本文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 兴趣 创新 思维 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希望,是一个民族前进不竭的动力。小学老师要从基础开始抓起,从小开始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尤其是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能力呢?
  1.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兴趣是思维的动力,是促进学生乐学的先决条件。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便会产生优势兴奋中心,就能集中注意力,发展学生敏捷的思维。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讲数学故事,或介绍一些数学家,或出一道趣味数学题,或提出一个使学生感到疑惑而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心理氛围中、在教师的主导下进入新知识的探索学习过程中,引导他们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数学课上教师要善于利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的进行中,教师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在知识的生长点、转折点设计有趣新颖的提问,以创设最佳的情境,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只有引起学生们的极大兴趣,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了,从而对要学习内容产生了兴趣。这样的教学就会就“水到渠成”,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这种学习方式由于能吸引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所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树立创新意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环境与学生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学习的思维处于最佳的状态,而紧张的课堂气氛难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下学生的学习热情才会高涨,课堂参与积极性高。因此,创设愉悦和谐的课堂环境是学生主动创新的前提。
  首先要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环境,使学生敢于创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就是为每一个学生创设形形色色的舞台,营造一种师生之间和谐、平等、民主交往的良好数学课堂氛围,促使学生愉快地学习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肯想、敢想的情感。对学生中具有独特创新想法要特别呵护、启发、引导,不轻易否定,切实保护学生“想”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这为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其次要提供自主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机会创新。在教学中,应当让学生占有足够的自学时间,享有广阔的联想空间。课堂上学生质疑问难,创新意识得到了保护,将逐步形成会问、善问的思维品质。
  3.启发思维能力
  一堂课效率的高低,不光要看教师能传授给学生多少知识,还要看能否教给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即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还要使学生“会学”,成为获取知识的主人和新知识的“发现者”。因此,教师必须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新规律,提出新问题,并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中,掌握知识的基本原理及其衔接性,可以促进知识的迁移,使学生易于理解新知识,达到发展学生思维,提高能力的目的。因而,启发式教学要真正达到启迪思维,培养智能,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还必须注重启发点的优化。一是要“准”,讓启发启在关键处,启在新旧知识的联接处。小学数学知识有很强的系统性,许多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产生发展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加强运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指导。
  首先新课前的复习和新课的提问要精心设计启发点,把握问题的关键,真正起到启发、点拨和迁移作用。
  其次,要重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发展,注意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分化点的关键处,设置有层次,有坡度,有启发性、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系列提问。让学生独立思考,积极练习求得新知,掌握规律。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串在一起,形成知识的系统结构。
  综上所述,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方面多下工夫,积极学习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方法,不断充实自己,让自己有过硬的数学教育本领,并且勇于创新,大胆实践,这样才能使学生学好数学,数学能力得到发展,才能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其他文献
摘要:遵循《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低段的阅读教学应拥有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的能力,在阅读中积累词语;教师引导学生在诵读中理解,在诵读中感悟,在诵读中体会情感,在诵读中积累语言,在诵读中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围绕单元训练重点,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培养既动脑又动手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实践活动 体会词语 积累词语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低年级在阅读中词语学习提出
期刊
有人这样形容数学:“思维的体操,智慧的火花”。从小学到高中绝大多数同学对它情有独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然而并非人人都是成功者,许多小学、初中数学学科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阶段,第一个跟头就栽在数学上。现在中学生虽然很想学好数学,可就是数学成绩提不高,最怕见数学老师。这种“惧怕”数学的现象目前是比较普遍的,应当引起重视。当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仅就从学生的学习状态方面浅谈如下: 
期刊
摘要:思想政治课堂枯燥乏味,需要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而自主学习法通过“自主发现——自主探索——自主反馈——自主应用”的教学模式很好的提高了政治课的教学效果,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关键词:自主发现 自主探索 自主反馈 自主应用  现今我们的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存在着很多弊端;一是教师讲的太多、太滥、太杂,导致学生漫不经心,恹恹欲睡;二是教师问得太多、太碎,导致学生无所
期刊
一、青铜器之乡  青铜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现,它是一种世界性的文明象征。宝鸡是周秦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我国出土周秦时期青铜器最多的地区,素有“青铜之乡”的美称。青铜器发展最鼎盛时期是商晚期至西周早期,西周时期的造型艺术水平很高,它不仅是我国艺术史上的辉煌篇章,而且在世界艺术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宝鸡出土的折觥就是其中的一件,当是青铜器艺术品中的精品,被定为国家级文物。  二、艺术瑰宝-折觥  折觥
期刊
摘要:藏、回、土、蒙古、撒拉五个少数民族是青海世居少数民族, 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 逐渐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点的习惯法。在青海世居少数民族习惯法的生成与发展过程中, 宗教信仰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 从宗教信仰的角度, 又可以将五个世居少数民族习惯法分为两大信仰习惯法,即藏族、土族、蒙古族属于藏传佛教信仰习惯法体系, 回族、撒拉族属于伊斯兰教信仰习惯法体系。  关键词:少数民族 习惯法 青
期刊
摘要:善治理论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国家或组织管理的理论。本文结合善治理论的一些知识和“背篼干部”的行政行为,对“背篼干部”行政行为的作用和乡镇政府治理的变革做出相应的分析。  关键词:背篼干部 善治理论 乡镇政府治理  一、善治理论解析  所谓善治,是指民间和政府组织、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的管理状态和伙伴关系,以促进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状态[1]。善治有六个要素:合法性、透明性、责任性、法制性、回应
期刊
摘要:作为数字化新技术产物的新媒体,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时也对依赖于技术革新的电影制作、传播和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电影不得不适应新媒体环境带来的新变革与新机遇。本文将探讨新媒体对电影制作与传播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新媒体 电影制作 电影传播 数字技术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媒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究竟什么是新媒体?新传媒产业联盟秘书长王斌说:“新媒体
期刊
摘要:迄今为止,英语教育行业内关于有效英语教师相关的讨论颇多。如何促进有效英语教师的形成与发展,是教育工作者们关注的热点。本文根据通过文献法、访谈法所获得的关于教师反思和有效英语教师的资料数据,综合整理分析之后,提出一些想法及建议,包括扩大反思广度、建立英语教师反思量化表、掌握反思方法等。  关键词:有效英语教师 教师反思  现如今,如何才能成为有效的英语教师,是最值得已经步入或者即将步入教师行列
期刊
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都是高考语文中对现代文考察的重要内容,命题中往往以二选一的形式出现,在150分的高考卷上它们就占了16%的比重,因此对它们我们不可忽视。  文学类文本阅读与实用类文本阅读都属于现代文的范畴。根据近几年对现代文的考查情况来看,不难发现二者有许多共同之处。  首先,在考纲方面,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都是要求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期刊
摘要:在目前教育高度發达的今天,一切都在讲究高速高效。高中数学教学也不例外,应在有效范围内开展教学工作。高中数学有效教学包含:教学目标有效,教学过程有效,作业设计有效,教学测试有效等等。如何构建高中数学有效教学课堂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数学 有效课堂 思考  新课程改革是深化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在教育理念上体现素质教育的特点,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强调启发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