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对课堂提问设计进行策略研究的必要性
(一)符合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旧课程观认为课程就是教材,教材又是知识的载体,因而教材是中心。而新课程观则认为:课程不仅是知识,同时也是体验、是活动。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因此关注课堂提问设计就是关注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动”起来,做到教师启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二)符合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需要。要真正打破应试教育,推进素质教育就有必要建立一种适合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方法。英语教学中课堂问答是师生间最有效的互动活动,一个科学的提问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学生的思维活动,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以往课堂教学提问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提问设计指向性不明确。课堂提问是为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服务的,因此课堂提问的设计要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中心,提问要有清晰明确的目的指向。
新世纪英语课文《Metropo lises》的案例,老师在导入环节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Which city do you think is the greatest in the world?”结果学生冷场,很明显学生不知道老师问题中的great的标准,老师又问,“What is New York?”学生继续冷场,而老师所预设的答案是“New York is a polnical,cultural and economic center.”显然案例中老师设计的问题不够清晰,学生难以理解老师的问题指向。从而师生循环不畅,阻碍了课堂的有效生成。
(二)课堂提问设计过细、过大或者难易不当。老师设计的提问要引领学生对文本最核心的内容,对于重点难点的知识进行品读和理解,而问题设计假如过细、过大或者难易不当,则浪费了课堂宝贵时间,又阻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如本人在教授新世纪英语《An interview with a pop pianist》一课中,在播放了刘伟的视频后,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How did he succeed?”这样的问题明显太大太难,学生不知道根据什么思路和线索来回答这个问题。
(三)课堂提问设计重展示性问题,轻参阅式与评估性问题。教师在设计课堂问题时,针对不同的目标选择对应的提问类型,如展示型问题,参阅式问题,以及评估性问题,而我们平时的课堂提问设计多的是以一些阅读活动为主的展示性问题。比如本人在对《Miracle in the rice field》一课的科学家生平进行提问设计时,我只注重了展示性问题设计,设计一张时间线索的表格,罗列出关键的时间,让学生找事件。即使学生都找出了答案,但是对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显然是不够的。应该适当增加参阅式和评估性问题的设计。这样就避免了对文本只流于浅层次的理解,能够锻炼学生高层次的思维品质。
三、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课堂问题设计的前提是吃透文本。南汇中学的朱淼妙老师的《A Master of Nonverbal Humor))一課,当老师提问“Why is he so successful?”时,学生的产出令在场所有人震惊,对浦外学生的英语功底钦佩之余,也感悟到,在整节课中朱老师所提的每一个问题都是在为这一问题的解决做铺垫。没有一个是多余的,低效的,无效的提问。之后当我私下问及朱老师是怎样做到师生互动这么流畅的时候,朱老师回答我:“学生的任何回答都是有价值的回答,无论学生回答是B是C还是D,我都能把她引回到A,因为我平时非常重视提问设计,而且我对文本非常熟悉!”
(二)课堂问题设计的关键在于要把握学生认知规律和兴趣点,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华师大一附中的姜振骅老师执教牛津版教材《growing up》一课时的经典案例:当姜老师结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兴趣点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What are your solutions to these growing pains?”的时候,学生发挥想象,畅所欲言,其中一位学生的回答是:“To become a monk,”而且还自圆其说给出了三点非常到位的理由:“First,becoming a monk involves eating less meat or olly food,which will result in less pimples on your face……”在这种意外的答案面前,大部分老师都会以简单的“good,sit down,”等没有内容的评价,但是姜老师给出了相当智慧的评价:“Don’t be treated or tricked by him,Monk is a person you can be when in adulthood,But we’re now talking about problems in puberty,So let’s go back to puberty,Monk is a deci s ion you can make when you fully go into adulthood,”在这样的教师反馈给学生以启迪与感悟。在这由老师启动,学生回答,教师反馈的循环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得淋漓尽致。学生才是课堂教学舞台真正的表演者。
(三)课堂问题设计类型的多样化是三维目标达成的保障。新课程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海市延安中学杨卓琳老师执教的《Two Truths to Live by》一课为例,杨老师的问题设计环环相扣,在读后环节设计了这样的一个评估性问题“In your life,what do you want to hold fast to?What do you have to let go of?”这两个问题既复现了本课两个关键短语“hold fast to”和“let go of”,促进了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也要求学生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使学生在英语课堂上不知不觉得到熏陶,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作者单位:上海市崇明县民本中学)
(责任编校:蓉莞)
(一)符合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旧课程观认为课程就是教材,教材又是知识的载体,因而教材是中心。而新课程观则认为:课程不仅是知识,同时也是体验、是活动。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因此关注课堂提问设计就是关注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动”起来,做到教师启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二)符合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需要。要真正打破应试教育,推进素质教育就有必要建立一种适合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方法。英语教学中课堂问答是师生间最有效的互动活动,一个科学的提问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学生的思维活动,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以往课堂教学提问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提问设计指向性不明确。课堂提问是为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服务的,因此课堂提问的设计要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中心,提问要有清晰明确的目的指向。
新世纪英语课文《Metropo lises》的案例,老师在导入环节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Which city do you think is the greatest in the world?”结果学生冷场,很明显学生不知道老师问题中的great的标准,老师又问,“What is New York?”学生继续冷场,而老师所预设的答案是“New York is a polnical,cultural and economic center.”显然案例中老师设计的问题不够清晰,学生难以理解老师的问题指向。从而师生循环不畅,阻碍了课堂的有效生成。
(二)课堂提问设计过细、过大或者难易不当。老师设计的提问要引领学生对文本最核心的内容,对于重点难点的知识进行品读和理解,而问题设计假如过细、过大或者难易不当,则浪费了课堂宝贵时间,又阻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如本人在教授新世纪英语《An interview with a pop pianist》一课中,在播放了刘伟的视频后,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How did he succeed?”这样的问题明显太大太难,学生不知道根据什么思路和线索来回答这个问题。
(三)课堂提问设计重展示性问题,轻参阅式与评估性问题。教师在设计课堂问题时,针对不同的目标选择对应的提问类型,如展示型问题,参阅式问题,以及评估性问题,而我们平时的课堂提问设计多的是以一些阅读活动为主的展示性问题。比如本人在对《Miracle in the rice field》一课的科学家生平进行提问设计时,我只注重了展示性问题设计,设计一张时间线索的表格,罗列出关键的时间,让学生找事件。即使学生都找出了答案,但是对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显然是不够的。应该适当增加参阅式和评估性问题的设计。这样就避免了对文本只流于浅层次的理解,能够锻炼学生高层次的思维品质。
三、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课堂问题设计的前提是吃透文本。南汇中学的朱淼妙老师的《A Master of Nonverbal Humor))一課,当老师提问“Why is he so successful?”时,学生的产出令在场所有人震惊,对浦外学生的英语功底钦佩之余,也感悟到,在整节课中朱老师所提的每一个问题都是在为这一问题的解决做铺垫。没有一个是多余的,低效的,无效的提问。之后当我私下问及朱老师是怎样做到师生互动这么流畅的时候,朱老师回答我:“学生的任何回答都是有价值的回答,无论学生回答是B是C还是D,我都能把她引回到A,因为我平时非常重视提问设计,而且我对文本非常熟悉!”
(二)课堂问题设计的关键在于要把握学生认知规律和兴趣点,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华师大一附中的姜振骅老师执教牛津版教材《growing up》一课时的经典案例:当姜老师结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兴趣点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What are your solutions to these growing pains?”的时候,学生发挥想象,畅所欲言,其中一位学生的回答是:“To become a monk,”而且还自圆其说给出了三点非常到位的理由:“First,becoming a monk involves eating less meat or olly food,which will result in less pimples on your face……”在这种意外的答案面前,大部分老师都会以简单的“good,sit down,”等没有内容的评价,但是姜老师给出了相当智慧的评价:“Don’t be treated or tricked by him,Monk is a person you can be when in adulthood,But we’re now talking about problems in puberty,So let’s go back to puberty,Monk is a deci s ion you can make when you fully go into adulthood,”在这样的教师反馈给学生以启迪与感悟。在这由老师启动,学生回答,教师反馈的循环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得淋漓尽致。学生才是课堂教学舞台真正的表演者。
(三)课堂问题设计类型的多样化是三维目标达成的保障。新课程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海市延安中学杨卓琳老师执教的《Two Truths to Live by》一课为例,杨老师的问题设计环环相扣,在读后环节设计了这样的一个评估性问题“In your life,what do you want to hold fast to?What do you have to let go of?”这两个问题既复现了本课两个关键短语“hold fast to”和“let go of”,促进了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也要求学生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使学生在英语课堂上不知不觉得到熏陶,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作者单位:上海市崇明县民本中学)
(责任编校:蓉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