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溧阳傩文化中的跳幡神申报成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2013年第十一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俗礼仪表演荣获金奖后,人们对傩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更加关注了。
关键词:傩文化;传统名俗;跳幡神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9-204-1
溧阳,隶属于江苏省常州市,地处长江三角洲,苏浙皖三省交界处。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
溧阳市社渚镇的傩文化是溧阳最具特色的民间文化艺术,是苏南地区为数不多的活态傩文化遗存,在长三角地区也相当罕见。溧阳傩文化中的“跳幡神”是一种祭祀歌舞,相传起源于明末清初,每年岁末年初上演。表演者由农民们自发组织起来,穿上代表各路神仙的装束,浩浩荡荡地走乡串村,为人们求祥纳福。目前,溧阳的跳幡神已被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在2013年第十一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俗礼仪表演中荣获金奖。
一、跳幡神的主要内容
跳幡神的表演程序主要由“小马”“大刀舞”“三圣”、“幡神舞”等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先由“小马”开道,再由两名挥舞着三角神旗的旗头导引出两队小竹马,让他们在“走马锣”声中追逐撒欢,角力嬉戏。然后,在锣、鼓、铙、钹、唢呐等乐器声中,两队穿插行进的同时,表演“跳马”“戏马”“对马”等舞蹈动作,并不时变换队形。舞蹈中的“小马舞”轻松活泼,“小跑步”的动作贯穿始终,不时地会有“腾”“跳”动作。
第二部分:出场的是“开路神”“压阵神”,他们领着判官、土地神边走边舞,手握大刀,不时变换造型,动作如同行云流水,身姿矫健,威风凛凛。
第三部分:这部分的表演主要是“三圣菩萨”。“三圣”分别戴着赤、绿、黑色脸谱,手持红缨,向天空连戳三下,再唱一段象征吉祥如意的小曲《破十问》。歌词按照“上、大、人、化、三、千、七、十、七、生”的顺序来排列,演唱时则通过添笔加画的方法表达求祥纳福的内容,文字幽默,形象生动。
第四部分:这是跳幡神的压轴表演,由象征东西南北中的“五路幡神”上场表演。每位幡神都头戴描金点银的钢盔,上头插着雉翎,脸戴黄杨木刻的面具,分插五色背旗。东方神青面,身穿青色神袍;南方神赤面,身穿赤色神袍;西方神白面,身穿白色神袍;北方神黑面,身穿黑色神袍;中央神黄面,身穿黄色神袍。在锣鼓和唢呐声中,东西南北神与中央神共舞,口中念念有词,动作原始野性。最后在鼓乐声中退场。
整个表演过程颇为神秘,使人仿佛置身于祖先与大自然顽强抗争的情景之中。舞蹈进行间,锣鼓震天,红旗招展,庄严隆重而又激昂。既有神明肃穆的威严,也有百姓驱邪降魔的欢愉,充满着阳刚之美、原始之美。
二、跳幡神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傩文化现在渐渐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和政府的重视,但是傩文化的发展前景仍不乐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困难:
(一)演员收入不高,是影响傩文化发展的一个关键原因
由于傩文化是由人民为了祈求五谷丰登而产生的,因此表演的时间集中在春节期间,这就使得傩文化的演出场次受到了限制。而表演者的报酬主要来自于当地企业和村民的赞助,因此表演者的报酬并不稳定。
(二)表演人才不足,是影响傩文化传承的一个难点问题
目前,有些年事已高的表演者,逐步退出傩文化的演出。而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相当一部分乡民选择离开村庄去城市打工,平时演出排练几乎不可能,只有到了年底才能凑合班子,演出几天而已。这就使得傩文化的表演队伍呈现出青黄不接的局面。
(三)政府扶持不够,是影响傩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因素
虽然当地政府对于傩文化产业很重视,但由于政府财力有限,对傩文化的扶持相对不足,且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也越来越丰富,这也是影响傩文化发展的一个原因。
三、跳幡神在未来发展中的设想
笔者认为,要想促进傩文化的发展,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立足自身,促进傩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放大傩文化的优势,发展傩文化产业,以此反哺傩文化。由于溧阳当地的旅游业的崛起,近年来傩文化也随之而发展壮大,一方面要发展与傩文化的相关产业,比如跳幡神时用的面具、服装;另一方面把旅游业和傩文化相结合,从而促进傩文化稳定、持续、健康地发展。
(二)培养人才,稳定傩文化的表演队伍
广泛宣传傩文化的历史与价值,呼吁年轻人学习傩文化、奉献傩文化;然后大力发展当地经济,给更多的年轻人提供工作的岗位,让他们留在当地,方便傩文化的演出。
(三)政府扶持,助推傩文化发展和传承
政府要在傩文化的服饰装备、表演场地、展览馆、傩文化产业等方面给予更大的支持,进一步提高傩文化的知名度,推进傩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傩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非常光明的前途,要得到更好的发展以及传承,任重而道远。
作者简介:
杨卓昕,女,江苏常州人,南京师范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音乐学。
关键词:傩文化;传统名俗;跳幡神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9-204-1
溧阳,隶属于江苏省常州市,地处长江三角洲,苏浙皖三省交界处。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
溧阳市社渚镇的傩文化是溧阳最具特色的民间文化艺术,是苏南地区为数不多的活态傩文化遗存,在长三角地区也相当罕见。溧阳傩文化中的“跳幡神”是一种祭祀歌舞,相传起源于明末清初,每年岁末年初上演。表演者由农民们自发组织起来,穿上代表各路神仙的装束,浩浩荡荡地走乡串村,为人们求祥纳福。目前,溧阳的跳幡神已被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在2013年第十一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俗礼仪表演中荣获金奖。
一、跳幡神的主要内容
跳幡神的表演程序主要由“小马”“大刀舞”“三圣”、“幡神舞”等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先由“小马”开道,再由两名挥舞着三角神旗的旗头导引出两队小竹马,让他们在“走马锣”声中追逐撒欢,角力嬉戏。然后,在锣、鼓、铙、钹、唢呐等乐器声中,两队穿插行进的同时,表演“跳马”“戏马”“对马”等舞蹈动作,并不时变换队形。舞蹈中的“小马舞”轻松活泼,“小跑步”的动作贯穿始终,不时地会有“腾”“跳”动作。
第二部分:出场的是“开路神”“压阵神”,他们领着判官、土地神边走边舞,手握大刀,不时变换造型,动作如同行云流水,身姿矫健,威风凛凛。
第三部分:这部分的表演主要是“三圣菩萨”。“三圣”分别戴着赤、绿、黑色脸谱,手持红缨,向天空连戳三下,再唱一段象征吉祥如意的小曲《破十问》。歌词按照“上、大、人、化、三、千、七、十、七、生”的顺序来排列,演唱时则通过添笔加画的方法表达求祥纳福的内容,文字幽默,形象生动。
第四部分:这是跳幡神的压轴表演,由象征东西南北中的“五路幡神”上场表演。每位幡神都头戴描金点银的钢盔,上头插着雉翎,脸戴黄杨木刻的面具,分插五色背旗。东方神青面,身穿青色神袍;南方神赤面,身穿赤色神袍;西方神白面,身穿白色神袍;北方神黑面,身穿黑色神袍;中央神黄面,身穿黄色神袍。在锣鼓和唢呐声中,东西南北神与中央神共舞,口中念念有词,动作原始野性。最后在鼓乐声中退场。
整个表演过程颇为神秘,使人仿佛置身于祖先与大自然顽强抗争的情景之中。舞蹈进行间,锣鼓震天,红旗招展,庄严隆重而又激昂。既有神明肃穆的威严,也有百姓驱邪降魔的欢愉,充满着阳刚之美、原始之美。
二、跳幡神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傩文化现在渐渐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和政府的重视,但是傩文化的发展前景仍不乐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困难:
(一)演员收入不高,是影响傩文化发展的一个关键原因
由于傩文化是由人民为了祈求五谷丰登而产生的,因此表演的时间集中在春节期间,这就使得傩文化的演出场次受到了限制。而表演者的报酬主要来自于当地企业和村民的赞助,因此表演者的报酬并不稳定。
(二)表演人才不足,是影响傩文化传承的一个难点问题
目前,有些年事已高的表演者,逐步退出傩文化的演出。而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相当一部分乡民选择离开村庄去城市打工,平时演出排练几乎不可能,只有到了年底才能凑合班子,演出几天而已。这就使得傩文化的表演队伍呈现出青黄不接的局面。
(三)政府扶持不够,是影响傩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因素
虽然当地政府对于傩文化产业很重视,但由于政府财力有限,对傩文化的扶持相对不足,且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也越来越丰富,这也是影响傩文化发展的一个原因。
三、跳幡神在未来发展中的设想
笔者认为,要想促进傩文化的发展,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立足自身,促进傩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放大傩文化的优势,发展傩文化产业,以此反哺傩文化。由于溧阳当地的旅游业的崛起,近年来傩文化也随之而发展壮大,一方面要发展与傩文化的相关产业,比如跳幡神时用的面具、服装;另一方面把旅游业和傩文化相结合,从而促进傩文化稳定、持续、健康地发展。
(二)培养人才,稳定傩文化的表演队伍
广泛宣传傩文化的历史与价值,呼吁年轻人学习傩文化、奉献傩文化;然后大力发展当地经济,给更多的年轻人提供工作的岗位,让他们留在当地,方便傩文化的演出。
(三)政府扶持,助推傩文化发展和传承
政府要在傩文化的服饰装备、表演场地、展览馆、傩文化产业等方面给予更大的支持,进一步提高傩文化的知名度,推进傩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傩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非常光明的前途,要得到更好的发展以及传承,任重而道远。
作者简介:
杨卓昕,女,江苏常州人,南京师范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音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