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月亮意象浅析

来源 :学周刊·学术研究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kesb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这一意象常常成了人类思想情感的载体,她的意蕴十分丰富。展开浩如烟海的诗卷,咏月诗词俯拾皆是,更不乏名篇佳作:或描绘其绰约妩媚的姿影,或抒发相思和离别之情,或感伤身世和流离之苦,或倾诉旷达潇洒之胸襟,或寄托济世报国之壮志,或是借以抒发对宇宙、社会、人生的思考。诗人将月融于内心思想情感之中,并使月与内心的思想情感互为辉映,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并将诗的文学品位、思想内涵与艺术造诣提升到一个极高的水平。
  由于作者心境不同,在不同的古诗词中,月亮这一意象表现出多种不同的意蕴:幽美、自由、纯洁、美好、永恒、凄凉、悲惨、悲欢离合等等。月亮的不同意蕴,形成不同的审美意境,烘托出诗人们的不同情怀。
  
  一、渲染清幽雅致气氛,烘托悠闲旷达情怀
  
  在恬淡闲适、乐观旷达的人的眼里,月亮这一意象成了清幽雅致、悠闲自在的代名词。在不少古诗词中,文人墨客常常以明月来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超脱旷达的情怀。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这是一幅多么幽雅、明净而又充满情趣的画面!在这里,一切都显得自在安然、新鲜活泼,洋溢着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隐逸山水间的飘逸情怀。
  
  二、寄托相思愁苦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
  
  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月亮成为思乡的代名词。月到中秋分外明,每逢佳节倍思亲。碧空如洗,圆月如盘,宁静的月夜里,沐浴着清幽柔和的月光,人们很容易陷入沉思,展开遐想,产生缠绵而渺远的情思。离家在外的人,仰望明月,思绪常常飞越空间,想起同在这一轮明月照耀下的故乡、亲人、朋友。在众多的咏月古诗词中,这一类是最多的。从月相的形态及其变化来看,圆月如盘,团团圆圆;残月如勾,残缺不全。在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者的眼里,月亮这一意象或是寄托恋人间的苦苦相思,或是蕴含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无限思念。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中的月亮已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
  从月亮的特征来看,尽管人们身在不同的地方,但看到的月亮都是相同的。许多脍炙人口的名句都是和这一特性有关的。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看着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诗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友人,此时此刻他也和我望着同一轮明月。诗人思念远方的友人,以至于彻夜难眠,埋怨长夜漫漫。这与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绝,隔千里兮共明月”如出一辙,自然浑成,意境雄浑壮阔。
  
  三、营造凄清伤感氛围,寄寓孤苦悲凉哀情
  
  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寄寓了文人墨客的身世感伤和流离之苦。
  1. 月亮是诗人触景伤情的媒介
  如李白的《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表面上看,是写诗人在花下与月、影相伴、相舞、相酌成欢的美好情景,实则是诗人用这美好的情景来反衬出自己内心的孤寂与悲苦。而这一切,皆因月起。若无此月,诗人恐怕也不会有此感伤。
  还有那句流传千古的绝唱“杨柳岸晓风残月”,是柳永的《雨霖铃》中的句子,一个“残月”触动了离别者的内心苦楚,使读者充分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一片悲愁难已的情怀,这一句字字写景,却字字含情,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2. 月亮是诗人寄托哀思的物象
  如白居易的《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此诗前两句写出了一幅残阳暮日的悲壮情景;后两句则写出了一幅明星弯月的凄清景象。这两幅景象虽美,但一个“可怜”揭示了诗人真实的情感。暮时风景固然壮阔,然已近黄昏;夜时情境纵然美丽,独无人欣赏。以美景写哀景,哀意之深实在难以言喻。
  李清照也是一个对月亮情有独衷的诗人,她在《一剪梅》中的一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顿时将一种夫妻天各一方的哀怨渗透了出来,一切尽在月光中。
  3. 月亮是诗人悲苦上升的特质
  如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其三)》:“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诗人用“环佩空归月夜魂”这一句写出了一幅极度悲凉的情景,令人读到此句便感伤万千。月在此可谓功不可没。
  李煜在《虞美人》中写道“春花秋月何时了”、“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透过这样的“明月”、“秋月”我们可以想见一位亡国之君夜夜思念旧时江山的无尽痛楚。
  借月亮抒发离愁的还有那个被贬江州的司马白居易,在《琵琶行》的开头他就营造了一种悲戚伤感的氛围,当然这也离不开月亮,一句“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将这种氛围烘托到极致。
  
  四、蕴涵永恒轮回时空,表达人生无常感慨
  
  古人们往往兴叹宇宙的无穷和人间的离散团圆。那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常常引发诗人们的哲理思考:明月亘古如斯,跨越时空,而相比之下,人生是多么的短暂和渺小。在他们的诗歌中,月亮这一意象成了亘古不变的象征和世事变迁的永恒见证。
  李白《把酒问月》中有:“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明月亘古如斯,而相比之下,人生是多么的短暂,这几句诗句将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读来意味深远,令人荡气回肠。
  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本诗开篇便用“秦时明月汉时关”勾勒出一幅极为壮阔的月夜之景。纵横历史,时空交错,物是而人非。本诗表面上看写月夜的美景与对李广老将军的推崇之情,实际上,诗人以李广自喻,抒发了自己欲建立像李广一样的丰功伟业,但却因为小人的陷害而无所作为的无奈与悲凉之情。月在此,成了跨越时空的见证人。
  景色自在人心中。面对亘古的月亮,不同的诗人、不同的环境各有不同的感受,都把自己独特的感受写出来,绘景寓情,便有不同的吟月诗词。
  古今共赏的月亮意象,细究起来意蕴竟如此的丰厚,能理解了它的深层含义,自是对古人思想感情的一种解读,更是丰富自我情感的过程。古今思想的贯通让我们不会寂寞于自我的心灵,多层面的寄予让本就无穷的世界更是色彩斑斓,让有限的文字更细腻地反映世界的无穷。
其他文献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基础教育新课程已全面启动的今天,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是摆在每一个教学工作者面前迫切的任务。几年的教育实践证明,科学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实践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下面本人对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在中学的化学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理念及其特征    所谓的
期刊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而合作学习被誉为“近十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因此,在英语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将任务型合作学习引入课堂,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愉快的学习氛围,也让绝大部分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对任务型合作学习的认识    任务型合作学习即以小组活动为教学形式,以学生为中心
期刊
摘要: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发展人。教育所培养的人不应该是机械、呆板、千人一面的,而应是高素质、充满活力、富有个性的。当今社会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时代呼唤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教育的改革,尤其是需要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因此,提倡主动、多样、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是时代的要求。  关键词:新课程 语文教学 教学模式 个性化学习    语文教学是最适合也是最需要个性化学习的学科。语文学科的
期刊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纲要”所提出的四个方面的素质,是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纲领和方向。但就某个学科而言,应根据本门学科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确定素质教育的具体目标。笔者认为中学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和心理素质教育,至于劳动技能和身体素质教育
期刊
探索性实验是指人们从事开创性的研究工作时,为探寻未知事物或现象的性质以及规律所进行的实践活动。是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不可缺少的环节,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探索精神以及良好的学习方法。中学物理的内容都是科学家在做了大量的探索性实验的基础上研究总结出来的。在物理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前人已经掌握的最基本的物理现象和规律,没有必要去
期刊
数学实验是一种新的数学教学和数学学习模式,它是实验者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和要求,经反复思考和研究后,作出某些合理的假设,使问题在不致失真的情况下得到简化,并进行抽象和概括,建立数学模型,然后研究所建立的数学模型的方法与算法,求得结果并将结果反回到实际问题中去检验和解释。数学实验教学采取探究式和发现式的教学方法,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始终都只是向学生提问,通过提问,启发学生进行实验设计,进行观察、分析与思
期刊
中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正确舆论的过程中常常存在着一些特殊心理活动现象,其中之一就是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指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对立情绪和内在的否定意识。青少年时期的个体都要经受较为激烈的内心冲突和外部冲突的磨练,有时情感两极分化明显,易出现挫折、悲观等心理不平衡现象,因此常把青少年的这一时期称为“暴风骤雨时期”或“危机时期”。在这个青少年必然要经过的
期刊
广告是一门由多方面专门学科构成的大学科,除了艺术造型设计外还要有传播学、广告心理学、市场营销学、文学等多种学科的配合。严格讲,没有各学科的前期支持,就没有成功的视觉形象设计。一个健康发展的广告公司就应当具备各方面的专门人才,面对案例各方专家集体参与,各尽所能,各负其责,整体协作,共同完成,这样的作品才能周全,才能站得住脚,才能经得起市场和大众的检验。  体现文化观念与特点的广告易为人所理解和接受,
期刊
08年高考已经落下帷幕,纵观08年高考我们会发现数学试题综合度大、主干知识突出、打破了各个知识板块的界限,试题命题新颖,这与我们08年复习思路及复习方法相一致,也是我们08年取得优异成绩的根本所在。谈谈我们一年来的做法的经验,以供参考。    一、以两纲为导向,把握命题脉搏及备考方向    《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是高考复习的指挥棒,是高考命题的依据,特别是《考试大纲》已明确地传达出“考试目标”
期刊
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参政往往成为男子的特权,成为体现自身价值,光耀门楣的一种主要途径,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这种观念更是根深蒂固,于是女子被排斥在参政议政的大门之外。到了唐代,这种现象才有了转观。  唐王朝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在这一时期,不仅因为政治开明、经济繁荣而被引世人推崇,而且社会风气的极端开放则更为后世所不及。受这种宽松氛围的影响,在唐代出现了较为松动的等级观念、较为开明的婚恋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