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053-01
《田野课程的架构与实施》一书是南京市太平巷幼儿园的同仁们多年集体智慧的结晶。捧在手中细读一翻,一股清新之感扑面而来,对书中出现频率最高的“田野”和“田野课程”一词有了更多的理解,同时也给了我很多启示,激起我对多年来我园在实施课程改革过程中的点点滴滴的重新审视和思考:“田野”是什么?在“田野”一书中,所映衬出来的是它作为一种课程的自然与真实,多样与开放,生态与动态的融合。那么,我们的课程理念又是什么?我们的根基在哪里?随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颁布,我们又将如何去做我们的课程,让我们的课程真正成为孩子们每天学习、生活、探究、发现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沃土的呢?
一、我们的课程理念
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颁布实施开始,它便以全新的理念挑战了原有的幼儿园课程与教学传统,要求教师变革传统的课程实践模式,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要转变角色,要成为孩子主动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观察者、引导者,还必须成为幼儿园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设计者。
要对传统的课程模式进行变革,必须要有一定的理念来引导和支撑。田野课程便是以他们“真实、参与、现场、开阔、清新”的核心理念和精髓为支撑,让来自于中外教育先驱的教育理论、哲学思想在实践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让新的儿童观、发展观、教师观、教育观在田野课程这片沃土中散发清香。
课改开始,我园便把新《纲要》中所倡导的“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和精髓作为我们一切行动的指南。我们开始更多的“关注幼儿”:关注了解他们的需求,他们的愿望,他们的困难,甚至他们的脾气,他们的个性,以了解和研究幼儿为一切活动的基础。我们开始改变了儿童观和教师观,拥有一颗童心,做孩子的玩伴、朋友,与他们同快乐,共分享;关注他们的发展——终身的发展,教他们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新学习,让孩子成为活动的主人。而教师的角色,也随之改变为孩子们学习、发展过程中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有了这些理念的支撑,有了众多国内外教育前辈的教育理论和哲学思想的指引,我们的课程改革与实施也就有了根基。
二、我们的课程实施
(1)我们的课程目标定位
“田野课程”以培养“健康的人,博爱的人,智慧的人,富有个性的人”为目标。并在此基础上依据田野课程的理念,关注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整体发展,关注幼儿生活态度和生活能力的培养,关注创造力的发展,关注各领域之间的整合渗透,以课程总目标、分领域目标、年龄段目标为它的三级目标体系。让幼儿在现实场景、生活情境中学习,以自己的方式去感知、发现,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以“为孩子一生打好基础”为出发点,我园把课程总目标定为:努力创设最佳环境,让幼儿在快乐的生活、学习、游戏中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交往,学会创新,使每个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都富有个性地发展。
(2)我们的课程模式探索
基于幼儿教育要为幼儿的一生发展打好基础,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深入,我们以关注、了解、研究幼儿为一切活动的基础,不断地探索适合我园幼儿发展的课程模式。经历了从领域(分科)教学——综合主题教学——以主题为主线,领域活动和活动区活动(区域活动)、游戏活动等相整合……经过多次研究改革之后,我们进一步吸收借鉴多种课程模式的优势,构建了具有本园特色的以领域课程和主题课程相结合,渗透园本课程的课程模式。在对幼儿实际发展水平和现状进行分析评价和对本园(包括教师、家长)及本地特有的可利用环境、资源的进一步分析基础上,预设与幼儿生活贴近、相关的学期主题活动计划,进而按主题分阶段预设周活动计划,依据《3-6岁儿童与发展指南》中各领域目标和各年龄段典型表现,把幼儿教育目标与各层次目标的内涵结合起来,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选择以幼儿原有经验为基础,贴近幼儿的生活,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创设提供与其相适宜的环境。如:大到幼儿园集体外围环境、墙饰的创设,小到班级区角、游戏材料的投放等,让环境成为“不说话”的老师,而融入到孩子们的游戏和学习之中,让孩子们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进行整合的学习。丰富、多元、有层次的游戏材料让孩子喜欢,即能满足孩子兴趣又能激发挑战,由此来促进学习的自主性,让孩子成为游戏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我们围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一边在不断整改规范各项保教常规的同时,也结合《指南》所倡导的理念精神,引导教师针对在集中教学、区域活动、游戏活动、户外活动、生活活动等一日各环节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树立“一日活动皆课程”的理念,充分认识和利用各环节的教育功能,明确幼儿学习与发展在任何一个生活环节都可以表现出来的,进一步明确幼儿生活、游戏与幼儿发展之间的密切联系。多种活动形式相互整合渗透,从而更好地体现让孩子们在生活中教育,在游戏中学习的教育理念,努力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3)我们的课程资源开发
课程资源是指课程实施过程中一切可以利用的包括人、事、物和自然环境等。基于本园实际,如何整合优化各种教育资源,是我们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学前教育前辈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生活即教育”理论也再次的在《指南》中得到体现。幼儿园自身、周边的环境、社区、包括家长等资源,便成了我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有效途径。我们充分的挖掘家长资源(如公安、交警、消防、医生、护士、中小学学科教师等),利用他们的职业特点来园帮教、助教;组织幼儿到幼儿园周边的公园寻找春天;到超市去观察、感受体验购物的过程;让生活中的废旧物品、自然界中的树叶等成为幼儿开展创新活动的材料;挖掘我县(市)的风景名胜古迹融入到幼儿的游戏活动等等。引导教师根据本园实际,进一步整合课程内容和模式,研究挖掘具有本土特色的如:“赵家堡”、“天福茶庄”、“漳浦小吃”等融入主题活动、游戏活动中,组织三级教研组认真研讨,尝试建立具有园本特色的多元化课程。如:我们通过几年的尝试摸索,以幼儿非常喜欢的、熟悉的闻名海内外的“天福茶庄”为背景,在大班尝试开展了融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于一体的创造性游戏活动——《美丽的天福茶庄》,在中班尝试开展打破班界的“金浦美食城”角色游戏,努力做到材料是“本土的”、方法是“世界的”、内容是“生活的”、目标是“发展的”。在游戏中促进幼儿自主、探索、合作、创新学习,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这也是我园建构园本化课程的尝试与探索,通过对课程资源的不断挖掘与调整、充实与更新,使我们的课程更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目前,尽管我们在幼儿园的课程实施与教学中较之大城市还有很大的差距,比如五大领域教育活动与各类游戏的均衡开展,“教师预设”与“幼儿生成”的适度把握等等问题。然而,“田野课程”将永远是我们追求的理想目标。有了像太平巷幼儿园一样的田野课程的优秀经验,特别是他们长期以来坚持不懈地对幼儿课程的研究与关注,和一个个生动的“寻找适合孩子的教育”的教学故事案例所展现出来的先进理念、务实作风、以及“以儿童为本”的实践研究,更加上有《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导向和引领,我们相信经过全体教师的辛勤耕耘与不懈努力,我们将会拨开课程实施与改革中的层层云雾,使我们的“生命之花”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田野课程的架构与实施》一书是南京市太平巷幼儿园的同仁们多年集体智慧的结晶。捧在手中细读一翻,一股清新之感扑面而来,对书中出现频率最高的“田野”和“田野课程”一词有了更多的理解,同时也给了我很多启示,激起我对多年来我园在实施课程改革过程中的点点滴滴的重新审视和思考:“田野”是什么?在“田野”一书中,所映衬出来的是它作为一种课程的自然与真实,多样与开放,生态与动态的融合。那么,我们的课程理念又是什么?我们的根基在哪里?随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颁布,我们又将如何去做我们的课程,让我们的课程真正成为孩子们每天学习、生活、探究、发现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沃土的呢?
一、我们的课程理念
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颁布实施开始,它便以全新的理念挑战了原有的幼儿园课程与教学传统,要求教师变革传统的课程实践模式,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要转变角色,要成为孩子主动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观察者、引导者,还必须成为幼儿园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设计者。
要对传统的课程模式进行变革,必须要有一定的理念来引导和支撑。田野课程便是以他们“真实、参与、现场、开阔、清新”的核心理念和精髓为支撑,让来自于中外教育先驱的教育理论、哲学思想在实践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让新的儿童观、发展观、教师观、教育观在田野课程这片沃土中散发清香。
课改开始,我园便把新《纲要》中所倡导的“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和精髓作为我们一切行动的指南。我们开始更多的“关注幼儿”:关注了解他们的需求,他们的愿望,他们的困难,甚至他们的脾气,他们的个性,以了解和研究幼儿为一切活动的基础。我们开始改变了儿童观和教师观,拥有一颗童心,做孩子的玩伴、朋友,与他们同快乐,共分享;关注他们的发展——终身的发展,教他们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新学习,让孩子成为活动的主人。而教师的角色,也随之改变为孩子们学习、发展过程中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有了这些理念的支撑,有了众多国内外教育前辈的教育理论和哲学思想的指引,我们的课程改革与实施也就有了根基。
二、我们的课程实施
(1)我们的课程目标定位
“田野课程”以培养“健康的人,博爱的人,智慧的人,富有个性的人”为目标。并在此基础上依据田野课程的理念,关注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整体发展,关注幼儿生活态度和生活能力的培养,关注创造力的发展,关注各领域之间的整合渗透,以课程总目标、分领域目标、年龄段目标为它的三级目标体系。让幼儿在现实场景、生活情境中学习,以自己的方式去感知、发现,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以“为孩子一生打好基础”为出发点,我园把课程总目标定为:努力创设最佳环境,让幼儿在快乐的生活、学习、游戏中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交往,学会创新,使每个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都富有个性地发展。
(2)我们的课程模式探索
基于幼儿教育要为幼儿的一生发展打好基础,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深入,我们以关注、了解、研究幼儿为一切活动的基础,不断地探索适合我园幼儿发展的课程模式。经历了从领域(分科)教学——综合主题教学——以主题为主线,领域活动和活动区活动(区域活动)、游戏活动等相整合……经过多次研究改革之后,我们进一步吸收借鉴多种课程模式的优势,构建了具有本园特色的以领域课程和主题课程相结合,渗透园本课程的课程模式。在对幼儿实际发展水平和现状进行分析评价和对本园(包括教师、家长)及本地特有的可利用环境、资源的进一步分析基础上,预设与幼儿生活贴近、相关的学期主题活动计划,进而按主题分阶段预设周活动计划,依据《3-6岁儿童与发展指南》中各领域目标和各年龄段典型表现,把幼儿教育目标与各层次目标的内涵结合起来,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选择以幼儿原有经验为基础,贴近幼儿的生活,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创设提供与其相适宜的环境。如:大到幼儿园集体外围环境、墙饰的创设,小到班级区角、游戏材料的投放等,让环境成为“不说话”的老师,而融入到孩子们的游戏和学习之中,让孩子们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进行整合的学习。丰富、多元、有层次的游戏材料让孩子喜欢,即能满足孩子兴趣又能激发挑战,由此来促进学习的自主性,让孩子成为游戏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我们围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一边在不断整改规范各项保教常规的同时,也结合《指南》所倡导的理念精神,引导教师针对在集中教学、区域活动、游戏活动、户外活动、生活活动等一日各环节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树立“一日活动皆课程”的理念,充分认识和利用各环节的教育功能,明确幼儿学习与发展在任何一个生活环节都可以表现出来的,进一步明确幼儿生活、游戏与幼儿发展之间的密切联系。多种活动形式相互整合渗透,从而更好地体现让孩子们在生活中教育,在游戏中学习的教育理念,努力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3)我们的课程资源开发
课程资源是指课程实施过程中一切可以利用的包括人、事、物和自然环境等。基于本园实际,如何整合优化各种教育资源,是我们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学前教育前辈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生活即教育”理论也再次的在《指南》中得到体现。幼儿园自身、周边的环境、社区、包括家长等资源,便成了我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有效途径。我们充分的挖掘家长资源(如公安、交警、消防、医生、护士、中小学学科教师等),利用他们的职业特点来园帮教、助教;组织幼儿到幼儿园周边的公园寻找春天;到超市去观察、感受体验购物的过程;让生活中的废旧物品、自然界中的树叶等成为幼儿开展创新活动的材料;挖掘我县(市)的风景名胜古迹融入到幼儿的游戏活动等等。引导教师根据本园实际,进一步整合课程内容和模式,研究挖掘具有本土特色的如:“赵家堡”、“天福茶庄”、“漳浦小吃”等融入主题活动、游戏活动中,组织三级教研组认真研讨,尝试建立具有园本特色的多元化课程。如:我们通过几年的尝试摸索,以幼儿非常喜欢的、熟悉的闻名海内外的“天福茶庄”为背景,在大班尝试开展了融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于一体的创造性游戏活动——《美丽的天福茶庄》,在中班尝试开展打破班界的“金浦美食城”角色游戏,努力做到材料是“本土的”、方法是“世界的”、内容是“生活的”、目标是“发展的”。在游戏中促进幼儿自主、探索、合作、创新学习,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这也是我园建构园本化课程的尝试与探索,通过对课程资源的不断挖掘与调整、充实与更新,使我们的课程更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目前,尽管我们在幼儿园的课程实施与教学中较之大城市还有很大的差距,比如五大领域教育活动与各类游戏的均衡开展,“教师预设”与“幼儿生成”的适度把握等等问题。然而,“田野课程”将永远是我们追求的理想目标。有了像太平巷幼儿园一样的田野课程的优秀经验,特别是他们长期以来坚持不懈地对幼儿课程的研究与关注,和一个个生动的“寻找适合孩子的教育”的教学故事案例所展现出来的先进理念、务实作风、以及“以儿童为本”的实践研究,更加上有《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导向和引领,我们相信经过全体教师的辛勤耕耘与不懈努力,我们将会拨开课程实施与改革中的层层云雾,使我们的“生命之花”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绽放出夺目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