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mlivefor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六节《鸟》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合作探究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学生在“自主、合作、展示”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探究鸟的形态结构特点,发现生物知识的乐趣,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高效课堂,达成教学目标。
  【关键词】初中生物 小组合作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教学模式
  当前我国千千万万的教育工作者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探索适应新时代的、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但在笔者与同行的交流中,不少中小学课堂仍以传统“填鸭式”“满堂灌”教学方式为主,教师讲,学生听。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已严重缺乏生机,乃至扼杀学生的主动创造精神,导致“教师教学累、学生学习累”,而且教学效果也不理想。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可以采用“自主、合作、展示”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一、“自主、合作、展示”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中心环节


  “自主、合作、展示”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教学中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探索发现生物知识的乐趣。通过交流、展示,让学生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等综合能力的提高,实现全面终身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态度,累积科学研究经验;有利于实现有效、高效课堂,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一)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信息化、知识化社会发展与终身教育的需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求教师将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指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自己通过阅读、研究、观察等手段使自身的知识与技能得到提高,情感与价值观得到改善和升华的行为方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更加有效,教师应该提前做好引导。比如在进行《鸟》这节课的教学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完成导学案的自主学习部分。这样不仅使学生达到了自主学习的效果,还达到了课前预习的效果,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充分准备,同时也更是落实高效课堂的前提与保证。
  (二)合作探究
  在班级里精心编排的学习小组是合作探究的基本单位。小组合作探究是指小组成员在学习的过程中以合作探究的形式来获取知识,解答问题。小组合作探究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研究意识,同时在小组合作氛围下,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获得自信。教师抛出问题让学生合作探究时,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和空间,同时还需要到各小组巡视,适当进行指导。
  (三)交流展示
  为了检测各组的合作探究成果,在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组织各组派代表回答相应的问题或者向其他小组展示出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培养小组合作的团队意识,还能通过小组间的学习成果交流,达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实效。

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课堂实例——鸟


  (一)教材解读
  《鸟》是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六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确立了动物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观点。本节将继续探究鸟是如何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主要是通过对鸟的形态结构、生理行为等的观察与探究,概括出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学生在掌握了本节的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为第二章《动物的运动》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概述鸟的主要特征。
  2.尝试探究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3.说出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的概念。
  4.确立鸟的身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鸟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5.举例说明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形成爱鸟、护鸟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概述鸟的主要特征。
  2.教学难点:探究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四)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学生对动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一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围绕“生物适应环境”这一主线展开鸟类特征的探究,凭借学生原有的对鸟类的认识已经可以解决部分探究问题,如鸟类有翅膀等。但是学生对鸟类具体有哪些适于飞行的结构特点还不明确,教师需要进一步引导小组成员进行合作探究。
  (五)教學准备
  1.教师准备:鸽子,家鸽骨骼标本,PPT多媒体课件,视频。
  2.学生准备:阅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完成导学案的自主学习部分,分组收集鸟与人类关系的资料。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播放《猫和老鼠:汤姆把小鸟吃了,鸟妈妈飞进汤姆肚子找孩子,并和孩子们一起飞出来》多媒体视频。
  【学生活动】学生被动画深深吸引,对本节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设计意图】用夸张的动画展示鸟的飞行,吸引学生的眼球,引入新课。
  2.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1)初步讨论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教师活动】教师提出问题:“有些鸟能在南北半球之间迁飞往返,有些鸟竟能够飞越珠穆朗玛峰!他们为什么具有这么强的飞行能力呢?”引导学生从鸟的形态结构方面回答,最后归纳整理全部学生的答案。
  【学生活动】学生结合已有经验,踊跃举手回答。大部分学生能够初步从体形、羽毛、肌肉、骨骼等方面分析,但不全面。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把生活经验和生物课堂联系起来,使生物课堂更加生动。
  (2)全面探讨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教师活动】首先教师给每组分发1只鸽子,1个家鸽骨骼标本。然后教师分别从鸟类体形、前肢、胸肌、骨骼这几方面设计问题,并用PPT呈现出来,要求每组学生结合鸽子、家鸽骨骼标本、书本等用品,进行小组讨论,逐一回答问题,从而达到引导学生进行全面探讨的效果。最后教师对每组的回答进行点评和补充,将全部知识进行总结,形成知识框架。   PPT设计的问题如下:①观察鸟的体形是怎样的?这与它的飞行生活有什么关系?②鸟类的体表被覆盖着什么?鸟类的前肢变成什么?展开翅膀,排列整齐的羽毛呈扇形,这些羽毛既有彼此重叠的部分,又互相留有空隙,与飞行有什么关系?③鸟的肌肉,哪里的最发达?鸟的肌肉特点与翼的飞翔运动有什么关系?④鸟的胸骨有什么特点?这样的特点有什么作用?总结鸟的骨骼有什么特点?这样的特点有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学生被鸽子和家鸽骨骼标本深深吸引,认真地按照PPT问题的顺序,进行激烈的小组讨论,获取共识,优化答案并展示。
  【设计意图】将学生熟悉的鸽子带到课堂中来,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让生物课堂更具有活力和生命力。学生通过对鸽子的观察、触摸等,对课堂上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使生物知识更加具体化。同时学生在激烈的小组讨论中,不断地提高小组合作学习能力。
  3.鸟的生理特点
  (1)鸟的消化系统
  【教师活动】教师用PPT展示一段材料,引导学生从食量、消化能力、排便这三方面对鸟类消化系统的特点进行总结。
  材料:雀形类的鸟一天所吃的食物,相当于自身体重的10%-30%;蜂鸟一天所吃的蜜浆,约等于它体重的2倍。雀形类的鸟所吃的谷物、果实或昆虫,经消化吸收后形成残渣,1.5小时后就随粪便排出。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和小组讨论,总结出它的特点:食量大、消化能力强、排便快。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学习、阅读以及分析材料的能力。
  (2)鸟的呼吸系统
  【教师活动】教师抛出问题,“鸟类在飞行时需要的氧气量大约是静止时的20多倍,它的呼吸系统有怎样的特点才能满足飞行的需求呢?”以此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图5-28的文字以及图片,然后要求同学们进行小组合作,讲述鸟类双重呼吸的过程,并派代表举手回答。最后教师总结整个过程以及肺、气囊的作用。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认真阅读,小组合作的方式,理解并讲述双重呼吸的过程。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阅读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鸟的循环系统
  【教师活动】教师展示几种鸟与人的心脏大小及心搏次数的比较,引导学生分析数据,总结特点。
  【学生活动】学生分析数据、小组讨论,得出鸟循环系统的特点:鸟类的心脏占体重的百分比大,心跳频率快;运输营养物质和氧的功能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小组交流合作、分析数据以及推理的能力。
  (4)鸟的体温
  【教师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本中恒温动物、变温动物的概念和意义。
  【学生活動】学生大声朗读,学会区分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明确恒温的意义。
  【设计意图】朗读中,促进学生自主建构概念。
  (5)鸟的繁殖
  【教师活动】教师呈现问题,引导学生回答。“鸟类通过繁殖后代,卵表面有坚硬的,起作用。”
  【学生活动】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已经掌握了这个知识点,能快速回答。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能力。
  4.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小组讨论并总结鸟的主要特征,然后小组派代表展示小结内容。各组对本节课的全部知识进行梳理,形成知识框架。最后教师呈现两道中考题,引导学生完成。
  【学生活动】学生在小组交流讨论中形成知识框架,最后的中考题也能快速并准确地完成。
  【设计意图】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形成知识框架,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归纳总结的能力。同时形成知识框架,方便学生记忆,最后的中考题能检测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其他文献
【關键词】课堂提问实效性数学本质情境生成  为什么要关注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呢?  第一,源于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我们的课堂教学看上去效率很高,教师精讲,学生勤练。教师“包办”的现象十分严重,学生思考的机会和思考的时间都很少。造成这样的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的提问不能很好地引发学生的思考。提问要么过于容易,不用思考就能解答,提问要么过于复杂,根本解答不上来,这样的问题都是没有价值的
摘要:小学数学伴随教育改革的推行,教学理念发生了极大的转变,而且在教学形式上也打破固有模式。这其中,教学情境的设置,对教学起到了极大的帮助作用,促使小学数学课堂实现高效。重点剖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通过设置教学情境,提升教学效率,继而促进教学质量得以改善。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情境 高效课堂从目前情况分析,虽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但是效果并不是很显著,这主要是因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
【摘要】教师需要平静与平和,需要细致和细腻,需要耐心和耐性,需要更温柔的等待与守候。对教师而言,等待既是一种重要的品质,也是一种必备的素养。要相信“种子”,无限地相信学生的潜能,同时,也要相信岁月,相信穿过幽暗的岁月后,所有的种子都能成长为参天大树。  【关键词】学生潜能耐心耐性素养学生听说我要外出学习,都围过来“恋恋不舍”,千叮咛万嘱咐,很有点“永别”的滋味。最后还是班长有魄力:“老师,等你周一
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幼儿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礎的过程,主要包括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然而,如何创新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是我们必须思考的新课题。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童谣中蕴含的社会教育功能,对其进行巧妙地利用,能有效提高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以案例形式来阐明如何进行具体的创新运用。  关键词:童谣 社会领域 幼儿园
【摘要】为主动适应新高考改革的需要,根据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从教学模式的探索入手,寻求农村普通高中人才培养的合适途径,就此提出了导学-自学-互学模式。从这一模式的学术定位,学校推行这一模式的现实和理论可行性,以及此模式在运用中可能会出现问题的应对之策等三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新高考导学自学互学教学模式改革  据教育改革的初步方案,湖南省将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始推行新高
摘要:旅游业是一个生机盎然、蒸蒸日上的产业,对于社会进步、文化繁荣、经济社会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高中地理教学渗透生态文明教育,使学生懂得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高中地理 生态文明教育 旅游环境保护  一、准确定位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地球自诞生以来,孕育了优美环境与奇异景观,山川河流、花鸟虫鱼不禁令人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人类产生后,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
【关键词】高中语文诗词鉴赏能力策略  诗词是从古代流传至今的一种情感表达方式,与现代的散文类似,但是诗词胜在其通过凝练含蓄的语言把各种风景、人物表现出来,从而真挚醇美的情感也自然地流露而出,因此,诗词无疑是文学领域一门独特绝佳的艺术。但是对于知识储量有限、语文学习水平尚处于上升阶段的我们来说,诗词鉴赏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项目,它既为尚是高中生的我们展示了文学与众不同的一面,又给我们带来了高层次的文学
摘要:科学是小学阶 段的一门重要课程,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但从目前来看,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了两大重要问题,即探究与兴趣,主要表现为:教师单纯以灌输方式授课,忽略了放手给学生探究;教师只注重教,忽略让学生体验探究乐趣,从而生成兴趣爱好。为此,以情境作为载体,带动学生探究,燃起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发展。  关键词:小学科学 情境 兴趣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广大小学数学教师也在积极探索,尝试更新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希望能够进一步优化教学环节与成果。其中,对话式教学方式的科学运用,不仅有助于小学生主体作用的成分发挥,也能够有效增加师生、生生互动沟通,构建更高效、轻松的学习氛围,进而吸引更多小学生全身心投入其中。  【关键词】小学数学 对话式教学 应用探究  一、构建民主与平等对话环境  平等与民主作为对话式教学的重要基础,在实
【摘要】“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种语言,地图中蕴含着丰富的学科信息。学会判读地图、分析地图,一直是学生地理素养和能力的体现,也一直是地理学科各类考试试题设计的重点。所以,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运用教材中出现的地图或者是教学中准备的地图,加强学生地理学科能力的培养。【关键词】地图教学培养能力教师指导学生分析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课标要求是能从图片和简易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