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要求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实践能力要有全新的发展。因此,在“模具数控铣削加工”课程的教学中,必须进行创新与改革,才能够符合新的教育体制改革的要求。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当前专业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了教学改革的思路与实施方案。
关键词:模具制造;铣削加工;教学现状;改革举措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与繁荣,对于工业的要求也越来越精细。尤其是在模具零件的加工方面,要求创新工作方法,提升工作进度。为了完成这一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对“模具数控铣削加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以满足社会对数控铣削加工专业的岗位需求,为我国模具制造行业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
一、我国“模具数控铣削加工”课程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当下我国“模具数控铣削加工”课程发展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课程内容比较宽泛,导致学生无法准确把握重难点。在教学设计当中,模具专业以及数控专业涉及的课程内容比较广泛,而且模具专业和数控专业有一定的差别。模具专业的主要就业方向是模具制造,比较重要的工作内容是进行数控铣削加工。与模具专业相比,数控专业的就业面更加广泛,其就业方向也比较多。所以模具专业的专业针对性更强,而数控专业则具有广泛性。基于二者的显著差别,如果将教学内容进行融合,很容易导致学生对教学难点和重点的困惑。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比较严重,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弱。课程设置上多以理论实践为主,实践操作课程比较少,这样难免会造成学生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脱节。理论与实践脱节后,学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能力会明显减弱,其操作能力也会随之下降,会出现缺乏实践操作能力的现象,而这种现象对学生就业十分不利。
最后,课程间衔接较少,导致学生很难进行前后知识的衔接。在当前我国数控加工专业教学中可以发现,数控加工编程以及模具应用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导致学生只是熟悉了一些软件的操作,而忽视了加工工艺的合理性,极不利于学生进行手工编程与自动编程的课程内容融合,导致学生对知识掌握得不牢固。
二、“模具数控铣削加工”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举措
第一,整合课程内容改变课程设置,便于学生掌握专业的重点与难点。面对当前我国数控铣削加工课程中内容比较宽泛的现状,必须完善课程设置,通过整合当下的课程资源,将课程内容设置得更加科学、合理。比如可以将该课程专业分为数控铣床和加工中心的基本操作、典型平面轮廓零件的加工工艺与手动编程,以及典型曲面零件的加工工艺与自动编程三大部分。
第二,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增加实训课程的设置。为了便于学生掌握数控铣削加工的专业理论知识,必须要注重实训,通过校企结合的方式,使学校与数控铣削加工企业进行有效的对接,让学生在进行理论积累之后进行专业实习,提高操作能力,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熟练程度,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就课程设置而言,在整体分析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将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按比例进行分配。比如理论和实践的比例可以按照4∶6或者是3∶7的比例进行课时安排,这样实训课程的课时会有明显的优势,学生的实践操作机会将显著增加。
第三,加强对学生和教师的考核设置,增强教学效果。为了保证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学校要完善考核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课程之间的衔接,有效增强教学效果。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参加数控铣工专业职业资格考试,确保学生具备专业能力,顺利实现就业。
三、总结
面对当前“模具数控铣削加工”课程中课程内容空泛、重点不突出、实践能力较差以及课程衔接不恰当等问题,必须进行改革与创新,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加强课程设置,完善科学合理的课程安排;同时增加实践课时,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从而推动我国数控行业的发展。
參考文献:
[1]乔秀芸.《数控铣削加工工艺与编程》实训课改革探究[J].亚太教育,2015(17):239.
[2]王秋红,张涛.《数控编程与加工》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讨[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0(2):107-110.
[3]雒钰花.“德国项目教学法”在《数控铣削编程与加工》课程中的应用[J].模具制造,2015,15(2):82-84.
[4]彭帆.浅谈教学中模具型腔数控铣削技术的应用探讨[J].教育,2015(12):243.
关键词:模具制造;铣削加工;教学现状;改革举措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与繁荣,对于工业的要求也越来越精细。尤其是在模具零件的加工方面,要求创新工作方法,提升工作进度。为了完成这一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对“模具数控铣削加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以满足社会对数控铣削加工专业的岗位需求,为我国模具制造行业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
一、我国“模具数控铣削加工”课程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当下我国“模具数控铣削加工”课程发展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课程内容比较宽泛,导致学生无法准确把握重难点。在教学设计当中,模具专业以及数控专业涉及的课程内容比较广泛,而且模具专业和数控专业有一定的差别。模具专业的主要就业方向是模具制造,比较重要的工作内容是进行数控铣削加工。与模具专业相比,数控专业的就业面更加广泛,其就业方向也比较多。所以模具专业的专业针对性更强,而数控专业则具有广泛性。基于二者的显著差别,如果将教学内容进行融合,很容易导致学生对教学难点和重点的困惑。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比较严重,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弱。课程设置上多以理论实践为主,实践操作课程比较少,这样难免会造成学生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脱节。理论与实践脱节后,学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能力会明显减弱,其操作能力也会随之下降,会出现缺乏实践操作能力的现象,而这种现象对学生就业十分不利。
最后,课程间衔接较少,导致学生很难进行前后知识的衔接。在当前我国数控加工专业教学中可以发现,数控加工编程以及模具应用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导致学生只是熟悉了一些软件的操作,而忽视了加工工艺的合理性,极不利于学生进行手工编程与自动编程的课程内容融合,导致学生对知识掌握得不牢固。
二、“模具数控铣削加工”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举措
第一,整合课程内容改变课程设置,便于学生掌握专业的重点与难点。面对当前我国数控铣削加工课程中内容比较宽泛的现状,必须完善课程设置,通过整合当下的课程资源,将课程内容设置得更加科学、合理。比如可以将该课程专业分为数控铣床和加工中心的基本操作、典型平面轮廓零件的加工工艺与手动编程,以及典型曲面零件的加工工艺与自动编程三大部分。
第二,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增加实训课程的设置。为了便于学生掌握数控铣削加工的专业理论知识,必须要注重实训,通过校企结合的方式,使学校与数控铣削加工企业进行有效的对接,让学生在进行理论积累之后进行专业实习,提高操作能力,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熟练程度,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就课程设置而言,在整体分析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将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按比例进行分配。比如理论和实践的比例可以按照4∶6或者是3∶7的比例进行课时安排,这样实训课程的课时会有明显的优势,学生的实践操作机会将显著增加。
第三,加强对学生和教师的考核设置,增强教学效果。为了保证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学校要完善考核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课程之间的衔接,有效增强教学效果。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参加数控铣工专业职业资格考试,确保学生具备专业能力,顺利实现就业。
三、总结
面对当前“模具数控铣削加工”课程中课程内容空泛、重点不突出、实践能力较差以及课程衔接不恰当等问题,必须进行改革与创新,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加强课程设置,完善科学合理的课程安排;同时增加实践课时,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从而推动我国数控行业的发展。
參考文献:
[1]乔秀芸.《数控铣削加工工艺与编程》实训课改革探究[J].亚太教育,2015(17):239.
[2]王秋红,张涛.《数控编程与加工》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讨[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0(2):107-110.
[3]雒钰花.“德国项目教学法”在《数控铣削编程与加工》课程中的应用[J].模具制造,2015,15(2):82-84.
[4]彭帆.浅谈教学中模具型腔数控铣削技术的应用探讨[J].教育,2015(1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