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语文教学,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甚至被窒息的人。要彻底扭转这种“目中无人”的教学局面,必须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由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注重学生的精神成长,使语文教学充满人文关怀。
1 关注学生人性与个性
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自觉地发展自己人性的成份,发展自己心灵深处真善美的成份,由自在的人变为自为的人。语文教师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
作为语文教师,要着重发展学生心灵中需要劳动、需要学习、需要创造的那部分人性。对即使看起来这方面需要不强烈的同学,也一定要坚信他的心灵是一个广阔的世界,坚信这个世界中一定存在着劳动、学习、创造的需要,千方百计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找寻出这种需要,使其成为学生进步的动力。
2 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语文课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教给学生某种语文知识,更主要的是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人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着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对生活的体验。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能做“转运站”,而必须“披文入情”。首先,透过形形色色的文字符号,去体味其中蕴含的情和意,成为一个被感动的读者;进而将自己融入其中,成为情不自禁的作者;然后设置一种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教学情境,将那充溢在字里行间的情感加以充分的张扬,呈现给学生,让他们随着作者的一颦一笑去忧去喜。“教育就是唤醒”,当学生的心灵一旦被唤醒,就能和作者的心灵互相沟通,和课文内容发生共鸣,从而以寻求精神家园的执着走进美好的语文世界。
3 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语文教学在人格塑造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古人云:“文以载道 ”,作为人类文化载体的语文,其语言文字、文学作品中饱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蕴藏着浓厚的文化积淀,闪耀着理性思索的光芒,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最佳材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不少作家的良好品质和伟大人格渗透到学生的潜意识中,成为他们自觉不自觉效仿的楷模。同样,课文中许许多多的文学形象其优秀品质,会给学生以真、善、美的启迪与熏陶。
同时,学生在展开讨论的过程中,在自己的习作中,或含蓄或直接地表明了自己的人生理想、生活态度、价值判断,只要教师引导得法、点评到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也能收到明辨是非、净化心灵、纯洁道德的效果。教师对学生学习表现所做出的正确判断,积极评价、科学引导,也会对学生的品德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样,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成为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的人文精神得以提升,生活品味和道德得以提高。
1 关注学生人性与个性
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自觉地发展自己人性的成份,发展自己心灵深处真善美的成份,由自在的人变为自为的人。语文教师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
作为语文教师,要着重发展学生心灵中需要劳动、需要学习、需要创造的那部分人性。对即使看起来这方面需要不强烈的同学,也一定要坚信他的心灵是一个广阔的世界,坚信这个世界中一定存在着劳动、学习、创造的需要,千方百计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找寻出这种需要,使其成为学生进步的动力。
2 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语文课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教给学生某种语文知识,更主要的是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人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着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对生活的体验。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能做“转运站”,而必须“披文入情”。首先,透过形形色色的文字符号,去体味其中蕴含的情和意,成为一个被感动的读者;进而将自己融入其中,成为情不自禁的作者;然后设置一种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教学情境,将那充溢在字里行间的情感加以充分的张扬,呈现给学生,让他们随着作者的一颦一笑去忧去喜。“教育就是唤醒”,当学生的心灵一旦被唤醒,就能和作者的心灵互相沟通,和课文内容发生共鸣,从而以寻求精神家园的执着走进美好的语文世界。
3 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语文教学在人格塑造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古人云:“文以载道 ”,作为人类文化载体的语文,其语言文字、文学作品中饱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蕴藏着浓厚的文化积淀,闪耀着理性思索的光芒,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最佳材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不少作家的良好品质和伟大人格渗透到学生的潜意识中,成为他们自觉不自觉效仿的楷模。同样,课文中许许多多的文学形象其优秀品质,会给学生以真、善、美的启迪与熏陶。
同时,学生在展开讨论的过程中,在自己的习作中,或含蓄或直接地表明了自己的人生理想、生活态度、价值判断,只要教师引导得法、点评到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也能收到明辨是非、净化心灵、纯洁道德的效果。教师对学生学习表现所做出的正确判断,积极评价、科学引导,也会对学生的品德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样,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成为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的人文精神得以提升,生活品味和道德得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