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改下,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对于初中生而言,由于他们初步建立化学观念,因此,提高教学质量成为教师重点研究的话题。本文笔者则以初中化学这一学科为切入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提高教学质量的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质量;兴趣;问题;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1-087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处于发展的高峰期,并且也是学生初步运用化学理念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期。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十分重要的。但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严重,教师忽视学生的发展,并以“注入式”的教学思想为主展开教学活动,这样既会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还会影响学生今后的化学知识学习。为了改善这一现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核心,再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使他们主动融入到学习活动中,这样不仅能够将教学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真正体现出“学生为主”的教育观,还能够给学生更多能动作用发挥的空间,进而使他们产生更加积极的学习行为。
一、构建教学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兴趣是学生展开学习活动的前提,也是学生需要形成的一种良好的心理倾向。在初中阶段,学生开始接触化学知识,并对陌生的化学知识难以产生学习兴趣。而趣味化教学情境的构建能够给学生更多感知觉等不同方面的冲击,唤醒学生的探究兴趣,也能够使课堂焕发生机的活力,使他们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内获得知識,进而实现学生的“学有所成、学有所乐”。
如:在“氧气”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认识氧气的物理性质,笔者首先构建“挑战极限”的教学情境,并提出:“某节目中极限成员去登玉龙雪山,人们越向上爬就会越慢,还会出现呼吸困难,这是为什么呢?”这一情境能够直接使学生参与到问题的探究中,并使他们结合自我认知初步提出“海拔太高”这一答案。在此基础上,笔者介绍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使学生对氧气的物理性质产生了探究兴趣,与此同时,这样笔者便自然而然地揭示了“氧气”这一教学主题,也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接下来的学习活动中,以此推动了后续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
二、设置课堂问题,活跃思维意识
课堂问题的设置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活跃学生思维意识的重要途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以具体的教学内容为主,并建立在学生原有认知的基础上为学生设置课堂问题,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一步一步地确定学习目标,还能够以问题为导向,不断活跃他们的思维,进而使他们切实体会到化学新知识的形成过程。
如:在“元素”教学中,为了使学生了解元素的概念,并使他们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笔者结合学生的原有认知提出问题,即:什么是分子?什么是原子?其本质区别是什么?什么是相对原子质量?这样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回忆与联想。在此基础上,笔者揭示“元素”这一教学主题,并提出“二氧化碳、四氧化三铁、氯化铁分别是由哪几种元素组成”这一问题,以此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意识,并在探究后总结、归纳出“元素”的概念。可见,通过探究课堂问题的过程,不仅能够使学生回忆旧知、巩固旧知,还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他们体会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以此帮助他们完成知识的主动构建。
二、展开实验教学,提高认知水平
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多种认知同时参与的活动。如果教师忽视实验活动的展开,并直接将知识传输到学生的头脑中,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但对于学生的发展以及学习能力的提升造成不利影响。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应指导学生展开实验活动,从而使他们在动手、动脑的活动中丰富其自身的认知体验。
如:在“燃烧的条件”教学中,为了解决“什么情况下能燃烧、燃烧需要什么条件”这一问题,笔者指导学生进行三组对比实验活动。实验一为水和酒精燃烧的对比实验,实验二为铜片上白磷、红磷燃烧的实验,实验三为水下白磷燃烧实验。通过这三个对比实验操作活动的展开,学生能够观察到“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水下白磷不燃烧”等实验现象,进而归纳、总结出“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是可燃物、氧气、着火点”这一结论。此外,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多种认知同时得到了锻炼,并且建立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丰富了认知体验,以此提高了化学认知水平。
综上所述,初中是学生初步建立化学观念的启蒙时期。作为初中化学教师而言,做好化学教学工作是至关重要的。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不仅仅需要学生获得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提高其化学认知能力等等。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首先应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结合学生的心理需求积极构建情境,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内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其次,为了唤醒学生的思维,教师还需要结合具体的内容与学生的认知来设置课堂问题,以此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促进他们学习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黄治建.新课标下加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若干想法[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8):113-113.
[2]陈岭.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6(1):148-148.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质量;兴趣;问题;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1-087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处于发展的高峰期,并且也是学生初步运用化学理念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期。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十分重要的。但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严重,教师忽视学生的发展,并以“注入式”的教学思想为主展开教学活动,这样既会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还会影响学生今后的化学知识学习。为了改善这一现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核心,再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使他们主动融入到学习活动中,这样不仅能够将教学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真正体现出“学生为主”的教育观,还能够给学生更多能动作用发挥的空间,进而使他们产生更加积极的学习行为。
一、构建教学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兴趣是学生展开学习活动的前提,也是学生需要形成的一种良好的心理倾向。在初中阶段,学生开始接触化学知识,并对陌生的化学知识难以产生学习兴趣。而趣味化教学情境的构建能够给学生更多感知觉等不同方面的冲击,唤醒学生的探究兴趣,也能够使课堂焕发生机的活力,使他们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内获得知識,进而实现学生的“学有所成、学有所乐”。
如:在“氧气”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认识氧气的物理性质,笔者首先构建“挑战极限”的教学情境,并提出:“某节目中极限成员去登玉龙雪山,人们越向上爬就会越慢,还会出现呼吸困难,这是为什么呢?”这一情境能够直接使学生参与到问题的探究中,并使他们结合自我认知初步提出“海拔太高”这一答案。在此基础上,笔者介绍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使学生对氧气的物理性质产生了探究兴趣,与此同时,这样笔者便自然而然地揭示了“氧气”这一教学主题,也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接下来的学习活动中,以此推动了后续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
二、设置课堂问题,活跃思维意识
课堂问题的设置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活跃学生思维意识的重要途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以具体的教学内容为主,并建立在学生原有认知的基础上为学生设置课堂问题,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一步一步地确定学习目标,还能够以问题为导向,不断活跃他们的思维,进而使他们切实体会到化学新知识的形成过程。
如:在“元素”教学中,为了使学生了解元素的概念,并使他们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笔者结合学生的原有认知提出问题,即:什么是分子?什么是原子?其本质区别是什么?什么是相对原子质量?这样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回忆与联想。在此基础上,笔者揭示“元素”这一教学主题,并提出“二氧化碳、四氧化三铁、氯化铁分别是由哪几种元素组成”这一问题,以此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意识,并在探究后总结、归纳出“元素”的概念。可见,通过探究课堂问题的过程,不仅能够使学生回忆旧知、巩固旧知,还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他们体会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以此帮助他们完成知识的主动构建。
二、展开实验教学,提高认知水平
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多种认知同时参与的活动。如果教师忽视实验活动的展开,并直接将知识传输到学生的头脑中,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但对于学生的发展以及学习能力的提升造成不利影响。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应指导学生展开实验活动,从而使他们在动手、动脑的活动中丰富其自身的认知体验。
如:在“燃烧的条件”教学中,为了解决“什么情况下能燃烧、燃烧需要什么条件”这一问题,笔者指导学生进行三组对比实验活动。实验一为水和酒精燃烧的对比实验,实验二为铜片上白磷、红磷燃烧的实验,实验三为水下白磷燃烧实验。通过这三个对比实验操作活动的展开,学生能够观察到“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水下白磷不燃烧”等实验现象,进而归纳、总结出“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是可燃物、氧气、着火点”这一结论。此外,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多种认知同时得到了锻炼,并且建立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丰富了认知体验,以此提高了化学认知水平。
综上所述,初中是学生初步建立化学观念的启蒙时期。作为初中化学教师而言,做好化学教学工作是至关重要的。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不仅仅需要学生获得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提高其化学认知能力等等。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首先应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结合学生的心理需求积极构建情境,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内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其次,为了唤醒学生的思维,教师还需要结合具体的内容与学生的认知来设置课堂问题,以此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促进他们学习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黄治建.新课标下加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若干想法[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8):113-113.
[2]陈岭.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6(1):148-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