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活语文课的一点体会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41593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是最难上的,俗话说:“做人不做女人,教书不教语文。”然而语文课上好了又是最精彩的,最令人陶醉的。当然前提是要上好,那么如何才能上好,最有效的方法是把语文课上活。
  怎样才能把语文课上活呢?
  一、注重知识迁移
  许多语文教师,教知识时只局限于一篇课文,不善于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以致学生不能举一反三,这是课上得呆板的原因之一。
  教师讲授新课时,应该尽可能引导学生把已学的知识运用到新课中去。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十分注重知识的迁移,以此开拓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上海市特级教师钱梦龙的语文课就上得相当活,办法之一就是注重知识的迁移。他在教学《故乡》时,学生对《故乡》中的“我”为什么不是作者自己这一问题感到困惑,钱梦龙是这样进行迁移的:
  师:你们知道鲁迅写的《孔乙己》吗?
  生:(齐)知道。
  师:那里面的“我”是个酒店的小伙计,鲁迅卖过酒吗?
  生:(齐)没有。
  师:所以这个“我”是作者在小说中塑造出来的。小说的情节是可以虚构的。所以作品中的“我”是不是作者自己,只要看看作品的体裁是不是小说就行了。那么《故乡》中的“我”是不是鲁迅自己呢?
  生:不是。
  师:为什么?
  生:(齐)《故乡》是一篇小说。
  师:你们是怎样知道的?
  生:《呐喊》是小说集,《故乡》是从《呐喊》中选出来的一篇,当然也是小说。
  钱梦龙先生根据学生学过的《孔乙己》这篇小说的有关知识,一步步巧妙地引导学生掌握新知识。
  二、创设竞赛情境
  魏书生先生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一文中提到:“无数经验证明,大脑这部机器处于竞赛状态时的效率要比无竞赛时的效率高得多,即使对自己毫无直接兴趣的智力活动,因渴望竞赛取胜而产生的间接兴趣也会使人忘记事件本身的乏味而兴致勃勃地投入到竞赛中去。”语文课上,要努力创设一种竞赛情境,经常开展各种竞赛,如,记忆比赛、速读比赛、书写比赛和围绕某篇课文进行智力抢答赛等。魏书生先生一次在教学《扁鹊见蔡桓公》时,在运用半个小时完成了对课文的讲解后,就开始了朗读比赛:先看谁读得快,学生便争先恐后读了起来;再看谁读得宏亮,此时教室便成了热闹的海洋;接着男女同学进行赛读,魏书生分别给予充分肯定和热情赞扬,教室里不时爆发出欢乐的笑声;最后全班齐读,能背的可合上书本,此时奇迹出现了——学生中绝大部分居然能不看课文,十分流畅地把这篇文言文背出来。真是匪夷所思,短短的一刻钟就达到了背诵的目的,这就是教学竞争机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结果。
  三、善于启发鼓励
  学生情绪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习效率的高低,轻松、愉快的心情对学习有促进作用,难过、忧虑的心情对学习起阻碍作用。因此,教师要多留意学生的心理状态,多用表扬,不吝鼓励,千万不要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上课时情绪高涨,心情愉悦。明代教育家王阳明说:“今教童子,必使之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要使学生“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学习天天向上,则必须多给学生以鼓励、肯定,甚至是表扬。鼓励学生,激发他们昂扬的学习兴趣,常用的方法是提问和对学生的回答作恰当的评价。当全班学生对提出的问题一时答不上来时,教师不要泼冷水,要满腔热情地加以引导,使学生有所启发,让他们最后自己解决问题。教师不仅要善于启发开导学生,而且还要善于鼓励表扬学生。学生回答对了,或回答得比较好,教师要用热情洋溢的话语,给予肯定,进行赞扬,使学生受到鼓舞。
  总之,要把语文课上活。教师要改变观念,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用更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会学生学习,让学习有学习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让学生爱上学习。这不但有利于学生学好语文,而且还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其他文献
一提到“学困生”,相信一线教师的眼前都会浮现出几张让人无奈的、熟悉的面孔,他们智力正常,但学习效率低下,长期而稳定地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教学大纲要求。对待他们,或许苦口婆心,费尽心思,或许怒其不争,咬牙切齿,或许无奈叹息,任他去吧。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下,实在没辙,有的教师会将这部分学生统一安排在教室的最后一排,或是后墙的某个角落,因为这样至少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负影响”。  那么,在日常教学中如何针对实
期刊
人是群居动物,人们聚集在一起一定会有交流,这种交流可以是眼神交流、肢体交流、语言交流等。而准确、清晰、丰富的语言交流,让人的优越性得以充分体现。翻开历史的书页,晏子使楚不辱使命,张仪巧说六国合纵,孔明舌战群儒,有关口语交际的佳话比比皆是。“一言安邦”,“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这些古语赞叹了口语交际的神奇功能。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担负着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责任和使命
期刊
新课标一个重要理念是在师生“角色”的表述上,提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第一次明确提出,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因此,在对课程理念的执行上,最终都要求教师不再做教科书的执行者,而应该成为教学方案的开发者,教师要“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与新课程同行,要为适应新课标的需要而转变或完善目前的角色,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中不断自
期刊
与幼儿园每天嘻嘻哈哈、玩玩闹闹的孩子相比,步入小学的孩子们,已经慢慢有点成熟,慢慢开始懂事,也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了,那怎样才能让小学科学课堂充满趣味性,让学生在科学方面学得更好呢,下面我来给大家提几点我的方法。  (一)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学好一门课,重要的是你要对自己所学的课感兴趣,培养自己对知识的渴望,所以教师要注重培养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感兴趣,这样才能学得更好。比如在学习物理反应的时
期刊
一堂语文课,在初读课文阶段教师一般都能让学生自读课文,读中学习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大意。这使学生人人动口动脑动手,有东西可学,学习积极性较高,教学效果自然较理想。但什么时候学生不再有新鲜感,兴趣明显下降了呢?问题就出在初读课文以后。阅读教学此时就处在一个交叉口,教师该如何去做呢?  一、读中感知课文  初读课文是整体感知。它是课文局部性学习的基础。任务有两个方面:一是读的本身,做到读正确流利;二是读
期刊
如今有很多的教师反映,学生的写作水平太差了,一个班挑不出一篇佳作,并且每次考试学生最喜欢询问的就是“要不要写作文”,当教师回答不用时,学生就会欢呼雀跃。由此可见,如今的初中生都不爱写作文。可是,教师面对应试教育的压力,要想教出成绩,让学生写出好文章是很关键的。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爱上写作呢?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  一、从启蒙阶段培养学生兴趣  心理学家认为,没有动机任何学习都不能
期刊
“改革如同潮水一样既能推波,又能覆舟,谁抓住了这一机遇,谁就适应了发展”。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以来,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质的改变,课堂改革充分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渴求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了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堂活了,课堂教学真正告别了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学生当之无愧地成了学习的主人。走进课堂,映入
期刊
课堂检测是检查和测试学生一篇课文学了之后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的。我认为一般应放在课内完成,这样便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并且能够保证检查效果。这里,我主要就教学流程中“检测练学”环节检测作业的设计,总结一下多年来我的有效探索。我的作业形式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听写词语,给加点字注音。   二、解释下列词语。   为检测以上两项作业,在之前的教学工作中,我和我的孩子们是做了大量工作的。  
期刊
班集体是学校教育的基层组织,是学生学习适应社会、实现个体社会化的重要环境。班集体管理的运作状态,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功能的发挥和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但在目前的中学管理中,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班集体管理中存在不少问题,直接影响着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主要表现在:  一、班主任的权威管理  在班集体管理中,大部分班主任处于班集体管理的绝对权威地位。从班规的制定、班委的确立、管理的实施、监督的进
期刊
当语文教学改革的面纱轻轻揭开,越来越多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开始认真面对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优越丰厚的母语环境,自由宽阔的阅读空间,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开始寻找越来越多的“新阅读”方式,体验一种喜悦而甜美的新感觉。在语文新课改的理论指导下,一线的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创新。  一、课前三分钟的精彩呈现  “人所获得的知识,其中60%来自视觉,20%来自听觉,1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