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校对2013级和2014级护生对急救护理技术教材的需求程度进行调研,结果显示,2014级护生对此课程每章节知识的“非常需要”程度增加,对此课程的重视程度较2013级护生提高,对实践性知识需求量增加,说明急救护理技术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因此,对急救护理技术课程内容的调整十分必要,便于与实践教学和新入职护士培训接轨,提升护生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急救护理技术;课程;内容调整
2016年初,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试行)》通知,要求开展新入职护士培训工作。培训后,新入职护士能够掌握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备应急处理能力。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的内容培训时间为6个月,占培训时间的1/4。而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培训相关内容跟在校急救护理技术课程密切相关,在急救护理技术课程改革中可贯穿提升护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护生的核心素养之一——专业素养,提升护生就业竞争力。
近年来,国家对高职高专教育较为重视。高职高专护生是传播急救知识与技能的载体,在校护生更有责任、有义务学习好相关的急救知识,这样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准,增加自己的知识量,还能更好地与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接轨。在院外面对各种突发性意外灾害事故时,护生表现出护理人员应有的专业素质,同时可以普及急救知识,让更多的人学习到简单的院前急救处理措施,这对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提高生命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开展高职高专护生急救护理技术课程改革迫在眉睫。
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现采用的教材为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二版《急救护理技术》,共十章。我校对2013级和2014级护生对教材的需要程度做进一步调查:2013级护生采用第一版教材,2014级护生采用第二版教材,两本教材都是十章,第二版教材根据护生调查情况和临床需求增加了一些更加实际的内容。第一章到第十章内容分别是急救护理技术绪论、院前急救护理、医院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心肺脑复苏、创伤救护技术、常见急症救护技术、意外伤害救护技术、突发事件的救护技术和常用急诊急救操作技术及护理配合,每章内容需要程度设置为5个层次:非常需要、较需要、不确定、不需要和完全不需要。2013级护生对每章知识的“非常需要”比率分别为10.34%、11.49%、63.22%、68.97%、96.55%、94.25%、82.76%、81.61%、11.49%和6.9%;2014级护生每章知識的“非常需要”比率分别为85.35%、93.83%、84.72%、87.94%、97.05%、92.59%、92.32%、95.62%、92.05%和93.83%。
从调查情况可以看出,2013级和2014级护生对采用的教材是认可的,两届护生对课本知识的需求有所变化,2014级护生对每章节的知识“非常需要”的程度增加,对此课程的重视程度提高,对实践性知识需求量增加,急救护理技术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课程教学内容有待进一步调整,以便与实践教学相接轨。
理论内容的调整。第二版《急救护理技术》教材于2016年底更新完毕。参考对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3级和2014级护生进行的调查问卷,2015版《心肺复苏指南》、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有关急救护理学和急诊医学的相关教材进行了改版。根据2015版《心肺复苏指南》修改了心肺脑复苏内容,并在这一章新增“气道异物梗阻”(包括成人及婴幼儿的)内容;在第七章“常见急症救护技术”中新增抽搐急症、低血糖症、糖尿病急症、头痛、胸痛、腰背及四肢痛、咯血、消化道出血和血尿,内容更加丰富,与临床护理接轨。理论课宜采用直接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蓝墨云班课”平台和学生参与式教学法进行讲解,以案例导入进行授课。
实训内容的调整。实训学时与理论学时之比由原先的12:20提高到20:20,现采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临床护理技能实训》教材。改变原先实训内容单一的模式,新增了婴幼儿心肺复苏术、双人心肺复苏术、气道异物梗阻(包括成人及婴幼儿的)、鼻咽及口咽通气道、自动体外除颤仪使用、止血、包扎、搬运、固定等急诊科和重症监护技术,把左前臂包扎和头部包扎这两项国赛项目穿插到实训教学中,从操作、口述、动作的连贯性等方面严格要求学生。实训课采用案例教学、蓝墨云班课、情景模拟教学、综合模拟实训演练等方法,让学生开展设计性实训,学生自行选取、设计和演示急救实训案例,教师评价急救护理预案是否合理,急救措施是否正确,护生是否具有爱伤观念和团队协作精神,护生对此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升自身的综合急救能力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宋洁,李少鹏.急救护理学创新性实训教学模式的改革新探[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8b):72-73.
关键词:急救护理技术;课程;内容调整
2016年初,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试行)》通知,要求开展新入职护士培训工作。培训后,新入职护士能够掌握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备应急处理能力。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的内容培训时间为6个月,占培训时间的1/4。而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培训相关内容跟在校急救护理技术课程密切相关,在急救护理技术课程改革中可贯穿提升护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护生的核心素养之一——专业素养,提升护生就业竞争力。
近年来,国家对高职高专教育较为重视。高职高专护生是传播急救知识与技能的载体,在校护生更有责任、有义务学习好相关的急救知识,这样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准,增加自己的知识量,还能更好地与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接轨。在院外面对各种突发性意外灾害事故时,护生表现出护理人员应有的专业素质,同时可以普及急救知识,让更多的人学习到简单的院前急救处理措施,这对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提高生命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开展高职高专护生急救护理技术课程改革迫在眉睫。
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现采用的教材为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二版《急救护理技术》,共十章。我校对2013级和2014级护生对教材的需要程度做进一步调查:2013级护生采用第一版教材,2014级护生采用第二版教材,两本教材都是十章,第二版教材根据护生调查情况和临床需求增加了一些更加实际的内容。第一章到第十章内容分别是急救护理技术绪论、院前急救护理、医院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心肺脑复苏、创伤救护技术、常见急症救护技术、意外伤害救护技术、突发事件的救护技术和常用急诊急救操作技术及护理配合,每章内容需要程度设置为5个层次:非常需要、较需要、不确定、不需要和完全不需要。2013级护生对每章知识的“非常需要”比率分别为10.34%、11.49%、63.22%、68.97%、96.55%、94.25%、82.76%、81.61%、11.49%和6.9%;2014级护生每章知識的“非常需要”比率分别为85.35%、93.83%、84.72%、87.94%、97.05%、92.59%、92.32%、95.62%、92.05%和93.83%。
从调查情况可以看出,2013级和2014级护生对采用的教材是认可的,两届护生对课本知识的需求有所变化,2014级护生对每章节的知识“非常需要”的程度增加,对此课程的重视程度提高,对实践性知识需求量增加,急救护理技术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课程教学内容有待进一步调整,以便与实践教学相接轨。
理论内容的调整。第二版《急救护理技术》教材于2016年底更新完毕。参考对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3级和2014级护生进行的调查问卷,2015版《心肺复苏指南》、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有关急救护理学和急诊医学的相关教材进行了改版。根据2015版《心肺复苏指南》修改了心肺脑复苏内容,并在这一章新增“气道异物梗阻”(包括成人及婴幼儿的)内容;在第七章“常见急症救护技术”中新增抽搐急症、低血糖症、糖尿病急症、头痛、胸痛、腰背及四肢痛、咯血、消化道出血和血尿,内容更加丰富,与临床护理接轨。理论课宜采用直接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蓝墨云班课”平台和学生参与式教学法进行讲解,以案例导入进行授课。
实训内容的调整。实训学时与理论学时之比由原先的12:20提高到20:20,现采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临床护理技能实训》教材。改变原先实训内容单一的模式,新增了婴幼儿心肺复苏术、双人心肺复苏术、气道异物梗阻(包括成人及婴幼儿的)、鼻咽及口咽通气道、自动体外除颤仪使用、止血、包扎、搬运、固定等急诊科和重症监护技术,把左前臂包扎和头部包扎这两项国赛项目穿插到实训教学中,从操作、口述、动作的连贯性等方面严格要求学生。实训课采用案例教学、蓝墨云班课、情景模拟教学、综合模拟实训演练等方法,让学生开展设计性实训,学生自行选取、设计和演示急救实训案例,教师评价急救护理预案是否合理,急救措施是否正确,护生是否具有爱伤观念和团队协作精神,护生对此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升自身的综合急救能力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宋洁,李少鹏.急救护理学创新性实训教学模式的改革新探[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8b):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