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全面深化依法治国的运行轨道上,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带头厉行法治、依法办事。然而实践中,由于法治理念跟不上,加上缺乏必要的法治能力训练,不习惯从法律角度来决策事项和分析处理问题。整体而言,党员领导干部的法治素养水平还有待提高。为此,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要树立法治理念、培养法治思维、善用法治方式。
关键词:法治素养;党员领导干部;依法办事
一、党员领导干部提高法治素养的法理基础
其一,党的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而党本身又必须在宪法法律的框架之内活动。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特征决定了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提高法治素养。其二,法治的核心价值在于妥善处理国家公权力与公民私权利之间的关系。对政府来说,“法无明文规定不可为”,而对于公民则是“法不禁止即自由”。我们知道,权力天生具有被滥用的风险,一直以来,依法限权、依法治权都是各国法治实践的基本举措。因此,法治的本质属性与权力运行特点决定了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普遍提高法治素养。其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民主法治建设成效卓著,但仍然存在一些法治意识淡薄的党员领导干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甚至徇私枉法等问题尚未杜绝。因此,当前党员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现状也需要提高法治素养。
二、党员领导干部提高法治素养的实证调查
笔者实证调研结果显示,52.33%的认为,现在的党员干部“对政策和法律熟悉,能熟练运用法律知识和技能处理实际问题”,23.22%的认为“基本上能”,而认为“能”的仅14.45%。在对党员干部队伍的专项调查中,问及“党员干部观察、分析和处理经济社会发展问题角度”时,选择“以权利和义务、权力和责任作为逻辑起点”的仅占13.68%,而选择“政策规定”的占了23.07%,“领导看法”的占了18.2%,选择“群众感受”的占45.05%。问及“处理实际问题中所用手段的排序”时,选择“法理情”的占27.36%,而选择“情理法”的占72.64%。回答“领导意见与法律相冲突时如何处理”时,选择“唯法是从”的仅占33.64%,选择“依据实际情况而定”的占44.37%,选择“唯上是从”占28.99%。
在对公务人员的专项调查中,83.26%的受访者认为,从区县党委政府、部门单位及乡镇(街道),都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和有关法规性文件要求,制定完善了决策议事规则;个案访谈中,受访者普遍认为,决策议事规则对党政“一把手”权力的制约力度仍显不够,主要表现为:一是决策动议权仍掌握“一把手”手中,其拥有足够的资源和手段控制决策及执行全过程;二是纪检监察组织对决策和执行的“过程监督”和“结果监督”手段相对单一,力度不够,“群众监督”基本上流于形式;四是决策和执行反馈倒查及责任追究制度尚未完全建立。在对不同层级领导干部以及中层实职干部的专项调查中,问及领导班子作出“三重一大”事项决策时(多选),72.36%的选择了“可行性论证”,52.27%的选择了“合法性审查”,38.89%的选择了“风险评估”,25.27%的选择了“成本效益分析”,68%的选择“群众一定程度参与”。
总而言之,党员领导干部虽然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不少涉法问题,但由于观念跟不上,加上缺乏必要的法治能力训练,不习惯从法律角度来分析处理问题,不习惯在重大决策事项中,对决策事项的成本效益分析、决策执行的风险评估,以及合法性审查等方面列入决策的必经程序,不习惯合法引导公众深度参与到政府决策之中。
三、党员领导干部提高法治素养的具体对策
新时代全面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党员干部必须要对法治心怀敬畏,具体而言,就是要敬畏宪法和法律,敬畏党纪党规,时刻有原则、有底线,心存敬畏、手握戒尺,直面诱惑不动心,面对利益不贪心。党员领导干部只有有了对法治理念的敬畏之心,才能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中作表率、当先锋。
一是党员领导干部提高法治素养必须要树立法治理念。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在宪法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不允许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權存在。任何人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要强化党员干部的法治意识,坚决摒弃“权大于法”的人治思维,树立任何决策都要“于法有据”的观念。法国思想家卢梭曾说:“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党员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用宪法法律和党纪党规从严律己,从而逐步引导人民群众树立对法治的信心。
二是党员领导干部提高法治素养必须要培养法治思维。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党员干部必须克服“拍脑袋决策”、不依法办事的习惯,一切决策都要根据法律规定、遵照法定程序进行。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因此就畏首畏尾、停滞不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面对新征程新目标新要求,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重考验,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正确理清改革、发展和法治之间的关系,坚持在法治的轨道上不断推进我国各项事业向前发展。
三是党员领导干部提高法治素养必须要善用法治方式。党员领导干部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必须在法治的前提下进行。首先必须依法决策,杜绝“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拍屁股走人”的“三拍”干部头脑发热、肆意妄为。其次必须严格执法,党员领导干部要严格按照宪法法律、党纪党规的规定行事,对违纪违规行为绝不姑息。再次必须依法办事,党员干部要摒弃“稳定压倒一切”的观念,摈弃遇事采用高压强制的违法手段,严格依法办事,妥善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
参考文献:
[1]程红梅.领导干部法治精神的内涵与践行艺术[J].领导科学,2017 (26).
[2]庆玲.论提高基层党员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8(2).
[3]吴纪树.提升基层公务员法治素养的对策探析[J].求知导刊,2019 (2).
[4]陈姿君.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养成途径[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2018(3).
关键词:法治素养;党员领导干部;依法办事
一、党员领导干部提高法治素养的法理基础
其一,党的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而党本身又必须在宪法法律的框架之内活动。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特征决定了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提高法治素养。其二,法治的核心价值在于妥善处理国家公权力与公民私权利之间的关系。对政府来说,“法无明文规定不可为”,而对于公民则是“法不禁止即自由”。我们知道,权力天生具有被滥用的风险,一直以来,依法限权、依法治权都是各国法治实践的基本举措。因此,法治的本质属性与权力运行特点决定了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普遍提高法治素养。其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民主法治建设成效卓著,但仍然存在一些法治意识淡薄的党员领导干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甚至徇私枉法等问题尚未杜绝。因此,当前党员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现状也需要提高法治素养。
二、党员领导干部提高法治素养的实证调查
笔者实证调研结果显示,52.33%的认为,现在的党员干部“对政策和法律熟悉,能熟练运用法律知识和技能处理实际问题”,23.22%的认为“基本上能”,而认为“能”的仅14.45%。在对党员干部队伍的专项调查中,问及“党员干部观察、分析和处理经济社会发展问题角度”时,选择“以权利和义务、权力和责任作为逻辑起点”的仅占13.68%,而选择“政策规定”的占了23.07%,“领导看法”的占了18.2%,选择“群众感受”的占45.05%。问及“处理实际问题中所用手段的排序”时,选择“法理情”的占27.36%,而选择“情理法”的占72.64%。回答“领导意见与法律相冲突时如何处理”时,选择“唯法是从”的仅占33.64%,选择“依据实际情况而定”的占44.37%,选择“唯上是从”占28.99%。
在对公务人员的专项调查中,83.26%的受访者认为,从区县党委政府、部门单位及乡镇(街道),都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和有关法规性文件要求,制定完善了决策议事规则;个案访谈中,受访者普遍认为,决策议事规则对党政“一把手”权力的制约力度仍显不够,主要表现为:一是决策动议权仍掌握“一把手”手中,其拥有足够的资源和手段控制决策及执行全过程;二是纪检监察组织对决策和执行的“过程监督”和“结果监督”手段相对单一,力度不够,“群众监督”基本上流于形式;四是决策和执行反馈倒查及责任追究制度尚未完全建立。在对不同层级领导干部以及中层实职干部的专项调查中,问及领导班子作出“三重一大”事项决策时(多选),72.36%的选择了“可行性论证”,52.27%的选择了“合法性审查”,38.89%的选择了“风险评估”,25.27%的选择了“成本效益分析”,68%的选择“群众一定程度参与”。
总而言之,党员领导干部虽然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不少涉法问题,但由于观念跟不上,加上缺乏必要的法治能力训练,不习惯从法律角度来分析处理问题,不习惯在重大决策事项中,对决策事项的成本效益分析、决策执行的风险评估,以及合法性审查等方面列入决策的必经程序,不习惯合法引导公众深度参与到政府决策之中。
三、党员领导干部提高法治素养的具体对策
新时代全面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党员干部必须要对法治心怀敬畏,具体而言,就是要敬畏宪法和法律,敬畏党纪党规,时刻有原则、有底线,心存敬畏、手握戒尺,直面诱惑不动心,面对利益不贪心。党员领导干部只有有了对法治理念的敬畏之心,才能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中作表率、当先锋。
一是党员领导干部提高法治素养必须要树立法治理念。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在宪法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不允许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權存在。任何人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要强化党员干部的法治意识,坚决摒弃“权大于法”的人治思维,树立任何决策都要“于法有据”的观念。法国思想家卢梭曾说:“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党员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用宪法法律和党纪党规从严律己,从而逐步引导人民群众树立对法治的信心。
二是党员领导干部提高法治素养必须要培养法治思维。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党员干部必须克服“拍脑袋决策”、不依法办事的习惯,一切决策都要根据法律规定、遵照法定程序进行。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因此就畏首畏尾、停滞不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面对新征程新目标新要求,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重考验,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正确理清改革、发展和法治之间的关系,坚持在法治的轨道上不断推进我国各项事业向前发展。
三是党员领导干部提高法治素养必须要善用法治方式。党员领导干部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必须在法治的前提下进行。首先必须依法决策,杜绝“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拍屁股走人”的“三拍”干部头脑发热、肆意妄为。其次必须严格执法,党员领导干部要严格按照宪法法律、党纪党规的规定行事,对违纪违规行为绝不姑息。再次必须依法办事,党员干部要摒弃“稳定压倒一切”的观念,摈弃遇事采用高压强制的违法手段,严格依法办事,妥善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
参考文献:
[1]程红梅.领导干部法治精神的内涵与践行艺术[J].领导科学,2017 (26).
[2]庆玲.论提高基层党员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8(2).
[3]吴纪树.提升基层公务员法治素养的对策探析[J].求知导刊,2019 (2).
[4]陈姿君.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养成途径[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