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开放性例谈

来源 :语文周刊·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osswind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一节提出“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为了实现语文课程这一开放性的要求,我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了一些积极的努力。
  首先,高中语文学习内容的多角度开放。第一,课程内容的自由选择,讲读哪一篇,自读哪一篇,不学哪一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学的实际需要灵活安排。比如,让学生自学一个单元,小组讨论选出让老师讲读的,其余课文或者提交自学报告,或者各小组在班内展示合作学习成果。第二,把课外阅读搬进课内,变成教学内容。比如就某个大家喜欢的作家,利用阅览室和网络,选出比课本更好的作品,在课内学习,就是“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既深化了教材内容,又张扬了学生的个性。也可以就大家特别关注的话题,比如成长、信仰、爱情、战争等,各小组合作选编作品,在课堂上交流学习。这样就做到了课程标准所说“顾及学生在原有基础、自我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差异,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第三,把对课文的单向度学习变成以文本阅读品味为核心的多种媒介多个维度的学习。像诗歌的学习,除了对意象与意境的品读,引进与该诗歌诗意相通或者相近的音乐与图画欣赏,学生在不同艺术种类的交互启发下,不仅完成了对诗歌作品的学习,还丰富了艺术修养提升了审美品味拓展了精神境界,非常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
  其次,高中语文课堂组成形式要灵活多样。传统的课堂形态是教师独占讲台一言堂,学生坐在讲台下整齐划一,听从教师关于听说读写的调控,严重制约了学生学习的主动与创造,学习的效率低下。要落实新课标的理念,教师要转变观念,以更灵活更开放的形式组成课堂。第一,成立学习小组,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构建基于文本的师生互动学生合作的关系。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性格特点、男女比例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学生担任小组长,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打破教师对课堂的垄断,让学习小组以各种方式在课堂上展示学习过程与学习成果,充分彰显学生学习主人的地位。第二, 改变教师知识传授者作业发布者答案确定者的身份定位,以问题的发现与探究为核心,创设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型课堂形态。教师引导学生从问题开始,质疑探究与发现,以学生的体验与自主建构为知识获取的主要方式。第三,把课堂向社会延伸和拓展,实现生活即语文,社会是课堂,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以听说读写为主线,让学生从家庭与社会生活中汲取知识,培养能力,开阔视野,构筑全方位、立体化、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发展。
  再次,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不可囿于定规,一成不变。陶行知提倡的“六大解放”,即解放孩子的眼睛、嘴巴、头脑、双手、时间和空间,就是要教师以更开放更自由更有创造性的方法全身心地解放学生,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健全人格。第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改变课堂结构,强调自主学习在学习中的重要,充分张扬学生在学习中的自觉与个性,是当前我国学校教育的发展趋势。传统教育千篇一律的讲解、串讲、提问等,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阻碍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不能有效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自学能力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主动接受和积累知识,通过自读、自思、自练、自评等环节,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比较能力、鉴赏能力、迁移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综合实践能力的目的。第二,重视各种教学信息的沟通和互换,重视教与学双边的融洽与交流,应根据不同内容、不同特色的课文去安排教学策略,根据反馈信息灵活选择启发式、讨论式、比较式、表演式、竞赛式、欣赏式等不同的教学方法。第三,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内容的整合。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会使语文课堂更开放,更个性化,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创新意识,有助于全方位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将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和不懈追求。由传统的教学向现代教学转变,由封闭的教学向开放的教学转变,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需要。只有实施开放性的教学,不断探索高中语文教学的开放途径,才能实践新课标的语文课程理念,才能培养出这个社会所需要的开拓创新的人才。
其他文献
一、教师的学识与素养是学生作文创新的阶梯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得有一桶水”。随着时代的发展,素质教育的实施,这一桶水的内涵应有新的发展、新的要求。仅就写作教学方面来说,语文教师不仅要拥有系统的文体写作知识、写作方法与技巧,更为重要的是要能够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学习,不断汲取,把创新思维的方式与途径传授给学生。  应试教育下,教师一直被学生当作活的教科书,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授者。学生学习往往被动
期刊
四幕话剧《雷雨》是剧作家曹禺的处女作,也是代表作。该剧的人物形象塑造,历来为人称道。尤其是人物的语言,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丰富内涵。  一、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雷雨》中,人物的语言不仅符合人物的身份,而且随着剧情的发展和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作者在用词和语气的处理上,也都相应有变化,剧中人因出身、地位、经历、个性不同,所以他们的说话口气、措辞风格也不同。   周朴园盛气凌人,侍萍抑郁平缓,鲁大海
期刊
既然背诵古诗文对学生来说好处多多,那么背诵古诗文不应该成为学生的负担而应该成为一种习惯。在引导学生背诵古诗文的过程中,要从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绝不能死记硬背。   背诵古诗时先要求做到读准字音,掌握好停顿,然后体会一下朗读时的重音,反复读几次,直到顺口。背诵要把高声朗读和默看结合起来。大声地把要背诵的古诗读出来,读出感情,读出古诗的韵味,可以帮助你集中注意力来记忆。默看就是一边思考诗
期刊
作文难,难于上青天。农村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教作文,所以作文成为农村教师和学生最头疼的问题。尽管语文老师掌握了丰富的写作教学理论和大量的写作教学方法,但一搬到课堂上来似乎就起不了作用。尽管学生手上也有作文选、作文辅导和作文报等各种作文资料,但他们的作文水平还是无法提高。究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对症下药。  要想提高学生的作为水平,教师必须先分析学生的作文基础和在写作文的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错误以及制约
期刊
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自主性学习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语文课堂上自主性学习能力,首先要更新传统教学模式,转换师生角色  学生的学习既受外部动机的影响,也受内在动机的驱使,自主性学习动力主要来自内部动机。确立学生的主体性就是充分挖掘、发挥学生的内在动机。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角色,从传统的学习控制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从“教会知识”转移到“教会学习”。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
期刊
搭配不当是高考语病考查的重点,综合十年来的高考试题发现搭配不当考查的角度很典型,所以同学们在复习时要掌握辨析和修改此类语病的技巧。搭配不当的毛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判断。  一、抓句子主干  先找出句子的主干,然后从下面几组关系考虑各成分之间的搭配。  1.主语和谓语搭配:由于主语或谓语较长,或含有并列成分,或偷换了主语等,会导致主谓搭配不当。如:  (1)(2010·山东卷)世博园开园以来,无论是
期刊
新课标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风采,新课程要求让过去的“讲堂”变为真正的“学堂”,学生自己动手实践,通过自己的思考有所得,那是最难忘怀的东西,也是终生受益的,我们做老师的要放手发动学生,不能越俎代庖,让学生在自主体验,自主尝试中去获得新知,去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学习习惯。  注重教学方法的运用,可以从以下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一、转化老师自己的角色  打
期刊
教无定法,教而有法。如何去有效利用课堂几十分钟,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在有限的时间里学习、探究更可能启迪智慧的知识,掌握更科学的方式方法,学到对自身的发展有促进作用的基础知识和再学习的技能,是语文老师应该利用课堂这一主渠道去引导和办好的事情。  认真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作为语文老师,无论你上了多少年的语文课,我认为,学生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的,我们只有根据学生的变化情况认真拟写好每一节课的教案
期刊
语文本身是美丽的,但是在高考这根指挥棒下,高三语文渐渐远离了曼妙的文字、诗意的氛围、灵魂的享受,语文学习成为一种机械的劳作。在日复一日的讲、练、评中,审美疲劳慢慢产生,各个考点就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而同时,语文知识庞杂、见效慢的特点又让许多同学在枯燥的备考中渐渐失去兴趣、丧失斗志。如何才能让学生保有语文学习的热情,稳步提升成绩?我认为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多下工夫:  一、给学生兴趣与信心 
期刊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云:“文之思也……其思理之致乎。”刘勰用形象的语言说明精巧的构思取决于丰富的联想,没有联想就没有艺术。运用联想 ,不仅能使学生思路开阔,还能使学生的作文快速成文。注重这方面的思维训练,可望使学生逐步达到“精骛八极,心游万仞”,“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理想境界。下面教你几招快速构思成文的联想方法。  1.性质联想。从“是什么”的角度思考,分析所写对象的类属、性质、特点。在《说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