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都是古树料,用不同的工艺,制成的茶会有如何的口感表现呢?此次做对比品鉴的两款茶都采用云南保山地区的古茶树茶青,分别按照不同的制作工艺制成普洱生荼和红茶,古树普洱茶“饱满厚重”,红茶“醇和香甜”,同样的古树茶青,却有着“大不同”的香气和滋味。
古树生饼
此款茶为2006年的生饼,茶青来自云南保山地区的野生古茶树。
干茶:饼形周正紧实。条索较清晰;干茶色泽偏深,呈红褐色,茶芽显露。不显毫,稍有梗。
香气:干茶细嗅稍有仓味。生普转化过程中的花木味道明显。冲泡之后,第一至三道杯盖稍有杂味,后减弱,杯盖较花蜜香显现,纯正幽长,七道之后杯盖香减弱明显。
汤色:前三道汤色橙红透亮;四至六道汤色稍变浅,橙黄透亮;六道至八道汤色金黄透亮;九道后汤色较稳定,浅金黄色、透亮。
滋味:第一、二道茶汤入口尚顺滑;较醇厚,有微微冽感,喉韵尚佳;三至六道,茶汤入口顺滑醇厚,稍显霸气,舌面微涩,较快化去,两颊生津尚佳,喉韵较饱满;六道后,冷却的茶汤,舌面涩感明显,较易化开;八道后,茶汤滋味转薄,入口甘甜,尚顺滑。
叶底:三道后叶底舒张,舒展后的叶底恢复活力,黄绿明亮,芽叶明显,匀整度尚佳。
雪山红梅
此款茶茶青来自与云南保山地区野生古茶树,采用福建正山小种红茶工艺制作。
干茶:条索肥壮。尚匀整,干茶呈红褐色。尚润。
香气:干茶有淡淡的花香,冲泡后第一至四道,杯盖的花蜜香浓郁、持久,五道后。杯盖香减弱。花蜜香转为淡淡的蜜香。
汤色:第一道的汤色橙红透亮;二至五道茶汤都是红艳透亮,有油润之感;六道后汤色变浅,橙红透亮;八道之后的汤色橙黄透亮。
滋味:第二至五道的茶汤入口有较明显的甘甜,微酸,醇厚顺滑,口感饱满、鲜爽,冷后香明显;第六道后,茶汤入口甘甜,稍薄,顺滑鲜爽。
叶底:舒张后的叶底呈红褐色,发酵较充分,芽叶肥壮,较匀整。
综合品评:
做为同种茶青、不同种类的两款茶,二者的表现耐人寻味。
陈化六年的普洱生茶,干茶偏红褐的色泽,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其野生古树茶的特质,除却稍带的仓味,香气、滋味和耐泡度等整体的口感,表现出了云南保山地区的古茶树普洱茶口感特
征中较“柔美”的一面,“细腻而醇美”。而采用福建正山红茶工艺制作而成的雪山红梅,较之福建正山红茶,更霸气鲜爽,较之滇红更醇和香甜,其较充分的发酵度尤为难得。
两款茶随着时间的推移,生饼会有更丰富的口感变化层次,香和甜会更凝聚,滋味会更“醇厚滑柔”,和“雪山红梅”在口感特征上会有某种程度的相似性。
古树生饼
此款茶为2006年的生饼,茶青来自云南保山地区的野生古茶树。
干茶:饼形周正紧实。条索较清晰;干茶色泽偏深,呈红褐色,茶芽显露。不显毫,稍有梗。
香气:干茶细嗅稍有仓味。生普转化过程中的花木味道明显。冲泡之后,第一至三道杯盖稍有杂味,后减弱,杯盖较花蜜香显现,纯正幽长,七道之后杯盖香减弱明显。
汤色:前三道汤色橙红透亮;四至六道汤色稍变浅,橙黄透亮;六道至八道汤色金黄透亮;九道后汤色较稳定,浅金黄色、透亮。
滋味:第一、二道茶汤入口尚顺滑;较醇厚,有微微冽感,喉韵尚佳;三至六道,茶汤入口顺滑醇厚,稍显霸气,舌面微涩,较快化去,两颊生津尚佳,喉韵较饱满;六道后,冷却的茶汤,舌面涩感明显,较易化开;八道后,茶汤滋味转薄,入口甘甜,尚顺滑。
叶底:三道后叶底舒张,舒展后的叶底恢复活力,黄绿明亮,芽叶明显,匀整度尚佳。
雪山红梅
此款茶茶青来自与云南保山地区野生古茶树,采用福建正山小种红茶工艺制作。
干茶:条索肥壮。尚匀整,干茶呈红褐色。尚润。
香气:干茶有淡淡的花香,冲泡后第一至四道,杯盖的花蜜香浓郁、持久,五道后。杯盖香减弱。花蜜香转为淡淡的蜜香。
汤色:第一道的汤色橙红透亮;二至五道茶汤都是红艳透亮,有油润之感;六道后汤色变浅,橙红透亮;八道之后的汤色橙黄透亮。
滋味:第二至五道的茶汤入口有较明显的甘甜,微酸,醇厚顺滑,口感饱满、鲜爽,冷后香明显;第六道后,茶汤入口甘甜,稍薄,顺滑鲜爽。
叶底:舒张后的叶底呈红褐色,发酵较充分,芽叶肥壮,较匀整。
综合品评:
做为同种茶青、不同种类的两款茶,二者的表现耐人寻味。
陈化六年的普洱生茶,干茶偏红褐的色泽,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其野生古树茶的特质,除却稍带的仓味,香气、滋味和耐泡度等整体的口感,表现出了云南保山地区的古茶树普洱茶口感特
征中较“柔美”的一面,“细腻而醇美”。而采用福建正山红茶工艺制作而成的雪山红梅,较之福建正山红茶,更霸气鲜爽,较之滇红更醇和香甜,其较充分的发酵度尤为难得。
两款茶随着时间的推移,生饼会有更丰富的口感变化层次,香和甜会更凝聚,滋味会更“醇厚滑柔”,和“雪山红梅”在口感特征上会有某种程度的相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