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根据心理学的有关知识,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遵循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探讨了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体育教学;观察能力;培养方法
1观察及其与体育教学的关系
观察是从一定的目的任务出发,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地认识某种对象的知觉过程。全面、深入、正确地观察事物的能力称为观察力。观察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一个人能否获得丰富而深刻、完备而准确的信息,没有观察力就难以有效地认识客观事物。在体育教学中,任何技术动作的学习和掌握,首先是由学生从观察开始的,或观察教师的动作示范,或观察动作的技术图片、挂图和影像资料等。良好的观察能力能够促使学生动作表象的建立,加速动作的学习和掌握,正确引导学生细致观察教师示范或各种有效信息,可以使学生感知动作表象;了解动作的结构、程序、要领、方法;明确动作时间与空间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和心理指向,以便较快地掌握动作要领。那么如何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2观察力的培养方法
2.1明确观察目的,提出具体要求
明确面临的目的、任务是进行观察的前提。缺乏明确的任务,观察是很难进行的。观察的目的、任务明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观察的效果,任务越具体,收效就越大,所以在确定了观察的总任务之后,还应当向学生提出系列具体的任务。如果有了摆在学生面前的目的、任务,就可能把他们的注意组织起来,使他们的注意力有了一定的指向,就不易受到外界其他无关事物的干扰,而集中于所要观察的对象上。如在篮球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技术教学中,可让学生观察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技术动作一般向前跑几步?每一步有何特点?什么时候投篮出手?投篮出手时的用力特点及投篮前后和投篮时的身体姿势等。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目的明确、要求具体、注意力便集中,收效也就明显。
2.2观察要有系统性,要进行有序的观察
观察必须有系统、有计划,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进行,才能做到全面、周密,否则,随意的浏览,只会得到杂乱无章的印象。一个完整的技术都是按一定的顺序和节奏完成的,因此,教师在示范之前要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向学生提出不同的观察要求,引导学生细致地、系统地循着“整体-局部-整体”,这一基本途径,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观察。教师在做示范动作时可先做完整动作,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整个动作有一个初步的动作表象,然后教师可根据动作的结构进行分解示范,让学生按动作的先后顺序和节奏进行观察,使学生对技术动作的各个组成部分、各个环节都有一个细致的、深刻的观察。在这一阶段,要注意每个部分都要有不同的重点观察内容,最后教师再完整示范,使学生能够把观察到的各个部分的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对整个动作的完整概念。这样,学生既能有目的地集中注意力观察到动作细节的重要部分,又有利于学生按观察的顺序来感知完整的动作表象,不致破坏动作的整体性,从而加深对动作的理解,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3觀察时要抓住关键
任何练习都有一个技术关键,学习中抓住了关键,就解决了主要矛盾。因此,教师在教会学生有系统性地按顺序进行观察后,就要启发学生善于发现技术动作的关键环节,引导他们认真观察技术关键,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什么也没抓住。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从而带动次要矛盾的解决,对某些完成的快、瞬间即逝的技术关键,教师要通过多次的慢动作示范或借助体育挂图、录像、教具、模型等手段,帮助学生观察,强化关键技术的印象,加深学生对关键技术的理解,从而确保学生练习时在技术关键上不出错。
2.4观察时要注意启发学生思维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是人对现实感性认识的一种主动形式。观察中包含着积极的思维,并且离不开语言,是一个知觉、思维、语言相结合的智力活动过程。实践证明,观察的细致性、深刻性、观察目的的实现,只有通过思维活动才能达到。因此,在学生观察示范动作过程中,要适时地、恰当地向学生进行启发性的提示或有针对性的提问,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把他们获得的片面的、局部的感性材料进行归纳、综合,得出对动作全面的、系统性的认识,找出动作各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发现其规律及本质特征,加深对动作的理性认识,掌握动作要领。
2.5观察要与想像训练相结合
学生观察之后不要立即让他们进行练习,而要指导他们进行想像训练,将所观察到的运动技术的全过程在大脑中像放电影一样重新完整地回忆3至5遍。想象要真实、准确,身临其境。通过多次想像训练,正确的技术在大脑中不断得到强化,同时随着想像的深入,大脑会发出信号,刺激与运动有关的身体部位及肌肉,使之也得到锻炼。另外在想像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将所观察到的零碎的、单个的、局部的技术环节通过想像将其有机地联系起来,整合成完整的技术动作,而在大脑中复现。实践证明,通过想像训练,学生加深了对运动技术的理解,增强了完成好练习的信心,在心理上为练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这样在练习时就可以减少盲目性,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6观察后要让学生多表述
表述,是指用语言表达。在示范或观看录像和演示教具之后,教师可根据动作的结构、特点,要求学生把观察到的反映动作在时间、空间、力量等方面的特点,如身体的位置、动作用力程度,幅度大小、用力顺序、速度快慢及方向等技术要素,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有条理、生动形象地表述出来。表述的越具体、越生动、越形象,说明学生观察得越细致、理解的越深刻、越准确,表述的过程,就是对动作理解的过程。通过表述,可强化对动作要领的理解和记忆,还能使教师迅速、准确地得到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步骤。
2.7要注意引导学生相互观察
在体育教学中,除了教师的示范以外,当学生进行分组练习时,更多地则是以同伴为观察对象。同伴完成动作的好坏将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及时肯定动作完成较好的同学,对他们的学习情况作出客观评价,哪些是成功的,哪些是错误的,哪些是需要改进的,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同伴的动作,尤其是动作完成得好,得到教师认可的同伴。注意观察这些同伴的动作,并对正确的与错误的动作进行对比,通过观察、对比、分析等思维过程,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哪些环节有待改进等。这样同学们由于相互观察、发现问题、纠正错误,不断改进技术动作,从而使技术动作在不断的观察、分析、校正中得到掌握。同时同学们的观察、分析、思维等能力也在掌握技术动作的过程中不断地得到提高。
关键词:体育教学;观察能力;培养方法
1观察及其与体育教学的关系
观察是从一定的目的任务出发,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地认识某种对象的知觉过程。全面、深入、正确地观察事物的能力称为观察力。观察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一个人能否获得丰富而深刻、完备而准确的信息,没有观察力就难以有效地认识客观事物。在体育教学中,任何技术动作的学习和掌握,首先是由学生从观察开始的,或观察教师的动作示范,或观察动作的技术图片、挂图和影像资料等。良好的观察能力能够促使学生动作表象的建立,加速动作的学习和掌握,正确引导学生细致观察教师示范或各种有效信息,可以使学生感知动作表象;了解动作的结构、程序、要领、方法;明确动作时间与空间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和心理指向,以便较快地掌握动作要领。那么如何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2观察力的培养方法
2.1明确观察目的,提出具体要求
明确面临的目的、任务是进行观察的前提。缺乏明确的任务,观察是很难进行的。观察的目的、任务明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观察的效果,任务越具体,收效就越大,所以在确定了观察的总任务之后,还应当向学生提出系列具体的任务。如果有了摆在学生面前的目的、任务,就可能把他们的注意组织起来,使他们的注意力有了一定的指向,就不易受到外界其他无关事物的干扰,而集中于所要观察的对象上。如在篮球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技术教学中,可让学生观察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技术动作一般向前跑几步?每一步有何特点?什么时候投篮出手?投篮出手时的用力特点及投篮前后和投篮时的身体姿势等。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目的明确、要求具体、注意力便集中,收效也就明显。
2.2观察要有系统性,要进行有序的观察
观察必须有系统、有计划,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进行,才能做到全面、周密,否则,随意的浏览,只会得到杂乱无章的印象。一个完整的技术都是按一定的顺序和节奏完成的,因此,教师在示范之前要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向学生提出不同的观察要求,引导学生细致地、系统地循着“整体-局部-整体”,这一基本途径,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观察。教师在做示范动作时可先做完整动作,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整个动作有一个初步的动作表象,然后教师可根据动作的结构进行分解示范,让学生按动作的先后顺序和节奏进行观察,使学生对技术动作的各个组成部分、各个环节都有一个细致的、深刻的观察。在这一阶段,要注意每个部分都要有不同的重点观察内容,最后教师再完整示范,使学生能够把观察到的各个部分的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对整个动作的完整概念。这样,学生既能有目的地集中注意力观察到动作细节的重要部分,又有利于学生按观察的顺序来感知完整的动作表象,不致破坏动作的整体性,从而加深对动作的理解,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3觀察时要抓住关键
任何练习都有一个技术关键,学习中抓住了关键,就解决了主要矛盾。因此,教师在教会学生有系统性地按顺序进行观察后,就要启发学生善于发现技术动作的关键环节,引导他们认真观察技术关键,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什么也没抓住。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从而带动次要矛盾的解决,对某些完成的快、瞬间即逝的技术关键,教师要通过多次的慢动作示范或借助体育挂图、录像、教具、模型等手段,帮助学生观察,强化关键技术的印象,加深学生对关键技术的理解,从而确保学生练习时在技术关键上不出错。
2.4观察时要注意启发学生思维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是人对现实感性认识的一种主动形式。观察中包含着积极的思维,并且离不开语言,是一个知觉、思维、语言相结合的智力活动过程。实践证明,观察的细致性、深刻性、观察目的的实现,只有通过思维活动才能达到。因此,在学生观察示范动作过程中,要适时地、恰当地向学生进行启发性的提示或有针对性的提问,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把他们获得的片面的、局部的感性材料进行归纳、综合,得出对动作全面的、系统性的认识,找出动作各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发现其规律及本质特征,加深对动作的理性认识,掌握动作要领。
2.5观察要与想像训练相结合
学生观察之后不要立即让他们进行练习,而要指导他们进行想像训练,将所观察到的运动技术的全过程在大脑中像放电影一样重新完整地回忆3至5遍。想象要真实、准确,身临其境。通过多次想像训练,正确的技术在大脑中不断得到强化,同时随着想像的深入,大脑会发出信号,刺激与运动有关的身体部位及肌肉,使之也得到锻炼。另外在想像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将所观察到的零碎的、单个的、局部的技术环节通过想像将其有机地联系起来,整合成完整的技术动作,而在大脑中复现。实践证明,通过想像训练,学生加深了对运动技术的理解,增强了完成好练习的信心,在心理上为练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这样在练习时就可以减少盲目性,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6观察后要让学生多表述
表述,是指用语言表达。在示范或观看录像和演示教具之后,教师可根据动作的结构、特点,要求学生把观察到的反映动作在时间、空间、力量等方面的特点,如身体的位置、动作用力程度,幅度大小、用力顺序、速度快慢及方向等技术要素,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有条理、生动形象地表述出来。表述的越具体、越生动、越形象,说明学生观察得越细致、理解的越深刻、越准确,表述的过程,就是对动作理解的过程。通过表述,可强化对动作要领的理解和记忆,还能使教师迅速、准确地得到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步骤。
2.7要注意引导学生相互观察
在体育教学中,除了教师的示范以外,当学生进行分组练习时,更多地则是以同伴为观察对象。同伴完成动作的好坏将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及时肯定动作完成较好的同学,对他们的学习情况作出客观评价,哪些是成功的,哪些是错误的,哪些是需要改进的,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同伴的动作,尤其是动作完成得好,得到教师认可的同伴。注意观察这些同伴的动作,并对正确的与错误的动作进行对比,通过观察、对比、分析等思维过程,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哪些环节有待改进等。这样同学们由于相互观察、发现问题、纠正错误,不断改进技术动作,从而使技术动作在不断的观察、分析、校正中得到掌握。同时同学们的观察、分析、思维等能力也在掌握技术动作的过程中不断地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