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月亮有点圆

来源 :夜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vve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妻子的娘家住在江南的一座小城。每每月圆的当儿,她都要嚷着回家过团圆夜。据说这是老一辈传下来的旧俗,做儿女的不敢犯“忌”,也只好硬着头皮赶回“赴俗”。
  中国人对夜月情钟独有,古今中外不少文人墨客都以夜色下的明月即兴赋诗咏词。久而久之,人们对夜月就有些求全责备了。
  记得在一次“赴俗”的晚宴上,老丈人几杯绍兴老酒下肚后,便愤愤地说:“这十五的月亮并不圆,以后家人还是十六团聚吧!”
  听后,我啧啧咂舌,结果,被妻子瞧见还挨了一巴掌。酒足饭饱后,全家人还要走出家门到外逛夜景。
  江南之夜是美的。当你坐在露天的“酒吧亭”里,习习的江风,五彩斑斓的霓虹灯,波光粼粼的长江水,你感受了江南的夜生活,也就对夜有了无限美好的遐想。
  即兴中,妻妹提出要到夜总会去唱歌跳舞。老丈母娘却用半土不洋的上海话吱唔着说:“阿拉不要去了,都是瘪三去的地方!”
  听后,我心里像翻了五味瓶。我去过世界许多国家,英语中“night life”与中文的“夜生活”字面意义虽然一致,但我们与国外在理解上却有很大的不同,在国外“夜生活”只是人们生活的一种方式,且不说美国人把“夜生活”看作是生活的一部分,欧洲人也有“过夜”的习惯。而在中国提及“夜生活”却很容易引发人们某些灰色的联想。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南方城市首先接受了一些外来先进文化。于是,城市开始亮丽起来,夜经济产业发展了起来,老百姓富裕了,他们需要丰富多彩的“夜生活”。但大部分中国人在观念上仍然对“夜生活”耿耿于怀。
  江岸万家灯火,夜色给了人们温馨、愉悦和畅怀。这时,江面阵阵夜风吹来,洁白的明月把我的身体倒映在江边的水面上。我感慨万分,感怀人们在享受着夜月的美好;感叹夜色下人们还对这轮明月的鞭鞑……
其他文献
1945年出生,广东湛江人。1982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现为粤西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深圳创作中心创作室主任。  山水 196cm × 98cm  当前市场润格:35000元/平尺
期刊
创新不是个新命题,自古以来,每个时代都有善于创新的大家。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它的语言形式和形式表达的终极目的都是对一种文化的阐释。所以那些立足传统,深入生活,有着强烈时代气息的,旨在表达一种“真、善、美”的作品更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1974年出生。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获硕士学位。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画院青年画院副院长,山东山水画艺委会副秘书长,山东泉城画院秘书长,山东画院签约画家。  《
期刊
魏晋时期是我的选择。这个时期无论文化还是艺术,都达到一个空前的高度。这个时期的思想活跃,文化艺术能注重精神本质的追求,而不为外在形式所累。  1972年出生,黑龙江人,祖籍山东平度。1999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东方文化艺术系,师承范曾、陈玉圃、杜滋龄先生。现任职于人民美术出版社。画室名阿兰若精舍。  《艺术沙龙》:你经常读哪些书?对绘画有影响吗?  李宏禹:主要是佛家经典关注得多一点,儒家的经典和书论
期刊
我认为对于中国画,创新不是目的,而是在进行中国画创作的时候是否有合适的方式、语言去传达当下的自我认知。如果没有,那么就要去寻找。这一寻找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体悟进行的,是有目的的,而创新则是外在的结果。  1978年出生,湖南株洲人。200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获学士学位;201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获硕士学位。  《艺术沙龙》:怎样理解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关于时代性,你有什
期刊
成功的大师一定是天才。勤奋只是成功的条件之一。  1975年出生,辽宁沈阳人。199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200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2002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郭怡孮花鸟画创作高研班。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员、中央文史馆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北京画院专职画家。  《艺术沙龙》:怎样理解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关于时代性,你有什么看法?  李雪松:传统和创新是相对的,没
期刊
绘画占据我的大部分时间,之余的最大爱好是云游、访古。名山大川尤好,野山野水亦可,和旅行、旅游、驴友不是一个概念,是一种林泉之志、山川神遇的品格指向,是一种悠游为纳、绘画为吐的写生方式,是一种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禅悟路径。亲身游历中的真山真水皆化作胸中丘壑滋养着身心和笔墨。  1978年出生,广西桂林人。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文化部青联美术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国家画院卢禹舜工作室
期刊
我觉得强调中西界限和画种界限是个陷阱,虽然对比起来有不同,但是在强调各自的时候难免会以防守的态度来面对彼此。  1983年出生,山东禹城人。200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学士学位;201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获硕士学位。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  《艺术沙龙》:怎样理解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关于时代性,你有什么看法?  李 振:从艺术本体来看,创作应该是时代的审美
期刊
红色历史是我们这代人的集体记忆,它也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价值判断与思维方式?。为创建新中国,共产党人显示出无出其右的超凡魅力,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英雄史诗般的动人故事与革命旧址。这批革命旧址留下了早期共产党人艰辛的革命足迹,也洋溢着中华儿女英勇不屈、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是一座座时刻绽放光芒的历史丰碑。从艺术的民族性、时代性角度思考,这类题材是应该予以重视和着力表现的。实际上,在这半个多世纪以来,已经有
期刊
养花是我比较喜欢做的事,不同的花草有不同的性情。作为客观的生命体,在细心地观察与交流中会发现很多很多有意思的东西。不同的花草需要不同的对待。说到痴迷的程度,所花的心思可以证明。  1974年出生,河北香河人。1994年毕业于河北轻工业学校陶瓷美术专业;2000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花鸟专业,获学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写意花鸟方向,获硕士学位。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期刊
Youthful memory of “generation after 70s” and “generation after 80s” shows a cover: a boy in loose clothes, under clear sky and sunny tree. The boy looked away, with the wind, across the school buildi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