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读书法

来源 :意林原创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allfishy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雪夜围炉读书,是一种诗意生活。不过,读书不一定雪夜,也未必在雪夜。雪天也可。
  下雪天,书城闲逛最是惬意。天冷,服务员躲到了一边,看不到他们刀子般的目光,就可以肆无忌惮地翻阅,喜欢的,感兴趣的,看一看,有启发的,偷偷用手机拍下。没有喜欢的放到一边。
  翻得兴起。“啪!”门帘掀开,冷风直灌,一年轻人,直冲服务员问,有没有,王羲之诗词的书?服务员一愣。弱弱地说,王羲之诗词的书似乎没有。接着又补充,王羲之书法的不少!那人一愣,忙说,就书法的了。这下,服务员算是明白了,东一本西一本,片刻,那人便抱了一堆“王羲之”结账出门了。
  谁知,来得快,去得也快。“啪!”门帘又开,那人又回来了,“这么多書读不了啊!”再帮我找找。果然,找到一本王羲之书法集字诗词的。“就是这本!”那人开心地大叫。知识泛滥的年代,不患无书,而患书太多。匆忙,选了一堆字帖,其实要的只有一本?
  面对书山,究竟该怎么读书?
  《傅雷家书》中,有一段说如何读书,读来很有启发。傅雷说:“阅读不宜老拣轻松的东西当作消遣,应当每年选定一两部名著用功细读。比如丹纳的《艺术哲学》之类的,若能彻底消化,做人方面、气度方面,都有进步,不仅仅是增加知识而已。”
  这就是傅雷读书法。
  阅读大体有两种方式:浏览与精读。傅雷读书法讲的就是精读。不过,精读的前提是有目标。一个人的读书时光中,精读的书,也就三四本,不离身,读一遍,有一遍的收获。有人专攻《道德经》,有人读《易经》。宋代赵普精读的书,只是半部《论语》,由此留下“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吃透,读透一本经典,然后才能触类旁通。
  浏览,可以是休闲翻书,也可为拓展视野而读。以前,图书馆是开放的,读者可以进去,自己挑选书,拿来读。这拓展了不少人的视野。现在不行了,不能进书库,一次最多5本。远远没有在书店乱翻书方便。
  雪天,去书店,乱翻书,真是好享受!
其他文献
蟋蟀鸣唱,空气中弥漫着甘甜的青草香,炊烟在天空中书写了一串长长的问候.每当此时,我总爱和弟弟踮着脚尖趴在农村老家顶楼的栏杆上看风景.放眼望去,远山如黛,逶迤连绵,村口的
期刊
纵观大雅宝胡同甲2号,从上世纪40年代开始居住的多为美术界知名人士,其交游圈子都比较广,因此常常有不少文艺界名人进进出出.除了校长徐悲鸿外,像齐白石、吴作人、萧淑芳、吴
期刊
“体育、艺术2+1项目”(简称“2+1项目”)是教育部为推动学校体育和美育的改革与发展而逐步推进的一项重要工程项目,是通过学校组织的课内、外体育和艺术教育活动,让每个学生
用基础比率预测,用过去的经验判断未来,是一个特别靠谱的决策方法。  希斯兄弟在《决断》中讲了一个真实的案例,特别能说明问题。  1998年,美国有个年轻人叫布莱恩,得了一种罕见的血液病,叫“骨质增生异常综合征”。他的骨髓的造血功能出了严重的问题,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非常少。如果布莱恩不采取治疗措施,他还有五六年的存活时间,并且能在这段时间内正常生活。但是五六年时间一到,病情会迅速恶化,导致不治身亡。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心理学家指出,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提问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激发、引导作用。语文课堂上的提问,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桥梁。清人刘开曾说:“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宋代教育家朱熹也说过:“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这话是很有道理的。“须教有疑”,提问就是通过巧妙地激疑设问,使学生心中产生疑问,引起积极的思考,
母亲,是人类亘古不变的歌咏对象.从《诗经》中的“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到《小儿语》中的“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再到“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在诗歌中,
期刊
每次搬家rn都留下了“较量”中结成的友谊rn1950年的4月份,因为父亲被派到中央美术学院任职,我们家再次搬家,这回住进了美院宿舍——大雅宝胡同甲2号.rn之后,我们又因各种原
期刊
大雅宝既是一个艺界人才的聚集地,也是人才培养地,在这里成长的孩子们有不少在以后的人生中都选择了艺术这条路.rn李可染之子李小可、李苦禅之子李燕、黄永玉之子黄黑蛮就是
期刊
摘 要:试图从人本主义视角,探析语文体验式学习的方法策略。  关键词:人本主义教育观 语文体验式学习 基本策略     一、人本主义教育观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家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他们认为教育应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个性和需求,发扬自主学习和主动创新的精神;反对学校课程脱离价值观,主张课程改革,实施意义学习和经验学习;反对单纯灌输知识,将人机械化和生物化,主张将情智教育融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