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企业管理课程在高等职业院校管理及非管理专业广泛开展,对该课程进行项目化教学方法改革符合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对《企业管理》课程进行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探索,为高职毕业生适应工作需要和个人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企业管理;项目化;高职教育
一、项目化教学法简介
项目教育模式是建立在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基础上的一种现代教育形式,其萌芽思想产生于欧洲的劳动教育,雏形是十八世纪欧洲的工读教育和十九世纪美国的合作教育,完善于二十世纪中后期,以将受教育者社会化,使受教育者适应现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的社会现实与发展为目的,即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直接目的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是“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一种,最大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 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项目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教学法的目标,不追求将教师已掌握的知识技能直接传递给学生,不追求让学生被动按照教师的安排和讲授取得一个结果,而是变直接传递为间接传递,变被动获得为主动收获,项目教学法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得到知识的途径,最终得到结果,并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学习的重点在学习过程而不是学习结果,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实践能力得以培养,职业能力得以提升,教师角色发生变化,教师已经不是教学中的主导,而是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学生具有较高的积极性。
二、企业管理课程简介
《企业管理》课程是研究现代企业基本特征、运作规律、管理方法的一门学科,在现代社会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指导人们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科学地开展现代企业的管理活动。高职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可以了解现代企业的基本概念,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培养一定的运用管理工具和方法解决企业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该课程也是高职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了解企业和社会的重要窗口。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职毕业生不仅面临着就业的压力,还面临着就业后择优上岗的挑战。为了使高职生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拓宽择业方向,要求高职学生必须成为既有专业知识又有经济头脑,既懂技术又懂经营和管理基本知识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所以,在高职院校对学生开设《企业管理》课程势在必行,这是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三、企业管理课程教学在高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理论教学所占比重过高,实践教学环节所占比重较低
《企业管理》是一门理論相对抽象,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由于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以及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的脱离,任课教师在课程规划和组织实施上.大多愿意多讲纯理论知识,不安排或少安排实践教学,造成在该课程的教学中理论教学比重过高,实践教学比重较低的局面,其结果是培养的学生只懂理论,不会实践,更没有良好的管理意识,难以达到一个合格的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的素质,这不符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难以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目标。
2.教学方法单一
《企业管理》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以案例教学为主,案例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协调、合作的能力,通过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本的理论知识,改善学生知识结构,影响学生思维方式。但是在《企业管理》的课程教学中单一的大量应用案例教学会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方面,教师选择案例多以著名企业、成功企业为例,而高职学生多以服务普通企业为主,所以大企业的一些理念在实际工作中未必适用;另一方面,案例教学主要是以案例阐述、提出问题、分析讨论、结果展示为主,还是站在企业实践的门外,雾里看花,纸上谈兵,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提升学生职业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
3.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较弱
目前,在教学实践中,一部分高职学生对《企业管理》课程的重视度较低,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这是因为学生们认为企业管理是高级管理者应该做的工作,而学生毕业后都是从基层做起,觉得学习企业管理知识为时过早;另外在《企业管理》课程的实际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以理论讲授,案例教学为主,这样降低了该课程的趣味性,也误导学生认为《企业管理》就是纸上谈兵,偏离实际。如何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促进教学相长,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还有待继续研究与实践。
4.课程作业及考核方式落后
在高等职业教育中,《企业管理》课程的作业及考核方式还比较落后,该课程过于强调考核学生对管理理论知识的记忆能力,而忽略了对学生的管理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考核,不能够达到真正考核学生是否达到《企业管理》的教学目标的目的,这与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不相符的。
四、企业管理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探索
为了培养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其职业技能,完善高职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把高职学生培养成既有专业知识又有经济头脑,既懂技术又懂经营和管理基本知识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本文针对《企业管理》课程在高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从项目化教学的角度对其进行改革探索。
1.项目化教学在企业管理课程中的应用
由于《企业管理》课程是一门软学科,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锻炼,因而在项目的设置上不能流于表面,要深入下去,只有增强项目的实战性,才能够让学生感觉到学得踏实,用得扎实。本文作者在教学实践中逐步探索项目化的教学方法,以模拟企业经营为线索,将《企业管理》课程内容归纳成为以下8个学习项目,32个工作任务,见表1。
表1:《企业管理》课程项目教学内容
2.教学方法丰富化
对《企业管理》课程进行项目化教学改革,必须对应教学方法的丰富化,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增强知识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可接受性,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转变学生对该课程的片面认识,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目标。首先,在具体的实际教学中应重视实践教学手段,运用教室外的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活动, 以加深学生对管理知识的理解, 提高学生管理技能的应用能力。其次,在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开展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管理游戏、模拟竞争等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管理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最后,应该将沙盘模拟引入企业管理的实际教学,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和岗位体验,使学生在参与、体验中完成知识到技能的转变。
3.教师观念的转变
在《企业管理》课程的项目化改革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做两方面的改变。第一方面,教师必须进行角色转变,从知识传授者变成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协调者、鼓励者,教师不再是一味的向学生灌输自己已掌握的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寻找获得知识的途径,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第二方面,《企业管理》的任课教师不能只懂管理理论知识,局限于三尺讲台,而应走进企业,参与企业实践,只有教师具备完善的管理理论知识和丰富的管理实践技能,才能够真正做好学生学习企业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引路人。
4.课程考核方法的改进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那么在日常的教学中,学生的职业能力是否在提高,如何进行考核呢?本文认为在《企业管理》项目化教学改革中,考核方法的改进不可缺少,应采取理论考试成绩与日常学习效果相结合的考核办法,缩小理论考试成绩在学生课程总成绩中所占的比例,扩大日常学习效果考核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例。理论考试主要是以期末试卷考核为主要形式,学习成果考核采用随堂考试、考勤和态度、小组作业情况、个人作业、课堂发言、课内实训报告、课程论文等形式。
五、小结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企业管理》课程的自身特点和其在高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本文认为《企业管理》课程项目化改革势在必行,本文针对职业院校《企业管理》课程开设情况在项目教学内容设置上做了新的探索,认为课程内容的项目化设计、教学方法的丰富化、教师观念的转变、考核方式的改进是《企业管理》课程项目化改革的关键,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王丽.《现代企业管理》教学方法浅谈[J].中国科技信息,2009(4).
[2]李向前,刘芳.企业管理教学改革探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
[3]所辉.高职网络安全实践课程的能力本位项目化改造实践[J].福建电脑,2009(5).
[4] 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山版礼,2007.
[5]刘玉军,杨渊.“ERP沙盘”在企业管理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1).
(作者单位:西安职业技术学院财政金融系)
关键词:企业管理;项目化;高职教育
一、项目化教学法简介
项目教育模式是建立在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基础上的一种现代教育形式,其萌芽思想产生于欧洲的劳动教育,雏形是十八世纪欧洲的工读教育和十九世纪美国的合作教育,完善于二十世纪中后期,以将受教育者社会化,使受教育者适应现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的社会现实与发展为目的,即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直接目的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是“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一种,最大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 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项目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教学法的目标,不追求将教师已掌握的知识技能直接传递给学生,不追求让学生被动按照教师的安排和讲授取得一个结果,而是变直接传递为间接传递,变被动获得为主动收获,项目教学法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得到知识的途径,最终得到结果,并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学习的重点在学习过程而不是学习结果,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实践能力得以培养,职业能力得以提升,教师角色发生变化,教师已经不是教学中的主导,而是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学生具有较高的积极性。
二、企业管理课程简介
《企业管理》课程是研究现代企业基本特征、运作规律、管理方法的一门学科,在现代社会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指导人们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科学地开展现代企业的管理活动。高职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可以了解现代企业的基本概念,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培养一定的运用管理工具和方法解决企业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该课程也是高职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了解企业和社会的重要窗口。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职毕业生不仅面临着就业的压力,还面临着就业后择优上岗的挑战。为了使高职生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拓宽择业方向,要求高职学生必须成为既有专业知识又有经济头脑,既懂技术又懂经营和管理基本知识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所以,在高职院校对学生开设《企业管理》课程势在必行,这是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三、企业管理课程教学在高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理论教学所占比重过高,实践教学环节所占比重较低
《企业管理》是一门理論相对抽象,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由于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以及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的脱离,任课教师在课程规划和组织实施上.大多愿意多讲纯理论知识,不安排或少安排实践教学,造成在该课程的教学中理论教学比重过高,实践教学比重较低的局面,其结果是培养的学生只懂理论,不会实践,更没有良好的管理意识,难以达到一个合格的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的素质,这不符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难以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目标。
2.教学方法单一
《企业管理》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以案例教学为主,案例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协调、合作的能力,通过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本的理论知识,改善学生知识结构,影响学生思维方式。但是在《企业管理》的课程教学中单一的大量应用案例教学会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方面,教师选择案例多以著名企业、成功企业为例,而高职学生多以服务普通企业为主,所以大企业的一些理念在实际工作中未必适用;另一方面,案例教学主要是以案例阐述、提出问题、分析讨论、结果展示为主,还是站在企业实践的门外,雾里看花,纸上谈兵,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提升学生职业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
3.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较弱
目前,在教学实践中,一部分高职学生对《企业管理》课程的重视度较低,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这是因为学生们认为企业管理是高级管理者应该做的工作,而学生毕业后都是从基层做起,觉得学习企业管理知识为时过早;另外在《企业管理》课程的实际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以理论讲授,案例教学为主,这样降低了该课程的趣味性,也误导学生认为《企业管理》就是纸上谈兵,偏离实际。如何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促进教学相长,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还有待继续研究与实践。
4.课程作业及考核方式落后
在高等职业教育中,《企业管理》课程的作业及考核方式还比较落后,该课程过于强调考核学生对管理理论知识的记忆能力,而忽略了对学生的管理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考核,不能够达到真正考核学生是否达到《企业管理》的教学目标的目的,这与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不相符的。
四、企业管理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探索
为了培养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其职业技能,完善高职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把高职学生培养成既有专业知识又有经济头脑,既懂技术又懂经营和管理基本知识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本文针对《企业管理》课程在高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从项目化教学的角度对其进行改革探索。
1.项目化教学在企业管理课程中的应用
由于《企业管理》课程是一门软学科,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锻炼,因而在项目的设置上不能流于表面,要深入下去,只有增强项目的实战性,才能够让学生感觉到学得踏实,用得扎实。本文作者在教学实践中逐步探索项目化的教学方法,以模拟企业经营为线索,将《企业管理》课程内容归纳成为以下8个学习项目,32个工作任务,见表1。
表1:《企业管理》课程项目教学内容
2.教学方法丰富化
对《企业管理》课程进行项目化教学改革,必须对应教学方法的丰富化,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增强知识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可接受性,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转变学生对该课程的片面认识,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目标。首先,在具体的实际教学中应重视实践教学手段,运用教室外的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活动, 以加深学生对管理知识的理解, 提高学生管理技能的应用能力。其次,在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开展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管理游戏、模拟竞争等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管理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最后,应该将沙盘模拟引入企业管理的实际教学,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和岗位体验,使学生在参与、体验中完成知识到技能的转变。
3.教师观念的转变
在《企业管理》课程的项目化改革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做两方面的改变。第一方面,教师必须进行角色转变,从知识传授者变成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协调者、鼓励者,教师不再是一味的向学生灌输自己已掌握的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寻找获得知识的途径,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第二方面,《企业管理》的任课教师不能只懂管理理论知识,局限于三尺讲台,而应走进企业,参与企业实践,只有教师具备完善的管理理论知识和丰富的管理实践技能,才能够真正做好学生学习企业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引路人。
4.课程考核方法的改进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那么在日常的教学中,学生的职业能力是否在提高,如何进行考核呢?本文认为在《企业管理》项目化教学改革中,考核方法的改进不可缺少,应采取理论考试成绩与日常学习效果相结合的考核办法,缩小理论考试成绩在学生课程总成绩中所占的比例,扩大日常学习效果考核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例。理论考试主要是以期末试卷考核为主要形式,学习成果考核采用随堂考试、考勤和态度、小组作业情况、个人作业、课堂发言、课内实训报告、课程论文等形式。
五、小结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企业管理》课程的自身特点和其在高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本文认为《企业管理》课程项目化改革势在必行,本文针对职业院校《企业管理》课程开设情况在项目教学内容设置上做了新的探索,认为课程内容的项目化设计、教学方法的丰富化、教师观念的转变、考核方式的改进是《企业管理》课程项目化改革的关键,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王丽.《现代企业管理》教学方法浅谈[J].中国科技信息,2009(4).
[2]李向前,刘芳.企业管理教学改革探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
[3]所辉.高职网络安全实践课程的能力本位项目化改造实践[J].福建电脑,2009(5).
[4] 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山版礼,2007.
[5]刘玉军,杨渊.“ERP沙盘”在企业管理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1).
(作者单位:西安职业技术学院财政金融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