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细节决定成败,是大家在现实学习生活和工作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真理。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也是一样。本文从五方面细节入手,加以分析与探究,以提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关注细节;有效性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具有很强的操作实践性。所以,教师在课堂上一般着重于操作技能方面的讲解,风风火火地让学生完成任务,教学效果方面只停留在目标达成度上,也许会忽略注课堂上一些细枝末叶的细节,从而使信息技术课堂少了许多本应有的精彩,使教学未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这样,对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方面是很不利的。作为一名一线的信息技术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同时,也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对象,教师要从自身做起,身先垂范,“其身正,不令而从”。教师要更好地驾驭课堂,关注细节是必不可少的。
一、细致备课,全面考虑各个细节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怎样可以保证自己的每一句教学语言都可以尽量达到规范化,每一个教学细节都符合专业标准化呢?笔者认为,首先要端正思想、态度,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信息素养。认真备课是十分重要的,一定要吃透教材,特别是顺德自编的实验教材,许多内容都是切合顺德区实际情况,我们更要正确和灵活处理教材,对哪些地方应补充什么内容,以及上机实验、思考练习题的安排都要心中有数。教师不但要为在课堂上说的每一句话都做好充分的准备,还要周全考虑到各种情况的发生。大到课堂架构,小到每个细节问题。必须对该课堂的学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对于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都要有个大概的设想。
二、注意使用规范性的学科术语
教师行业,所谓言传身教,所以语言是教师的第一武器。先不说教态怎样,语感如何,光是语言规范也是一门十分高深的学问。例如,鼠标操作中的“单击”不能说成“点击”;“拖动”不能说成“拉”,“单击标题栏右边的“关闭”按钮”不能说成“点击右上角的那个叉”,等等。因为“单击”“拖动”“存储器”都是信息技术常用术语,而“点击”“拉”“储存器”等词语都是随意的语言,学生虽然能够理解,但这种不规范的语言会影响受教育者一辈子。平时课堂上,笔者经常发现大部分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表述不太正确,他们其实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但是无法准确表述,造成词不达意甚至意思与正确答案相距甚远。这些都暴露了学生中存在的学科基础薄弱的问题,他们不知道用什么术语去表达操作过程,更不懂怎样表达自己的观点,造成了学生缺乏对信息技术学科理论的深入学习,缺乏严谨的学习态度。这是很值得我们去深思的,试问如果教师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用不规范的语言来进行教学,那么在学生日后的生活中,就会不自觉地把不规范的语言默认规范化……长此以往,影响深远。
信息技术课的另一个特点是以学生的自我探索为主导,以学生的操作实践为主要内容,所以要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利用教材,要让学生养成阅读教材、自学方法、尝试操作的习惯,感悟更多规范性的信息技术语言,这对教材的抽象概念的理解和知识点的系统掌握大有好处。另外,在“阅读教材——自己操作——再阅读教材——再操作”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对操作步骤的理解,只有将操作过程以及原理都弄懂了,才能有条不紊地与他人进行交流。
顺德区信息技术实验教材中的练习是“试一试”,每当笔者布置了这个练习任务以后,都要让学生先仔细阅读操作要求,这样可以让学生非常清楚地了解要做哪些操作,然后参考步骤完成操作,避免了盲目地模仿操作。长期下去,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能力,从而加强学生的语言的规范性。
三、教师广播教学,细节问题不容忽视
在每个学年开学之前,有一个细节的工作,笔者认为是十分必要的,那就是先把各个班的每个学生安排好固定的位置。这个位置,从一开始安排到其毕业之前都不变,也就是从三年级到六年级,如果机器没问题的话,都用同一台机,这样容易让学生长期保存和管理自己的文件夹。在广播软件的设置中,笔者会给每个班保存好“教室模型”,在每个模型的每一台电脑的标志上标上每个班级对应的学生名字。在课堂上,对于我们这些任教数个班的信息技术教师来说,无论是表扬或提醒,可以迅速知道哪台机器的使用者名字,提高学生的关注度,学生会更投入,并更加懂得爱护好自己每节信息课都要使用的那台电脑,更加懂得珍惜学校的公共财物,而且对于公物的损坏处理,要找出破坏者会是一件轻易的事。
教师利用广播软件演示的目的,就是给学生一个正确操作的范例,这就要求教师在演示中姿势正确,动作规范合理, 要注意条理和顺序,千万不能随意,让学生从小就掌握操作计算机的正确方法步骤,养成良好的习惯。特别地,教师自身要养成良好习惯,要整理好自己的教师机的文件,不要贪图方便随手就把教学素材或文件直接堆放在“桌面”上,那样会显得杂乱无章,而且会增加系统盘运行的负荷。在给文件、文件夹命名的时候,也不要因为各种借口,如因时间紧迫等等,随意输入一些乱七八糟的文字……这样的后果就是,学生也会马马虎虎、很随意地完成作业。要紧记,学生是个模仿能力超强的个体。
四、学生操作时间,教师要高度“监视”
高度“监视”学生的上机操作时间,可杜绝一切有可能的大小错误。例如,三年级上学期,学生学习的内容重难点在于对键盘的熟悉程度,也就是中英文打字。学生在金山打字通等打字软件里,基本上都可以按照标准的指法来输入。但一旦让他们去QQ聊天软件里应用时,他们的手指就会不自觉地在键盘上“群魔乱舞”。一开始,绝大部分的学生都会只使用一个手指去包办所有的键盘敲打动作,因为快点把自己想说的话打出来是他们目前觉得最重要的目的。这个时候,老师要不断地巡视督促,把他们的不良操作及时纠正过来,好让他们习惯克制,不形成图快而乱打的习惯。可能有的信息技術教师,认为前部分已经教给学生打字的姿势及要点了,到了让他们自由“上QQ”的时候,疏忽对学生的监督,结果学生把要紧记的“指法要领”抛之九霄云外。
五、课堂评价的细节
目前的课堂评价,提倡的主要以鼓励为主,常会叫“好”声一片。每当学生回答问题,教师一概以“好”“不错”进行笼统地评价,或者是“你真棒!”“你真聪明”等。教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是现在课堂评价的大方向,但是一节课上如果处处都是此类的表扬话语,细想下来,这种表扬鼓励可能没有多大的作用。作为学生,教师一味地夸奖并不会让其有多少惊喜,尤其是教师脱口而出的随意性夸奖,学生会错误地认为说什么,老师都会说“好”。只要争取发言,不用细心想,久而久之,学生会越来越随意应付,不利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面对学生不同的见解、理解,教师要给出准确的答案和具体的分析。对学生回答中出现不足的地方,一定要认真指出,并及时加以纠正,客观的评价才能使学生得到准确的答案,明确努力的方向。教师不应一味地盲目称赞,而是要真正从学生的回答做出仔细分析,发现问题,引导走回正确的方向。这样学生不断地被点拨、激励和关注,有助于正确认识自我,树立信心。
细节,微小而细致,它从来不会咤叱风云,也不会立竿见影地发生作用,但细节的影响,却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我们授课者在课堂上一点一滴的关注、一丝一毫的督促和提醒,都将影响着学生。细节,决定着教学的成功与否,细节,决定着能否精益求精,尽善尽美。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中小学信息技术指导纲要[DB].管理信息系统,2001.
[2]邱劲风.关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细节[OL].知网.2010.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关注细节;有效性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具有很强的操作实践性。所以,教师在课堂上一般着重于操作技能方面的讲解,风风火火地让学生完成任务,教学效果方面只停留在目标达成度上,也许会忽略注课堂上一些细枝末叶的细节,从而使信息技术课堂少了许多本应有的精彩,使教学未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这样,对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方面是很不利的。作为一名一线的信息技术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同时,也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对象,教师要从自身做起,身先垂范,“其身正,不令而从”。教师要更好地驾驭课堂,关注细节是必不可少的。
一、细致备课,全面考虑各个细节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怎样可以保证自己的每一句教学语言都可以尽量达到规范化,每一个教学细节都符合专业标准化呢?笔者认为,首先要端正思想、态度,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信息素养。认真备课是十分重要的,一定要吃透教材,特别是顺德自编的实验教材,许多内容都是切合顺德区实际情况,我们更要正确和灵活处理教材,对哪些地方应补充什么内容,以及上机实验、思考练习题的安排都要心中有数。教师不但要为在课堂上说的每一句话都做好充分的准备,还要周全考虑到各种情况的发生。大到课堂架构,小到每个细节问题。必须对该课堂的学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对于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都要有个大概的设想。
二、注意使用规范性的学科术语
教师行业,所谓言传身教,所以语言是教师的第一武器。先不说教态怎样,语感如何,光是语言规范也是一门十分高深的学问。例如,鼠标操作中的“单击”不能说成“点击”;“拖动”不能说成“拉”,“单击标题栏右边的“关闭”按钮”不能说成“点击右上角的那个叉”,等等。因为“单击”“拖动”“存储器”都是信息技术常用术语,而“点击”“拉”“储存器”等词语都是随意的语言,学生虽然能够理解,但这种不规范的语言会影响受教育者一辈子。平时课堂上,笔者经常发现大部分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表述不太正确,他们其实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但是无法准确表述,造成词不达意甚至意思与正确答案相距甚远。这些都暴露了学生中存在的学科基础薄弱的问题,他们不知道用什么术语去表达操作过程,更不懂怎样表达自己的观点,造成了学生缺乏对信息技术学科理论的深入学习,缺乏严谨的学习态度。这是很值得我们去深思的,试问如果教师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用不规范的语言来进行教学,那么在学生日后的生活中,就会不自觉地把不规范的语言默认规范化……长此以往,影响深远。
信息技术课的另一个特点是以学生的自我探索为主导,以学生的操作实践为主要内容,所以要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利用教材,要让学生养成阅读教材、自学方法、尝试操作的习惯,感悟更多规范性的信息技术语言,这对教材的抽象概念的理解和知识点的系统掌握大有好处。另外,在“阅读教材——自己操作——再阅读教材——再操作”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对操作步骤的理解,只有将操作过程以及原理都弄懂了,才能有条不紊地与他人进行交流。
顺德区信息技术实验教材中的练习是“试一试”,每当笔者布置了这个练习任务以后,都要让学生先仔细阅读操作要求,这样可以让学生非常清楚地了解要做哪些操作,然后参考步骤完成操作,避免了盲目地模仿操作。长期下去,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能力,从而加强学生的语言的规范性。
三、教师广播教学,细节问题不容忽视
在每个学年开学之前,有一个细节的工作,笔者认为是十分必要的,那就是先把各个班的每个学生安排好固定的位置。这个位置,从一开始安排到其毕业之前都不变,也就是从三年级到六年级,如果机器没问题的话,都用同一台机,这样容易让学生长期保存和管理自己的文件夹。在广播软件的设置中,笔者会给每个班保存好“教室模型”,在每个模型的每一台电脑的标志上标上每个班级对应的学生名字。在课堂上,对于我们这些任教数个班的信息技术教师来说,无论是表扬或提醒,可以迅速知道哪台机器的使用者名字,提高学生的关注度,学生会更投入,并更加懂得爱护好自己每节信息课都要使用的那台电脑,更加懂得珍惜学校的公共财物,而且对于公物的损坏处理,要找出破坏者会是一件轻易的事。
教师利用广播软件演示的目的,就是给学生一个正确操作的范例,这就要求教师在演示中姿势正确,动作规范合理, 要注意条理和顺序,千万不能随意,让学生从小就掌握操作计算机的正确方法步骤,养成良好的习惯。特别地,教师自身要养成良好习惯,要整理好自己的教师机的文件,不要贪图方便随手就把教学素材或文件直接堆放在“桌面”上,那样会显得杂乱无章,而且会增加系统盘运行的负荷。在给文件、文件夹命名的时候,也不要因为各种借口,如因时间紧迫等等,随意输入一些乱七八糟的文字……这样的后果就是,学生也会马马虎虎、很随意地完成作业。要紧记,学生是个模仿能力超强的个体。
四、学生操作时间,教师要高度“监视”
高度“监视”学生的上机操作时间,可杜绝一切有可能的大小错误。例如,三年级上学期,学生学习的内容重难点在于对键盘的熟悉程度,也就是中英文打字。学生在金山打字通等打字软件里,基本上都可以按照标准的指法来输入。但一旦让他们去QQ聊天软件里应用时,他们的手指就会不自觉地在键盘上“群魔乱舞”。一开始,绝大部分的学生都会只使用一个手指去包办所有的键盘敲打动作,因为快点把自己想说的话打出来是他们目前觉得最重要的目的。这个时候,老师要不断地巡视督促,把他们的不良操作及时纠正过来,好让他们习惯克制,不形成图快而乱打的习惯。可能有的信息技術教师,认为前部分已经教给学生打字的姿势及要点了,到了让他们自由“上QQ”的时候,疏忽对学生的监督,结果学生把要紧记的“指法要领”抛之九霄云外。
五、课堂评价的细节
目前的课堂评价,提倡的主要以鼓励为主,常会叫“好”声一片。每当学生回答问题,教师一概以“好”“不错”进行笼统地评价,或者是“你真棒!”“你真聪明”等。教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是现在课堂评价的大方向,但是一节课上如果处处都是此类的表扬话语,细想下来,这种表扬鼓励可能没有多大的作用。作为学生,教师一味地夸奖并不会让其有多少惊喜,尤其是教师脱口而出的随意性夸奖,学生会错误地认为说什么,老师都会说“好”。只要争取发言,不用细心想,久而久之,学生会越来越随意应付,不利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面对学生不同的见解、理解,教师要给出准确的答案和具体的分析。对学生回答中出现不足的地方,一定要认真指出,并及时加以纠正,客观的评价才能使学生得到准确的答案,明确努力的方向。教师不应一味地盲目称赞,而是要真正从学生的回答做出仔细分析,发现问题,引导走回正确的方向。这样学生不断地被点拨、激励和关注,有助于正确认识自我,树立信心。
细节,微小而细致,它从来不会咤叱风云,也不会立竿见影地发生作用,但细节的影响,却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我们授课者在课堂上一点一滴的关注、一丝一毫的督促和提醒,都将影响着学生。细节,决定着教学的成功与否,细节,决定着能否精益求精,尽善尽美。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中小学信息技术指导纲要[DB].管理信息系统,2001.
[2]邱劲风.关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细节[OL].知网.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