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卓越计划”下,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强调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从我国物流工程专业教学中的现存问题出发,结合卓越计划的培养特点,提出“标准化”、“创新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法”与“校企合作”等一系列具体改革建议,对本科高校物流工程专业的教学与改革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关键词:卓越计划;物流工程;项目教学;校企合作
作者简介:朱莉(1983-),女,江西上饶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史超(1990-),男,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本科生。(江苏南京210044)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4-0055-02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物流产业在我国发展势头迅猛。截至2010年底,我国物流市场规模已达4.9万亿元,活跃着的国有、民营和外资物流公司已达万家。[1]受物流行业不断变热和物流人才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的影响,我国物流教育从2002年开始持续升温,至今已有378所本科院校开设物流相关专业。然而不容忽视的是,由于我国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历史较短、物流教育中尚存在诸多弊端,导致物流工程与技术人才缺乏、物流相关专业本科人才供不应求等现象在未来较长时间内仍会存在(见图1)。[2]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加大力度为新型工业化培养面向社会需求的实用型工程人才是解决物流行业人才需求缺口的有效途径。本文借鉴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特点和宗旨,对本科高校的物流工程专业教学改革进行深入探讨。
一、物流工程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式单调
首先,教学手段单调。单以课堂讲授为主,一定程度上忽略对通讯视频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教学资源的综合运用,结果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专注程度。其次,教学方法单调。学校过于重视“填鸭式”理论教学,而忽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引导,“读书式、满堂灌”导致学生昏昏欲睡,教师也是心力交瘁、苦不堪言。
2.教材存在缺陷
现行使用的物流工程专业教材模式较单一,不同教材之间内容存在雷同、创新质量不高。主要体现在物流工程专业教学教材的具体内容与我国物流产业特点结合不到位、与物流人才培养的层次结合不到位,不能很好地反映物流产业发展现状。
3.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我国物流工程专业课程设置是按照传统的“3.5+0.5”模式开展:将课堂教学和实验教育安排在前7个学期,只有最后一学期用于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这种模式培养出的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比较弱。[3]另外,物流工程教学过程中具体课程设置结构不当,重基础课程、轻专业课程;重课堂教学、轻自主学习;重显性课程、轻隐性课程等。其结果是课程门类多、课时多、学生负担重、自学时间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人特长,不利于锻炼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2]
4.校企合作不到位
一方面,纳入物流工程教学的校企合作体系单位少之又少,且校企合作形式仅仅停留在参观学习阶段;另一方面,本科高校对校企合作模式创新不够重视、大多物流相关企业也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企业的高效管理、业务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等都与员工的素质紧密相关,导致低效合作,校企双方很难有所实际收获,双方缺乏继续加强合作的动力。
二、物流工程专业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针对上述物流工程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了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以提升学生实践就业能力为核心,借鉴“卓越计划”的培养特点和宗旨,紧密结合实际提出改革建议,以切实贯彻落实“以就业为导向、以素质为本位、以能力为核心”的物流工程专业教学指导思想。
1.标准化
我国目前物流工程专业教学刚刚起步,各方面缺乏规范、统一权威,故急需对教学的一些基本环节进行规范化和模式化处理,建立一套相对稳定的、标准的物流教学体系。
(1)教学计划标准化是物流教学标准化的基础。教学计划标准化设计要处理好两种关系: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关系;专业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专业实践课三者之间的关系。要处理好这两种关系,学校既要重视物流专业课的学习,也要重视物流专业实践课的学习,即物流工程专业基础课程的开设要以专业运用为导向、普及专业常识,要为专业实践课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和工具;专业方向性课程要以就业为导向,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专业实践课程要形成相对独立的体系,且应加大其在整个物流工程教学计划中的比重。
(2)教材标准化是物流教学标准化的重要条件。对物流工程专业相关教材的编取,可由教育部牵头,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各高校联合承办,由物流企业参与评审。首先在全国各地选出经典优秀的物流工程教材,然后由上述承办方和企业相关人员进行可行性评估,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评估较好的教材。教育部的评估内容应侧重把握物流教学的总体方向,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评估内容应侧重把握物流教学与物流产业的结合,各高校的评估内容应侧重把握物流理论的全面性和系统性、相应于不同层次学生的针对性、具体理论的实用性等,企业相关人员的评估应侧重把握物流教材理论与具体应用实践过程的紧密对接。
(3)教学基础设施标准化是实现物流教学标准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对各本科高校物流工程专业建设提出的较高层次要求。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无论是对物流操作单据的管理还是对物流数据的传输,都要以现代信息处理技术为支撑。首先,可建立物流工程和物流信息管理的模拟实验室,能够使学生熟悉各项物流业务单据的填写、传递、核对和差错处理操作,掌握各种物流相关信息的汇总、分析和处理技能,掌握常用的物流信息技术处理程序,以加强对运输、储存、配送、包装、流通加工、搬运装卸、信息处理等关键物流环节的认识。其次,可购置物流教学模拟软件,提倡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进行教学。采用演示教学法,运用视频、网络等多媒体技术来为学生阐释物流操作的过程,这种方法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也能够更直观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相关技能。
2.案例教学与校企合作相结合
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模拟或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采取讨论或研讨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学中主要通过分析比较,研究各种各样成功和失败的管理经验,从中抽象出某些一般性的管理结论或管理原理。作为专业实践课的重头戏,同时作为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途径,案例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1)案例教学与校企合作结合的模式。目前我国本科高校物流专业的案例教学大多采用引用一些企业经典物流案例、组织学生讨论分析的方法,[4]但经典案例毕竟只代表历史,很大程度上不能与时俱进,且经典物流案例所存在的环境有时也与学生实际所处环境大相径庭。针对这个问题,亟需对物流案例教学进行一定创新,这个创新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可以将校企合作中企业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当前发展阶段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作为真实案例呈现给学生,此时高校与企业就分别扮演着智囊团和决策者的角色。
(2)案例教学与校企合作结合的优势。案例教学与校企合作相结合的优势在于此模式能够促使校企双方实现双赢:一方面,学生通过对真实案例的处理,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行业发展状况、更加熟悉物流操作流程,从而提升个人业务操作等实践能力。另外,由于案例的真实性,学生在整个操作过程中会更加谨慎、更加认真,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另一方面,对于企业来说,他们可以利用一些先进的学术理论来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从而得到更多的决策参考建议。此模式尤其适用于中小型企业:首先中小型物流企业的经营业务和操作流程较为简单,遇到的问题在学生能力范围内的可能性较大;其次有志于从事物流行业的学生在将来就业实践中所遇的问题及环境,同刚起步中小型企业的相似度较大;最后中小企业由于资金储备、企业素质、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制约,对较高素质物流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
3.项目教学法与校企合作相结合
物流工程专业的综合性较强,学生在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对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工程学等学科知识有一定了解。并且物流工程专业所涉及的大部分内容具有较强实践性,尤其卓越计划更倡导本科高校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以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逐渐熟悉物流运行模式、提升业务操作能力。
(1)项目教学与校企合作结合的模式。项目教学法,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的,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项目或事件,并在教师的适当引导和示范下让学生分组并围绕各组项目进行讨论,协作学习与实际操作训练,最后以共同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学效果的教学模式。项目教学法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校企合作是通过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有效合作,对学校的教学理念、教学计划、教学方法、课程设置、教学设备和师资力量等方面进行适应性地改革和优化。为了使物流工程专业毕业生走上岗位后能尽快胜任相关工作,可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采取项目教学与校企合作相结合的模式,选用一些物流行业中热点课题作为研讨项目,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完成相关项目的综合技能学习,即在完成项目的整个过程中达到掌握知识的教学效果。
(2)项目教学与校企合作结合的步骤。可采取以下步骤来实现项目教学法与校企合作的结合(如图2所示):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兴趣或专业小组-企业提出问题并且给出必要的背景资料介绍-师生围绕问题进一步了解各方面相关情况,获得更为真实可靠﹑更为全面的信息-运用专业相关理论知识进行系统分析,找出理论上的最优解决方法-企业对解决方法进行评估,以决定是否采纳。
1)划分项目小组。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专业知识方面的特长,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小组,不同小组可被安排在不同的物流环节(如运输、存储、包装、装卸、流通加工、配送等)。
2)提出问题。企业提出自身在物流操作不同环节中所遇到的问题,且以问题为中心给出企业在运营和技术方面的一些基本情况介绍,方便学生将理论知识同实际情况联系起来。
3)分析问题、制定方案。首先明确问题所处的环节,也就是明确问题出在哪里;然后,将问题细化,以理清导致问题出现的若干原因;最后,根据原因寻找理论知识的支撑,并以理论知识为基础,结合企业具体情况,制定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案。
4)筛选方案。筛选方案是整个项目教学与校企合作相结合模式的特色环节,通常包括三个程序:讨论、实践、筛选。首先学生通过讨论淘汰掉一部分在理论上不可行的方案;将可行性较强的解决方案放到企业实践环境中进行模拟运行;最后对方案在模拟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效果进行评估,并且选出效果最好的方案作为最优解决方案。
5)评估方案。经过筛选之后,企业已经得到了几个在模拟运行过程中确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为保证方案在更为复杂的现实环境中同样具有可行性,企业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评估。
6)可行便执行。解决方案是否可执行的决定权在企业方,如果优化方案经论证切实可行即可被真正执行。
三、结语
综上,在物流工程专业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应以国家卓越计划为契机,鼓励各高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物流工程人才,强调物流企业深度参与、强化培养学生的物流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一系列教学改革与优化措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理解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加强其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充分就业做好准备。当然,物流工程专业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进步和发展的,故在今后的教学改革中仍需要不断探索、勇于实践,进一步探寻和完善具有自身学科特色的专业发展模式。
致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物流专业学生(史超、章苗苗、周摞、徐雅雯和黄伟)承担了部分调研工作,且对教学改革和创新积极献计献策。
参考文献:
[1]何黎明.2011年中国物流发展报告[EB/OL].http://wuliu.acs.gov.cn/sites/xmwz/gyjjc.jsp?contentId=2528736474057.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国物流发展与人才需求研究报告[R].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
[3]荆浩,姜宝山.普通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探讨[J].物流科技,
2010,(1):138-140.
[4]宋方.现代物流案例教学与实例[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宋秀丽)
关键词:卓越计划;物流工程;项目教学;校企合作
作者简介:朱莉(1983-),女,江西上饶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史超(1990-),男,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本科生。(江苏南京210044)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4-0055-02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物流产业在我国发展势头迅猛。截至2010年底,我国物流市场规模已达4.9万亿元,活跃着的国有、民营和外资物流公司已达万家。[1]受物流行业不断变热和物流人才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的影响,我国物流教育从2002年开始持续升温,至今已有378所本科院校开设物流相关专业。然而不容忽视的是,由于我国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历史较短、物流教育中尚存在诸多弊端,导致物流工程与技术人才缺乏、物流相关专业本科人才供不应求等现象在未来较长时间内仍会存在(见图1)。[2]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加大力度为新型工业化培养面向社会需求的实用型工程人才是解决物流行业人才需求缺口的有效途径。本文借鉴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特点和宗旨,对本科高校的物流工程专业教学改革进行深入探讨。
一、物流工程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式单调
首先,教学手段单调。单以课堂讲授为主,一定程度上忽略对通讯视频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教学资源的综合运用,结果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专注程度。其次,教学方法单调。学校过于重视“填鸭式”理论教学,而忽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引导,“读书式、满堂灌”导致学生昏昏欲睡,教师也是心力交瘁、苦不堪言。
2.教材存在缺陷
现行使用的物流工程专业教材模式较单一,不同教材之间内容存在雷同、创新质量不高。主要体现在物流工程专业教学教材的具体内容与我国物流产业特点结合不到位、与物流人才培养的层次结合不到位,不能很好地反映物流产业发展现状。
3.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我国物流工程专业课程设置是按照传统的“3.5+0.5”模式开展:将课堂教学和实验教育安排在前7个学期,只有最后一学期用于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这种模式培养出的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比较弱。[3]另外,物流工程教学过程中具体课程设置结构不当,重基础课程、轻专业课程;重课堂教学、轻自主学习;重显性课程、轻隐性课程等。其结果是课程门类多、课时多、学生负担重、自学时间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人特长,不利于锻炼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2]
4.校企合作不到位
一方面,纳入物流工程教学的校企合作体系单位少之又少,且校企合作形式仅仅停留在参观学习阶段;另一方面,本科高校对校企合作模式创新不够重视、大多物流相关企业也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企业的高效管理、业务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等都与员工的素质紧密相关,导致低效合作,校企双方很难有所实际收获,双方缺乏继续加强合作的动力。
二、物流工程专业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针对上述物流工程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了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以提升学生实践就业能力为核心,借鉴“卓越计划”的培养特点和宗旨,紧密结合实际提出改革建议,以切实贯彻落实“以就业为导向、以素质为本位、以能力为核心”的物流工程专业教学指导思想。
1.标准化
我国目前物流工程专业教学刚刚起步,各方面缺乏规范、统一权威,故急需对教学的一些基本环节进行规范化和模式化处理,建立一套相对稳定的、标准的物流教学体系。
(1)教学计划标准化是物流教学标准化的基础。教学计划标准化设计要处理好两种关系: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关系;专业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专业实践课三者之间的关系。要处理好这两种关系,学校既要重视物流专业课的学习,也要重视物流专业实践课的学习,即物流工程专业基础课程的开设要以专业运用为导向、普及专业常识,要为专业实践课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和工具;专业方向性课程要以就业为导向,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专业实践课程要形成相对独立的体系,且应加大其在整个物流工程教学计划中的比重。
(2)教材标准化是物流教学标准化的重要条件。对物流工程专业相关教材的编取,可由教育部牵头,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各高校联合承办,由物流企业参与评审。首先在全国各地选出经典优秀的物流工程教材,然后由上述承办方和企业相关人员进行可行性评估,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评估较好的教材。教育部的评估内容应侧重把握物流教学的总体方向,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评估内容应侧重把握物流教学与物流产业的结合,各高校的评估内容应侧重把握物流理论的全面性和系统性、相应于不同层次学生的针对性、具体理论的实用性等,企业相关人员的评估应侧重把握物流教材理论与具体应用实践过程的紧密对接。
(3)教学基础设施标准化是实现物流教学标准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对各本科高校物流工程专业建设提出的较高层次要求。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无论是对物流操作单据的管理还是对物流数据的传输,都要以现代信息处理技术为支撑。首先,可建立物流工程和物流信息管理的模拟实验室,能够使学生熟悉各项物流业务单据的填写、传递、核对和差错处理操作,掌握各种物流相关信息的汇总、分析和处理技能,掌握常用的物流信息技术处理程序,以加强对运输、储存、配送、包装、流通加工、搬运装卸、信息处理等关键物流环节的认识。其次,可购置物流教学模拟软件,提倡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进行教学。采用演示教学法,运用视频、网络等多媒体技术来为学生阐释物流操作的过程,这种方法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也能够更直观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相关技能。
2.案例教学与校企合作相结合
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模拟或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采取讨论或研讨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学中主要通过分析比较,研究各种各样成功和失败的管理经验,从中抽象出某些一般性的管理结论或管理原理。作为专业实践课的重头戏,同时作为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途径,案例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1)案例教学与校企合作结合的模式。目前我国本科高校物流专业的案例教学大多采用引用一些企业经典物流案例、组织学生讨论分析的方法,[4]但经典案例毕竟只代表历史,很大程度上不能与时俱进,且经典物流案例所存在的环境有时也与学生实际所处环境大相径庭。针对这个问题,亟需对物流案例教学进行一定创新,这个创新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可以将校企合作中企业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当前发展阶段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作为真实案例呈现给学生,此时高校与企业就分别扮演着智囊团和决策者的角色。
(2)案例教学与校企合作结合的优势。案例教学与校企合作相结合的优势在于此模式能够促使校企双方实现双赢:一方面,学生通过对真实案例的处理,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行业发展状况、更加熟悉物流操作流程,从而提升个人业务操作等实践能力。另外,由于案例的真实性,学生在整个操作过程中会更加谨慎、更加认真,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另一方面,对于企业来说,他们可以利用一些先进的学术理论来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从而得到更多的决策参考建议。此模式尤其适用于中小型企业:首先中小型物流企业的经营业务和操作流程较为简单,遇到的问题在学生能力范围内的可能性较大;其次有志于从事物流行业的学生在将来就业实践中所遇的问题及环境,同刚起步中小型企业的相似度较大;最后中小企业由于资金储备、企业素质、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制约,对较高素质物流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
3.项目教学法与校企合作相结合
物流工程专业的综合性较强,学生在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对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工程学等学科知识有一定了解。并且物流工程专业所涉及的大部分内容具有较强实践性,尤其卓越计划更倡导本科高校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以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逐渐熟悉物流运行模式、提升业务操作能力。
(1)项目教学与校企合作结合的模式。项目教学法,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的,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项目或事件,并在教师的适当引导和示范下让学生分组并围绕各组项目进行讨论,协作学习与实际操作训练,最后以共同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学效果的教学模式。项目教学法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校企合作是通过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有效合作,对学校的教学理念、教学计划、教学方法、课程设置、教学设备和师资力量等方面进行适应性地改革和优化。为了使物流工程专业毕业生走上岗位后能尽快胜任相关工作,可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采取项目教学与校企合作相结合的模式,选用一些物流行业中热点课题作为研讨项目,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完成相关项目的综合技能学习,即在完成项目的整个过程中达到掌握知识的教学效果。
(2)项目教学与校企合作结合的步骤。可采取以下步骤来实现项目教学法与校企合作的结合(如图2所示):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兴趣或专业小组-企业提出问题并且给出必要的背景资料介绍-师生围绕问题进一步了解各方面相关情况,获得更为真实可靠﹑更为全面的信息-运用专业相关理论知识进行系统分析,找出理论上的最优解决方法-企业对解决方法进行评估,以决定是否采纳。
1)划分项目小组。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专业知识方面的特长,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小组,不同小组可被安排在不同的物流环节(如运输、存储、包装、装卸、流通加工、配送等)。
2)提出问题。企业提出自身在物流操作不同环节中所遇到的问题,且以问题为中心给出企业在运营和技术方面的一些基本情况介绍,方便学生将理论知识同实际情况联系起来。
3)分析问题、制定方案。首先明确问题所处的环节,也就是明确问题出在哪里;然后,将问题细化,以理清导致问题出现的若干原因;最后,根据原因寻找理论知识的支撑,并以理论知识为基础,结合企业具体情况,制定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案。
4)筛选方案。筛选方案是整个项目教学与校企合作相结合模式的特色环节,通常包括三个程序:讨论、实践、筛选。首先学生通过讨论淘汰掉一部分在理论上不可行的方案;将可行性较强的解决方案放到企业实践环境中进行模拟运行;最后对方案在模拟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效果进行评估,并且选出效果最好的方案作为最优解决方案。
5)评估方案。经过筛选之后,企业已经得到了几个在模拟运行过程中确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为保证方案在更为复杂的现实环境中同样具有可行性,企业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评估。
6)可行便执行。解决方案是否可执行的决定权在企业方,如果优化方案经论证切实可行即可被真正执行。
三、结语
综上,在物流工程专业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应以国家卓越计划为契机,鼓励各高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物流工程人才,强调物流企业深度参与、强化培养学生的物流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一系列教学改革与优化措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理解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加强其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充分就业做好准备。当然,物流工程专业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进步和发展的,故在今后的教学改革中仍需要不断探索、勇于实践,进一步探寻和完善具有自身学科特色的专业发展模式。
致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物流专业学生(史超、章苗苗、周摞、徐雅雯和黄伟)承担了部分调研工作,且对教学改革和创新积极献计献策。
参考文献:
[1]何黎明.2011年中国物流发展报告[EB/OL].http://wuliu.acs.gov.cn/sites/xmwz/gyjjc.jsp?contentId=2528736474057.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国物流发展与人才需求研究报告[R].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
[3]荆浩,姜宝山.普通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探讨[J].物流科技,
2010,(1):138-140.
[4]宋方.现代物流案例教学与实例[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宋秀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