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信息学视野下的2008年高考作文命题新形式评析

来源 :语文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hui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目共18个,江西省高考作文题被认为是其中很别致、很有个性的一个。调查结果显示:57.18%的人认为该卷命题形式“很新颖,很少见”。该卷的作文题如下:
  阅读下面的文字与漫画,按要求作文。
  2007年,洞庭湖大水导致20亿只田鼠大迁徙,所过之处农田一片狼藉。专家认为,田鼠为害之烈,原因之一是人类热衷于吃野味,致使田鼠的天敌(蛇、猫头鹰、黄鼠狼等)数量急剧下降。
  (漫画略)
  根据上述材料,请你为田鼠或田鼠的天敌代拟一封给人类的信。
  要求:①必须按书信格式作文。②题目自拟。③所写内容必须与给定的材料相关。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套作。
  这道题乍看起来与往年的材料作文或近年的新材料作文(或称范围作文)有些形似,但实际上它已具有一些区别于近九年绝大多数高考作文命题的新特质,可以说是一种新的高考作文命题形式。以交际信息学为视角,笔者姑且把这种“新”高考作文命题形式称为实用交际作文。那么,这种“新”命题形式有哪些不同于旧命题形式的特征?它背后的命题理念又是什么?它的出现对高校人才选拔、对中学作文教学有哪些积极的意义?这些问题都值得深入思考与研究。
  一、何谓实用交际作文
  写是为了有效交流。我国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现代认知心理学家Robert Glaser说:“我们可以把写作看成是一种特殊领域的问题解决。”从交际信息学的角度整合上述观点,我们可以作出如下界定:
  实用交际作文是一种运用书面语言解决交际领域中特定问题的活动。中小学的实用交际作文是在虚拟的生活场景下,通过假定的交际双方的书面互动,培养学生书面交际的目的意识、角色意识、受众意识、背景意识和驾驭规范、准确、生动的书面语言的能力,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地丰富人文精神、不断地提高语文素养的活动。
  实用交际作文也可视为一种高考作文的命题形式。美国、英国、法国及我国的台湾、香港近年来常用这种命题形式,下面择其一二列于下:
  美国2006年高考作文题:
  以下是关于写作方面的内容与要求:
  1 电视、收音机、报纸和与他人的对话只是我们能得到新闻的几种渠道。大部分人可能会每种都用一些,但一些人会完全依赖某一种新闻渠道。请写一篇短文讨论某一种新闻渠道的优点和弱点,并举例阐述你的观点,使得读者完全理解这种特殊的新闻来源的利弊。
  2 在你上学期间,你细细地琢磨过许多人。请回想其中一位你曾细细琢磨过的人,是什么使得这个人与众不同?请写一篇短文讨论这个人,说明是这个人身上的什么东西使他非常特殊,请用例子与细节来支持你的观点。
  写作注意事项:
  ①仔细阅读要求。
  ②组织好文章的前部介绍、文体和总结。
  ③用特殊的细节和例子来全力支持你的观点。
  ④针对读者和你自己的目的选择适当的词。
  ⑤句式多样化,使得文章读来有趣。
  ⑥检查语法、拼写、断句、大小写……
  台湾2004年大学入学测试题:
  陈先生从事过纺织、餐饮、保全,最近更在社区大学上过电脑课,他迫切需要一份工作,但因文笔不佳,寄出的求职信往往石沉大海,因此拜托你帮他写一封求职信,他特别强调,对工作性质、地点都不挑剔,希望待遇是4万元。
  实用交际作文作为一种命题形式在我国高考作文试题中出现过几例:1985年要求就解决污染问题给《光明日报》编辑部写一封信、1989年要求写一封关于填报志愿问题的回信、1991年的发言稿、1993年的广播稿、1996年的漫画欣赏会发言稿、2005年上海卷谈流行文化生活对考生成长的影响。从交际信息学的视角看,上述作文命题都可视为实用交际作文。但由于其出现时,人们还没有使用这一视角,于是便把它们归入当时流行的材料作文或话题作文范畴,但就算是在当时,也有不少人感觉出这些命题有些“别致”。
  二、实用交际作文之命题特征
  交际信息学视野下的实用交际作文命题具有如下特征:
  1 注重考查考生运用语言文字解决交际领域中特定问题的能力
  通俗地说,这类作文命题务“实”而不务“虚”。近十年的话题作文或“后话题作文”大多停留在道德或哲学思辨层面,属于务“虚”型作文命题,早已遭到社会的诟病。2008年高考务“虚”型作文题仍比较多,有人将一些高考满分作文戏称为“四不像”之文,认为它们文采富丽而无精神,貌似有文化而少深度,叙事少了情节看不到细节,议论没了逻辑看不见思想。
  实用交际作文命题是务“实”型作文命题,它关注写作活动的有效性,注重考生社会品质的考查,重点测试考生对现实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水平,注重对考生实用写作能力的考查,上面列举的几例中外考题莫不如此。
  2 写作任务表述直白具体,完成有一定难度
  上文列举的2006年美国高考作文题要求考生写一位曾细细琢磨过的人,并且要写出是什么使得这个人与众不同,其写作任务指向非常具体明白。但其测试难度也非常大。2008年江西高考作文题要求“为田鼠或田鼠的天敌代拟一封给人类的信”,写作任务的表述朴实直白,但写起来也有较大难度:考生既要考虑文章内容,又要注意书信体的格式,还要以动物的口吻来写。2008年高考江西卷作文调查结果显示:40 2%的人认为江西卷“有点难写”,19.66%的人认为“非常难写”。确实,对于平时不扎实培养实用交际写作基本功却想在考场上投机取巧的考生来说,这样的试题无疑很难。
  一般的材料作文被称为命意作文,其含意往往藏于材料之中,考生得宁心静气方能领悟出来。一旦分析判断错位,其后果可想而知。而考场上有多少考生不紧张?所以,给材料作文的效度与信度都不高。话题作文因为开放度过大,写作难度小,从而导致测试的区分度小。
  而实用交际作文的写作任务指向具体直白,减少了审题失误,测试的信度可望保证;它给出的任务有一定难度,测试的区分度可以保障。如此看来,实用交际作文确有不少胜于给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地方。但要注意的是:难度要适度,要在考生的最近发展区内,须是考生“跳起来”就可以摘到的“果子”。任务太难或太易,都不能激发考生作出积极的反应,从而对高考作文测试的信度与区分度产生负面影响。
  3 写作任务可能是一项也可能是一组
  国外的作文命题大都以社会实用为目的,立足于学生进入社会的实际需求。而在实际生活中。许多写作活动都是以组的形式出现的。在上述背景下,美国2006年高考要求考生完成一组写作任务也就不足为怪了。要求考生完成一组写作任务,能更全面地检测考生的实用交际作文素质,也更能代表高考 作文命题的趋势。这也是由交际行为的动态性决定的。因为,从信息学的角度看,交际活动就是在交际双方不断发出信息又不断接受信息的互动过程中进行的。
  4 命题对表达者、接受者、交际意图及交际的时空与文化背景等作出适当限定
  高考作文活动是一种虚拟的书面交际活动,为确保这一虚拟交际活动的质量,命题人必须将下列问题交代清楚:考生作为表达者在这一虚拟的交际活动中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其参与交际的意图是什么?交际活动将在一种怎样的时空背景与知识、文化背景下展开?
  上面列举的中外试题都对表达者、接受者、交际意图、交际的时空与文化背景等作了适当的限定。这样限定有一箭双雕之效。一方面,考场时间紧,考生难有平常心态,命题人通过规定交际的时空与文化背景建构诱发思考的语义场,营造动情点、兴奋点,用以唤醒考生沉淀的记忆,启发想象与联想,促使考生比较迅速地进入交际的氛围和情境之中,从而使考生正常发挥写作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对表达者、接受者、交际意图、交际的时空与文化背景等作出适当限定,防止套作或宿构等投机取巧行为,从而确保测试的信度。2008年高考江西卷作文调查结果也证实了实用交际作文命题这一防套作与宿构的效用:63.15%的人回答自己对该题“完全没准备过,全靠现场发挥”。
  5 命题文字简明
  在交际信息学视野下使命题文字简明,就是在不影响信息传递效果的情况下将用来传递信息的交际符号高度压缩、简化,通过缩短传递时间来减少产生干扰的机会,这是交际过程中克服物理学噪音的有效对策,是命题人对考生予以人文关怀的体现。通俗地说,就是可以减小审题难度,节省审题时间,以利于考生正常发挥写作水平,确保考试的信度。
  三、实用交际作文的命题理念及对中学作文教学的指导意义
  实用交际作文作为一种高考作文命题新形式反映了一种全新的高考作文命题理念。在这种理念下,高考作文的性质、考场情境、考生利益与应考心理状态乃至评价的可操作性与相对客观性以及命题对中学作文教学的导向性等都进入了命题者的视野。其命题理念主要有:
  1 实用交际作文并非简单的格式问题,并非“无文(文采)”可言。与文学创作相比,实用交际作文从立意到运思,到语言表达,同样有意境高下、运思巧拙、语言美丑的区别,甚至可以说,实用交际作文更要求思维清晰,逻辑性强,语言也要求更为洗练;实用交际作文以精干和灵巧为特征,容不得拖泥带水、冗言赘语。
  2 为保证高考作文测试的效度,高考作文应主要测试考生运用语言文字解决生活与学习中的特定交际问题的能力。写作的实用性、作文的书面交际性、书面交际的有效性是其命题理念中的三个关键词。
  3 为保证高考作文测试的信度,应从考生的特点与应考心理出发,对写作主题与写作情境作出适当限制。一方面用以克服过去话题作文开放性过大之不足,加强命题的反猜题押题功能。防止宿构与套作;另一方面用以触发考生写作兴趣与动机,使之正常发挥写作水平。写作主题的表述应清楚明白,创设的情境应在考生的经历与经验范围之内。
  4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为保证高考作文测试的区分度,命题下达的作文任务应有一定难度,用以拉开差距,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实用交际作文具有与材料作文、话题作文不同的特征,能对中学写作教学起到正确的、积极的引导作用:
  1 它对表达者、接受者、交际意图及交际的时空与文化背景等均有具体规定,具有反猜题押题功能,可以有效地消除中学作文教学的押题套题心理。
  2 它的写作任务具有较大难度,考生平时必须苦练写作基本功。因此它可以促使学生在提高记叙、说明、议论等基本写作能力与规范、准确、生动的书面语言的驾驭能力方面下工夫。
  3 它是一种务“实”型作文命题,要求被测试者具有书面交际的目的意识、角色意识、受众意识、背景意识。写作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是重要的评分关照点,虚浮的作文得分不高,浮华的高考作文风气可以得到纠正。
  一篇一流的高考实用交际作文,应该立意准确、运思正确、言之有效并力求表达巧妙、语言洗练。这是一种较高的写作境界,是多方合作、长期打造的结果,是考生优良的综合素养的体现。提高中学生的实用交际作文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社会文化背景、教材质量、教师素质、学生素养等方方面面的因素都对它产生影响。广大语文教师在致力于训练学生写作基本功的同时,还要引领学生关注现实人生,关心国家大事,热爱生活,积极思考人生问题,提升学生的人格与思维素质,使中学作文教学在提高学生实用交际写作基本功的同时,在立人方面也发挥积极作用。
其他文献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投入使用以来,“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成为教学难点,而《红楼梦》则成为“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难点。高中生阅读《红楼梦》的难度显而易见,如何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需要关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的分析与确定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学习目标与内容涉及多个方面,分析《红楼梦》的教学价值,需要重点关注学习目标与内容的第
《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中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历史老师上了一节公开课,听课教师和视导员本来打算在课堂进行中间写点记录,以便课后提些意见,可是他们听得入了迷,竟连做记录也忘记了。课后邻校的一位教师对这位历史老师说:“我想请教您,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那位历史老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
书名:汉唐乐府的文化阐释  作者:陈洪  出版单位:凤凰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年  ISBN:9787550623194  定价:52元  音乐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而文化是音乐所承载的对象,因而可以说,两者之间是不可分割、相辅相成的依存关系。中国音乐文化是建立在历史文化基础上的,传统音乐与文化相融合也使得音乐文化更加充满力量,历久弥新。以乐府诗歌为例,乐府歌曲就是在漢王朝时出现的首个“乐教”系
人教版(下文非特别说明均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3课选自莎士比亚戏剧《哈姆莱特》第五幕第二场,即结尾部分,课文脚注中用近250字介绍了《哈姆莱特》的主要情节:“丹麦王子哈姆莱特的父王突然死去了……奥菲莉娅的哥哥雷欧提斯对哈姆莱特极为怨恨,克劳狄斯趁机拉拢他,两人合谋设计杀死哈姆莱特。本文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同样选自结尾部分的还有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7课《雷电颂》,选自郭沫若《屈原》第五幕(一共五
教师都要写教学设计,也想写出好设计,因为好的设计是有效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当下的教学设计可谓汗牛充栋,然而真正好的设计却不太多,包括一些名师大家所撰写的。许多教师为写个好的教学设计而困惑、苦恼。既如此,何不读读集美大学教育学院施茂枝教授新作《课例中的儿童本位理念——基于“有机教育”思想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呢?本书通过生动活泼的语言文字、精巧多样的教学流程,探究、透视、聚焦、放大和凸显最为精髓的核心点
《劝学》选自《荀子》,系《荀子》第一篇,无论从思想上还是文学价值上看,都应该是荀子的代表作。荀子的思想是有体系的,只读《劝学》是不够的。作为儒家之一派,他反对孟子的性善论,《荀子》中有专门的《性恶》篇,直截了当地论断:“君子曰: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性恶是“劝学”的前提。正是因为性恶,才要劝学,劝学的目的是为善,但善又是“伪”的。这个问题不解决,则“劝学”很可能就等于是劝伪。  一  《劝学》一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了“学习任务群”的概念。王宁教授认为:“所谓学习任务群,是在真实情境下,确定与语文核心素养生成、发展、提升相关的人文主题,组织学习资源,设计多样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的自主活动,自己去体验环境,完成任务,发展个性,增長思维能力,形成理解和应用系统。”[1]王宁教授把“任务”与“情境”“主题”“自主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一直影响着我们对语文教材的性质和作用的认识。2016年启用的统编本教材,精选了一篇篇文质兼美、符合时代特点、具有语文教育功能的典范性作品,以期更好地发挥教材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核心素养等方面的功能。但观察教学实践,如何用好这些“例子”,切实发挥教材的功用,却普遍存在一些问题,甚至有曲解教材编写意图的现象,令人担忧。现以《动物笑谈》为例,谈谈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论语·侍坐》篇是中国文学史上文化内涵最为丰厚的经典名篇之一,历代读者都从中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和感染。但是,文中的曾点之志究竟是何所指?孔夫子“吾与点也”的喟叹是否表明对曾点之志的认同?在这两个问题上,解读者莫衷一是,各种论见之间存在很大分歧。解决好这两个问题,对于正确理解文本意义重大。问题解决的核心在于能否抓住“君子不器”与“无为而治”这两个关键词,从这两个关键词人手,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诗歌,作为人类文明的瑰宝之一,它的一觞一咏承载着历史的兴衰沉浮,同时它的韵律和结构还带给人们一种如歌如乐般的审美体验。然而,那些经典的诗歌通常与我们有着一定的时空距离,如何能够真正领会其精髓呢?尤其是外国诗歌,从“会读”到“爱读”再到“读懂”,这中间还存在着语言的、文化的甚至是精神上的差异。本文以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爱尔兰诗人威廉·巴特勒·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的代表作《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