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世博外宣特色品牌

来源 :对外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omas9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报道中,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与上海世博局合作,通过国际在线网络平台,共同推出多文种、多媒体官方电子杂志《城市之光》,立体展现上海世博会主题和人文特色,为国际社会和境外受众了解上海世博会,开辟新颖独特的渠道,取得良好传播实效。
  
  亮丽图景
  
  《城市之光》由国际在线负责设计、制作,紧扣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打造了一系列“城市建设提升人类幸福”的经典范例。依托国际台多语种资源,《城市之光》推出了汉语、英语、法语、日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朝鲜语、罗马尼亚语、克罗地亚语、阿拉伯语和越南语等11个语种的单期或多期杂志,为使用对象国语言的受众提供信息和互动服务。
  中文网的《城市之光》共推出15期(包含合刊),分别从城市故事、数字声音、新闻动态、场馆介绍、嘉宾访谈、海内外评论、史料博览等角度,将上海世博会的全景呈现给全球受众,展现出世博会是荟萃世界科学技术与产业技术的展览会和世界经济、科技、文化“奥林匹克”盛会的风姿。同时,杂志还展示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成就,为国际社会增进对中国的了解,以及中国人民进一步了解世界,拓展了新渠道。杂志注重更好地贴近网民、服务受众,在提供解读性报道的同时,发布服务类信息,通过给网友支招的方式,提供全方位的世博信息服务,引起了广大网民的热烈反响。网友纷纷称赞这份杂志“太美了,太漂亮了,简直是智慧的结晶,艺术的集合”,“做得很好,第一次看到以世博作为主题的电子杂志”。他们认为“国际在线的世博专题内容很丰富,服务类信息突出,不用去上海就可以在这里浏览世博了”,并赞叹杂志是“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充分展示了文化底蕴,又结合了现代的科技力量,把‘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做了更好的诠释”。
  外语网的《城市之光》电子杂志,则着重呈现对象国国家馆日的重要活动,展示世博会丰富多元的国际化元素,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比如,英语网的《城市之光》共设5大板块,包括世博快线、记者手记、世博场馆、世博心声及世博历史回顾等,涵盖世博会期间的重大事件、人物故事、趣闻轶事及上海生活的各方面。法语网《世博会上的法语世界》杂志共发布了9期,主要展示世博会法语国家和地区的亮点,包括世博会开幕式和开园式的直播,法国馆日的系列庆祝活动、非洲法语国家的馆日和其他活动等。朝语网在韩国馆日活动后,推出一期韩文版《城市之光》电子杂志,内容包括韩国馆整体介绍、韩国馆相关采访、采访韩国驻华大使、韩国歌曲、有趣的民俗等6大板块,立体化展现出韩国馆及韩国馆日活动精彩丰富的内容。境外网民赞誉这种电子杂志制作精美、内容丰富,阅读后留下深刻印象,并希望能将这种方式常态化。
  
  视听盛宴
  
  《城市之光》运用多媒体手段,汇集精选高清图片、视频和精美文字,声、图、像并茂,网友不仅可看到文字、图片,还可以听到各种音效,看到活动的图像,获得多种感官的综合感受,取得规模化传播效应。这种电子杂志被网友盛赞为“一种非常好的媒体表现形式”,认为“它兼具平面媒体与网络媒体的特点,融入了图像、文字、声音、视频等相互动态结合来呈现给读者,网友可以多渠道接受信息,是一种很享受的阅读方式”。
  例如,国际在线5月1日推出的《城市之光》特刊,主题取自唐诗《春江花月夜》,通过“春”、“江”、“花”、“月”、“夜”等五种意象,将内容统一包装,打造唯美清丽、具有中式韵味的世博会开幕特刊。其中,“春”体现世博会的场馆修建过程如同花朵经历了从含苞到怒放的变化,用动态图片回顾园区内几个永久性建筑(一轴四馆)的建设过程;“江”意指黄浦江穿越世博园,而开幕庆典也在黄埔江边举行,电子杂志采用行人乘舟游江的形式,图文展示园区内尤其是黄浦江边的部分展馆;“花”取意“百花盛开”,展示世博志愿者的笑脸、礼仪小姐的风姿,内容以图片为主,辅之以有趣的文字;“月”的主题为“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内容为世界各地民众对世博会的祝福和期待、各国政要、驻华大使等对世博的美好祝福和寄语;“夜”是指世博开幕的狂欢之夜,展示国际在线30种语言网站对世博开幕进行的网上视频或图文直播的盛况。网友留言认为,这期的电子杂志“界面非常人性化,搜索信息简单方便,刊载内容丰富唯美,令我们在轻松惬意的阅读中,领略到世博会浓浓的魅力”。
  此外,《城市之光》还增强了国际在线电子杂志服务的延展性。上海世博会前,国际在线不同语种网站也尝试推出电子杂志服务,读者可以在线浏览,亦可下载到PC中利用PDF阅读器阅读,但总体上而言,这些杂志内容较为简单,形式较为单一,更新速度不快,仍处于发展阶段。《城市之光》则针对移动终端,登陆了苹果iPad在线商店,广大iPad用户可通过iTunes软件,下载移动国际在线的世博会电子杂志,实现了从互联网向移动设备的延伸。在当前针对iPad的应用程序很少的情况下,《城市之光》移动版杂志的推出,极大地拓展了国际在线的传播渠道。比如,移动国际在线英文网推出的iPad版世博专题周刊,以苹果公司最新推出的iPad产品为平台,利用世界最新移动设备科技,扩大了国际在线英文网在国际移动浏览器用户中的推广。用户只需打开周刊,并通过Wi-Fi连接至互联网,就可以下载国际在线英文网设置好的内容;在用户离开无线网络接入点,断开iPad和互联网的连接之后,仍可以浏览之前下载好的内容,这就能满足用户在移动状态下对实用信息的查询,同时,为他们提供实时帮助和指南,提供个性化服务。
  
  外宣品牌
  
  为更好地树立《城市之光》新媒体外宣品牌形象,国际在线积极丰富推广渠道,充分利用对外合作资源,通过推荐专题链接、发布新闻稿件、播放活动片花等方式,在电视广播媒体、境内外平面媒体、电视广告、搜索引擎上进行活动推广,引起了境内外网民的广泛关注。其中,5月1日推出的世博会开幕特刊《春江花月夜》中文、英文、法文三个语种的当日独立访问IP达到40万,英文和法文版境外访问者分别达43.07%和84.64%,主要来自美国、法国、澳大利亚、日本、英国、加拿大、韩国、比利时、越南、德国、芬兰、摩洛哥、瑞士、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新西兰华人网民霍建强表示:《城市之光》杂志页面设计醒目、时尚现代、新颖独特,很有吸引力,用各种现代、有效的方式,向外国朋友展现了上海世博会的前沿科技、艺术及人文理念。德国网民伊娃说,阅读国际在线的《城市之光》杂志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仿佛亲身体验和品味到了世博会带来的震撼、快乐和愉悦,也令我们意识到世博会对中国乃至世界未来生活将带来怎样的改变。
  此外,国际台还通过世博会官方网站以及合作伙伴ZCOM的全球最大电子杂志发行平台进行推广;并通过与联想公司合作,作为联想IDEALIFE中的一个频道向联想电脑用户推荐,使更多的受众参与到世博报道中。据统计,上海世博会期间,国际在线推出《城市之光》的外语网站页面访问量大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法语网页面访问量提升了约25.76%,朝语网为19.03%,西班牙语网为20.37%,葡萄牙语网为30.34%,日语网为4.32%,克罗地亚语网为31.17%,阿拉伯语网为0.15%,越南语网为11.12%。《城市之光》借助电子杂志这种新型的网络传媒,既体现了杂志作为平面媒体在主题性深度报道方面的优势,又彰显了互联网海量、快捷、互动、无界限等传播优势。《城市之光》“寓教于乐”的软性传播,通过娱乐消遣等方式,使媒体更接近用户,使传播更鲜活灵动,在国际台异彩纷呈的世博外宣品牌林根植了一朵灿烂绽放的奇葩。
其他文献
十七届五中全会是我党在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我们观察到,2002年以后,随着中国进入科学发展轨道,综合实力显著上升,海外媒体对中国的关注明显增加。金融危机之后,特别是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后,这种关注又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被一些人视为世界经济引擎的中国究竟要走向何方?这个社会主义国家对世界到底意味着什么?这样的问题,最近被反复提了出来。特别是会议召开之前,温总理接受CNN采访,中美围绕
期刊
上海世博会各国展馆中的电影和照片始终是展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杭州案例馆的笑脸墙就令人印象深刻。在信息爆炸的当今社会,电影和照片之类的视觉传播无疑是最直接、最有效和最受受众欢迎的一种媒介手段。  同样,对于平面媒体来说,图片都愈发成为先头兵,图片报道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家媒体对于整个世博会报道的质量。所以我们看到在上海世博会的报道工作中,几乎所有的媒体都动用了大量的图片采编队伍。  国家级通讯
期刊
金融危机后,中欧关系有所恢复,欧洲民众对华观感也有所回升,但难以恢复前几年的“蜜月”状态。在近几年的国际学术会议上,关于欧洲舆论的争论很多,中、欧的学者都容易情绪化。但是中国人对欧洲舆论有一定误解,因此需要厘清欧洲涉华舆论的形成机制,才能提出较好的应对办法。    几点误解    首先,欧洲领导人故意不“约束”媒体。这是国内常见观点,言下之意即欧洲领导人故意放任、甚至怂恿媒体“反华”报道。  欧洲
期刊
中国的祭孔活动自改革开放后恢复以来,年年都举行。正如英国《卫报》在今年9月28日孔子2561岁诞辰当天所发的报道中说,“当一个人诞辰2561周年时,人们已经难以区别他的上一次诞辰与这次有什么不同。”的确,报道这样一个已成为程式的活动,如何挖掘新角度是个大问题。  笔者试以两篇外媒报道为例,探讨一下如何为祭孔报道这个“旧瓶”装入“新酒”。    新闻!新闻!    在今年孔子诞辰当天,法新社和英国《
期刊
正在进行的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被媒体称作史上最复杂人口普查,这次人口普查,无论是从超过13亿人口的调查对象,或是从参与调查的逾650万统计人员数量来讲,规模都是空前的。中外媒体普遍给予高度关注,报道的内容也涉及多个方面。  其中,美联社9月2日播发的《隐私意识让中国人口普查遇阻》一文,不仅较为平衡地写出了中国这次人口普查所面临的难题,更从中看到了中国社会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以来,已经进行过5次全
期刊
凯利·布朗(Kerry Brown),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亚洲研究项目主任,欧洲中国研究及建议网络项目负责人,知名的中国问题和中国共产党问题研究专家。他曾在剑桥大学和利兹大学求学,在日本、澳大利亚、东帝汶和中国等地工作,后又进入英国外交部工作。2000年至2003年任英国驻华使馆一等秘书,2003年至2005年任英国外交部印尼东帝汶处处长。  基于对中国的兴趣和在中国长期的实地考察,布朗以中国和
期刊
从美对台军售案到美韩黄海军演,再到日本非法扣留中国渔船,在近来一系列涉及国家安全的事件中,一个较为显著的特点是“舆论的力量”伴随事件的始终,并成为了调节各方张力的重要杠杆。应当看到,随着中国的快速崛起和国家利益的拓展,一些谋求霸权、怀有复杂心理的国家与中国的安全摩擦事件还会频发,而同时,信息全球化的持续深入,“自媒体”时代的高度发达也将赋予“舆论”介入国际争端更高的权力,关注在涉及国家安全的事件中
期刊
“现在主持人把麦克风交给我,那么让我提个问题:世界上哪个国家的麦克风最多?请让我来回答:是中国。中国有多少个麦克风?至少有4亿2千万个,因为中国有4亿2千万个网民,世界最多;很快要增加到7亿个,因为中国有7亿个移动电话用户,也是世界最多。”  “互联网时代是麦克风时代,使用无形的麦克风生活、工作,已经成为中国人的时尚。中国人用麦克风干什么?表达、社交、工作、娱乐,等等。在用途排行榜的前几名里就包括
期刊
2010年10月13日,全国19个对口援疆省市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外宣系统对外宣传工作座谈会在乌鲁木齐召开。会议主题为:分析研究新疆目前外宣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洽淡研讨对口援疆外宣工作事宜及合作项目,共同努力做大做强新疆外宣工作,大力营造有利于推动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舆论环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对此次会议高度重视,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屹出席会议并作讲话,新疆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外
期刊
“澳大利亚馆的每一幅作品每一段音像、每一处展示,都印刻着这个国家的多元性。访客们可以充分感受不同文化在此交相辉映。”在2010年6月8日举行的澳大利亚国家馆日活动中,澳大利亚总督昆廷·布莱斯对澳大利亚馆接待了超过150万的访客充满自豪。悠久传统与现代文化的独特融合,正是这个国家的魅力所在。    “锈”外慧中的场馆    乍看澳大利亚馆外观,满眼的“锈红色”。而其背后,正是这个国家的现代科技与自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