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茶烫嘴

来源 :椰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cq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蹬着自行车,汗流满面地爬坡。那是春天,没多么热,是心里焦躁。而且我根本没爬坡,地势稍高一点而已。初到深圳,人生地不熟,不知为何,走路都觉得像是在爬坡。
  这个叫作凤凰岗村的地方,在一条主街的后面。以我在北方生活的经验,应该是人影寂寥,两个老头呆坐小巷深处,死盯着偶尔经过的行人。待我走近,差点惊着。却见店铺林立,人群动态地拥挤。我仿佛进入了电影画面,在香港老片中的庙街闲逛。那勃勃生机,繁华与嘈杂令我几乎忘记自己是谁。八年之后的今天,嘈杂已变为整洁,喧嚣也已沉寂。此处与其他城市的街道已没什么区别。
  抬头看到一个凉茶店,黄色的招牌。赶紧下来,点了一杯。我呼哧带喘,恨不得像犬只一样伸出舌头来散热。
  里边的清爽小姑娘问,现喝还是带走?答,现喝。
  她拿起一个铁壶,一个塑料杯子,倾倒。递给我时说,小心烫。
  这不是凉茶吗?
  凉茶是热的。
  随后,她递过来火柴盒大小的一个塑料袋,内装两根切成条状的橘皮。说,茶是苦的,喝完之后再吃。
  树荫遮得我身上黑一道白一道。我站在路边的榕树下喝那杯“凉茶”。真烫,只能一边吹去不断散发的热气,一边小口、转圈喝。真苦,浓厚的苦。口腔里除了苦,别无他味。咬着牙喝完,就像吃了一张苦涩的饼。打开塑料袋,把橘皮扔进嘴里。可感觉到两件物品在口腔中鏖战。淳朴的甜迅速战胜了厚重的苦。苦拖拖拉拉不肯走,反衬得回甘更甜。
  热茶为何叫凉茶?不便问别人,自己想出了答案。苦茶性凉,驱暑气。以性为名,而非口感。名不副实还是名实相副,看你从哪个角度掂量。
  另,凉茶不是饮料,是一种汤。饮茶,如喝中药汤。早年间,岭南乃烟瘴之地,养成粤人重食疗和汤汁的传统。我对中药中医无成见,只对今日中药心存疑虑。以前某地产某草,偏执于某地。现在凡能栽种处皆栽种,或速养速生,以更多谋利。地理环境发生变化,构成元素发生变化。且今日之日月,也远非当年之日月。草药的名字、体貌与当年无异,内心肯定是变了。如同十三世纪一个人,和二十一世纪的人,一个脑袋里装着农耕技巧,一个脑袋里是抖音的乐趣。命两个人去办同一件事,处理起来怎能不大相径庭?
  但我对凉茶始终有一种身不由己的信任。
  凉茶店面多在街边拐角处,楼下早餐铺子旁,而不是大超市,感觉它离你很近,低头不见抬头见。店主无论男女长幼,都站在柜台后面,手提黑色(有时是银白色)铁壶,随叫随“倒”,而不是冰箱里拿出来的工业成品。它是专门针对你的。它有体温。店主在那里,和你四目相对,彼此确认过眼神。
  凉茶多现场喝完,也有瓶装带走的。我曾专门买过几瓶。也许是那种苦热激发了味觉的挑战欲。
  店主看出我是外地人,特意提醒,回去放到冰箱里,今天晚上就要喝完,不能放到明天,会变质。习惯了店主对买主的各种迁就,乍听到这种提醒,忽然心中一动,想到一词:有所不为。现代经营,多讲究顾客是上帝,他想怎么样就能怎样。卖家必像变戏法一样满足其各种妄想。你问,凉茶可以放到明年喝吗,他回答“能”,才政治正确。一时做不到,便是失职,要自责。有所不为者,需要经营者有一点执拗。在我这里,有些东西,还真是花钱买不到。您得按我的规则来。你可以说我一时达不到尽善尽美,但我对这缺陷负责。不忽悠你。
  还有一种不为:虽是药补,不包治百病。
  凉茶只是一个总称。细分若干种,如蜘蛛抽丝一样,看到开头,看不到结尾。
  随手抄下几种:舒喉(金银花、胖大海、桔梗);清感(金银花、薄荷叶、淡竹叶);祛湿(鸡蛋花、金银花、菊花);干咳(罗汉果、桔梗);实火(金银花、菊花、蒲公英);清肝(金银花、蒲公英、甘草)……
  谁搭配谁,针对什么症状,都是有严格配比的。凉茶之可爱,如数个银针摆在面前,一个针头对准一个穴位,不可乱扎。把菊花变成甘草,症状由“实火”变为“清肝”。何为“实火”,何为“清肝”,这里有什么门道,说不清。不明觉厉。那个始终能倒出热茶来的水壶,仿佛有无穷魔力。一看到它,胸中块垒渐渐委顿。
  其实店主怎么写,并没多少人较真。只要你言语足够玄乎,重复百遍,早晚有人相信。世上的信仰,哪个不是这样形成的。他就那么一说,你就那么一听。大家习惯了说者无心听者无意。啜一口,反正都是苦苦的。
  我不懂医,有一种看上去很拽的热汤摆在面前,心里便莫名踏实。本来只为解渴,不为治病,若有点疗效,乃意外所得。每当店主问,你要哪一种茶(或有何症状)时,总感念他比我认真,一直关心着我身体的一点点小变化。
  我想当然地认为,凉茶店有无数的壶,每个壶里煮着一种不同的药。专等我汗流满面地赶来。忽然有一天发现,店主抄起的那个水壶,倒出来的其实只是开水。壶常年累月在电磁炉上放着,保证随时有开水。他的凉茶,说穿了就是冲泡。他面前的抽屉里摆放着各种专门的茶包,就像宾馆里准备的那种。将其撕开,放进杯子里,以水冲之。也就是说,凉茶只是一种冲剂。
  那一瞬间,体温一下子变凉,心想,还是被骗。
  现在我已释然了。仿佛和女朋友吵过一架,互相增进了了解与理解。她本来就是那个样子。是你自己多想。非要赋予她更多外延。人家不过是做个生意,能有这样一个亲切的态度,已很不错。
  在炎熱的夏天,我还是要饮凉茶。珍惜这种苦以及苦后的回甘。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彭定旺,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荆州市某中学副校长,荆州市沙市区作协副主席,湖北省骨干教师。业余从事小说创作,作品散见《文学界》《长江文艺》《红岩》《长江丛刊》《芳草》《百花园》《荆州文学》《楚都文学》《三峡文学》《西部文学》等刊物,出版有中短篇小说集《家宏来信》。  一  “你若再为学生补习,五步之内,我会把硫酸泼得你一身一脸。”那个声音说,语气里除了愤怒的指责还有狠毒的威胁。  易
期刊
为枝头垂下的樱桃  驱赶夏天的蚊虫  神翕上并列着两朵玫瑰  魂灵在另一个世界执杖  释放露骨的酸情  谁往前一步  玫瑰花抹一次眼泪  这个时候  樱花的动机越来越明显  等那不相干的红颜  打开龌龊的魔盒  泛一炷绿光  鹰的待遇填满胸腔  学着写字,画一幅山水  只要你拎着情愫和真诚  落款的方章,取你的唇印  在樱桃即将掉落的一剎那  双手捧住心跳  何其短  手握箭戟,把脉诗歌  刚合身
期刊
直发,瀑布泻下,红唇,高粮酒斟满  反复无常的水,一川秋雨,一岭冬雪  阳光和月色,都开淡白的花  从碧蓝的叶子上伸展,闪在荒漠  摸一摸,那么冰,吻一吻,那么涩  上天赐予我的一滴泪吗  与大海一样,那么咸,枕着沙  比大海深情的是独寂,我能听到沙狼吼叫  就像我唱信天游嘶哑的嗓音  热闹的人群,不可能看到,我转过身去  在酒杯里丢失了一滴沸腾的泪  香 火  一拱彩虹,在扳不开的手心里  伫立
期刊
时间滑过青春的指尖  如月光般流淌  撩散你的长发  回忆载着银色的波光  敲打你的窗台  四月的渡口  已经春暖花开  青春建一座城堡  收藏年华里的盛景  你点燃篝火  燃烧一颗驿动的心  你征服了岁月风沙  而永恒的绿洲却征服了你  目光穿过古老而空曠的歌声  我与你牵手相约  火焰跳跃的旋律冰清玉洁  梦与梦尽情狂欢  在星光闪耀的路口  蓦然回首  韶华似水渐行渐远  我不湍急也不潺缓 
期刊
等待放生的麻雀  雪地上,一笼被关起来的麻雀  等待施善的人为它们放生  扑棱棱的翅膀,不停地挣扎  渴望找回,曾经的自由  此刻,自由已有了身价  一元钱即可为一只麻雀赎身  而比麻雀心情更迫切的是那个身影  在冰雪中踱来踱去  哪怕能遇到一个,肯与他讨价还价的人  生活贫寒的麻雀  越是叽叽喳喳不停地争论  越弄不清楚,诱捕它们的人  为何日子过得更加清贫  远远望去,在笼里跳来跳去的麻雀  
期刊
1. 童话  6岁那年,珍珠上小学一年级,妈妈给她讲了一个童话故事,她对此印象深刻……  一個常年开满鲜花的城堡里,住着从四面八方搬迁来的人家。古堡里的孩子们都过得很快乐,都有爸爸妈妈,除了少女朵拉。朵拉和她的寡母住在古堡的正南方。从小,妈妈就告诉她,她的爸爸去了很远的地方,等赚到钱,就会回来。朵拉便一直等,一直等,她一直以为在某一天早上醒来,就能看见爸爸坐在她的床前。她的爸爸一定又高又帅又风趣,
期刊
作者简介:程杨松,男,汉族,1980年生。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西发展与改革研究院研究员,江西航空产业软科学研究基地研究员,上饶师院文传学院客座教授。迄今已在《飞天》《星火》《散文选刊》《海外文摘》《牡丹》等纯文期刊发表各类作品近百篇。  “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光哥习惯以这样雷打不动的语句开启一场对话,那架势,跟一个咋呼惯了的人总用“想当年”亮出自己曾经的牛逼没两样。比如农忙时节,他穿一身灰扑扑
期刊
哥哥,这么多年了我没有  把你请进我的诗歌  我在低头走路,头顶的雾霾经常像疼痛  卡住喉咙,诗歌里阴雨绵绵  阳光难住  你在遥远的海滨,风轻云淡  芭蕉叶大,椰子玲珑  哥哥,岁月让我们长在一棵树上的果实  分散在不同的城市  我们用喜悦开枝散叶用忍耐重塑树的  形体和高度  哥哥,我疏忽于时间没有用诗歌  送你一个亲情的爱字  而亲情在时间节点在泥泞里铺砖在雨中送伞  多次将我从汹涌的波涛安
期刊
知晓郏宗培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那时我在广西南宁市某煤矿一线当矿工,业余写小说向各家文学刊物投稿,不但知晓上海文艺出版社麾下由江曾培任主编、郏宗培任副主编的大型文学杂志《小说界》,还知道这本杂志着力倡导不太被同类文学刊物重视的一种文体——微型小说。  学写小说,大部分作者都从微型小说起步,我也不例外,80年代我发表的小说作品中就有一系列微型小说。1990年我出版第一本中短篇小说集《人档》,其中
期刊
那时,海甸溪边矩形的趸船甚是忙碌,不断有人下船,不断有人上船。这些人或背着行囊下南洋,或拖儿带女归故里。林树椿就是在某个清晨或傍晚回到海口的,与多年前离家出走略有不同的是,身边多了个打扮入时的女子。码头上人来人往,却没人知道这个年轻女子竟是紫禁城里养尊处优的格格,名叫爱新觉罗·恒容。  多年以后,依然是民国时期那些黑白明朗的日子里,商人林树椿每天要从寓所踱出来,经过香烟缭绕的天妃庙,去新近落成的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