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师益友郏宗培

来源 :椰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li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晓郏宗培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那时我在广西南宁市某煤矿一线当矿工,业余写小说向各家文学刊物投稿,不但知晓上海文艺出版社麾下由江曾培任主编、郏宗培任副主编的大型文学杂志《小说界》,还知道这本杂志着力倡导不太被同类文学刊物重视的一种文体——微型小说。
  学写小说,大部分作者都从微型小说起步,我也不例外,80年代我发表的小说作品中就有一系列微型小说。1990年我出版第一本中短篇小说集《人档》,其中就收有4辑近30篇微型小说。1988年我调到《海口晚报》工作后负责主编报纸副刊《阳光岛·文学》,微型小说便自然而然成了副刊的主要文学体裁,国内很多微型小说作者也都渐渐成了我重点的组稿对象。我编发的微型小说,据不完全统计,有30篇左右被《小小说选刊》或《中国微型小说选刊》转载。如沈祖连、生晓清、刘国芳、符浩勇等作家,他们的作品第一次被上述选刊转载,最先都是在我主编的《阳光岛》上刊发。我还把目光投射到海外华文作家。我还通过各种渠道约到了不少东南亚作家的微型小说稿子,发表时附上精短评论。通过这些作品,读者进一步认识到了海外华人许多生活片段、精神指向以及情感流脉。
  1994年底我受邀赴新加坡参加第一届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讨会,因我出版不久的《海那边中国人——东南亚华文作家微型小说导读》一书,选了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菲律宾等国家51位华文作家的100多篇微型小说作品,而且还对各位作者的创作特点予以归纳评论,颇受与会的华文作家欢迎。没想到的是,与会的江曾培和郏宗培先生早已知道我编著出版这么一本书——可见“二培”对国内外微型小说的发展动态有着本能的关注。而郏宗培更在细读此书后,和我多次交流,除了肯定我的研究方向,还坦诚指出此书在编排上的若干得失……
  由于种种原因,我在微型小说的创作与研究上没能做到持久坚守,“移情别恋”到长篇小说、文化随笔、报告文学以及历史研究等领域上去,出版的多种著作近300万字,也获过省级文学奖,全国乌金文学奖和全国报纸副刊好作品一等奖等。我在渐渐远离微型小说的这些年里,与郏宗培联系虽然少了,但也还有交集:一次他到海南,恰巧我出差在外,未能一尽东道之谊,只好电话问候并致歉。而我几次到上海,但凡给他电话,他都让我等着,并表示“马上过来……”甚至有一次我到沪时正值他处于手术后不久,即便这样他也都说要“马上过来……”我当即电话阻拦并托词有其他安排。2006年我出席中国作协第七届代表大会,郏宗培也是代表,会议间隙我们彼此不但有过照面,还有过多次的交谈,从而得知他接任了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长和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会长等职务。当从他口中听到有关微型小说的大赛筹备、活动组织与造成影响的方方面面时,我心里何尝不泛起与微型小说渐行渐远的悔意?
  由于地域原因,我近年来领衔研究宋氏家族这个系列课题,出版了有关宋氏题材200多万字的作品。其中一部最重要的作品居然又与郏宗培扯上关系:我以宋氏家族第一人与奠基者宋耀如(宋庆龄、宋子文、宋美龄的父亲)的人生传奇轨迹为蓝本,写成了79万字的三卷本章回体长篇历史小说《隐者显赫》。这个项目顺利获得列入中国作协的重点扶持作品。那次我到上海出席有关宋宋氏家族的国际研讨会,入夜后宗培携上品茶叶到我下榻的酒店看我,我向他谈起手头这部待出版作品的主人公:祖居海南,但长年在上海生活并创业,不但名声显赫,而且助力孙中山推行民主革命……宗培一听就感兴趣,他当即表示:此书可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面向上海文化基金会申报,最终获得了“上海文化基金重点支持项目”,而我则成了拿到这个项目的寥寥无几的上海以外作家之一。
  尤其令我感动的是,作为出版社的总编辑,这是宗培最忙碌的时段:他一直以来亲自策划组织(有时还任责编)推出了一系列诸如史铁生的《务虚笔记》,余华的《兄弟》,张贤亮的《一亿六》,王小鹰的〈长街行〉,陆天明的《苍天在上》,王周生的《陪读夫人》,张洁的《无字》等力作,尤其是该社其时正力推易中天的《品三国》,为顺利完成500万册的巨大发行量,宗培亲自上了包括央视在内的多家电视做引介……然而,正是在如此忙碌的情况下,这位老兄竟然还腾出余力关顾到我的这部与上海故旧生活息息相关的长篇历史小说,他说责编他无法亲任了,但他特别安排一位毕业于北大的女博士担任这部长篇历史小说的责编。
  “为人做嫁衣”大概是人们赞誉编辑最普遍的一种说辞。但现实中有相当多文学编辑其实并不甘于默默做编辑,他们在编稿之余也在写自己的作品,多家报刊的文学编辑与文学作者混为一体,彼此之间顺其自然地“互通有无”,便往往被人诟病。而郏宗培呢,虽然他也并非完全不写作——比如写了不少作品评论,还在报纸上开过专栏,但即便是在报上开专栏,他主要也是谈对编辑这个行当的认识感悟或对出版行业的创意思考。回眸郏宗培这一生,从知青時期屈指数来:招工返城读夜大,学成后当图书和杂志编辑,并循序渐进地当编辑部主任,当总编辑助理,当副总编辑,当总编辑,从事编辑出版工作40年,在踏踏实实的职业生涯里常闪人生亮点。对这位地地道道的编辑家与出版家,出版界的最高奖——“韬奋奖”那年授予郏宗培,我认为最公平磊落且最天经地义。
  宗培在编辑出版界位居显要,而他却一以贯之地平易和蔼,绝不盛气凌人,更不目中无人。与之相交相处,满满都是舒服暖心——因为无论从同窗角度,从交友角度,还是从职场上的上下级角度看,宗培都天然地具有可信赖,可交心,可托付的天然资质……
  呜呼,悲哉宗培!痛哉宗培!
其他文献
夜幕刚刚落下的时候,李可以从酒吧跑了出来,沿着舞水岸堤一路狂奔,把一座座木房子狠狠地抛到身后。有人跟在后头追他,他却跑得更潇洒自由了,二十步之后,追他的人停下了脚步。他扬嘴一笑,手中的空酒瓶对准远山上的赤峰塔,用力地砸了过去,扑通一声,酒瓶子被舞水囫囵吞去,融入到一片黑色之中。他缓了一口气,蓦然抬起头,发现天空的西南方向有一颗最亮的星。那颗星叫天狼星,老李告诉他的,天狼星是恶星不吉利,也是老李告诉
期刊
那天我在怒江边上,远远看见  江里好像飘下来一个人  我把他救起带回了家  还给他取了叫“幸运”的名字  他就一直在我书桌上,像是陷入长久的思考  今天,新闻说怒江上又漂下来一个人  我陷入深深的担忧。不知道他有没有  我书桌上这段木头这么幸运  野 草  随处可见,从不争风比高  任你宰割和践踏  永远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唯一本领是逆来顺受,妥协和折腰  可环顾四周,也只有我  才是唯一沒有被驯
期刊
作者简介:彭定旺,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荆州市某中学副校长,荆州市沙市区作协副主席,湖北省骨干教师。业余从事小说创作,作品散见《文学界》《长江文艺》《红岩》《长江丛刊》《芳草》《百花园》《荆州文学》《楚都文学》《三峡文学》《西部文学》等刊物,出版有中短篇小说集《家宏来信》。  一  “你若再为学生补习,五步之内,我会把硫酸泼得你一身一脸。”那个声音说,语气里除了愤怒的指责还有狠毒的威胁。  易
期刊
为枝头垂下的樱桃  驱赶夏天的蚊虫  神翕上并列着两朵玫瑰  魂灵在另一个世界执杖  释放露骨的酸情  谁往前一步  玫瑰花抹一次眼泪  这个时候  樱花的动机越来越明显  等那不相干的红颜  打开龌龊的魔盒  泛一炷绿光  鹰的待遇填满胸腔  学着写字,画一幅山水  只要你拎着情愫和真诚  落款的方章,取你的唇印  在樱桃即将掉落的一剎那  双手捧住心跳  何其短  手握箭戟,把脉诗歌  刚合身
期刊
直发,瀑布泻下,红唇,高粮酒斟满  反复无常的水,一川秋雨,一岭冬雪  阳光和月色,都开淡白的花  从碧蓝的叶子上伸展,闪在荒漠  摸一摸,那么冰,吻一吻,那么涩  上天赐予我的一滴泪吗  与大海一样,那么咸,枕着沙  比大海深情的是独寂,我能听到沙狼吼叫  就像我唱信天游嘶哑的嗓音  热闹的人群,不可能看到,我转过身去  在酒杯里丢失了一滴沸腾的泪  香 火  一拱彩虹,在扳不开的手心里  伫立
期刊
时间滑过青春的指尖  如月光般流淌  撩散你的长发  回忆载着银色的波光  敲打你的窗台  四月的渡口  已经春暖花开  青春建一座城堡  收藏年华里的盛景  你点燃篝火  燃烧一颗驿动的心  你征服了岁月风沙  而永恒的绿洲却征服了你  目光穿过古老而空曠的歌声  我与你牵手相约  火焰跳跃的旋律冰清玉洁  梦与梦尽情狂欢  在星光闪耀的路口  蓦然回首  韶华似水渐行渐远  我不湍急也不潺缓 
期刊
等待放生的麻雀  雪地上,一笼被关起来的麻雀  等待施善的人为它们放生  扑棱棱的翅膀,不停地挣扎  渴望找回,曾经的自由  此刻,自由已有了身价  一元钱即可为一只麻雀赎身  而比麻雀心情更迫切的是那个身影  在冰雪中踱来踱去  哪怕能遇到一个,肯与他讨价还价的人  生活贫寒的麻雀  越是叽叽喳喳不停地争论  越弄不清楚,诱捕它们的人  为何日子过得更加清贫  远远望去,在笼里跳来跳去的麻雀  
期刊
1. 童话  6岁那年,珍珠上小学一年级,妈妈给她讲了一个童话故事,她对此印象深刻……  一個常年开满鲜花的城堡里,住着从四面八方搬迁来的人家。古堡里的孩子们都过得很快乐,都有爸爸妈妈,除了少女朵拉。朵拉和她的寡母住在古堡的正南方。从小,妈妈就告诉她,她的爸爸去了很远的地方,等赚到钱,就会回来。朵拉便一直等,一直等,她一直以为在某一天早上醒来,就能看见爸爸坐在她的床前。她的爸爸一定又高又帅又风趣,
期刊
作者简介:程杨松,男,汉族,1980年生。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西发展与改革研究院研究员,江西航空产业软科学研究基地研究员,上饶师院文传学院客座教授。迄今已在《飞天》《星火》《散文选刊》《海外文摘》《牡丹》等纯文期刊发表各类作品近百篇。  “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光哥习惯以这样雷打不动的语句开启一场对话,那架势,跟一个咋呼惯了的人总用“想当年”亮出自己曾经的牛逼没两样。比如农忙时节,他穿一身灰扑扑
期刊
哥哥,这么多年了我没有  把你请进我的诗歌  我在低头走路,头顶的雾霾经常像疼痛  卡住喉咙,诗歌里阴雨绵绵  阳光难住  你在遥远的海滨,风轻云淡  芭蕉叶大,椰子玲珑  哥哥,岁月让我们长在一棵树上的果实  分散在不同的城市  我们用喜悦开枝散叶用忍耐重塑树的  形体和高度  哥哥,我疏忽于时间没有用诗歌  送你一个亲情的爱字  而亲情在时间节点在泥泞里铺砖在雨中送伞  多次将我从汹涌的波涛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