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是求得学生才能、智慧和人格的共同发展,以适应社会的需要,作文教学在这一发展中的作用不可低估。要想让作文教学发挥应有的作用,必须使学生成为作文教学的主体,使之主动参与,相互合作,共同提高。如何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呢?关键是要把握学生作文成功的内在因素,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才会得到落实,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才会得到培养。
一、紧扣三“点”,激发兴趣
影响学生写作成败的诸多因素中,最主要的是学生的主体因素,是内因,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必须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使之进入欲罢不能的积极输出状态。
(一)巧扣“关注点”。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 “自己有了感想马上写”是作文成功的首要因素。因此,我们的作文教学要让学生“以我手写我心”,“用我文抒我情”,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在关注什么,对什么有自己的感想。抓得巧,扣得准,就会“一石击破水中天”,使学生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产生强烈的创作欲望,创作出理想的作品。如各种有意义的节日,像中秋节,学生吃月饼,话团圆,赞明月,叹离合,神采飞扬,往往欲罢不能。我巧抓这一“关注点”创设情景,让学生写各种畅想,学生的创作热情异常高涨,写出的文章精彩纷呈,真挚感人。再如新近发生的重大时事,像上海世博会、玉树大地震等,让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并要求学生写成文章表达自己的见解感受。此刻, 学生心中的激情早已积聚,真是到了不吐不快的境地,学生的写作只不过是情感的自然流泻,又怎么会不激情荡漾呢?
(二)妙扣“感情点”。成功的习作,大都伴有强烈的感情,真挚的表达欲望,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注重启发引导,创设情感氛围,把学生带入创作的情景中,让他们体验、再现、感悟生活,使之热切地投入到写作之中。如在教师节这一天,我用几句短诗向学生倾诉自己对教育的忠诚、对学生的挚爱,孩子们被真挚的情感深深地打动了。我及时抓住这一“感情点”,让学生写讴歌老师的小诗,学生个个激情澎湃,不到半个小时,一首首充满真情的习作创作完成。学生品尝到创作成功的快感之后,我又把任课教师请到教室,让学生把写好的小诗朗诵给老师听。命令一下,学生们就开始重新修改刚刚写好的小诗,真正做到了字斟句酌。听了学生们动情的朗诵,教室里掌声经久不息……课后,大家仍兴趣昂然,津津有味地谈论着自己的作品。激情洋溢在学生的脸上,灵感滋长在孩子的心里。此时,我及时布置作文,让学生把朗诵会的情景和感受写到作文中。这正是学生们乐意去做的,又怎么会有无话可说的愁苦?
(三)挖掘“精彩点”。中学时期的孩子大多都关注生活,喜欢联想。教师要挖掘出孩子灵魂深处的智慧火花,点燃写作的欲望。为此我经常把学生引领到生活中让他们去发现生活的美,领悟生活的情,体验生活的理。拓宽写作的范围,挖掘生命的精彩。有的学生写“人生百态图”,一个学期下来,把班内四十多名同学,若干亲人朋友刻画得栩栩如生;有的同学写“五味生活坊”专门从细节入手,写得细腻感人;有的同学写“武侠英雄传”刀光剑影,扶弱济贫,写得出神入化正义凛然。
经过长期观察,学生不仅学会了从生活中获取素材,而且也学会了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分析社会、关注人生。
二、引导点拨,点燃激情
心灵是一口永不枯竭的水井,只要激情荡漾,智慧的清泉就会时时涌出。当学生创作的欲望来临时,教师要善于抓住良机,引导点拔,激活思维,点燃激情,让学生收获创作的快乐。
(一)及时引导。初中生尚未形成独立创作能力,尤其是审题、立意、构思、组材的技巧都需要教师的引导点拨。因此,教师及时的引导点拔,能使学生作文向更高层次迈进。尤其当学生写作中,呈现出“山穷水复疑无路”的境地时,教师的“一杖之助”往往会点燃学生的希望之火,鼓起孩子的梦想之帆。
(二)巧妙启发。学生是写作的主体,教师只能是穿针引线的引导,绝不能越俎代庖。如学生以“承诺”为话题作文,思路不甚开阔,我及时组织学生说一说:承诺是什么?可以对谁承诺?古今有多少与承诺有关的故事?可以写成什么形式的文章?大家一交流,思路立刻打开了。有的写自己对陌生人的一次承诺,有的写王昭君对汉元帝的承诺,有的写人类对大自然的承诺……形式上有题记式、日记体、童话体、剧本体、故事新编等,可谓百花争艳、精彩纷呈。每人都有一种思想,大家相互交流就会有无数的思想,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向着无数个方向扩展,所得的知识,就是立体的、多维的、灵活的。
(三)交流评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当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写作任务之后,要及时组织学生交流评价,明确修改意见。评价结束之后,及时修改,修改形式包括:创作完成后的“自我反思式修改”,同等水平的同伴之间的“同伴互助式修改”,写作组长给差一些的学生的“支招与建议式修改”等,修改完成之后在小组内班级内推荐、交流、赏析。多层次多角度的精心修改,使每个学生的习作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搭建平台,展示才华
写作热情的保持,往往来自于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这就要求教师要给更多的学生创造良好的展示才华的机会,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
(一)拓展空间,实践应用。有人说:“生活的空间有多大,语文教育的空间就有多大。”为此,我常常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把作文教学与学校的各项活动相结合,拓展作文教学的空间。将各种场景、事件纳入写作规划之中,使学生养成处处留心,时时写作的好习惯。当台上精彩地演讲时,听的同学会思考并记录,写成会议记录;当学生开展辩论会时,布置其他学生留心观察,写好观察记录……这样就把作文训练纳入到实践的范畴,让学生处处练笔,时时写作。如教师节到了,让学生给老师写封信或作首诗,并亲自送给老师作为节日礼物;春运会上让学生过一把记者“瘾”,作一次报道,发一个新闻,拟一个海报;到了入团年龄了,指导学生写份入团志愿书;学写建议了,让学生给领导或老师提建议,看谁的建议能够得到对方的采纳。前几天,有些学生给校长提建议,要求在宿舍楼前的小路上安置路灯,结果校长采纳了学生的建议,很快楼前的小路上变得灯火通明了。于是一封封感谢信又像雪片似的飞到校长手中。学生简直把作文,当成了一种交际的工具,解决问题的桥梁。
让作文与实践接轨,使每一篇文章都派上用场,不仅扭转了虚假的文风,而且使学生的创作热情与日俱增。
(二)结集发表,放飞梦想。强烈的好胜心是中学这一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如果将其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将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在作文教学中,我做了如下尝试:
一是在每次作文中,挑选出优秀作品,经过精心的批改,提出修改意见,要求学生进行修改,直到成形。然后收入班内优秀作品集,在班级间传看、展评。二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把好的作品选入校刊《河畔风声》或寄出发表。这一举措,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写作之中,真正实现了轻负高效。
四、两类作文,相得益彰
为了唤起学生的写作欲望,启迪学生的智慧,使之激情荡漾地投入到写作之中,我十分注意“入乎其内,出乎其外”,使作文教学更加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实践。
(一)命题作文紧扣学生实际。初中学生在作文写作上,有明显的阶梯性,且各年级差异较大。初一学段的学生还处在儿童与少年的转换期,他们的关注点主要是对自我的认识,对社会人生自然界事物的关注明显不够。初二学生的关注点有了扩展,他们开始关注家庭、校园、同学,感受生活的快乐,欣赏周围美好的事物,作文的范围明显扩大。初三学生更加成熟,开始关注社会、思考人生,喜欢写作关于人生、社会之类的题目,作文讲究文采,尤其喜欢写感悟生活的文章。为使作文训练规范有序,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我把作文命题“序列化”。初一阶段设置以“自我写真”为主的作文题目,把自由想象和生活写真作为训练点,如“20年后的我”,“奇妙的旅行”、“与星星对话”,“小小的我”等。初二阶段则设计了“抒写真情,言我心声”为主的作文题目,如“校园你我他”、“掌声响起来”等。到了初三则设计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作文题目,如“社会热点调查”、“走出迷茫”、“对XX的思考”等。努力使每一个命题都贴近学生实际,并提供大量的时文或伙伴语言做示范,使学生有“法”可依,有事可叙,有情可抒,从而实现了作文教学的有序高效。
(二)自主作文力求创新。作文是创造性思维活动,这种活动的源泉便是实践活动。为使作文教学与实践活动密切结合,我们特别开设了三种形式的自主作文课。一种是由学生独立承办的实践性作文课,如辩论会、座谈会、讲座会等。另一种是现场“写生课”,即把学生带入现场,边观察边写作。如让学生带着笔到球场看球赛,边看边描写球赛场面,使生活跃然纸上。再一种是自悟性作文课,即让学生从阅读中领悟写作,获取灵感,自由表达。
当然,在作文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的探索还很不成熟,不当之处望各位同仁朋友批评指正。■
一、紧扣三“点”,激发兴趣
影响学生写作成败的诸多因素中,最主要的是学生的主体因素,是内因,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必须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使之进入欲罢不能的积极输出状态。
(一)巧扣“关注点”。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 “自己有了感想马上写”是作文成功的首要因素。因此,我们的作文教学要让学生“以我手写我心”,“用我文抒我情”,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在关注什么,对什么有自己的感想。抓得巧,扣得准,就会“一石击破水中天”,使学生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产生强烈的创作欲望,创作出理想的作品。如各种有意义的节日,像中秋节,学生吃月饼,话团圆,赞明月,叹离合,神采飞扬,往往欲罢不能。我巧抓这一“关注点”创设情景,让学生写各种畅想,学生的创作热情异常高涨,写出的文章精彩纷呈,真挚感人。再如新近发生的重大时事,像上海世博会、玉树大地震等,让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并要求学生写成文章表达自己的见解感受。此刻, 学生心中的激情早已积聚,真是到了不吐不快的境地,学生的写作只不过是情感的自然流泻,又怎么会不激情荡漾呢?
(二)妙扣“感情点”。成功的习作,大都伴有强烈的感情,真挚的表达欲望,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注重启发引导,创设情感氛围,把学生带入创作的情景中,让他们体验、再现、感悟生活,使之热切地投入到写作之中。如在教师节这一天,我用几句短诗向学生倾诉自己对教育的忠诚、对学生的挚爱,孩子们被真挚的情感深深地打动了。我及时抓住这一“感情点”,让学生写讴歌老师的小诗,学生个个激情澎湃,不到半个小时,一首首充满真情的习作创作完成。学生品尝到创作成功的快感之后,我又把任课教师请到教室,让学生把写好的小诗朗诵给老师听。命令一下,学生们就开始重新修改刚刚写好的小诗,真正做到了字斟句酌。听了学生们动情的朗诵,教室里掌声经久不息……课后,大家仍兴趣昂然,津津有味地谈论着自己的作品。激情洋溢在学生的脸上,灵感滋长在孩子的心里。此时,我及时布置作文,让学生把朗诵会的情景和感受写到作文中。这正是学生们乐意去做的,又怎么会有无话可说的愁苦?
(三)挖掘“精彩点”。中学时期的孩子大多都关注生活,喜欢联想。教师要挖掘出孩子灵魂深处的智慧火花,点燃写作的欲望。为此我经常把学生引领到生活中让他们去发现生活的美,领悟生活的情,体验生活的理。拓宽写作的范围,挖掘生命的精彩。有的学生写“人生百态图”,一个学期下来,把班内四十多名同学,若干亲人朋友刻画得栩栩如生;有的同学写“五味生活坊”专门从细节入手,写得细腻感人;有的同学写“武侠英雄传”刀光剑影,扶弱济贫,写得出神入化正义凛然。
经过长期观察,学生不仅学会了从生活中获取素材,而且也学会了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分析社会、关注人生。
二、引导点拨,点燃激情
心灵是一口永不枯竭的水井,只要激情荡漾,智慧的清泉就会时时涌出。当学生创作的欲望来临时,教师要善于抓住良机,引导点拔,激活思维,点燃激情,让学生收获创作的快乐。
(一)及时引导。初中生尚未形成独立创作能力,尤其是审题、立意、构思、组材的技巧都需要教师的引导点拨。因此,教师及时的引导点拔,能使学生作文向更高层次迈进。尤其当学生写作中,呈现出“山穷水复疑无路”的境地时,教师的“一杖之助”往往会点燃学生的希望之火,鼓起孩子的梦想之帆。
(二)巧妙启发。学生是写作的主体,教师只能是穿针引线的引导,绝不能越俎代庖。如学生以“承诺”为话题作文,思路不甚开阔,我及时组织学生说一说:承诺是什么?可以对谁承诺?古今有多少与承诺有关的故事?可以写成什么形式的文章?大家一交流,思路立刻打开了。有的写自己对陌生人的一次承诺,有的写王昭君对汉元帝的承诺,有的写人类对大自然的承诺……形式上有题记式、日记体、童话体、剧本体、故事新编等,可谓百花争艳、精彩纷呈。每人都有一种思想,大家相互交流就会有无数的思想,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向着无数个方向扩展,所得的知识,就是立体的、多维的、灵活的。
(三)交流评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当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写作任务之后,要及时组织学生交流评价,明确修改意见。评价结束之后,及时修改,修改形式包括:创作完成后的“自我反思式修改”,同等水平的同伴之间的“同伴互助式修改”,写作组长给差一些的学生的“支招与建议式修改”等,修改完成之后在小组内班级内推荐、交流、赏析。多层次多角度的精心修改,使每个学生的习作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搭建平台,展示才华
写作热情的保持,往往来自于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这就要求教师要给更多的学生创造良好的展示才华的机会,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
(一)拓展空间,实践应用。有人说:“生活的空间有多大,语文教育的空间就有多大。”为此,我常常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把作文教学与学校的各项活动相结合,拓展作文教学的空间。将各种场景、事件纳入写作规划之中,使学生养成处处留心,时时写作的好习惯。当台上精彩地演讲时,听的同学会思考并记录,写成会议记录;当学生开展辩论会时,布置其他学生留心观察,写好观察记录……这样就把作文训练纳入到实践的范畴,让学生处处练笔,时时写作。如教师节到了,让学生给老师写封信或作首诗,并亲自送给老师作为节日礼物;春运会上让学生过一把记者“瘾”,作一次报道,发一个新闻,拟一个海报;到了入团年龄了,指导学生写份入团志愿书;学写建议了,让学生给领导或老师提建议,看谁的建议能够得到对方的采纳。前几天,有些学生给校长提建议,要求在宿舍楼前的小路上安置路灯,结果校长采纳了学生的建议,很快楼前的小路上变得灯火通明了。于是一封封感谢信又像雪片似的飞到校长手中。学生简直把作文,当成了一种交际的工具,解决问题的桥梁。
让作文与实践接轨,使每一篇文章都派上用场,不仅扭转了虚假的文风,而且使学生的创作热情与日俱增。
(二)结集发表,放飞梦想。强烈的好胜心是中学这一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如果将其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将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在作文教学中,我做了如下尝试:
一是在每次作文中,挑选出优秀作品,经过精心的批改,提出修改意见,要求学生进行修改,直到成形。然后收入班内优秀作品集,在班级间传看、展评。二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把好的作品选入校刊《河畔风声》或寄出发表。这一举措,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写作之中,真正实现了轻负高效。
四、两类作文,相得益彰
为了唤起学生的写作欲望,启迪学生的智慧,使之激情荡漾地投入到写作之中,我十分注意“入乎其内,出乎其外”,使作文教学更加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实践。
(一)命题作文紧扣学生实际。初中学生在作文写作上,有明显的阶梯性,且各年级差异较大。初一学段的学生还处在儿童与少年的转换期,他们的关注点主要是对自我的认识,对社会人生自然界事物的关注明显不够。初二学生的关注点有了扩展,他们开始关注家庭、校园、同学,感受生活的快乐,欣赏周围美好的事物,作文的范围明显扩大。初三学生更加成熟,开始关注社会、思考人生,喜欢写作关于人生、社会之类的题目,作文讲究文采,尤其喜欢写感悟生活的文章。为使作文训练规范有序,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我把作文命题“序列化”。初一阶段设置以“自我写真”为主的作文题目,把自由想象和生活写真作为训练点,如“20年后的我”,“奇妙的旅行”、“与星星对话”,“小小的我”等。初二阶段则设计了“抒写真情,言我心声”为主的作文题目,如“校园你我他”、“掌声响起来”等。到了初三则设计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作文题目,如“社会热点调查”、“走出迷茫”、“对XX的思考”等。努力使每一个命题都贴近学生实际,并提供大量的时文或伙伴语言做示范,使学生有“法”可依,有事可叙,有情可抒,从而实现了作文教学的有序高效。
(二)自主作文力求创新。作文是创造性思维活动,这种活动的源泉便是实践活动。为使作文教学与实践活动密切结合,我们特别开设了三种形式的自主作文课。一种是由学生独立承办的实践性作文课,如辩论会、座谈会、讲座会等。另一种是现场“写生课”,即把学生带入现场,边观察边写作。如让学生带着笔到球场看球赛,边看边描写球赛场面,使生活跃然纸上。再一种是自悟性作文课,即让学生从阅读中领悟写作,获取灵感,自由表达。
当然,在作文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的探索还很不成熟,不当之处望各位同仁朋友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