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课程创新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stleav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简介】
  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性能,主要包括创新精神、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个性品质三个方面。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从这三个方面着手。
  一、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1.运用语文教材的创新因素,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
  2.通过优化教学过程,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发挥语文学科的思维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
  具体方法有下述几种:
  一是鼓励观察,促进联想。二是增强直观、展开想象。二是增强直观、展开想象。四是突破定势,实现灵活。
  三、塑造学生的创新性个性品质
  首先是综合运用课本中的创新素材,塑造创新性个性品质。
  其次是通过教师榜样的作用,塑造创新性个性品质。
  最后是发挥家庭和社会的作用,塑造创新性个性品质。
  创新能力与人的个性品质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能否拥有创新性的个性品质,对于能否自学增强、提高和有效地发挥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至关重要。一个人的创新性个性品质,最主要的是要保持一种追求创新的精神状态及执着的信念和坚强的毅力。对小学生来讲,虽然不必要求过高,但也应从小塑造与培养。
  聚焦课程创新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学
  青海省西宁市北大街小学 于玮
  [论文关键词]:语文教学 创新教育 学生
  [论文摘要]: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性能力,主要包括创新精神、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个性品质三个方面。小学语文课是一门基础学科,富有情感,极具个性,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性思维,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性能,主要包括创新精神、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个性品质三个方面。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从这三个方面着手。
  一、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也称创新精神,是人们从事创造性活动的愿望与态度,是一种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途径解决问题的意愿。只有具有这种意愿,才能善于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才能也于向书本、向前人、向老师提出质疑,才能具有创新的冲动,才能激发创新意识。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善思、多疑、好问喜欢尝试,对识记汉字、阅读课文、背诵古诗等都很有兴趣。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决不能泯灭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兴趣,要千方百计地给予保护与激励。
  1.运用语文教材的创新因素,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很多,广泛分布于字、词、句、段及每篇课文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篇课文几乎都有创新性,它们从选材、立意到谋篇布局、遣词造句,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都充满了创新精神。甚至课文中某个汉字的识记都很有学问,都有可能诱发创新意识。因此,我们应善于挖掘、研究和运用这些创新因素,,进行创新教育。
  2.通过优化教学过程,,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因而必须优化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使其内容丰富、方法灵活、形式多样,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情绪和饱满的状态之中。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可广泛开展情境教学,积极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融洽的教学氛围。创设情境;运用图画、描绘情境;扮演角色、体会情境等。要让学生充分动起来、活起来。使他们的创新意识在听听、读读、说说、画画、唱唱、演演中得到增强。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創新思维是一种主动性、独特性的思维方式。在理解和表达问题时要求有独到的见解,不人云亦云,不说大话、空话、套话、假话,有自己的观察,自己的想象、自己的语言和自己的真实情感。在思考问题时,要思路开阔敢于突破传统定势,善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因此,我们要充分运用语文学科在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方面的特殊功能,凭借课文、紧扣语言、展开想象、推动联想,,最终实现创新。
  1.发挥语文学科的思维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语文学科在发展学生思维中的特殊作用,有的地方体现的比较明显,如《司马光》中的逆向思维,《称象》中的求异思维,《思忌赛马》中的变异性思维等;有的地方则体现的不是很明显,这就需要教师去挖掘。如《小山羊》一课看似很平常,但我在指导学生学完全文之后,通过启迪:“小山羊还可以和谁交朋友?请大家都来当个小作家、小画家,给课文和插图续几个片断怎么样?”拓展了孩子们的想象空间再如《比尾巴》一课,我启迪学生依据自己熟悉的动物尾巴的特点,对课文进行改编。这样就可以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续编故事、改写课文中得到训练。
  2.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
  具体方法有下述几种:
  一是鼓励观察,促进联想。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观察能力是促使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高的始发因素,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要使学生勤于观察、善于观察,要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观察生活。通过观察产生联想,通过联想实现创新。
  如教学《秋天》这一课,我把学生带到室外,去亲身观察、体验秋天的美景,然后启发孩子们:“同学们能不能想象出冬天和春天又会是怎样的呢?”这时学生就依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和经验,积极进行了拓展联想。
  二是增强直观、展开想象。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是人类社会的希望。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就会失去推动社会发展的内动力。儿童时代最易幻想、最具想象力,善于形象思维。因此,我们必须依据儿童的特点,结合课文中的一些神话、童话及科学幻想故事,充分运用幻灯、图片、音像设备、电子计算机等各种教学媒体进行直观形象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想象的基础和丰富的想象素材,让学生尽情地去想象。   二是增强直观、展开想象。古人云:学则生疑、。有疑才有思、有思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过去我们的语文教学“统一”的东西太多,字词理解要以字典为准:提练中心要以教参为准;回答问题要以教师的教案为准等。实际上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独立感受、独立创新的自由,对学生有百害而无利。因此,我们要允许求异、鼓励质疑。
  四是突破定势,实现灵活。传统教学方式是以讲授式、问答式为主,,老师牵着学生走,,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完全局限在教师设计的琐碎的问题之中,,学生的灵活性和创造性难以发挥。为改变这种状况,,可大胆运用新的教学方式,,如自读提问方式、分组讨论方式等,,甚至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到社会中,,去感悟、去寻找灵性。
  三、塑造学生的创新性个性品质
  小学语文学科具有多维性、综合性,其功能发挥的好,必将对学生创造性品质和创新能力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首先是综合运用课本中的创新素材,塑造创新性个性品质。教材中关于对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伽俐略比萨斜塔实验等创新性“事物”的描写必将对学生的精神民办产生强烈的震撼;关于对发明家爱迪生、物理学家爱因斯坦、音乐家贝多芬、画家达芬奇和中国古代科学家李时珍、毕升、张衡以及我国现代科学家李四光、茅以升、童第周等努力、刻苦钻研、造福人类的“典型事迹”的描寫,必将在学生心灵深处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运用这些素材,不失时机地进行创新性教育,以促进学生创新性品质的发展与形成。其次是通过教师榜样的作用,塑造创新性个性品质。教师的一言一行必将对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最具感召力,教师是否具有创新性个性品质,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创新性个性品质的发展与形成。
  最后是发挥家庭和社会的作用,塑造创新性个性品质。学生创新性个性品质的发展与形成还与一定的家庭及社会环境有关。因此,必须鼓励学生走出教堂,参加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调动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因素,合力塑造学生的创新性个性品质。
  创新能力与人的个性品质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能否拥有创新性的个性品质,对于能否自学增强、提高和有效地发挥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至关重要。一个人的创新性个性品质,,最主要的是要保持一种追求创新的精神状态及执着的信念和坚强的毅力。对小学生来讲,虽然不必要求过高,但也應从小塑造与培养。
其他文献
引言  汉语是所有中国人必须掌握的一项最基本的语言技能,语文学科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学好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前提。小学作为人生教育真正意义上的起点,在小学能否打好语文基础将会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通过学习语文,可以增加对社会和历史的了解,提升个人交流沟通水平,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对个人的成长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育质量,带动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期刊
实践活动是儿童发展成长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学生形成实践能力的载体。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重视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主动参与意识和勇于探索创新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实践操作是儿童智力活动的源泉  实践操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缺乏兴趣。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好动、
期刊
杜威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家,他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过程与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我国教育家陶行知也非常重视教育和生活的相互作用,他认为教育工作应该围绕生活来开展,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服务于生活。《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专家组成员李静纯教授提出“课堂生活”,即课堂生活化,只有和生活相结合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对语言学习者来说,学习语言,是为了表达和交流。学习英语也是一样,小学阶段要让学生形成初步运用
期刊
内容提要:  操作性学习是通过亲手操作真实材料,在操作物体的过程中将学习数学的过程变成一种有趣的操作活动。能够有效地将外部的操作转化成脑海里的记忆操作,使幼儿逐渐获得数学知识、经验和技能自主建构数学知识结构。幼儿在获取基本数学知识的基础上,理解事物之间的數量关系,更好的认识周围的客观事物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发展幼儿的数学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和智力,从而使幼儿有创造性的解决日常所遇到的实际问题。  主
期刊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办功倍的效果;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获得成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1、.培养学生课堂常规的习惯  刚上一年级的小朋友难免改变不了幼儿园的习惯,课堂上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对于他们来说一时很不习惯,所以做好小学生的常
期刊
尊严感缺失是目前许多中学职业教师的职业之痛,从业以来,我始终追寻“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之初心,但现实却常感叹“他们真的不够好”。面对很不完美的学生,教师只有做到心中“无我”才能与学生融合一片,以友善、喜悦之心,接受他们和自己,做到“有我”,从而自豪地发出内心积蓄已久的这一句:“他们每一个都很棒”。  一、令人纠结的1%  在日常教学和心理辅导中我就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度作过初略估算,完
期刊
1.一、研究目的  建国初期的后备人才培养体制是以国家的计划经济为基础建立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大力发展,“体教结合”的模式在中国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传统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在为我国赢得大量荣誉的同时,也使得运动员不得不放弃接受文化教育的权利。我们不能只看到那些站在“金字塔尖”上极少数的胜利者,而遗忘那些更在运动训练中被无情淘汰,沦为塔基的失意者。体育体系与教育体系相结合,以
期刊
一、前 言  (一) 文献综述  1.科学素养理论  最早使用科学素养这个词的是教育家、化学家科南特,他把这一词定位于普遍教育层面上,使得后来的研究有了明确的方向。20世纪50年代,科学素养侧重于概念性知识以及科学的本性与伦理。1966年,佩拉及其同事发表的有关科学素养的论文系统分析道:具有科学素养的人能够理解科学与社会的关系、控制科学家工作的伦理道德、科学的本质、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区别、科学的基本
期刊
【摘要】健康活动是幼儿重要学习领域之一,区域活动是幼儿一种重要的自主活动形式。小朋友们可以自主的选择,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游戏,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根据幼儿发展需求和主题教育目标创设立体化育人环境,即充分利用各类资教育源,有效运用集体、分组和个别相结合的活动形式,组织幼儿进行自主选择、合作交往、探索发现的学习、生活和游戏活动。根据幼儿发展需求和主题教育目标创设立体化育人环境,即充分利用各类教育
期刊
一、影响创新思维、创意能力的因素  (一)、大脑  首先,让我们认识一下人的大脑。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它们各有不同的功能。大脑左半球主要功能是进行逻辑推理和语言表达,右半球的主要功能是进行空间和形象的思维,具体的体现在直觉、节奏、形象、想像、空间感、整体性等方面的能力.  科学家对右脑的评价  大脑之谜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右脑之谜。  右脑是“祖先脑”。右脑有一个隐蔽得很深的重要功能:保留和储荐通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