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足,对衣着打扮也越来越讲究,很多服装尽管看上去很新但是大家都已经不需要从而变成了废旧物品被扔掉。而这些布料上面有的花纹特别,有的图案精美,有的颜色协调,有的肌理独特,就这样丢弃实属可惜。
为了让孩子们亲身感受艺术来源生活并高于生活的艺术体验,“布同艺班”社团的孩子们带着以上两个问题开始探索、尝试与实践。活动旨在引导孩子们走进生活通过寻找、观察、思考等过程,把孩子们的艺术潜能自动开发出来,从而创作出别具一格的布艺作品。
关键词:资源收回;意境;创意;拓展提升;传美
布艺作为我们传统的民间艺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小小几块碎布料通过精心构思、搭配、裁剪、装饰就能变成一件令人耳目一新的艺术作品,既环保又美观。基于环保下的美育理念,我从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发展出发,开展了废旧布料回收大变身的课程尝试与实践。下面从以下几点谈谈我们尝试与实践的方法。
一、布料回收,分类整理
1、布料收集
当我们发出废旧服装和废旧布料回收利用的需求时,得到了很多家长的大力支持,很快孩子们就大包小包地拎来了一袋又一袋五花八门的废旧服装。“布同艺班”的孩子们开玩笑说:“老师,我们都成了收垃圾的孩子了!”老师说:“当你们把这些所谓的“垃圾”变成艺术品的时候,你们不就都成了艺术家了吗?”
2、分放培训
废旧布料种类繁多,质感不一 ,为了让孩子们在用布料创作时方便寻找符合自己构思的颜色和花纹等。我们给孩子们进行了布料分类存放的培训。我们把布料分成了以下几种:①黑色牛仔服,②蓝色牛仔服,③花式服,④纯色服,⑤碎布料五种类型分放。孩子们把收集回来的布料和衣服便按照培训的五大类分别放好,每种类形分好之后排列写上标签,这样孩子们创作的时候就方便寻找。
二、引领发现,创新体验
1、分析材质,发现问题
布是绘画的好材料,但是要利用好它,让它为我所用创作出生动精美的布艺作品,就必须好好研究它的特点。在教学中我引导孩子观察布料的特点,孩子们发现有的布料很软很皱很难在布料上面画图案;太软的布料很难在上面按照图形的形状裁剪下来;太皱的布料很难粘在画纸上面;颜色太深的布料画上去的花纹看不清;布料粘在纸上或者不织布上面粘不牢等等问题。孩子们越细心观察发现的问题越多,老师让孩子们把分析材质之后发现的问题一一记录下来。
2、引导方法 运用技巧
由于我们是废旧资源回收,所以很多布料出现皱巴巴一堆。根本就没办法在上面作画,更加没办法裁剪,怎们办呢?我们引导孩子们观察生活中爸爸妈妈是如何把皱的衣服整理平整的呢?很快孩子们就发现了熨斗是个好东西,于是我们拿来了熨斗把皱的衣服和布料全部熨平整,孩子们看到平平整整的布料很是开心和满满的成就感。
3、巧用材料 创出意境
不同材质的布料如何让它们协调地搭配在一起成为别具一格的艺术作品呢?我们指导学生重要在于运用好对比和统一的关系。对比包括布的颜色、图案、软硬、厚薄等的不同。通过主体和背景的对比,高低、大小对比等等。在物与物之间的对比的同时还要兼顾统一,只要把对比和统一融合在一起,画面就能取得和谐,画面就有味道,自然就有耐人寻味的意境美。例如画面中第一个系列《瓶子与花》,学生开始花和瓶子采用了很强烈的对比色,后面发现效果没有想象中那么好看,于是又尝试改为蓝色调为主,在蓝色系列中尽管花和瓶子颜色和花纹都不同,但是它们都是属于蓝色调范围。这个效果搭配之后学生自我感觉特别满意,这就是因为有对比统一和谐的元素在,画面中有了这些元素就会让人感觉舒服好看。
三、拓展提升 “布”同魅力
1、创编绘本,学科融合
由于我们平时制作的作品稍微大了一些,所以经常会剪下很多较小的碎布料布,而这些细小的碎布丢了可惜,怎样更好地利用呢?于是想到了我们一直在开展的“绘本创编”课题。运用这些碎布料做为绘本素材来表现或许会大有惊喜。很快我们选了孩子们已经创编好的民间传说绘本《嫦娥奔月》的故事。孩子们根据故事的时代背景和人物特点进行了布料材质、图案、色彩、肌理等再三筛选、搭配。
2、回归生活 凸现价值
如何将布艺活动回归生活凸显其艺术价值?布艺除了制作平面作品之外是否还可以是成品的运用?比如制作环保小钱包,环保小书皮等等让布艺回归生活得以合理运用,展“布”同意境,传“布”同之美呢?首先我们尝试采用材质比较硬的不织布进行了零钱包的尝试。制作小钱包需要用到针线缝合,所以采用比較硬的不织布让孩子们练习是个比较好上手的方法,因为布质相对比较硬对针线的把握比较容易。很快学生就能掌握针线缝合的方法,把废旧布料制作成为艺术品回归生活得以二次利用,这使拓展创意内容得到实实在在的体现。
四、引发思考 更美传承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环保理念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把旧布料回收展现它的价值,更是一种意义的创新。传古老的民间布艺之美,让孩子在节约资源的同时既动手又动脑,培养了孩子们的综合能力,同时激发了孩子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孩子的情操,让美育素养得以积淀、养成。
广州市番禺区屏山小学 广东 广州
为了让孩子们亲身感受艺术来源生活并高于生活的艺术体验,“布同艺班”社团的孩子们带着以上两个问题开始探索、尝试与实践。活动旨在引导孩子们走进生活通过寻找、观察、思考等过程,把孩子们的艺术潜能自动开发出来,从而创作出别具一格的布艺作品。
关键词:资源收回;意境;创意;拓展提升;传美
布艺作为我们传统的民间艺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小小几块碎布料通过精心构思、搭配、裁剪、装饰就能变成一件令人耳目一新的艺术作品,既环保又美观。基于环保下的美育理念,我从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发展出发,开展了废旧布料回收大变身的课程尝试与实践。下面从以下几点谈谈我们尝试与实践的方法。
一、布料回收,分类整理
1、布料收集
当我们发出废旧服装和废旧布料回收利用的需求时,得到了很多家长的大力支持,很快孩子们就大包小包地拎来了一袋又一袋五花八门的废旧服装。“布同艺班”的孩子们开玩笑说:“老师,我们都成了收垃圾的孩子了!”老师说:“当你们把这些所谓的“垃圾”变成艺术品的时候,你们不就都成了艺术家了吗?”
2、分放培训
废旧布料种类繁多,质感不一 ,为了让孩子们在用布料创作时方便寻找符合自己构思的颜色和花纹等。我们给孩子们进行了布料分类存放的培训。我们把布料分成了以下几种:①黑色牛仔服,②蓝色牛仔服,③花式服,④纯色服,⑤碎布料五种类型分放。孩子们把收集回来的布料和衣服便按照培训的五大类分别放好,每种类形分好之后排列写上标签,这样孩子们创作的时候就方便寻找。
二、引领发现,创新体验
1、分析材质,发现问题
布是绘画的好材料,但是要利用好它,让它为我所用创作出生动精美的布艺作品,就必须好好研究它的特点。在教学中我引导孩子观察布料的特点,孩子们发现有的布料很软很皱很难在布料上面画图案;太软的布料很难在上面按照图形的形状裁剪下来;太皱的布料很难粘在画纸上面;颜色太深的布料画上去的花纹看不清;布料粘在纸上或者不织布上面粘不牢等等问题。孩子们越细心观察发现的问题越多,老师让孩子们把分析材质之后发现的问题一一记录下来。
2、引导方法 运用技巧
由于我们是废旧资源回收,所以很多布料出现皱巴巴一堆。根本就没办法在上面作画,更加没办法裁剪,怎们办呢?我们引导孩子们观察生活中爸爸妈妈是如何把皱的衣服整理平整的呢?很快孩子们就发现了熨斗是个好东西,于是我们拿来了熨斗把皱的衣服和布料全部熨平整,孩子们看到平平整整的布料很是开心和满满的成就感。
3、巧用材料 创出意境
不同材质的布料如何让它们协调地搭配在一起成为别具一格的艺术作品呢?我们指导学生重要在于运用好对比和统一的关系。对比包括布的颜色、图案、软硬、厚薄等的不同。通过主体和背景的对比,高低、大小对比等等。在物与物之间的对比的同时还要兼顾统一,只要把对比和统一融合在一起,画面就能取得和谐,画面就有味道,自然就有耐人寻味的意境美。例如画面中第一个系列《瓶子与花》,学生开始花和瓶子采用了很强烈的对比色,后面发现效果没有想象中那么好看,于是又尝试改为蓝色调为主,在蓝色系列中尽管花和瓶子颜色和花纹都不同,但是它们都是属于蓝色调范围。这个效果搭配之后学生自我感觉特别满意,这就是因为有对比统一和谐的元素在,画面中有了这些元素就会让人感觉舒服好看。
三、拓展提升 “布”同魅力
1、创编绘本,学科融合
由于我们平时制作的作品稍微大了一些,所以经常会剪下很多较小的碎布料布,而这些细小的碎布丢了可惜,怎样更好地利用呢?于是想到了我们一直在开展的“绘本创编”课题。运用这些碎布料做为绘本素材来表现或许会大有惊喜。很快我们选了孩子们已经创编好的民间传说绘本《嫦娥奔月》的故事。孩子们根据故事的时代背景和人物特点进行了布料材质、图案、色彩、肌理等再三筛选、搭配。
2、回归生活 凸现价值
如何将布艺活动回归生活凸显其艺术价值?布艺除了制作平面作品之外是否还可以是成品的运用?比如制作环保小钱包,环保小书皮等等让布艺回归生活得以合理运用,展“布”同意境,传“布”同之美呢?首先我们尝试采用材质比较硬的不织布进行了零钱包的尝试。制作小钱包需要用到针线缝合,所以采用比較硬的不织布让孩子们练习是个比较好上手的方法,因为布质相对比较硬对针线的把握比较容易。很快学生就能掌握针线缝合的方法,把废旧布料制作成为艺术品回归生活得以二次利用,这使拓展创意内容得到实实在在的体现。
四、引发思考 更美传承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环保理念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把旧布料回收展现它的价值,更是一种意义的创新。传古老的民间布艺之美,让孩子在节约资源的同时既动手又动脑,培养了孩子们的综合能力,同时激发了孩子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孩子的情操,让美育素养得以积淀、养成。
广州市番禺区屏山小学 广东 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