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职语文教学中地方优秀文化资源选择原则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cy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充分利用和开发地方优秀文化资源,提高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效益和质量,是当前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师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以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引入地方优秀文化为例,根据语文课程教学规律和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基本特征,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语文学习现状,提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地方优秀文化资源选择必须坚持现实性原则与需求性原则。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地方优秀文化;资源;选择;原则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02C/03C-0096-04
  “任何课程实施,都需要利用和开发大量的课程资源。”[1]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中,为满足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多样化和选择性学习需要,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师“应聚焦课程目标,明确问题,整理、优化课程资源库,通过必要的精简、调整、补充,加强语文学习活动中内容和目标的整合,形成与教材相呼应的开放的教学格局,拓展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建构和发展”[2]。地方优秀文化深厚丰富的内涵和内容的综合性、语言与物体的融合性,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一个高度审美的活动环境,有助于学生达成其他教学文本无法替代的情感体验。同时,地方优秀文化的多元内涵及与生活的高度相关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意识,提升理性思维与明辨是非的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以学生的语文学习需求、未来职业生涯需求、社会现实生活,以及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实践性知识为基础,强调语文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以及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从而强化语文课程中缺乏的生活教育、环境教育等,以培养、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了保证地方优秀文化引入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能有效地为提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这一目标服务,其实施过程中,引入的“地方优秀文化”资源内容,既要考虑引入内容思想感情的因素,还要考虑引入内容有利于学生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培养、语言运用规范的发现,更要适合具有特殊“生情”“学情”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认知水平。为此,在选择引入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地方优秀文化资源内容时,必须坚持现实性原则与需求性原则。
   一、资源内容选择的现实性原则
   (一)资源内容选择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现实生活相关联
   现象学大师胡塞尔认为,“生活世界是自然科学被遗忘了的意义的基础”[3]。他把生活世界看作是最重要的值得重视的世界,是通过知觉可以直观体验的世界。生活有多丰富,语文学习的内容就有多丰富,语文学习只有延伸到社会生活中去,才能勃发出蓬勃的生命力。地方优秀文化资源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是存在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身边的生活化文化资源。将地方优秀文化资源内容引入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就是注重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生活的背景,以及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活性资源元素中,寻找语文课程知识逻辑与学生现实生活逻辑上的结合点,以学生熟悉的地方优秀文化资源内容,对语文学习内容加以拓展、延伸和补充。学生在地方优秀文化这一“独特”的情境中,通过根据活动主题,收集、梳理资料,获取现实生活中语言文字运用信息;通过自主、合作的探究性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学会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培养语文综合应用能力,促进自身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通过活动中成员间的相互交流、成果展示,获得成功的喜悦,进而促进学生在生活中自觉地学语文的习惯养成。
   要确保所选择的地方优秀文化资源内容,让学生获得“临场感”,并有兴趣、能自觉地置身于这一“独特”的语言文字运用情境去进行语文探究性学习,教师首先必须要加强对地方文化的研究,并科学地筛选、整理出“优秀”的资源内容。例如,姜红艳老师在主持第三期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淮安本土文化引入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研究”期间,要求课题组实验老师,阅读并研究有关淮安运河文化、名人文化、淮扬菜文化的相关书籍,向专业人士请教、学习,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加深对淮安运河文化、名人文化、淮扬菜文化的理解,最终在找到引入的恰当切入点的基础上,把淮安运河文化、名人文化、淮扬菜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符合的精髓,引入到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去,让学生通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语文知识的探究、语文能力的运用,体验、感悟淮安本土文化的内涵真谛,感受淮安本土文化的魅力,自觉地接受淮安本土文化的熏陶。
   (二)资源内容选择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知能现实相关联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布鲁纳认为:“使学生对一门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势必使之知道这门学科是值得学习的。”有研究者认为,充分关注学习者的兴趣和直接经验,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对传统课程知识结构与逻辑体系的超越,建立一个更接近学生真实学习世界的全新学习领域,是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确立自身存在合理性的必然选择。将地方优秀文化引入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意图不是为了丰富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时的“讲”材,而是以生动形象的内容、场景,拓宽学生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空间”,加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的联系,激起学生的语文学习情绪,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为目的,锻炼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本质特征是激发学生自觉地进行语文学习的情感,以此推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地方优秀文化”这一环境引导下的语文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究、发散思维,进行自主的语文学习认知活动,并主动地建构、重组、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全面发展自身的语文核心素养。而学生的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的联系不可能是凭空实现的,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也必须有知识可用。引入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地方优秀文化资源内容,对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而言,潜藏着许多需要发现、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又往往与中等職业学校学生原有的语文知识、语文学习、发展水平构成了矛盾。如果要让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独立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必须保证学生具备独立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只有当学生掌握了相关知识、具备了相应的能力,站在了一定高度的知识与能力的“平台”上,才可能产生探索发现,有能力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让选择引入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地方优秀文化资源内容,能够与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内容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经验联系起来,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能够理解、力所能及的内容,是容易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已有知识、体验的内容,是有助于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积极性和想象力的内容。让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运用已掌握知识开展活动的过程之中,寻找到适合的“生长点”和“支撑点”,促进其真正做到从智慧与情感全部都参与到活动中去,丰富对未知的认识和体验,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二、资源内容选择的需求性原则
   学生的诉求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纳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核心理念是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基于学习者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实施相关活动,是地方优秀文化引入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有别于其他教学实践活动的一个基本标志。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主动的实践活动,主动实践必须要有主动“动起来”的条件,这个条件除了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之外,也包括学习的兴趣和态度。兴趣是引起学生学习动机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兴趣和态度的形成不仅可以依靠综合实践活动本身来实现,而且可以依靠相关的科目学习和活动实施来实现,学生在其他科目的学习中产生了对某种事物或某个问题的兴趣,形成了进一步探究的愿望,可以成为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在动机,积极投入到实践活动之中。所以,将地方优秀文化引入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内容设置上要与学生的语文学习、未来的职业生涯需求相关联,以新鲜的、相关的地方优秀文化资源内容,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相一致,最大限度地集中学生注意力,以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引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动机,产生积极参与活动的内驱力,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资源内容的选择要符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
   在地方优秀文化资源引入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如果活动任务过难,学生会产生畏难情绪,活动就不会达到既定目标;如果活动任务过于简单,就不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學生就不会有参与的热情,活动便会流于形式。所以,引入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地方优秀文化资源内容,必须符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
   首先,要确保引入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地方优秀文化资源内容,是能引导学生有兴趣学习和探索,能激发学生追求知识的欲望,能满足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对知识“懂”的需要、“会”的愿望和实现学习中一种成就感的“地方优秀文化”资源内容,且这些内容,设置包含语言学习的材料、语言运用的基本方法,真实或接近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让地方优秀文化中蕴涵在语文课程知识技能中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等,冲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原先认知方法和原有认知结构,引领学生运用已有的语文知识和经验,开展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进行“理解与交流”“批判性思考”“审美体验”等自我、合作探究活动,探求其合理性和局限性,促进他们在自身的言语实践活动中形成新的认知方法,建构新的认知结构,进而在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文化批判和反思能力的同时,提高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
   其次,要确保将地方优秀文化资源内容引入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就是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搭起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人文、综合、开发的平台。如,将江苏省职业学校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一单元“我的亲人们”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添加“——追寻我的同根同源乡贤达人”副标题后,就是为了更有效地引领以寻找精神家园的姿态走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之中。并通过“用200字左右的文字写出推荐理由,向同学记叙和描写‘同根同源乡贤达人’的作品”“以‘我的同根同源乡贤达人×××’为题,编写一篇600字左右的写人故事”“制作图文并茂的‘同根同源乡贤达人’电子相册”等言语实践活动,让学生与地方优秀名人进行心灵上的思想对话。其间,地方优秀文化中名人的人格气质、胸襟境界、学识修养、语言范式以及种种思想感情的因子,在学生的探究、体验活动中,一定会通过隐含的形态,以积淀的方式,引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顺化”“同化”,最终熔化在他们的深层心理中,成为他们的血肉和内潜意识的有机组成部分,激发起他们对语文学习的欲望需求。
   (二)资源内容的选择要符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
   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能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运作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为经济建设培养合格的劳动者,是职业教育的主攻方向;突出专业技能课程,是职业教育的特色;发展和提升职业能力,是职业教育的中心工作。从培养人才的角度来说,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除了应掌握相关职业技能和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在创新素质和身心素质、思想道德与文化素质等方面得到自由、充分、和谐的发展。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应全面发展,具备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具有可持续发展潜能;有较高的人文素养;有较为全面的职业能力。为此,对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来说,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不能仅仅局限于语文课堂上,更应该体现在生活中,这是学生在校期间最接近实践、最接近社会和生活的活动方式,这一活动可以让学生增加对工作和生活的理解,无疑可以在踏上工作岗位之前起到热身作用,为将来工作岗位服务。所以,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育要在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生存、发展,就要找准自己的位置,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树立起为专业教育服务的理念。即立足职业,突出应用、实用,使语文能力与职业能力协同和谐发展。那么,作为既服务于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应用能力和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显性目标,又服务于让学生“不只懂得如何保存生活,而且懂得如何创造生活”隐性目标的“地方优秀文化”资源内容,不仅应该是社会发展、学校教育需求的内容,也应该以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生活活动和生活环境为背景,从学生熟悉的地方优秀文化生活和社会实际中选取学生关注的问题,寻找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生活,以及学生所学专业课程的相通点,是与学生的未来职业生涯相契合的具有代表性的内容,是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对地方优秀文化需求的内容,在有效地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其能力,促进其个性发展。如让烹饪专业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在“生活中的文化冲突与融合——网络论坛或博客上的讨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开展“淮安饮食文化在外来快餐文化冲击下如何继承、发展”的问题讨论,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参观淮扬菜文化博物馆、拜访淮扬菜大师等活动,探究淮安饮食文化的前世今生,追思淮安饮食文化的人文价值,比较淮安饮食文化与外来快餐文化不同的个性特点,在增强专业意识,感受淮安本土饮食文化背后丰富的人文情致的同时,运用已有的语文知识、已掌握的语文能力去解决未来职业生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巩固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
   要注意的是,坚持引入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地方优秀文化的资源内容,符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原则,必须找出其结合点、生长点,做到不迎合、不放弃、不随意。
   参考文献:
   [1]郭元祥.教师的课程意识及其生成[J].教育研究,2003(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3][德]埃德蒙德·胡塞尔.欧洲科学危机和超越现象学[M].张庆熊,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责任编辑:陈向阳
其他文献
摘要:宿迁开放大学根据区域经济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充分发挥企业优质教育资源,积极开展联合办学,深度推进产教融合,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效。  关键词:产教融合;联合办学;特色办学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09C-0042-03  宿迁开放大学是国家开放大学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学校、江苏省首批建設的地市级开放大学、国家级重
摘要: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追求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是语文素养发展的过程,也是精神生长的过程。单元整体教学通过主题统整、目标聚焦、双线合一,引领学生去学习血肉丰满的语文,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成长为一个完整的自我。  关键词:单元整体教学;人文主题;语文要素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0)12B-0049-03  单元整体教学,就是以
【项目简介】   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2013年起一直致力于构筑小学游戏课程,积极创建“游戏教学”特色,在“守护童年”办学理念指引下,旗帜鲜明地提出“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习”教学主张,并与如皋市安定小学等校组成“游戏教育联盟体”。2017年,学校成功申报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小学游戏课程的开发与实施”;2018年,“小学游戏课程构建研究”又成功申报江苏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
摘要:以同一年级高职药学专业2个平行班级为对照,实施PBL教学法和QPL教学法,分别通过学生网上评教、自我效能评价、考核评价对教学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与PBL教学法相比,实施QPL教学后学生满意度更高、学生能力提升更明显、教学效果更显著。  关键词:教学法;PBL教学法;高职药学;药理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09C-0003-05 
收藏界用“相”来表示收藏品的完好程度,课堂教学也需要“课相”。课相是指课堂教学的品质、品色和完好程度。所谓课感,指的是教师对课堂教学敏锐和直接的感知,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和经验积淀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近似自动化的心理反应。一节好课需要好的课相,好的课相或源于预设,或源于生成,但好课最离不开的,是教师在教学实践时基于学生学习对大量课相的直觉感知、个性解读和创生建构,以及由此形成的浓浓的课感。  例如,去年
摘要:定语从句和名词性从句的语法学习是高中英语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成分分析法在英语从句的教学中能够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从句的概念,分清从句的结构,有利于学生在深层次上理解从句的本质。结合教学实例,探讨成分分析法在从句概念的理解、从句关系词的辨析、从句类型的区分以及从句连接词的选用等语法难点上的教学辅助作用,同时也反思了成分分析法在语法教学中的不足。  关键词:成分分析法;辅助教
摘要:以药品生产技术专业为例,探讨基于“定岗双元”人才培养模式的跨企業培训中心建设,包括体制机制、模块化培训体系、培训方式和评价体系,旨在促进产教融合发展,搭建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提升载体,探索一种学生、学校、企业三方共赢的职业教育新模式。  关键词:定岗双元;跨企业培训中心;模块化培训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11C-0059-03  跨
摘要:“三化式”课堂学习活动设计是指“学习目标任务化”“学习任务活动化”“学习活动反馈化”,这一模式是基于学情与教学内容的同频共振理念,通过大量的实践得出的可操作性的校本化的基本模式,它把目标、任务、反馈有机融合,三位一体,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关键词:参与式课堂;学习活动设计;中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06B-0
摘要:《习近平用典》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理念以及深厚的文学素养,彰显了深刻的思想内涵,体现了新时代中国领导人的文化自信和政治自信,同时对新时代中职语文核心素养教学也有着重要的启示。探究中职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对塑造学生人文意识,培育工匠精神起着突出作用。  关键词:《习近平用典》;中职语文;核心素养   中圖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
摘要:南京东山外国语学校创办于2003年。15年来,学校先后创办初中部、高中部、国际部,走多元发展道路,逐步凝练出极具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及素养教育的办学特色,办学业绩突出,探索出了一条独特的民办学校发展之路。  关键词:素养教育;学校发展;办学历程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12B-0013-04  南京东山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东外)于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