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学具主要是学生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运用到的用具,学具的运用,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就小学数学这门课程来说,其内容复杂多样,结构繁琐,具有较强的抽象性,推理性和逻辑性,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具有较大的难度。而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学具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抽象化的概念,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要能够灵活的运用学具,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基于此,本文将论述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具;运用
就小学生而言,其智力正处于发展的阶段,对于一些数学概念难以理解,而传统教学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学生主要采用机械化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大多只知做题的步骤,而不知为何这样做,这样固然会取得短阶段的教学效果,但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对于重难点的知识还是没能掌握。因此,现代数学教师打破传统教学的桎梏,充分运用学具的特点,克服学习过程中的难题,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成绩,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1利用学具,克服理解难题
小学生的智力发展尚未成熟,而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知识都是需要学生理解后才能进一步的学习,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数学能力或多或少的都有差异,因此,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情况的差异,利用学具创设教学情景,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帮助每位学生加以理解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克服学生的理解难题,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探究,自主分析归纳,合作交流,让学生积极的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引导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找到自身的学习方法。以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材内容为例,在进行《时,分,秒》的知识点的讲解的时候,学生要完全理解1小时等于60分钟,1分钟等于60秒是有较大难度的,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钟面来帮助学生理解时,分,秒之间的转换关系。教师可以让学生将时针由12这个数字转到1,然后将分针转一圈,以此来让学生知道1小时等于60分的转换关系。然后让学生将分钟转移动一小格,秒针转一圈,以此来让学生了解1分钟等于60秒的概念。以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克服学生的理解难题,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质量,有效的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2利用学具,克服运算难题
对于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运算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基础性能力,对于能否学好数学具有关键性的作用。而就现在的小学数学的运算能力来看,学生的运算能力普遍不高,对于一些简单的数学运算都能计算错误,学生只知晓运算的一般步骤,却不知為何要这样做,没有真正的理解计算步骤中的真理,以此出现的情况就是学生的计算能力越来越薄弱。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学具,合理科学的设计运用学具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运算真理,克服运算难题。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材内容为例,在《除法》知识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举一个例子,如36÷2中学生依据乘法表等计算得出很容易得出结果结果为12,但在其运算过程中,为什么十位上面计算的结果要和个位相加呢?对此,教师就可以利用学具小棒来让学生理解。教师首先分发36根小棒给学生,然后让学生每十个为一捆,这样就有三捆和六根独立的小棒,然后拿三捆中的两捆,这两捆可以平均分为十个一组,即一个十,所以十位为一,然后将剩下的一捆和6个单独的小棒相加,为16根小棒,然后两个小小棒分为一组,一共就有8组,这样就得出了结果36÷2=18,学生也知道了除法步骤中的真理,有效的克服了学生的运算难题。
3利用学具,克服数学想象难题
数学的学习道路上,数学想象是一种十分关键的难题,学生要对教材中的一些数学图形展开想象,只有学生能够想象一些图形的变化或者图形的组合,就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图形问题,但由于小学生的想象能力还没有完全成熟,对于图形不能够精准的进行想象,对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学具,自己动手制作图形,尽可能的让学生的手,眼,脑融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的知识内化,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图形,克服学生的想象难题。以北师大版五年级教材内容为例,在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的知识时,通常的方式为将组合图形分解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基本的图形,然后计算各自的面积相加得出的结果就是组合图形的面积,因此,这里就需要学生想象组合图形的构造,因此,学生可以利用学具,小刀,直尺,铅笔等工具制作组合图形,在组合图形中画出基本图形的构造,根据基本图形的面积计算法得到组合图形的面积。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的帮助了学生对图形的想象,克服了学生的现象难题,提高了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利用学具,可以克服理解难题,运算难题,数学想象难题,有效的促进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有利于加强学生对数学的认知,为今后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打下坚实的基础。对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的引导学生使用学具,促进学生数学能力持续提高。
参考文献:
[1]黄静霞.浅谈教学具在小学数学当中的重要作用[J].才智,2016(18).
[2]曾永宏.提高教师媒体设计能力,彰显数学课堂生命活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5(18).
[3]朱兴堂.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J].亚太教育,2015(17).
(作者单位: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横水镇中心小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具;运用
就小学生而言,其智力正处于发展的阶段,对于一些数学概念难以理解,而传统教学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学生主要采用机械化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大多只知做题的步骤,而不知为何这样做,这样固然会取得短阶段的教学效果,但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对于重难点的知识还是没能掌握。因此,现代数学教师打破传统教学的桎梏,充分运用学具的特点,克服学习过程中的难题,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成绩,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1利用学具,克服理解难题
小学生的智力发展尚未成熟,而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知识都是需要学生理解后才能进一步的学习,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数学能力或多或少的都有差异,因此,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情况的差异,利用学具创设教学情景,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帮助每位学生加以理解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克服学生的理解难题,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探究,自主分析归纳,合作交流,让学生积极的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引导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找到自身的学习方法。以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材内容为例,在进行《时,分,秒》的知识点的讲解的时候,学生要完全理解1小时等于60分钟,1分钟等于60秒是有较大难度的,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钟面来帮助学生理解时,分,秒之间的转换关系。教师可以让学生将时针由12这个数字转到1,然后将分针转一圈,以此来让学生知道1小时等于60分的转换关系。然后让学生将分钟转移动一小格,秒针转一圈,以此来让学生了解1分钟等于60秒的概念。以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克服学生的理解难题,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质量,有效的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2利用学具,克服运算难题
对于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运算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基础性能力,对于能否学好数学具有关键性的作用。而就现在的小学数学的运算能力来看,学生的运算能力普遍不高,对于一些简单的数学运算都能计算错误,学生只知晓运算的一般步骤,却不知為何要这样做,没有真正的理解计算步骤中的真理,以此出现的情况就是学生的计算能力越来越薄弱。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学具,合理科学的设计运用学具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运算真理,克服运算难题。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材内容为例,在《除法》知识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举一个例子,如36÷2中学生依据乘法表等计算得出很容易得出结果结果为12,但在其运算过程中,为什么十位上面计算的结果要和个位相加呢?对此,教师就可以利用学具小棒来让学生理解。教师首先分发36根小棒给学生,然后让学生每十个为一捆,这样就有三捆和六根独立的小棒,然后拿三捆中的两捆,这两捆可以平均分为十个一组,即一个十,所以十位为一,然后将剩下的一捆和6个单独的小棒相加,为16根小棒,然后两个小小棒分为一组,一共就有8组,这样就得出了结果36÷2=18,学生也知道了除法步骤中的真理,有效的克服了学生的运算难题。
3利用学具,克服数学想象难题
数学的学习道路上,数学想象是一种十分关键的难题,学生要对教材中的一些数学图形展开想象,只有学生能够想象一些图形的变化或者图形的组合,就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图形问题,但由于小学生的想象能力还没有完全成熟,对于图形不能够精准的进行想象,对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学具,自己动手制作图形,尽可能的让学生的手,眼,脑融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的知识内化,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图形,克服学生的想象难题。以北师大版五年级教材内容为例,在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的知识时,通常的方式为将组合图形分解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基本的图形,然后计算各自的面积相加得出的结果就是组合图形的面积,因此,这里就需要学生想象组合图形的构造,因此,学生可以利用学具,小刀,直尺,铅笔等工具制作组合图形,在组合图形中画出基本图形的构造,根据基本图形的面积计算法得到组合图形的面积。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的帮助了学生对图形的想象,克服了学生的现象难题,提高了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利用学具,可以克服理解难题,运算难题,数学想象难题,有效的促进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有利于加强学生对数学的认知,为今后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打下坚实的基础。对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的引导学生使用学具,促进学生数学能力持续提高。
参考文献:
[1]黄静霞.浅谈教学具在小学数学当中的重要作用[J].才智,2016(18).
[2]曾永宏.提高教师媒体设计能力,彰显数学课堂生命活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5(18).
[3]朱兴堂.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J].亚太教育,2015(17).
(作者单位: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横水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