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教与言传

来源 :人民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sd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惠芬,中国二胡享誉世界的一面旗帜。自1963年始,历经数载奉献无数传世经典,至今依然昂扬勃发令人难及。
  闵惠芬,中国二胡界恩泽八方的一棵大树。感动和影响无数人,或像甘霖般洒向二胡学习者们的心中,或像春雨般沁入二胡热爱者们的心田,润物细无声地滋润着每一位音乐人。
  中国有句名言:言传不如身教。是的,闵惠芬老师多少年来用她无可比拟的身教——演奏,感动着无数人,相信每一位二胡人都受到了闵惠芬老师的影响。同样,多年来她也在用满腔的热情倾心教授着无数学生,闵惠芬老师体现了身教与言传的完美统一。在多年与闵惠芬老师的学习和感召下,对其演奏和教学有了许多心得和体会。总其所感,闵惠芬老师二胡教学艺术在“广、妙、精、准、容”几个方面给我以极大启发和感受,在此集写成文向闵惠芬老师表达我的真诚敬意,不妥之处请各位专家和同仁不吝指正。
  广——广征博引
  将每首作品赋予生命是闵惠芬老师二胡演奏与教学的理念之一。听闵惠芬演奏会有直入心扉、不可抗拒的召唤和感动,仿佛处于一个巨大的磁场之中,牢牢地吸附着你。观闵惠芬讲课会有一种纵横论述,广阔时空的感觉,仿佛所要指出的问题、阐述的知识点、相互的逻辑关系都在谈笑间豁然而释。例如:闵惠芬演奏的《江河水》悲愤哀怨,扣人心弦,仿佛一字一弓都透着滴滴血泪。当她在教述这首乐曲时通常会采取三个步骤:第一,首先指出乐曲演奏的技术特点,把特征性的演奏技法提炼出来,上滑音快,下滑音慢,揉弦以压为主,Do、Mi、Sol 三个音多用压弦,Re、La 两个音慎用揉弦等。第二,她会抛开前面所讲的演奏技术,而围绕乐曲讲述各种有关背景知识。闵惠芬有着广博的知识和对音乐用心的关注研究,使其对乐曲的历史背景,包括乐曲相关的人文趣事都能如数家珍般地详细道来,像乐曲的来历,如何改编,改编过程中趣事,相关艺术表演形式与二胡演奏之间区别与特点等。如管子演奏中“盖音”的特点在二胡演奏中的运用,管子演奏中揉音技法与二胡压弦的特点比较等。在这个过程中闵老师会尽量准确还原历史原貌,包括相关演出时间甚至地点。《江河水》原是一首中等速度的东北笙管民间乐曲,音乐情绪欢快典雅,常常在节庆时节和红白喜事的时候演奏该曲。后来由谷新善、朱广庆、王石路三人用中国民间音乐中典型的加花放慢手法改编成双管独奏曲,音乐情绪也随之变为悲愤的倾诉。在1960年的广州羊城花会公演时被黄海怀听到并马上约请他到武汉讲学,进行二胡移植,从而诞生了现在的二胡独奏曲《江河水》。当年谷新善在羊城花会的演出很多人都听到了,但只有黄海怀慧眼独具,成就了这一二胡的传世经典。为此有人感叹,有人敬佩,还有人遗憾并开玩笑地说“为什么当时我就没有发现这首乐曲的价值所在呢”。这些传说和典故加上闵老师绘声绘色的叙述,学生们听得非常入迷。有些事情乍听起来似乎与演奏《江河水》关系不大,但是闵老师认为这是加深学生对乐曲理解,形成对乐曲综合立体的感知和理解的重要环节。第三,帮助学生确立音乐情绪和形象。闵老师会用非常精准的词汇来形容乐曲的音乐主题情绪,还是以《江河水》为例,闵惠芬老师用“悲而不惨,愤而不怒,哀怨恨仇,滔滔倾诉”概括全曲的音乐情绪,使全曲不会由于过分强调某一种情绪造成主题情绪的偏离,从而让乐曲表现环环紧扣,一气呵成,通贯全局。通过这三个步骤的教述,学生的演奏无论在技术运用、音乐表现、演奏状态上都会得到明显的提升,而这三个步骤中第二个步骤又是至关重要的。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当老师教述了乐曲相关演奏技术及音乐情绪和形象后,学生还是不能理想的演奏或不能恰当地把握音乐表现,或演奏技术和状态失衡。究其原因,是因为缺少第二步骤的中间环节。如何运用某项技术手段,何种程度恰到好处,为什么要这样表现,这都不是一蹴而就,一教而成的。学生需要的是一种鲜活的立体音乐形象和表现概念。闵惠芬这种“讲故事”式的教学方式,恰恰填补了学生,尤其是现在的学生(距历史远,离民间远,与社会远)最需要的全面均衡的知识营养。把学生们对音乐形象和乐曲情感的被动表述,变为一种自觉自愿的自我表现。这种自觉自愿会使学生在演奏时有一种贯通全身,气力协调,放松自信的效果,因为这时学生已将所演奏的作品赋予了生命,这是理想的教学效果和目的。
  妙——妙趣横生
  幽默是智慧的体现,是才情的最高表现形式之一。听闵惠芬老师演奏有一种大气磅礴,激情四射之感,再悉心听来,音乐中还透着智者的淡定与从容。无论是气宇轩昂的《长城随想》,还是委婉感人的《新婚别》,无论是深邃悠远的《阳关三叠》,还是情趣盎然的《寒鸦戏水》等,闵惠芬老师总是让我们在感动中得到深悟,一种大胸怀的达观与诙谐。这与闵惠芬老师执著于二胡事业和生死开合人生经历密切相关。“笑对人生,了然于世”的达观胸怀与闵惠芬老师不凡气质相对接,人生之妙,音乐之妙便就自在相容于身了。因此,闵惠芬老师的演奏和教学也就满身自在、妙趣横生了。许多初见闵老师的学生都是在紧张局促的情绪下演奏完第一首乐曲,当闵老师几句言语之后,这种惶恐之感就会随即消失。一方面闵老师平易近人完全没有大师的架子,另一方面就是闵老师那种天成的幽默之感。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表达方式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例如:《长城随想》第二乐章“烽火操”,这是各项二胡大赛规定曲目之一。学生通常会将这一乐章演奏成炫技式的快板,似乎速度飞快,声音干净准确便是乐曲的最高标准。闵老师会幽默地告诉学生,“不要把这一乐章演奏的像赛跑比赛似的,好像谁跑得快谁最好,这样不就成了战败了看谁逃跑的快了吗”。一句诙谐幽默的话语,犹如道破玄机,学生们立时顿悟并对乐曲有了全新认识。“打仗不是比谁穿戴整齐,不粘灰尘,不流血汗的游戏,而是到处血肉横飞,砂石漫天,泥血满身的惨烈。那种兵器相交的铮铮声,杀声阵阵的呐喊声及战马奔跑的嘶鸣声交织在一起才是真正的战争烽火”。到此,学生们对乐曲音乐形象已经有了清晰轮廓了,接下来闵老师再讲具体技术特点,“快弓时弓毛要贴紧琴弦,发音扎实,既使音色有点毛糙也没关系,更加能够增加战争场面的激烈之感嘛”。好一个复杂激烈的战争场面在闵老师轻松诙谐的循循善导下使学生们容易掌握。尤其是这一乐章最后四句的   演奏处理:
  闵老师称这四句犹如“幽灵飘荡般”。一天的激烈厮杀,尸横遍野,夜晚的战场在月光惨照下,一种肃杀的寂静,很有些悲凉和恐怖。绘声绘色的描述加上闵老师形体动作的表演,让学生们听得“毛骨悚然”,但收效奇好,学生马上就能领会并做到八九不离十。再如《寒鸭戏水》是一首移植于潮州筝曲而风格独特的二胡独奏曲。闵老师一改以往乐曲那种文人志士借景寓心的高远忧乡深邃意境,而以轻松明快,典雅风趣并带有卡通形象的音乐风格。由于移植于古筝因此有许多演奏效果借鉴于古筝技法,像“吟颤”、“快滑”、“点音”等。这些不同的技法所掌握的分寸和表现效果学生很难较快理解和掌握,闵惠芬老师在讲解乐曲时不但语言幽默,还经常亲力亲为用形体动作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无论是乐曲开始描写小鸭子探头探脑的顽皮形象,还是鸭妈妈率领一群小鸭子大摇大摆一路走来的憨态可掬,闵老师都能形象地用形体和表情展现给学生,这种惟妙惟肖的模仿、幽默诙谐的教授使本来有些紧张古板和枯燥无味的课堂好似变成了一种尽情尽兴、妙趣横生的游戏,大大开启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效率,让学生真正在轻松快
  乐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学习并领悟了音乐的本质。
  精——言简意赅
  闵惠芬的演奏心怀坦荡,大气磅礴,同样她的教学也是
  单刀直入,精简去繁。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怕的就是繁杂,教师把一个问题说的深奥复杂,看起来似乎很有学问,面面俱到,但学生却无所适从,不知如何是好,反而效果大打折扣。简练明了的语言表达才能收到最大效果。闵惠芬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表现,形象刻画与演奏教学的概括有着非凡的见地,可谓是言简意赅。例如《长城随想》是一部四个乐章的二胡协奏曲,结构庞大,丰富的音乐表现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如何准确地把握并确立这一作品的音乐形象是演奏好《长城随想》关键所在。闵惠芬说“演奏《长城随想》要有大胸怀,丈夫气概”。好一句“丈夫气概”,一语抓住整部作品的灵魂所在。“演奏《二泉映月》不能‘软骨头’”,一句话树起了阿炳的傲然与正气,道出了《二泉映月》的桀骜与孤独。言简意赅的语言表达确实有一种对音乐特征“漫画”式的勾勒与突出,使学生马上就能准确地抓住
  音乐形象,从而更加深刻地表现音乐。
  同样,在具体教学上也是如此。例如有的学生揉弦时每个手指不能很好的连贯演奏,使旋律的歌唱性受到影响,这其实是每个手指揉弦时用力和幅度大小不均,揉弦的频率快慢不匀,力点支撑不稳等原因造成的,如果针对每个手指不同问题都一一做出详细分析和不同的解决方法,这样看起来似乎方方面面都很正确到位,其实不然,学生可能面对这种情况相反无从下手,教学效果不一定会好。闵老师则通过观察和分析找出其中一个方法正确或相对正确的手指让学生观察和体会,然后让其他的手指都去模仿学习这个手指的方法和感觉,例如:二指的揉弦方法正确,闵老师就会说:“学习二指好榜样”,这种大白话语言表达使学生们立刻就会明白,从而很快就知道应该怎样去做,自然也就非常有效果了。殊不知这种“大白话”凝结了闵惠芬老师多少对二胡演奏艺术
  全身的执着研究和潜心的分析提炼。
  准——一语中的
  准确的观察和表达是智慧的又一种表现形式。作为演奏家来说,准确地认识和感受音乐作品并运用准确的技术手段来表现对音乐的不同感受是至关重要的。而对一个教师来讲,观察和发现学生演奏的优点和问题,并用准确的语言表述出来同样也是至关重要的。闵惠芬老师不光是对每一首乐曲的风格特点,演奏的技术分析把握十分精准,还对每一个人的演奏特点,风格气质看得非常准确,可以说是一针见血,一语中的,从而采取有效的因人施教之法。通常我们都会重视不同问题不同对待的教学方法,而闵惠芬老师除了注意这一点之外,还特别重视同一个问题可能会是不同原因引起而采取不同对待的教学方法,这需要具有非常敏锐准确的判断和有效的解决办法。例如:在解决演奏《洪湖人民的心愿》所需的歌唱性这一问题时,闵老师会根据学生在不同乐句所表现出的问题采取不同对待,如许多乐句可能是回滑音与换把之间协调配合问题,有的乐句是呼吸问题,有的乐句是弓段分配问题,有的乐句是揉弦问题,甚至有的问题是对歌词内容不知而产生的问题等。闵老师尤其强调对原曲的模仿学唱这一重要环节,很多装饰音包括各种滑音和各种弓指法都是根据唱腔而来,音乐的情绪变化处理是根据歌词意义而来。既使没有歌词,对旋律曲调的歌唱也是演奏好乐曲非常重要的步骤之一。经常会听到闵惠芬老师在上课时感情充沛的歌唱,对原曲的,原风格民歌的,对所演奏乐曲旋律的,这些演唱即是对乐曲准确的释解又充满感染力,从而使学生对音乐
  产生由内而外的体会和理解,提高了演奏水平。
  容——有容乃大
  千门百派,有学无别,闵惠芬老师经常说:“我见到谁好,我就虔诚的虚心向他(她)学习,有时没有条件见到本人,我就会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学习,包括听录音和唱片。”正因为如此,不论是戏曲民歌还是琴筝笛管,只要是对二胡艺术表现有益,她就虚心求教,潜心学习,二胡艺术声腔化成功之所
  正是这一理念的最好体现。
  百人千面,有教无类是闵惠芬博大胸怀的又一体现。闵惠芬老师说:“只要他(她)真心喜爱二胡,想学习二胡,不管什么门派,水平高低,无论南北东西,我都会毫无保留的把我所知,倾心相授。”以民族音乐事业为本,以二胡艺术发展为重是闵惠芬老师大公无私的胸怀所在。在与闵惠芬老师学习期间,总会不时听到她对别人的赞扬,不论是对她的长辈、同辈和晚辈。她总是说要善于看到别人的优点,更要学习别人的长处。她非常重视并积极鼓励学生们有自己的音乐语言,经常会对学生说千万不要什么都和我一样,当看到学生哪怕一点点的闪光个性,她都会大大地放大,并拍手叫好。她从不吝啬赞扬学生,经常在闵老师给学生上课时听到她对学生说这一点你比我演奏的好,那一点你比我表现的更有特点等,给学生带来了极大的鼓舞,从而使每一位受到闵惠芬老师指
  导和教授过的学生都对音乐和二胡有了一份热爱和快乐。
  我不禁想起艺术大师齐白石先生的一句名言:“似我者活,像我者死。”闵惠芬教授的不仅是二胡演奏技术,更是一种观念,一种对音乐认识和表现的观念;一种精神,一种二胡艺术的精神;一种人生,一种坚定执着百折不挠的人生;更是
  一种胸怀,一种容百象而更宽广的大胸怀。
  汝艺 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系副教授
  (责任编辑 荣英涛)
其他文献
不同民族的审美心理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个民族,通过他的语言、文学艺术、社会风尚、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方面,表现出自己的偏好、兴趣、气质、性格、审美观与民族审美意识,使这一民族在精神面貌上区别于其他民族。  正如王光祈先生所言:“各民族之生活习惯,思想信仰,既各有不同,其所表现于音乐之中者,亦复因而互异。甲民族之乐,乙民族不必能懂;乙民族之乐,丙民族亦未必能懂……”①“日耳曼民族之乐,拉丁民族不必尽
一、漩涡的由来:音乐周缘起及目的    此次音乐周于2008年10月16至20日在上海音乐学院隆重举行。音乐周的目的在于展演当代具有前沿性和实验性的现代音乐作品,探讨现代音乐(包括电子音乐)的创作技巧与观念内涵。音乐周由上海音乐学院院长杨立青担任出品人,副院长杨燕迪、张显平任组委会主任,华裔瑞士籍作曲家温德青任音乐总监。邀请嘉宾来自美国、瑞士、法国、德国、澳大利亚、中国香港等多个不同国家与地区,国
2012年12月21日、22日在国家大剧院举行了两场别开生面的交响音乐会,乐队演奏员与合唱队员由政界、军界和知识界的高层人士担任,即由高级知识分子(院士、教授、研究员)、高级干部(副部级以上)、高级军官(将军级)组成。这是一支业余的交响乐团,但又是由高级人士组成的乐团,故称“三高”爱乐之友业余交响乐团和合唱团。音乐会的曲目丰富多彩,大多是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之作,其中包括管弦乐《春节序曲》(李焕之曲
03年颁布实施的《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普通高中音乐课程由“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六个模块组成,其中“音乐鉴赏”为必修模块,2个学分,其余五个模块为选修模块,各1个学分,学习18课时(即1个学期)获1个学分。学生在高中阶段必须在音乐课中获得3个学分。  为全面了解高中音乐新课程实施的现状,笔者通过调查问卷和教师访谈的方式,对广东
等音乐教育的全球化视角有利于拓展我们的文化交流理念。本着“文化交流:促进高等音乐教育机构的合作”这一主题,由中国音乐学院主办的“2012世界高等音乐院校论坛”于2012年10月7日至9日在北京京民大厦二层会议室召开。此次论坛共聚集了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巴西、泰国、加拿大等国三十余位高等音乐教育专家,他们分别介绍了所在音乐院校或音乐教育机构近年来的发展状况,并分析了当下开展国际间合作的可行性。
犹太民族是一个历经磨难的民族,在经历了古朝代的流散逃亡中世纪的排犹反犹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希特勒法西斯的种族灭绝之后,仍然以一种不屈不挠、顽强向上的生命力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犹太人在艺术、科学、商业上的天赋一直吸引着相关学者对此保持探询研究的兴趣和热情,在长达两千年的流散过程中,犹太人的足迹散布于五大洲,他们的宗教、艺术和文化在其宗主国留下五彩斑斓印记的同时也给对方以深深的影响。上海,这个被誉为“东方
“十年生死两茫茫”,蔡仲德先生离开我们已经整整十个年头了。然而在我的心里,这位可敬的老师似乎并没有真地离去。每当我走进课堂,站上讲台,先生的形象时常会在我的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来,虽然只是短短的一闪而过,但我会立刻感受到先生的目光,这目光充满着勉励、敦促和期待的力量。  今天,我们大家聚在一起,再次缅怀蔡先生“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治学生涯,重温他的学术成果和精神理念。借此机会,我也想谈谈自己对
二胡曲创作是当代民乐创作的亮点之一。数量繁多、质量上乘的二胡作品,不仅极大增强了这件乐器的表现力,提升了二胡在民乐器家族中的地位,也进一步丰富了民族器乐的宝库。同时,二胡创作也为我们留下不少经验和疑惑,总结经验和追问疑惑,无疑会对二胡创作乃至整个民乐创作,产生积极的影响。今天,我不完全是从创作的角度,也不全是从演奏的角度,可能更多偏重于从一个二胡音乐“接受者”的角度来谈谈对二胡创作的一些感想。我想
声乐艺术美学是音乐美学的分支学科,它从艺术哲学、艺术心理学、艺术形态学等视角,并以系统论和比较学的方法,去研究阐述声乐艺术美的总体构成。”①在中外声乐艺术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关于“声乐美学”问题的探讨从未间断过。究竟如何来看待声乐的美、声乐美学到底研究哪些问题、如何将声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余笃刚先生的《声乐艺术美学》(以下简称《美学》)一书为我们找到了答案。《美学》除导论以外,共分四篇十三章,通读
2013年10月30日至11月2日,第五届全国民族打击乐研讨会暨“鼓动中国”名家名曲专场音乐会,在广州举行。来自全国九大音乐学院和全国主要艺术院团的打击乐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理论家和来自台北市立国乐团的嘉宾共八十余人参加了研讨会。本次活动由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广东省民族管弦乐学会主办,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打击乐专业委员会、广东民族乐团、广东省音协打击乐艺术专业委员会共同承办。  10月30日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