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诗文文化渗透教育一直是古诗文教学的重点,其承载着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传统课堂教学中,只能通过讲解方式进行教学。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深入发展,网络环境下的平板教学已俏然流行起来。笔者通过教学实践,结合flash动画情景引入带学生回到作者年代、互换角色体验情感、实时互动以现代文化与古诗文中体现的文化比较,让学生在体验中耳濡目染中华文化。
关键词:网络体验;古诗文;古诗文文化渗透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3-0046-01
一、前言
中华文化传承一直是教育教学的重点。古诗文是中华文化中宝贵的精神遗产,其文化渗透更是古诗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我们从中汲取民族的优秀品质继往开来。在中学古诗文教学中,我们发现,随着科技的发展,学生的认知与古诗文描述的传统鸿沟越来越大。其次,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传统的演讲式教学方式以及ppt展示技术并不能很好的展示古诗文意境。学生以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很难理解作者的情怀。网络教学方式也已流行,但往往沦为学生查询数据的资源库。单向的信息传播与教学方式,学生无法体验、无法互动、无法交流。使得古诗文教学过程中文化渗透效果大打折扣。
二、网络互动体验教学中渗透文化的理论基础与实践
传统的教学信息传播模式过于单一,局限于信息技术的水平,传播中受众的互动不足。笔者整合网络新技术,以导一部话剧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体验、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不同班级与年级学生之间的课堂与课后的交流,达到古诗文文化渗透到课堂内外。
体验教学的建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Knapp(1994年),并且与室外教育和源于杜威的进步教育运动享有共同的哲学基础。KurtHahn进一步强调了个人体验的重要性,而且导致了户外锻炼活动和相似教育机构的发展。网络互动体验整合了网络技术的特点,利用平板电脑通过flash情境引入,让古诗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绪快速进入。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已的体验过程。互动参与,师生、生生之间的讨论古诗文文化知识点。真正做到古诗文教学过程中文化渗透“润物细无声”。
(一)通过flash动画导入古诗文文化情景,渗透文化体验
古诗文文化精髓是不变的。但对于每一位学习者而言,古诗文文化之旅体验是不一样的,如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古诗文文化渗透必须要结合时代的特点我们才可以深入体会。利用flash动画,以唯美动感方式展现古诗文的时代背景、作者处境、人物地点等同,实践教学中我们可贴合时代背景选择结合时代特征的人、景、物让学生快速融入教学情景中。
整合后的古诗文情景导入,flash本身也成为文化渗透的一种方式。通过听觉、视觉的反复刺激,体验千百年来文化的传承,品味古诗文中文化的魅力。
Flash动画导入古诗文文化情景也要注意如下几点:1)围绕体现所需文化主题,不可“喧兵夺主”将所需表现的文化主题淡化了。布局、色调都应贴合古诗文文化底蕴。2)色彩、配乐要富于那个朝代的气息。表现的顺序、美感都应表达出正能量。3)flash动画并不是万能的,当内容量比较大的情况下,即适合通过网页整合资源来实现。
(二)通过古诗文网络资源库,拓展古诗文文化渗透的维度
传统的教学中,古诗文文化渗透只局限于單一的古诗文。学生对感兴趣的诗人无法快速查询到,更无法对比出同一作者不同时期作品的文化差异。更无法按优秀文化特征进行查询,比如表达“爱国情怀”的诗文等等。恰恰这种多维度的拓展,让学生习得一首古诗文的同时,只要感兴趣,网络资源库会关联不同维度的信息。知识传播的广度与深度加强,文化渗透的拓展性更强。
开放的网络资源库,将古诗文的文化渗透带到课外。按一种我们以前无法想象的形式分类、关联文化传承中的精髓。随着移动技术的深入发展,我们可以通过手机随时随地查询学习。这种文化渗透的广度与深度更是不可小觑。
(三)利用网络活动创设、互换角色、对比中深入文化渗透
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的传承可以超脱出时代。对于生活经验有限的学生而言,并不能很好的理解作品的情怀。但我们可以结合网络技术,课前让学生点评自已对某篇古诗文的理解。通过网络形式收集在一起,教师在教学中即可以看出学生整体认识层面与文化素养。也可以通过网络设身处地,模拟诗人的心情与处境用现代人的方式写作,课堂中再与之比较,对比中体会人格魅力。创造性的通过类似的交流与互换角色深入文化渗透内涵。
(四)实时反馈,检验古诗文文化渗透
随着平板的普及,学生的文化知识理解与认识是否到位,可以通过实时问卷自动评判出学生的理解是否全面。实时反馈的优点在于我们可以在课堂中局部重构一段教学的流程,学习的效果是快速可以测试、并且可根据学生学习效果实时改变教学策略。同样,文化渗透融入到反馈中。
反馈中形成的数据,可以在整体层面看出文化渗透的效果、不足点。以此,推动以后的古诗文文化渗透教学方式的改进。
三、总结
通过网络技术加快古诗文文化渗透教学,通过技术的手段打破传统的模式。将原本的学校课堂古诗文文化渗透教学真正融入到生活当中。不是仅仅停留在书本中,而是要成为我们的认识的价值观一部分,推动学生的身心进一步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平潮高级中学)
关键词:网络体验;古诗文;古诗文文化渗透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3-0046-01
一、前言
中华文化传承一直是教育教学的重点。古诗文是中华文化中宝贵的精神遗产,其文化渗透更是古诗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我们从中汲取民族的优秀品质继往开来。在中学古诗文教学中,我们发现,随着科技的发展,学生的认知与古诗文描述的传统鸿沟越来越大。其次,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传统的演讲式教学方式以及ppt展示技术并不能很好的展示古诗文意境。学生以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很难理解作者的情怀。网络教学方式也已流行,但往往沦为学生查询数据的资源库。单向的信息传播与教学方式,学生无法体验、无法互动、无法交流。使得古诗文教学过程中文化渗透效果大打折扣。
二、网络互动体验教学中渗透文化的理论基础与实践
传统的教学信息传播模式过于单一,局限于信息技术的水平,传播中受众的互动不足。笔者整合网络新技术,以导一部话剧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体验、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不同班级与年级学生之间的课堂与课后的交流,达到古诗文文化渗透到课堂内外。
体验教学的建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Knapp(1994年),并且与室外教育和源于杜威的进步教育运动享有共同的哲学基础。KurtHahn进一步强调了个人体验的重要性,而且导致了户外锻炼活动和相似教育机构的发展。网络互动体验整合了网络技术的特点,利用平板电脑通过flash情境引入,让古诗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绪快速进入。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已的体验过程。互动参与,师生、生生之间的讨论古诗文文化知识点。真正做到古诗文教学过程中文化渗透“润物细无声”。
(一)通过flash动画导入古诗文文化情景,渗透文化体验
古诗文文化精髓是不变的。但对于每一位学习者而言,古诗文文化之旅体验是不一样的,如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古诗文文化渗透必须要结合时代的特点我们才可以深入体会。利用flash动画,以唯美动感方式展现古诗文的时代背景、作者处境、人物地点等同,实践教学中我们可贴合时代背景选择结合时代特征的人、景、物让学生快速融入教学情景中。
整合后的古诗文情景导入,flash本身也成为文化渗透的一种方式。通过听觉、视觉的反复刺激,体验千百年来文化的传承,品味古诗文中文化的魅力。
Flash动画导入古诗文文化情景也要注意如下几点:1)围绕体现所需文化主题,不可“喧兵夺主”将所需表现的文化主题淡化了。布局、色调都应贴合古诗文文化底蕴。2)色彩、配乐要富于那个朝代的气息。表现的顺序、美感都应表达出正能量。3)flash动画并不是万能的,当内容量比较大的情况下,即适合通过网页整合资源来实现。
(二)通过古诗文网络资源库,拓展古诗文文化渗透的维度
传统的教学中,古诗文文化渗透只局限于單一的古诗文。学生对感兴趣的诗人无法快速查询到,更无法对比出同一作者不同时期作品的文化差异。更无法按优秀文化特征进行查询,比如表达“爱国情怀”的诗文等等。恰恰这种多维度的拓展,让学生习得一首古诗文的同时,只要感兴趣,网络资源库会关联不同维度的信息。知识传播的广度与深度加强,文化渗透的拓展性更强。
开放的网络资源库,将古诗文的文化渗透带到课外。按一种我们以前无法想象的形式分类、关联文化传承中的精髓。随着移动技术的深入发展,我们可以通过手机随时随地查询学习。这种文化渗透的广度与深度更是不可小觑。
(三)利用网络活动创设、互换角色、对比中深入文化渗透
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的传承可以超脱出时代。对于生活经验有限的学生而言,并不能很好的理解作品的情怀。但我们可以结合网络技术,课前让学生点评自已对某篇古诗文的理解。通过网络形式收集在一起,教师在教学中即可以看出学生整体认识层面与文化素养。也可以通过网络设身处地,模拟诗人的心情与处境用现代人的方式写作,课堂中再与之比较,对比中体会人格魅力。创造性的通过类似的交流与互换角色深入文化渗透内涵。
(四)实时反馈,检验古诗文文化渗透
随着平板的普及,学生的文化知识理解与认识是否到位,可以通过实时问卷自动评判出学生的理解是否全面。实时反馈的优点在于我们可以在课堂中局部重构一段教学的流程,学习的效果是快速可以测试、并且可根据学生学习效果实时改变教学策略。同样,文化渗透融入到反馈中。
反馈中形成的数据,可以在整体层面看出文化渗透的效果、不足点。以此,推动以后的古诗文文化渗透教学方式的改进。
三、总结
通过网络技术加快古诗文文化渗透教学,通过技术的手段打破传统的模式。将原本的学校课堂古诗文文化渗透教学真正融入到生活当中。不是仅仅停留在书本中,而是要成为我们的认识的价值观一部分,推动学生的身心进一步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平潮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