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武术作为一门非必修体育课程,其重要意义在于培养兴趣、活动筋骨,通过寓教于乐的手段,愉悦儿童身心。适合小学生学习的武术项目很多,在小学阶段开设武术课程,不仅能够强身健体,更是为今后的自强、自立、自信的人生奠定了基础,所以具有重要意义。
[关健词]武术教学 适合项目 注意事项 意义
一、概述:小学体育课中增设武术课具体重要意义
中国武术博大精深,历史悠久,不仅能强身健体、竞技比赛、防身自卫,又能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更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儒、道、佛家学说的精髓,突破了搏击中力量决定胜负的传统观念,突破了主要由四肢作为攻击手段极限的搏击术,蕴涵着一种东方古典的礼仪道德和修养,是一种阳刚阴柔完美结合的美学理念。
在大兴“国学”的今天,不少地方院校,特别是中小学,将中华传统教育引入校园,其中便包括了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武术。作为一门低学龄儿童的非必修课程,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培养兴趣、活动筋骨,通过寓教于乐的手段,丰富体育课内容,愉悦儿童身心。因此,在小学阶段开设中国武术课具体重要意义。
二、适合小学学习的武术课项目
中国武术包含项目较多,特别是传统项目深受广大民众喜爱。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武术也渐渐融合了亚洲其他地区的武术门派精华,走起了“国际化路线”,难度也有所降低,不再是束之高阁,而是越来越“平民化”了。所以,在下面介绍的几种武术项目中,走进课堂的中国武术,不再仅是传统项目,其中也不乏“舶来品”。
1.长拳:武术中较为简单的入门级项目,适合所有武术初学者,年龄不受限制。常被应用为小学体育课程中,教师教学简单,难度、强度均较低,对于低龄儿童来讲,容易掌握,可增强其学习的信心。教授时,注意步法和腿法的跟进。教学中通常采用初级长拳进行教授。
2.咏春拳:虽然起源的说法不一,但不能否认的是,其是中国著名武术门派之一,主要是靠步法、呼吸和技巧,不以活动的量和力度为主。对低龄儿童来说,可提高其心肺功能,增强体质、灵活头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从简单的“马步”开始,加以基础性的套路,起到锻炼意志,培养兴趣即可。
3.太极拳:是一项心静体松、柔缓自然、连绵不断、动静结合、着重自我控制和意气诱导的武术项目。尽管太极拳存在各种流派,在力度、速度以及表现的含蓄程度上各有差异,但在基本特点上各种太极拳是一致的。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心静意导、呼吸自然,各式太极拳皆要求思想专一、心理安静,用意念引导动作,好象书法、绘画要求意在笔先,胸有成竹一样,打太极拳也要求先在心,后在身,以意导静,行意合一。教师在教授太极拳时应结合少年儿童的身体发育特点,有步骤实施教学。小学生阶段,推荐完成基本的二十四式太极拳即可,在精细的动作上,可逐渐规范。
4.跆拳道:虽然发源于日本,但目前在我国发展已经非常正规。体系比较完备,教学比较规范。对于低学龄儿童来讲,不仅是一项有氧运动,而且运动强度不大。还可提高小学生的意志品质,跆拳道提供的礼仪、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的精神,将对小学生受益终身。
5.少林空手道:优点是增强敏捷度,缺点是不够大众,练习的人群较少。但如若教师能够掌握基本技法,开展教学,更容易吸引小学生学习。此项目需要一定力量和技巧,低龄儿童不容易掌握,建议在小学生高龄阶段进行教学。
三、开设武术课程中的注意事项
1.学习前的热身不可少
教师在教授武术课时,热身练习必不可少,尤其在冬季。通过学习前的热身可舒展筋骨,集中精神,减少运动伤害。热身一般可包括:原地徒手操、慢跑、四肢拉伸等简单活动。注意手、脚、躯干等的活动,为学习前打好基础。
此外,现代教育中提倡快乐教学,有专家称,上课前教师利用语言(如讲故事)、游戏、道具或其他手段调剂课堂氛围,使学生轻松愉快的进入到学习状态,也是一种“心理热身”,同样必不可少。
2.循序渐进的原则
武术活动中应遵守人体机能活动变化规律,适当控制运动量,运动强度呈逐步下降的合理曲线,运动技能由浅入深,小步递进,要求逐渐提高,每次锻炼时必须作好准备活动,锻炼结束时作好放松活动,防止运动创伤和产生不舒服感。起初教授时先不求精细,大概掌握即可。
还要注意,每次课程要有新的内容,由于小学生对新鲜事物比较容易产生兴趣,在教授过程中,要保持每次课增加一定量的新内容,将新旧内容相联系,在40分钟内,每次课安排学习3——4式动作。太慢,学生无兴趣,太快,学生难以接受,因此,度的把握很重要。
3、增强学习中的游戏性
低龄儿童意志力较薄弱,注意力不集中,耐性差。对于一项运动来说,特别是学习相对复杂的武术项目,是很难坚持的。因此,在武术教学的过程中,尽可能的将活动的形式游戏化,通过俏皮的语言,营造充满乐趣的氛围,让其在愉快的活动中提高活动技能,激发习武的兴趣。
应该注意的是,在起初的教学中,如果教师太过严苛,让小学生一招一式都中规中矩,强调精细化教学,达不到教师要求的效果,小学生会缺乏兴趣,还会产生厌烦情绪,即便课程再有趣,恐怕也很难坚持。
4.多角度教学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寓教于乐的手段还有很多种,比如,在授课前可先播放一段要进行学习的武术项目视频,学生看到武师们精彩的表演,有助于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再如,每个武术项目都有其发展的历史,其中不乏精彩的故事或者传说,建议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将一项武术项目的内容以生动的语言讲给学习听,增进学生对此项目的认知与理解。
四、结语
在小学生体育教学中增设武术课程,可谓是既容易又困难。容易的是,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对新鲜事物天生拥有学习的热情,如果教师安排合理,他们很容易跟着教师的课程节奏“走”。困难的是,小学生对某件事物的兴趣持久力低,力量相对较弱,学习效果不明显。正因为如此,教师在教授武术课程的过程中,耐心、爱心、责任心就显得尤为重要。学成不是目的,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锻炼才是最重要的。
“修德、练意、养气”是中国武术的精髓。对于小学生来讲,开设武术课程,要从简单起步,以培养兴趣为主,以提高小学生的耐力、灵敏度、协调性等身体素质为目的。为今后的自强、自立、自信的人生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辽宁省辽阳市文圣区小屯镇中心小学)
[关健词]武术教学 适合项目 注意事项 意义
一、概述:小学体育课中增设武术课具体重要意义
中国武术博大精深,历史悠久,不仅能强身健体、竞技比赛、防身自卫,又能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更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儒、道、佛家学说的精髓,突破了搏击中力量决定胜负的传统观念,突破了主要由四肢作为攻击手段极限的搏击术,蕴涵着一种东方古典的礼仪道德和修养,是一种阳刚阴柔完美结合的美学理念。
在大兴“国学”的今天,不少地方院校,特别是中小学,将中华传统教育引入校园,其中便包括了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武术。作为一门低学龄儿童的非必修课程,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培养兴趣、活动筋骨,通过寓教于乐的手段,丰富体育课内容,愉悦儿童身心。因此,在小学阶段开设中国武术课具体重要意义。
二、适合小学学习的武术课项目
中国武术包含项目较多,特别是传统项目深受广大民众喜爱。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武术也渐渐融合了亚洲其他地区的武术门派精华,走起了“国际化路线”,难度也有所降低,不再是束之高阁,而是越来越“平民化”了。所以,在下面介绍的几种武术项目中,走进课堂的中国武术,不再仅是传统项目,其中也不乏“舶来品”。
1.长拳:武术中较为简单的入门级项目,适合所有武术初学者,年龄不受限制。常被应用为小学体育课程中,教师教学简单,难度、强度均较低,对于低龄儿童来讲,容易掌握,可增强其学习的信心。教授时,注意步法和腿法的跟进。教学中通常采用初级长拳进行教授。
2.咏春拳:虽然起源的说法不一,但不能否认的是,其是中国著名武术门派之一,主要是靠步法、呼吸和技巧,不以活动的量和力度为主。对低龄儿童来说,可提高其心肺功能,增强体质、灵活头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从简单的“马步”开始,加以基础性的套路,起到锻炼意志,培养兴趣即可。
3.太极拳:是一项心静体松、柔缓自然、连绵不断、动静结合、着重自我控制和意气诱导的武术项目。尽管太极拳存在各种流派,在力度、速度以及表现的含蓄程度上各有差异,但在基本特点上各种太极拳是一致的。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心静意导、呼吸自然,各式太极拳皆要求思想专一、心理安静,用意念引导动作,好象书法、绘画要求意在笔先,胸有成竹一样,打太极拳也要求先在心,后在身,以意导静,行意合一。教师在教授太极拳时应结合少年儿童的身体发育特点,有步骤实施教学。小学生阶段,推荐完成基本的二十四式太极拳即可,在精细的动作上,可逐渐规范。
4.跆拳道:虽然发源于日本,但目前在我国发展已经非常正规。体系比较完备,教学比较规范。对于低学龄儿童来讲,不仅是一项有氧运动,而且运动强度不大。还可提高小学生的意志品质,跆拳道提供的礼仪、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的精神,将对小学生受益终身。
5.少林空手道:优点是增强敏捷度,缺点是不够大众,练习的人群较少。但如若教师能够掌握基本技法,开展教学,更容易吸引小学生学习。此项目需要一定力量和技巧,低龄儿童不容易掌握,建议在小学生高龄阶段进行教学。
三、开设武术课程中的注意事项
1.学习前的热身不可少
教师在教授武术课时,热身练习必不可少,尤其在冬季。通过学习前的热身可舒展筋骨,集中精神,减少运动伤害。热身一般可包括:原地徒手操、慢跑、四肢拉伸等简单活动。注意手、脚、躯干等的活动,为学习前打好基础。
此外,现代教育中提倡快乐教学,有专家称,上课前教师利用语言(如讲故事)、游戏、道具或其他手段调剂课堂氛围,使学生轻松愉快的进入到学习状态,也是一种“心理热身”,同样必不可少。
2.循序渐进的原则
武术活动中应遵守人体机能活动变化规律,适当控制运动量,运动强度呈逐步下降的合理曲线,运动技能由浅入深,小步递进,要求逐渐提高,每次锻炼时必须作好准备活动,锻炼结束时作好放松活动,防止运动创伤和产生不舒服感。起初教授时先不求精细,大概掌握即可。
还要注意,每次课程要有新的内容,由于小学生对新鲜事物比较容易产生兴趣,在教授过程中,要保持每次课增加一定量的新内容,将新旧内容相联系,在40分钟内,每次课安排学习3——4式动作。太慢,学生无兴趣,太快,学生难以接受,因此,度的把握很重要。
3、增强学习中的游戏性
低龄儿童意志力较薄弱,注意力不集中,耐性差。对于一项运动来说,特别是学习相对复杂的武术项目,是很难坚持的。因此,在武术教学的过程中,尽可能的将活动的形式游戏化,通过俏皮的语言,营造充满乐趣的氛围,让其在愉快的活动中提高活动技能,激发习武的兴趣。
应该注意的是,在起初的教学中,如果教师太过严苛,让小学生一招一式都中规中矩,强调精细化教学,达不到教师要求的效果,小学生会缺乏兴趣,还会产生厌烦情绪,即便课程再有趣,恐怕也很难坚持。
4.多角度教学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寓教于乐的手段还有很多种,比如,在授课前可先播放一段要进行学习的武术项目视频,学生看到武师们精彩的表演,有助于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再如,每个武术项目都有其发展的历史,其中不乏精彩的故事或者传说,建议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将一项武术项目的内容以生动的语言讲给学习听,增进学生对此项目的认知与理解。
四、结语
在小学生体育教学中增设武术课程,可谓是既容易又困难。容易的是,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对新鲜事物天生拥有学习的热情,如果教师安排合理,他们很容易跟着教师的课程节奏“走”。困难的是,小学生对某件事物的兴趣持久力低,力量相对较弱,学习效果不明显。正因为如此,教师在教授武术课程的过程中,耐心、爱心、责任心就显得尤为重要。学成不是目的,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锻炼才是最重要的。
“修德、练意、养气”是中国武术的精髓。对于小学生来讲,开设武术课程,要从简单起步,以培养兴趣为主,以提高小学生的耐力、灵敏度、协调性等身体素质为目的。为今后的自强、自立、自信的人生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辽宁省辽阳市文圣区小屯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