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实例要“入乡随俗”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注重品德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例相融合,可以让课堂贴近学生,走进儿童的现实生活,避免品德课堂教学成为空洞的说教。
  目前,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中,有的实例离学生的现实生活仍然很遥远,难以在学生心中引起共鸣,无法真正起到教育学生学会生活的作用。我认为,品德课应围绕教学内容,选取有价值的生活实例,注意做到生活实例的“入乡随俗”,才会被孩子们所接受,才会有利于学生优秀品质的形成。“入乡随俗”,“入”的是学生生活的这个学校、这个家庭、这个社区的“乡”;“随”的是这班学生、老师、课堂的“俗”。那么,在品德课中选择的生活实例如何“入乡随俗”呢?
  一、生活实例要入社区
  将社区生活中形象的、直观的、利于学生接受的事例引进课堂,摆在学生的眼前,让他们对实例进行剖析,进而起到明理、激情和导行的效果,是品德课堂运用实例的关键所在。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适当取舍教学内容,根据教材提供的信息,补充有效的社区课程资源,将社区实例引入教材,让原有的教材“动”起来、“活”起来,让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
  【案例1】《规则在哪里》教学片段
  上课时,我先播放了一段事先拍摄好的录像:早上7点30分,学生陆续来上学。尤溪县城关小学附近的交叉路口交通场面混乱,险象环生。
  师: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把你的想法与同学说一说。
  师:如果要改变这个路口的状况,应该怎么做?为什么?
  生:因为有些人没有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所以,才导致了交通混乱。只有人人自觉遵守交通规则,道路交通才会井然有序。
  这个生活场景的再现,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常识。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来说一说,自己是怎样遵守规则的?遵守规则有什么好处?不遵守规则有什么害处?学生可以从他们已有的生活知识储备中去搜索,你一言我一语,加深对规则意义的理解,明白社会、学校、家庭生活中,都有规则的存在。因为学生的这种认识是以他们原有的生活经验为生长点,紧密地依托他们原有的生活经验,所以,在此基础上展开的主题学习、探究活动,不但能快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能促进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去学,教师也能较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原有水平,及时调整、完善预先的教学设计,促进学生更有效的发展。
  二、生活实例要入学校
  学校是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他们熟悉这里的每一个地点,熟悉这里的每一棵花草,熟悉这里的同学。在这里,有他们体验过的酸甜苦辣,这里的人和事是他们记忆最深刻的。以学校里的生活实例作为学习出发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有效整合生活实例,动态地运用生活实例,促进学生的发展。
  【案例2】《我们的学校》教学片段
  教师给每组学生发一沓照片。
  师:老师这儿有一些照片,拍的是我们学校一些校园景色。我们进行一个小游戏——挑选照片比赛,看哪个小组能最先选出你们认为最好的一张校园照片。
  师:请你说一说,为什么认为这张照片好?夸一夸我们的校园。
  师:老师还把校园美丽的景色制成光盘,想从电视中看看我们的学校吗?(放录像)
  师:不过,校园再美,也有令人不满意的地方,谁来说说看?
  生1:学校的后花园里花儿被人摘了。
  生2:花圃围栏的木条被人抽走了。
  生3:游乐场的器材被弄坏了。
  生4:篮球架坏了。
  ……
  师: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美丽的校园?
  课堂上,教师选择了学生们每天都看到的熟悉的学习生活环境——校园。那一张张熟悉的图片,那一个个熟悉的身影,那一道道小小的通道,勾起了学生对平时生活情景的回忆,并从中发现问题,动脑筋解决问题。相信这样的生活实例给学生的触动是很大的,对学生以后生活中的行为指导和道德品质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三、生活实例要入家庭
  书本的知识可传授,而人们的交往能力和生活能力的培养要靠实践。家庭是学生最熟悉的生活环境,这里发生的事是他们记忆最深刻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品德教学与家庭教育联系起来,把教学内容放在真实的家庭情境里,让学生在探索中经历再发现的过程,才能发展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品德课程要基于家庭生活实例创设教学情境,因地制宜开展活动教学,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受到教育。
  【案例3】《我自己会整理》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请你们说一说,在生活中,都会整理些什么?
  生1:我会整理书包。
  生2:我会叠被子。
  生3:我会叠衣服。
  生4:我会穿袜子。
  ……
  师:谁愿意上台表演一下怎样穿袜子、穿衣服?(两名学生上台表演)
  师:谁来说一说他们穿得怎样?
  通过学生现场演示和学生间的相互评价,有些本来不会做这些事情的学生,在观看中学会了如何做。这样的教学为学生营造的不仅仅只是学习情境,而是生活场景,很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接下来,我又设计了“当家长的小帮手”活动,在教室里布置相应的情境和物品,然后让学生进行自我服务性劳动,如收拾餐桌,洗碗筷,叠被子等,大部分同学都能完成。再让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道德认识带回到现实生活中去巩固、强化,把感性的内容转化为理性,把外在的要求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行为,使品德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品德课要随时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选取为学生所关注的话题,为课堂教学服务。把实例生活植根于社区、学校和家庭之中,设身处地看教材,大胆创新,将本地资源整合进教材。这样,品德课堂就会变得更加厚实、精彩,更受学生欢迎,品德课堂也就真正成为了开放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学生学习的乐园。
  (作者单位:福建省尤溪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庄严)
其他文献
新课标颁布之后,教育部对小学品德课程教改提出了新的要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编制课程教学方案,这是实现品德课程教学优化的重要方式。  一、《品德与社会》教学意义  小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如何培养小学生个人品德与修养,是教育工作者必须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品德与社会》作为小学文化课程的一部分,具备多方面的教育意义。  1.培养品德。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需从小做起,从儿童开始,持续以恒。”小学教育十
一、领悟编写意图,读“懂”教材  当前教材通常采用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段循环、螺旋上升的编排方式,把第一、二学段的教学内容适当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一阶段的内容既有一定重复,又有新的要求。所以我们必须从整体把握编排体系,理清教材思路,在读懂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围绕知识点组织教学,开展数学活动。  例如,一位教师在执教人教版五年级《可能性》时,整整用了2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摸球游戏、说想法,一直没
口语交际是人们运用口头语言进行交谈、演讲、辩论等的一种言语交际活动。口语交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能力,需要在具体情境中加以培养。所以,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中,应精心创设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觉,让他们饶有兴趣、主动地投入到口语交际训练中,在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一、运用多媒体,再现情境  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像、文字等于一身,为课堂提供了诸多便利。口语交
目的:探讨综合性康复护理在脑瘫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6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均给予常规药物或高压氧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
目的:探讨经食管镜下取出食管异物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68例食管异物患者实施经食管镜下取出异物,围术期给予精心护理,术前给予相关疾病的健康宣教,术后积极治
目的:探讨产前健康教育干预对产后抑郁及社会因素剖宫产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9月~2014年9月接受产检及生产的初孕妇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格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