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由信管专业的发展史为讫点,引出目前高校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现状,并以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信管专业为例,进而提出解决之对策 ,为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之效果。
关键词:信管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信管专业全称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涉及信息学、计算机科学和管理科学领域,属于交叉综合型学科,是隶属于管理学门类下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由原管理信息系统专业、经济信息管理专业、科技信息管理专业等发展合并而来。信管专业的学生要求具备较强的综合实力和比较优势,在社会实践中要“与学管理的比计算机,与学计算机的比管理”,随着我国信息产业化和产业信息化的发展,信管专业的就业渠道日渐丰富起来 ,通常的就业方向应该是各类政府、企业、经济实体、金融机构、IT及有关管理部门。因此,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为满足社会上述大类人才的培养需求,信管专业建立以管理领域应用信息技术为目标的属于管理学门类的信管专业人才模式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信管专业的发展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以下简称信管专业)的前身可以追溯到 20世纪 60年代,目前在发达国家几乎所有高校都开设有此专业。 我国是 1978年率先由人民大学开办了对应的经济信息管理专业,其后其他高校陆续开设了“管理信息系统”专业,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 1998年教育部将相关的5个背景专业整合而成的一个新专业。
经过 20年的发展,目前我国信管专业已建有博士后流动站、博士、硕士、本科等多种办学层次。教育部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尽管有具体规定,但也准许各高校根据自身办学资源和办学定位的不同情况确定自己的培养目标。
我院作为浙江省独立学院之一,对自身培养人才的目标定位就是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办学十年来,该专业在我院一直侧重于管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本研究将以为本专业课程教学体系改革为研究原型,探讨信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希望起到抛砖引玉作用,共同办好该专业。
二、我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我院于2000 年开始招收信管专业第一届本科生,但学生的就业情况却不容乐观。学生毕业后真正能够专业对口、学以致用的人数不到10% 。办学十年来期间也数度停招该专业。虽然我院在国家教育部相关文件基础上,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对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但到目前为止仍有一些问题存在,这主要表现在:
(1)重专业、轻人文。专业课占的比重过大,人文素质课占的比重太小,存在明显的重专业教育,轻人文素质教育的现象。
(2)重理论轻实践。纯理论的课程占的比重过大,实践课程占的比重太小。开设的实践课程与企事业单位中实际运用相差甚远,课程周期短,课时量明显不足;加之学生动手能力不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差,导致实践课程开设成效不大。
(3)重管理轻计算机应用。由于信管专业是一个交叉学科,集系统科学、管理科学、计算机技术于一体,具有单个学科所不具有的优势,但也有可能形成“拼盘”的可能性。一般高校都把信管专业划入管理学院(系),以致经济学和管理学课程开设比重过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课程占的比重相对少,使得管理类的课程几乎都开设了,以至于不少学生误认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就是纯管理学科类专业 。
(4)重必修轻选修。必修课程比重过大,选修课程比重过小,学生无法根据自己的个性和爱好选择课程,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由于所修的两类课程重复率较高,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从而出现部分选修课的缺课率较高。
三、信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之策略
高校对信管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着眼于社会的需要,以满足社会、企业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需求。因此,各高校应重新审视信管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正确定位培养目标。
(1)培养目标定位
信管专业处于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等学科的边缘,它综合应用了这些学科的思想方法而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要准备处理好与相关学科的关系,面向社会需求,结合区域特点,培养出既具有专业知识又具有综合运用能力,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2)课程设置定位
本专业教学内容的设置首先应考虑分析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理顺脉络,科学地制定教学大纲,保证教学的系统性,避免内容的交叉重复与遗漏。
其次是要与时俱进,借鉴国外教学经验,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增加实践性强的内容。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的旧教学模式,加强实践、实习环节。高校可根据学校情况给学生提供计算机软硬件、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分析设计及电子商务等试验环境,使学生在实验的环节中验证、理解、消化理论课程中所学习的知识。
另外可通过建立虚拟企业实验室,充实社会实践环节。我院地处“纺织之都”——绍兴,有柯桥轻纺城这个巨大的人才需求市场。因此,下设的经济管理系根据这一区域优势,建立了相关实验室,让学生进入虚拟企业实验室,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进行企业经营仿真训练,使学生了解企业真实的管理过程。在感悟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的同时 ,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找自身知识体系构建的不完善之处,以便及时弥补。
(3)教学教师定位
由于信管专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需要教师要同时具备胜任理论教学和指导学生实践教学的素质。全面掌握企业实践案例,注重知识的实用性。最显著的特征是能够把专业理论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高效率地指导好学生。可通过校企联合方式 ,教师努力接触企业 ,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才能教学与研究并重,同时重视或强化实践能力,使其自身具有更强的实践应用素质,以此来带动学生的相应素质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陈延寿,关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情报杂志,处2006(8) .
[2] 殷晓永,优化信管专业课程设置 促进创新人才培养[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1).
[3] 倪晓建,大学信息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思考[J]. 中国图书馆学报,1998,24(3):29—34.
关键词:信管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信管专业全称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涉及信息学、计算机科学和管理科学领域,属于交叉综合型学科,是隶属于管理学门类下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由原管理信息系统专业、经济信息管理专业、科技信息管理专业等发展合并而来。信管专业的学生要求具备较强的综合实力和比较优势,在社会实践中要“与学管理的比计算机,与学计算机的比管理”,随着我国信息产业化和产业信息化的发展,信管专业的就业渠道日渐丰富起来 ,通常的就业方向应该是各类政府、企业、经济实体、金融机构、IT及有关管理部门。因此,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为满足社会上述大类人才的培养需求,信管专业建立以管理领域应用信息技术为目标的属于管理学门类的信管专业人才模式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信管专业的发展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以下简称信管专业)的前身可以追溯到 20世纪 60年代,目前在发达国家几乎所有高校都开设有此专业。 我国是 1978年率先由人民大学开办了对应的经济信息管理专业,其后其他高校陆续开设了“管理信息系统”专业,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 1998年教育部将相关的5个背景专业整合而成的一个新专业。
经过 20年的发展,目前我国信管专业已建有博士后流动站、博士、硕士、本科等多种办学层次。教育部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尽管有具体规定,但也准许各高校根据自身办学资源和办学定位的不同情况确定自己的培养目标。
我院作为浙江省独立学院之一,对自身培养人才的目标定位就是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办学十年来,该专业在我院一直侧重于管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本研究将以为本专业课程教学体系改革为研究原型,探讨信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希望起到抛砖引玉作用,共同办好该专业。
二、我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我院于2000 年开始招收信管专业第一届本科生,但学生的就业情况却不容乐观。学生毕业后真正能够专业对口、学以致用的人数不到10% 。办学十年来期间也数度停招该专业。虽然我院在国家教育部相关文件基础上,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对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但到目前为止仍有一些问题存在,这主要表现在:
(1)重专业、轻人文。专业课占的比重过大,人文素质课占的比重太小,存在明显的重专业教育,轻人文素质教育的现象。
(2)重理论轻实践。纯理论的课程占的比重过大,实践课程占的比重太小。开设的实践课程与企事业单位中实际运用相差甚远,课程周期短,课时量明显不足;加之学生动手能力不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差,导致实践课程开设成效不大。
(3)重管理轻计算机应用。由于信管专业是一个交叉学科,集系统科学、管理科学、计算机技术于一体,具有单个学科所不具有的优势,但也有可能形成“拼盘”的可能性。一般高校都把信管专业划入管理学院(系),以致经济学和管理学课程开设比重过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课程占的比重相对少,使得管理类的课程几乎都开设了,以至于不少学生误认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就是纯管理学科类专业 。
(4)重必修轻选修。必修课程比重过大,选修课程比重过小,学生无法根据自己的个性和爱好选择课程,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由于所修的两类课程重复率较高,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从而出现部分选修课的缺课率较高。
三、信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之策略
高校对信管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着眼于社会的需要,以满足社会、企业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需求。因此,各高校应重新审视信管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正确定位培养目标。
(1)培养目标定位
信管专业处于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等学科的边缘,它综合应用了这些学科的思想方法而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要准备处理好与相关学科的关系,面向社会需求,结合区域特点,培养出既具有专业知识又具有综合运用能力,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2)课程设置定位
本专业教学内容的设置首先应考虑分析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理顺脉络,科学地制定教学大纲,保证教学的系统性,避免内容的交叉重复与遗漏。
其次是要与时俱进,借鉴国外教学经验,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增加实践性强的内容。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的旧教学模式,加强实践、实习环节。高校可根据学校情况给学生提供计算机软硬件、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分析设计及电子商务等试验环境,使学生在实验的环节中验证、理解、消化理论课程中所学习的知识。
另外可通过建立虚拟企业实验室,充实社会实践环节。我院地处“纺织之都”——绍兴,有柯桥轻纺城这个巨大的人才需求市场。因此,下设的经济管理系根据这一区域优势,建立了相关实验室,让学生进入虚拟企业实验室,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进行企业经营仿真训练,使学生了解企业真实的管理过程。在感悟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的同时 ,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找自身知识体系构建的不完善之处,以便及时弥补。
(3)教学教师定位
由于信管专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需要教师要同时具备胜任理论教学和指导学生实践教学的素质。全面掌握企业实践案例,注重知识的实用性。最显著的特征是能够把专业理论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高效率地指导好学生。可通过校企联合方式 ,教师努力接触企业 ,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才能教学与研究并重,同时重视或强化实践能力,使其自身具有更强的实践应用素质,以此来带动学生的相应素质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陈延寿,关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情报杂志,处2006(8) .
[2] 殷晓永,优化信管专业课程设置 促进创新人才培养[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1).
[3] 倪晓建,大学信息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思考[J]. 中国图书馆学报,1998,24(3):2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