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与对策

来源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73897736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潮已席卷中国大地,高校共青团应该顺势而为,取得改革的成功。但是,在当前,高校共青团改革仍面临许多障碍,有来自认识上的、思想上的、组织上的、制度上的,也有來自行为上的。本研究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分析高校共青团改革攻坚的难题,探求可行的对策与路径,以期为推进高校共青团的改革、实现职业院校健康发展提供动力。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改革;对策
  中图分类号:D2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8)08-0145-04
  一、共青团改革是新时代发展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新形势下,党的群团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改进提高,不能停滞不前。要把群团组织建设得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坚强有力。”(习近平,2015年)。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共青团建设和青年发展,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导、推动和审定了《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中央团校改革方案》以及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青年发展规划;多次在重大会议、报告、节日场合中论述青年的价值与作用;多次召开青年座谈会,与青年面对面畅谈对话、交流思想,以示重视;多次回信青年,鼓励他们筑梦奉献、锤炼本领、不负韶华。这些都足见党和国家对共青团建设的重视及殷切期待,把对青年学生的关怀和培养提到了历史新高度。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回顾中国共青团近百年的历史,无论是革命年代、建设时期、改革阶段,还是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广大团员青年都是新思潮的引领者、社会建设的生力军和开拓前行的先锋队。时代造就青年,青年影响时代。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工程。共青团作为唯一在《党章》中明确与“母党”关系的群团组织理应自觉加入这个大改革、大建设的格局中,坚定跟党走的信念,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改革实践中成为群团组织的标杆,“走在改革前列”(高凯,2017年),不负青春、不负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贺军科同志多次强调,学校是共青团工作的关键领域,学校共青团是全团的命脉,在共青团组织体系中处于基础性、战略性、源头性地位,而高校共青团又处于学校共青团系统的“高位”,具有其他团组织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和鲜明特征,他们思想觉悟高、知识储备宽、综合素质强、群集力量大、创新活力突出、响应行动迅速。凭借这些优势,高校共青团在党的领导下,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尤其是近些年来,高校共青团锐意改革,坚持创新,取得了显著进步。我们看到,如今的团组织“站起来”“动起来”了,团活动“活起来”“亮起来”了,团制度“新起来”“落下去”了,团研究“多起来”“火起来”了。然而,我们不能满足和止步于当前的成绩,要立足新时代,把握共青团发展规律,研究高校青年团员新特点,对准关键问题,探寻破解对策,从而更好地发挥高校共青团的引领示范作用。
  本研究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分析高校共青团改革攻坚的难题,试图提出可行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推动高校共青团全面改革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问题与难点
  (一)对共青团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够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中国共产党的得力助手和强大后备军,其在思想上、组织上、制度上受党的直接领导和作用。而在高校组织机构设置中,团委都是单独设立,且在党委领导下开展各项工作,这从制度上确立和保障了共青团的重要地位。但在一些高校,共青团“不受待见”、存在感缺失;共青团建设也悄无声息,没有作为,其“思想育人”“组织育人”的功能不断减退。这与高校包括各级团组织自身对共青团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不到位有直接关系。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高校共青团建设是高校整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思想建设的基础和关键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力量。搞好共青团建设,就拥有了思想力量的“绝大多数”,也就抓住了思想教育的主体,占领了意识形态教育的主场。育人先育心,高校共青团应该是打开“心”的钥匙,开启“心”的窗口。
  (二)共青团职能发挥失衡
  共青团的“三性”——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决定共青团的“四职能”,即思想政治引领、组织规范、素质提升、实践服务。其中,政治性是共青团的本质属性,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引领”是共青团组织发挥作用的关键、核心,而“组织规范”是基础、保障,“素质提升”是目标、追寻,“实践服务”是重要载体和活动形式。但是当前,一些高校共青团仍存在自身定位模糊、职能认知片面、作用发挥不强的问题,也就是对“我是谁”“有何用”“怎么做”这三个根本性问题不清楚,经常出现把政治工作干成简单的事务性工作、“思想教育边缘化”“活动中心化”“作用主体位移”等问题,活动热热闹闹,思想教育三言两语,以至于陷入以为开展活动就是落实了精神、领会了思想这样的误区,过度的娱乐掩盖了主旋律思想。
  (三)共青团工作开展得不理想
  我们知道,“思想引领、素质拓展、权益维护、组织提升”是高校共青团的四项基本工作任务,且团中央通过通知、文件、政策制定等形式对各项工作任务的开展及落实给予了精准对接指导和规范监督。但从现实来看,共青团的工作并未全面铺开,做实做细。一方面表现为工作格局失调,如“权益维护”这项工作仍是共青团的短板,很多高校共青团内并未设立维权的机构,没有受理维权事件的工作人员;有些“维权会”形同虚设,上不告知,下不知晓,无法回应和满足青年诉求。显然,对“权益维护”的理解不够、义务的履行度不高、问题解决的有效性不够仍是高校共青团特别是高职院校共青团必须要正视和攻克的难题。还有,“组织提升”内力不足,主要依赖自上而下的拉力,而自下而上的动力严重不足,基层团组织首创精神和活力不够。另一方面,团活动多为“部分人”的活动、“圈子活动”。如某些全员性的团活动却要规定参加人员、限定参与人数,人为地将其他青年学生排除在外,无疑破坏了共青团的群众性,影响了共青团的辐射力。   (四)团学关系松散
  群众性是共青团的基本特征,这一“群众性”一词双关,既代表共青团这个组织的属性,即群众组织,更蕴含着这个组织的宗旨:代表着广大青年学生的根本利益,为广大青年学生服务、谋福祉。这从根本上要求高校共青团工作必须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的思路,将争取青年学生之心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但一些高校共青团开展工作不动脑子,不研究青年特点,不理会青年需求,不倾听青年建议,活动虽多,但入心入脑的精品少,共青团自身的魅力和吸引力也消失殆尽,而这不仅消费了青年的热情和期待,甚至引发学生反感,团学关系渐行渐远。事实证明,脱离青年学生开展的工作是不对路的,没有生命力的,更是危险的。
  (五)团制度建设“一头热”
  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对共青团建设和改革倾心尽力。团中央把握时代特征,尊重客观规律,深入实际调查,修订并出台了一系列共青团制度、改革方案和活动指南,取得了阶段性的、显著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成果。然而,制度建设没有终点,不仅需要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也需要自下而上的基层实践经验和创新成果,从而推进共青团制度双向深度融合、不断完善。遗憾的是,当前仍长期存在着上热下冷的问题,基层团组织深入实际、潜心研究的自觉性、能动性不够,具有可信度和有效度的成果寥寥无几。此外,各项制度、方案等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囫囵吞枣、蜻蜓点水的形式主义倾向:以会议落实会议,重形式、走过场,有的高校共青团甚至存在把上级文件名头一改就是校本文件的敷衍行径。
  (六)网上团建“低回声”
  目前很多高校共青团都建立了“青年之声”微信公众号,并时时发布团学动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如微广播、新闻周刊、应节应景小知识、心灵鸡汤等,传播着信息,传递着智慧,传送着温暖。但深入其内部却发现,一些微信的点击率、留言评论“低回声”,“只见青团发声,不见青年回声”的尴尬和无奈普遍存在。如何扭转这种局面,将“青年之声”做成青年学生“舌尖上的美味”“指尖上的舞者”,需要下一番工夫。
  三、对策与建议
  (一)找准定位,提高认识
  只有认识上到位,才会有行动上的自觉。要加强高校共青团改革工作,使共青团工作发挥应有的作用,就要了解共青团,走进共青团。这就需要:(1)高校要统筹全局,深刻认识共青团在人才培养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树立“大思政格局”意识,深刻领会新时代高校共青团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把团建团改纳入“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这一高校育人整体规划中,且给予人、财、物、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学校党委要成为共青团的主心骨和坚强后盾,抓党建带团建,使党建团建形成一条线、一盘棋。(2)高校共青团自身要认清角色,在理论上找到立足点,在实践中找到生长点,在改革中抓住创新点,在考验中坚定使命感;要主动担当,组织广大团学干部认真学习和宣传团思想、团精神、团文件、团方案,切实结合学情,细化落实,扎实工作;要善于、勤于在大思政格局中发挥自身优势,彰显共青团价值,做到有形有效,有为有位。
  (二)主抓核心,紧扣“五环”
  高校共青团要全面认清并把握自身的职能,明确“思政引领”“组织规范”“素质提升”“实践服务”的地位和关系,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是共青团的主责主业,必须始终坚持主抓“思政引领”这一核心要素,确保一切形式的活动都要围绕这一核心,并服从、服务于这一核心,在构建“大思政”格局中发挥生力军作用。扎扎实实开展工作,坚决纠正“活动中心论”“泛活动化”“活动娱乐化”的倾向,充分调动和发挥高校共青团的“政治吸引力”“思想影响力”“组织号召力”“文化感染力”“服务辐射力”这“五环”之力,努力实现共青团育人目标。
  (三)加强机构改革,完善体制建设
  依据共青团“思想引领、素质拓展、权益维护、组织提升”这四项工作任务,建立健全共青团内部各组织机构,专人专管,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根据工作职能广泛而深入地开展工作,并且做到工作开展有主题、有思想,工作过程有记录、有反思,工作结果有实效、有反馈,工作活动有延伸、有累积。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断加强团制度建设,增强政策保证。如建立各级团组织对相关制度、规定落实情况的监督和检查制度,进一步完善团学干部选拔标准、考评考核制度,指定青年教师嵌入團学工作的相关规定要求。当然,高校共青团除了围绕上级团组织“公转”外,还要注重激发基层团组织的内生动力,完成“自转”,形成精品,创出品牌。补齐短板,加强权益维护工作力度,对当下青年学生关心关注的学习创业、实习就业、兼职打工、校园贷、传销、直播、快手、网红等突出敏感问题进行引导及警示教育。
  (四)增强团干部内功,激发队伍活力
  高校共青团是上有高度,下接地气的组织,其中,团学干部是共青团的主干力量,他们的形象直接影响着共青团的形象,他们的思想状态、素质结构、业务水平直接关系到共青团的健康发展。因此,要重视这支重要的思想力量的观念革新、内功修炼、内涵建设。一方面,团学干部要增强自学自悟能力,要原原本本、认认真真地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习近平青年工作思想理论、团史、团章等,夯实理论功底。只有了解共青团,才能走近共青团、把握共青团、发展共青团,做好共青团工作。要结合实际学,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另一方面,制定和实施纵向一体的团学干部素质培训和提升计划,创造条件,加强高校各级共青团团学干部间的横向交流合作。要努力锻造一支政治坚定、思想进步、知识丰富、业务精湛、群众基础扎实、极富有亲和力的团学干部队伍。
  (五)搭桥筑路,增强团内外联动协同
  高校共青团是高校组织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一环。但很多工作不是、也不能仅靠共青团一方单打独斗来完成,需要团组织主动出击,与学校其他部门、团组织内上下级、某些专业机构和团体等建立互动、互学、互帮的机制,以推动共青团工作向纵深发展。(1)联合教务处、学生处、信息中心、招生就业等部门,团教协作,将“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向更加科学、合理、规范的方向推进;(2)打通共青团系统内的“任督二脉”,不仅校内团组织上下联动畅通,而且要与上级团组织、兄弟院校团组织加强联系,实现资源共享;(3)善于借助共青团专业化交流平台,发挥高校共青团自身优势,积极参加共青团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厚植团文化,推动共青团工作繁荣发展。   (六)进驻青年内心,做实线上共青团工作
  现在的高校学生都是“95后”,俗称新新人类,他们生活在自媒体、新媒介时代,过去的广播、电视、报纸、书信在他们眼里已成“老古董”,手机、网络、微信这些“新玩家”才是他们的最爱。高校共青团要掌握时代新特征,研究学生的新特点,把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坚持“三贴近”,利用好“青年之声”这一媒介,抓好网上共青团建设。鼓励有志趣的青年学生积极参与到青年之声平台建设中,发动广大青年学生或每天编辑一条信息、或整理一条新闻、或上传一个影像并追踪自己作品动态,实现网上网下互动;共青团要善于将线下优秀作品移到线上共享,关注并帮助解决青年学生遇到的困难,把“青年之声”做成占据青年视域、心域,成为听青年心、解青年忧、助青年成长的平台。
  (七)以评促建,形成评-改-建开放回路
  考核评价有利于激发共青团员工作的积极性,是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重要一环。在考核评价中要端正政绩观,不能以开展活动数量的多少作为唯一指标,而是要回归共青团宗旨——关注广大青年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将活动的有效价值作为重要标准,即把活动的覆盖率、效果、影响力、学生的满意度纳入考核评价体系中,真正把青年学生当作评价主体。另外,考评应当是人性的、动态的、持续的、有效的,只谈数量、不谈质量、空谈实效、结果无效是共青团核评工作的大忌。
  参考文献:
  〔1〕李月发,陈雪斌,陈川.学校“党建带团建”的工作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03).
  〔2〕高凯.分层精准多维—高校共青团供给侧改革的思考[J].中国共青团,2017,(05).
  〔3〕傅振邦.纵深推进团学改革,着力培养时代新人——2018年学校共青团工作报告[J].高校共青团研究,2018,(01).
  〔4〕王亚青.高职院校大学生团员意识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7,(03).
  〔5〕李宁蔚.高校党团联动机制的建设与优化的研究[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
  〔6〕于晓欢,李琳.关于加强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的几点思考[J].华章,2011,(14).
  〔7〕邓海军,赖辉.开展网络团建的实践与思考——以广州增城“大学生村官网络团委”为例[J].青年探索,2010,(04).
  〔8〕黄洪基,沈黎,田保传.上海党建带团建工作现状调研(下)[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04).
  〔9〕江洪.共青团理论体系架构与研究方法论探析[A].科学发展观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五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9)[C],2009.
  〔10〕朱雄君.网络时代的共青团工作:挑战、机遇及其应对[A].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六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0)[C],2010.
  〔11〕张禹文.新时期党领导下的湖南青少年组织建设问题与对策[D].湖南师范大学,2011.
  〔12〕廖保华.组织设计理论视野下高校共青团工作运行机制创新的研究[D].湘潭大学,2010.
  〔13〕侯红.改革开放进程中蓬勃发展的河南共青团[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发展研究报告——第四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會优秀论文集(2008)[C],2008.
  〔14〕章建,秦广龙,刘梅.高校基层团组织工作现状调查分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S1).
  〔15〕汪鸿雁.积极应对新媒体挑战 深入开展网络时代青少年与共青团工作研究(代序)[A].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六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0)[C],2010.
  〔16〕秦玉学.“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共青团工作创新研究[D].山东大学,2012.
  (责任编辑 徐阳)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8)08-0045-01  李俊义君作《草原金枝:元朝鲁国大长公主祥哥剌吉研究》(以下简称《草原金枝》),请予为序。予既不获辞,复念俊义君为学之辛苦坚决,爰就披览所思数端,聊陈管见,以塞责焉。  从材料收集言,《草原金枝》堪称周备。举凡有关之骈散文、诗词歌赋、书法绘画、典籍文物以及金石印铭、碑碣器用等,均笼而有之,萃于一编。
期刊
摘 要:2016年以来,台海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和平发展成果遭到破坏,两岸同胞利益受到损害,两岸关系面临严峻的挑战。如何破解两岸关系发展难题,迫切地摆在我党面前。党的十九大报告紧密结合十八大以来对台工作实践,深刻总结了过去5年对台工作取得的新进展,全面回应了各方对台工作的关切,从国家总体战略布局谋划对台工作,推进祖国统一进程,做出了重大战略部署,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对台工作的大政方针策略。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期刊栏目是期刊的基本单元,打造名刊或特色期刊离不开特色栏目建设。但是,栏目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多种主客观条件,比如学术资源、编辑水平、期刊影响力、栏目的可持续性、栏目结构等。期刊栏目并不是无序的学术容器,而是有其结构内涵的。栏目结构是栏目功能得以发挥的重要基础,良好的栏目结构才能使栏目丰满、特色鲜明,也更能彰显栏目的学术价值。要优化栏目结构,就要把握好栏目的两个维度--纵向维度与横向维度。不同
期刊
摘 要: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音乐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内在品质及能力的培养,注重所培养的能力及品质能够提升自我,适应时代的发展。作为教师也要不断进行反思,针对学生个性与能力的不同,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与课堂设计,要将核心素养始终贯穿于音乐教育教学之中,不断融入升级,力求通过音乐教育有效培养更全面的人才。   关键词:核心素养;音乐教育;青少年宫;审美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
期刊
摘 要: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革命及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改变了城市的空间竞争秩序。"竞争力导向"城市发展战略研究旨在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为城市提供持续发展动力。本文以合肥市为例,在建立影响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以及计算模型的基础上,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比合肥市与周边竞争省会城市的城市竞争力,并提出了城市竞争力提升基本战略途径与整体战略规划。  关键词:竞争力导向;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方法;合肥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随着中国社会的日益现代化,传统节日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逐渐被淡化,节日的内涵也正在不断被忽略。因此有必要唤起民众对传统节日所蕴藏的文化内涵及历史意义的高度自覺和自信,使传统节日再次奔涌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长河。中国的传统节日经过历史的过滤已经有着极强的人文内涵,充满着触动人心灵的力量,发掘这些价值正是重振传统节日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中国传统节日;中韩节日观;保护与传承  中图分类号:G1
期刊
摘 要:教学评估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形成性评估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起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动态评估是一种有效的评估手段,以评估过程中评估者的介入和评估者-学生之间的互动为模式,以探索和发现学生潜在发展能力为目的。在大学英语形成性评估体系中,引入动态评估可以使形成性评估的重要作用得以发挥,能够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师生互动合作,学评相结合,促进教学改革。  关键词:大学英语;形成性评估;动
期刊
摘 要:“快乐”在《尼可马克伦理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物理学向伦理学过渡的关键,也是亚里士多德伦理学思想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点。快乐本身并不能被看作是善,它只是评判善的一个指标。快乐完善着不受阻碍的实现活动,并且不来源于生成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同种类的快乐,我们应优先考虑纯粹快乐。当面临两种纯粹快乐时,沉思的快乐因更符合善的德性,从而更值得我们追求,它使人的自由理性得以舒展。但事实上,纯
期刊
摘 要:唐·德里罗的小说一直以来都对生态环境保持着较高的关注度,他的《大都会》则更明显地将焦点聚集于精神生态的领域。故事模仿了《尤利西斯》的叙事结构,讲述了主人公埃里克为了解决失眠的问题,在一天内乘坐豪华轿车穿过整个城市到达儿时的理发店的所见所闻。而这段旅程也仿佛一场精神失衡与回归之旅,作者一边揭示以埃里克为代表的后现代人种种的精神困扰,一边以“自我救赎”的方式帮助埃里克找到精神失衡的原因并逐渐回
期刊
摘 要: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如何扩大这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衢州的城市文化底蕴深厚,本文以衢州为例,将城市文化与节气文化相结合,分析城市文化下的二十四节气文化活动设计,研究节气文化传承形式,以便为十四节气文化的传播发展提供一些可行性发展建议。  关键词:城市文化;二十四节气;衢州;文化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K8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