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学科分类教学的思考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may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语文教材教法,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和教师都有自己的一套做法,一般情况下还是以讲授教科书上的课文为主,这对于实现语文教学目标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学校往往对语文学科的知识点没有清晰的概念,无从下手。也许可以将语文学科的知识体系分类来进行教学,于是笔者大胆做如下思考。
  一、结合实际,明晰分类教学的背景
  按照江苏省现行的高考方案,高二学业水平测试结束以后,学校为了保证高考语、数、外三门学科的教学,课时上会有所调整,尤其是语文学科,文科班的语文课时有的甚至超过高一两个班的课时量。2016年可能施行新高考方案,英语可能一年两考,作为等级要求,姑且不论英语学科地位是否降低,但随之而来的肯定是语文和数学学科教学的再加强,因为到了高三,几乎主攻这两门学科了。从高考方案到学校教学活动的安排,即使能做到一名语文教师教一个班,课时量也都是超过规定的,以如此大的工作量来完成系统庞大的语文学科教学和复习,效果一定是不理想的。比如高三的作文教学,在现行高考方案下,高三语文教学忙于一轮一轮的基础知识巩固复习,很少有时间进行写作训练。而且每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实际上都有自己的专长,要让他们把语文学科所有层面的知识点跟学生讲透可能也有难度。
  从学生层面来看,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实际上还是为了高考,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其人文性的特征。高一、高二的教学基本还是按照教材规定篇目按部就班地进行课文讲授,学科知识点不明晰,学生经常不知道该掌握什么。所以我们也经常看到学生在语文学习上没有问题可问。到了高三,必修1~5的教学完成,至于选修教材,很多学校基本是选几篇意思意思,然后进行全面复习,这个时候语文学科的备考知识点显现了,字音字形、语言运用、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以及名著、文学常识等。高三学生的一致感受就是高三一年胜过高一、高二两年,终于知道语文学科要掌握哪些知识点了。
  从以上两个方面可以看出,语文学科分类教学的必要性已经越来越凸显,需要我们做出大胆的尝试。
  二、目标细化,重视语文学科分类教学
  高中语文学科分类教学不能等同于大学中文系的课程设置。教学目标必须紧紧围绕高中课程标准,按照高考考试说明的要求,兼顾选修课程的灵活性,完成语文教学。
  1明确语文教学知识点
  高中语文分类教学有利于明确语文学科的知识点,让学生有知识分类整理的意识和技能。当然,这首先要求教师要有知识点意识,认真研读教材,善于将教材中的知识进行分类。其实每册教材对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点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并进行了整理,教师可以此为指导方向,开展教学。
  其次,教师应该立足课堂教学。每一堂课都应该有一个传授知识点的具体目标,并且要让学生明白这节课就是要掌握这个知识点。分类教学能更好地细化语文学科的这些知识结构,比如文言文阅读,对于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120个实词,这一堂课我们就重点掌握课文中出现的三个实词。目标细化,就更明确,学生学习也会更主动,更有成就感。
  2优化语文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是为教学有效开展提供的素材等各种可被利用的条件,通常包括教材、案例、影视、图片、课件等,也包括教师资源、教具、基础设施等。语文学科分类教学首先能有效利用教材资源,优化教材内容,分门别类进行知识点讲授,真正使教师用好教材,用活教材,达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其次,语文学科分类教学更能很好利用教师资源,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发挥教师特长。比如让擅长写作的教师专门教作文课,由于定位小,研究更深入,即使同时兼任几个班级作文,也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变革课堂教学模式
  如今不少普通高中都开设了校本选修课,比较有实力的高中走得更远,高中生可以走班上课。不管什么形式,其实就是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语文学科分类教学能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古诗赏析、现代文阅读、写作等形式多样的课堂专题教学能吸引学生注意力,也有利于教师深入进行专题研究,最终取得教学业绩的突破。
  三、优化资源,制定分类教学的措施
  语文学科分类教学目前还没有现成的经验,但是勇敢的探索者总是会有所收获,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1鼓励教师研究教材,进行知识点分类
  进行学科分类教学,首先要对教材进行研究。上文提到,教师必须要学会把教材知识点进行分类,这是进行分类教学的关键。虽然高中所有学科都有知识分类的说法,但有的学科有一定的延续性,并不适合进行分类独立教学。就语文学科而言,过早的分类教学也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经过九年义务教育的语文教学,语文学科的知识延续性也变得不那么重要,高一的学生去参加高考,不见得就不能拿高分。所以高中语文知识点是适合分类教学的,可以认真研究教材和考纲,合理分类,各个击破,实现语文学科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2采用选修课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语文分类教学也应该循序渐进,高一作为起始年级,主要任务在于初高中学习的衔接。可以尝试在高一年级先把一些知识类别以选修课的模式来学习。比如说诗歌鉴赏、名著阅读、写作等,可以由专任的教师教学,不但可以强化语文知识点,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具体做法可以是把每个班级每周的语文课拿出两节课,专门让一名教师来讲授,既不减少语文教学总课时量,也不减少教学内容,但灵活的形式会收到良好效果。
  3课程分类展开,确立教学目标
  进入高二,语文教学大纲要求的必修1~5基本完成。尤其是高二下学期,学测科目结束之后,语文学科分类教学可以逐步展开。这个时期应该精心安排,要做到分类合理,教师配置合理,课时量分配合理。高二学生比较叛逆,学习处于一种倦怠期,教学目标的设置要小而精。分类教学把完整的一门学科分解成很多知识层级,更适合明确各类知识的细化目标。高二语文教师在进行分类教学时,学校和语文教研组可以给每个班级安排固定的语文教师,负责语文学科综合把关,大部分的知识类别都可以分解给其他语文教师来教授。在总课时量和教师课务量不变的前提下,最大化优化教学资源,强化集体备课,共同提高学生语文成绩,为进入高三做准备。   4全面推进分类教学,兼顾学科完整性
  进入高三,高考目标越来越清晰,知识体系也更加明确。在认真研读语文学科考试说明的基础上,参照历年高考试卷,可以很容易地将语文学科复习迎考的知识点进行分类。如果一名教师能把历年高考关于此知识点的知识都研究透,可以说他在这个知识点上就是本校的“专家”。但是,我们平常的做法是大家来分享这个老师的备课成果,带到自己所教的班级教授。其实,这里面有很大问题,备课者和授课者不是一人,自然不能把知识点讲透,让学生明白。所以我们为何不直接让主备这个知识点的教师直接进入不同班级来讲授呢?这就是高三全面推进分类教学的必要性。高三的知识点之间可以说既有联系,又可以独立成章。语文教师很辛苦,也很认真,分工合作,把高考题型研究得很好了,但学生掌握得并没有那么理想,分类教学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另外,每次模拟考试后,语文教师都应该注意研究每个学生的单题小分,找准学生哪个知识点欠缺。分类教学能更好地进行这方面的分析研究,并能很快做出对策。
  当然,分类教学并不否定语文的学科完整性,我们不是要求高中就像大学中文系一样把母语知识分为很多门功课,只是按照高中语文学科教学大纲把语文知识划分成不同的知识点。所以在进行高三总复习时,仍然要讲究分类教学的教师整体配合,兼顾语文学科的完整性,针对每一个学生不同知识点的薄弱环节来加强复习,这样,语文学科整体成绩自然能够得到提高。
  5加强教学管理,完成教学目标
  语文学科实施分类教学不是几个语文教师就能完成的,必须有学校甚至教育局、教科院领导的支持,尤其是学校教务处在课务安排上的合理调整。因而,这其实也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只有加强教学管理,合理安排师资才能实现。另外,分类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那么对教师的考评指标也要随着变化,语文学科成绩的提高,离不开分类知识点负责教师,要把教学目标细化,责任到人,这就需要教研组层面有合理机制。
  四、科学分析,确立分类教学评价体系
  任何教育教学改革,都离不开教育教学评价,评价的基本标准也永远离不开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益。语文学科试行分类教学需要注重以下评价体系。
  1学生成绩分类评价
  现行高考招生制度,是综合看一名学生的高考总分,这里面应该有不同学科之间的配合,哪一门课太薄弱都不行。语文学科要进行分类教学,也是同样需要集体配合。分类教学对学生语文成绩考评会更细致、更科学。语基全拿分,古诗文不放松,现代文少丢分,作文争取高分。每一个环节都有负责教师,几个教师负责一个学生,学生成绩自然能提高。
  2教师教学效果评价
  分类教学实施之后,不是对个体语文教师的要求降低了,如果细化了知识指标,其实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负责讲授诗歌鉴赏的教师,就必须对这个知识点认真研究。所教班级语文成绩如果能具体分析到点,那么诗歌鉴赏得分较低导致整体语文成绩下滑,这个语文教师是有责任的。如此的细化考核目标,更利于对教师的管理和考评。
  3教研组综合评价
  实施分类教学,教师还需要兼顾整体学科进步,因此备课组、教研组的职权和职责就更清晰。备课组要合理分配知识点和教师,根据年级特点,团结协作,整体提高语文成绩。教研组有责任全面负责整个学校语文学科的结构优化,知识分类,更可以上升到教育科研的层面进行评价。
  高中语文学科分类教学也许还只是一个构想,具体实施还需要更深入的调研和试验,但是我们相信,这也许是语文这门学科未来改革的方向。随着母语教学越来越受重视,语文学科将更加注重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进一步强化公民素养以及民族自豪感,这些都需要我们进行有效分类教学。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第四中学校(215003)
其他文献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应用新型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探索成为了众多学科共同的课题。就高中语文教学来讲,在“互联网+”的时代,需要有效地应用好网络信息技术,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和能力,为他们将来的学习与发展打好基础。其中翻转课堂就是这样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下面就以《雷雨》为例谈谈翻转课堂的应用方法。  一、观看视频,了解《雷雨》的脉络  教师需要有效地应用网
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绝大部分教师依旧按照段落划分、层次讲解以及人物形象分析等单一的讲解模式进行授课,这种较封闭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理念导致小说教学不仅不能依照阅读教学的要求对学生的鉴赏能力进行有效培养,甚至还会造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丧失。针对上述现状,对教师来说,应适时做出一番改变。  一、探讨交流,了解人物形象  教师要充分重视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并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在具体的高中小说教
古人云:“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可见只有三者并用,读书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而朗读就是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是一个将无声的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过程。可是,在高考的压力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在“文”上花的时间比较多,而忽略了对学生“语”的培养,尤以忽略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本朗读为甚。  然而在我们的高中校园里,学生学了十年的语文,可是绝大多数人竟然不会“读书”。一篇美文被读
核心素养是指与学习相关的能力和品格。而审美能力作为核心素养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可以说,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教师要格外注重对这部分能力的培养。教师在开展审美教育的过程中,要明确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什么,自己可以选择哪些内容进行教学,如何结合教材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教育。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  审美教育也叫美感教育,需要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
当前的中职语文教学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学生的素质下降,学习习惯较差,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式模式化。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应当以学生为主体,考虑学生的情感需求和个体差异,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人文关怀,让语文课堂充满“人情味”。  一、树立民族认同感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文化也在全球化。处在多元化的文化环境中,很多学生对民族文化开始淡漠甚至遗忘。中职语文教学应当承担起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树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