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的整合应用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bola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地理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整合的过程中,现代信息技术是一种手段和工具,是地理学习过程中的一个载体,将两者有效地整合应用起来,能够培养学生的能力,更好地提高地理成绩和素养。
  一、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整合的意义
  1.两者的整合是响应素质教育的需求
  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工具一般都是教科书、地图、模型等比较呆板的教具。这样的工具使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不能直观地将地理知识传递给学生,也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听课效果不好。[1]在这样恶性循环的过程中,初中地理教学一直不见起色,更没有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其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教学目的。而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如多媒体、网络、视频等资源,可以形象地将世界的风景、地貌展现给学生,激发其好奇心和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是响应素质教育的需要。让学生不再简单、机械地对知识进行记忆,而是在活跃的氛围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现代教育体制下,应该在强调提高学生成绩的同时,多关注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在学校教学的环境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当前的社会相适应。
  2.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地理学科的学习形象生动
  地理教学由于涉及的内容比较复杂抽象,学生在接触地理时往往因为没有身临其境的感悟而不能够理解地理知识的原理,在头脑中无法建立起地理的三维知识网络,使得地理学习十分艰难。信息技术可以通过一系列图像、动画、声音的方式,将地理事物展现在课堂中,将涉及地理方面的时间、空间信息进行整合,使学生能够更快地接受地理学习。信息技术应用于地理教学中,能够帮助教师改革教学方式,用新颖的方法使地理学习不再枯燥无味。学生在通过信息技术创设的形象的教学环境中兴致盎然地学习,这是我们都希望看到的景象。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1.利用信息技术查询地理问题
  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一般会口头或书面留给学生一些课后问题,引导学生根据问题做好地理课程的预习和复习,而学生一般比较不情愿地接受这种方式,在学习中处于被动的地位。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教师教授地理的方法也在逐步革新之中。例如通过制作幻灯片,将知识和问题设置在其中,图文并茂,使学生兴致勃勃地完成课程的学习后再回答问题。对于不明白的地方,还可以通过BBS平台反馈给教师,让远程教学成为一种必要的补充手段,实现家校及师生间无障碍的交流。[2]
  2.通过多媒体资源营造探究氛围
  营造探究氛围,培养对问题的探究思维和探究能力,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要求,让学生既学习了地理知识,又提高了自身的素质能力。在地理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能够帮助教师使用多种新颖的手段营造探究氛围,不再受到教学设备落后等硬件设施的限制。如讲授关于各国的旅游景点时,教师可与学生一起通过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并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任务分配,最后以小组的形式对旅游景点的相关知识进行收集和归纳。[3]这种方式既能培养学生自主搜集资料的能力,又在小组配合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其团队合作的意识。这些优势只有在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相整合的前提下才会产生,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所不能独立完成的。
  3.利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实现师生互动
  师生进行交流、沟通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通过交谈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学生也在与教师的对话中感受到教师的温暖,双方的距离明显拉近。现代信息技术为师生的互动交流提供了便捷的平台。例如在学习新课之前,教师给学生布置利用网络查找相关知识的任务,并用Authorware设计交互式练习,通过网络平台传递一些知识资源或解答学生的问题,掌握学生学习的进度,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学生因为对新的学习工具比较新奇而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
  综上所述,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既能够解决一些地理事物抽象、不具体,使教学难度加大的问题,又能够寓乐于学,让学生在接触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思维和探究精神。将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相整合的做法是时代的产物,也体现出巨大的优势,应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帮助学生实现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康文英,赵荣静.小议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J].成长之路,2009(16):83.
  [2]杨海全.因“地”制宜话整合[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63.
  [3]钱明霞.现代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整合的实践探索[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6):46-47.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主渠道。教师要在传授知识、开发学生智力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必须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一、改变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使学生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灵活的思维与创新活动密切相关。因此,创新的教学过程应致力于使学生在课堂上自始至终处于积极主动、互相启发、的状态,以学生的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兴趣,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心,特别是数学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在教学实践中,本人深深体会到,有情感态度的教学活动,体现数学的趣味美、对称美、简单美、和谐美,介绍数学家的故事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会起到意想不
数学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缜密的思维过程,整个数学学习的核心就是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思维要得到全面的发展,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是关键.初中数学的学习,开始注重方法与思想的训练,数学思想在不断地深入学生的数学学习中.  数形结合思想是贯穿整个中学数学学习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数”包括数字关系与数量关系,“形”指直观的几何图形,我们所学习的任何一种数量关系都以几何图形为背景,都可以转化为直观的图形来解决问题
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美术课除了教会学生一定的绘画技巧以外,重在培养他们的审美素养,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所以,教学的内容也加大了对欣赏教学的力度,目的是在欣赏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让他们养成一个懂得欣赏美、鉴赏美、创造美的好习惯,成为一个具有气质美的人才。  一、初中美术欣赏教学的意义  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认识美术、认识美,加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从而对美
中等职业教育在教育改革的潮流中面临着新的问题: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科学技术发展迅猛,中等职业教育如何让学生真正适应社会的需要,而不仅仅是给予学生一纸文凭,是值得每一位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