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克塞县是一个以哈萨克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县。这里的教育也与牧区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并保留着牧区的一些特点。每年的接羔、抓绒、剪羊毛、迁移草场等牧忙季节,牧民家的大人们都要到“羊房子”进行繁忙的生产劳动,把正在上学的孩子留在家里或托付给亲戚,短则一、二十天,长则半年。这样短暂的、断断续续的留守对孩子的生活、学习、心理、成长等都有很大的影响。这些留守孩子的家庭教育多数处于断续的缺失或空白状态,解决好这些留守少年儿童的教育、生活和发展问题,成为加强和改进牧区未成年人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
近年来,阿克塞中学不断力口强寄宿制学校建设,成立留守儿童之家。2009年结合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县中学生活服务楼,集学生住宿、餐饮、学习、娱乐于一体。
在牧忙季节,留守儿童到学校住宿,同时在食堂吃饭,学校为寄宿的留守儿童配备了生活老师,从生活、学习、娱乐、心理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关爱和呵护,实行全过程管理,全方位监护。留守儿童之家的成立让孩子们感到了家一样的温暖,让他们在温馨、愉悦的环境中健康、快乐的生活、学习,同时解决了牧民家长的后顾之忧。
在关注留守儿童的物质生活的同时,我校更关注他们的精神生活。留守儿童因缺乏父母的关爱与交流,常常自我封闭,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我校积极筹措资金,精心设计,现已建成面向全体师生的“心灵小屋”心理健康咨询室,分别是音乐、阅览放松室,2间个体辅导室,心理宣泄室,小型团体辅导室(能容纳20人),配备了专业的心理健康咨询教师。牧忙季节,学校积极组织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辅导,学校还设置了学生心理信箱,使学生把一些不愿直接与老师交流的问题通过信件投入心理信箱,由心理教师解决。同时,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资源,开设心灵驿站,不断建立沟通心灵的绿色通道。帮助他们坦然面对成长的烦恼,克服孤僻、胆怯、冷淡等心理。为了使教育能做到有的放矢,我校还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在新学期学生报到注册时各班主任将父母上“羊房子”的情况、家庭成员等基本情况进行逐一登记,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记录他们的个人情况和监护人情况。学校通过向监护人打电话、写联系卡、家访、召开留守儿童及监护人座谈会等形式,及时通报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情况和思想状况,学校和家庭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倡导“爱心妈妈”结对活动,倡议和发动机关事业单位女干部职工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做留守儿童的“爱心妈妈”,每位“妈妈”都进行一对一的结对,爱心妈妈们以慈母般特有的方式与孩子进行交流,谈心。还有的妈妈洗床单被套等孩子们做起来有困难的事情,把自己帮助的孩子带到家里让他们洗澡,给他们改善生活。通过结对活动,让留守儿童不但感受到了“爱心妈妈”的无限温暖和关爱,而且更感到有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所有留守儿童脸上都绽开幸福的笑容。
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学校对班主任有明确的要求,班主任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更重要的是要把他们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时时加以关注,给予关怀,让他们和班级每一位同学一样都能积极向上,在他们中间架起情感桥梁,给每个同学以希望,使他们在爱的阳光下健康成长乐于奉献;作为班主任时刻把他们放在第一位,对自己要求严格,以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对待“留守儿童”,耐心细致地做好教育、引导和帮扶工作,从各方面关心留守儿童,做留守儿童的知心人、贴心人。
在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凭着高度的责任,把自己的爱和关怀全部给予学生,和孩子交朋友,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留守儿童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同时发挥他们的特长,让他们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担负起管理班级的重任,使他们感受到自己在班级体里发挥着重要作用,逐步成长为老师的小帮手。
在物质和精神给予关爱的同时,作为学校,也要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佼佼者。为了不让每一个“留守儿童”在学习上掉队,每一位老师都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加强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查漏补缺,指导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个性,坚持正面教育。作为老师要设身处地为“留守儿童”着想,处处尊重他们,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给他们提供表现自己、尝试成功的快乐机会,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帮助“留守儿童”树立自信心。
我们坚信,党和政府的关心,社会各界的支持,学校教育的重视,牧区“留守儿童”的教育将会越办越好。
近年来,阿克塞中学不断力口强寄宿制学校建设,成立留守儿童之家。2009年结合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县中学生活服务楼,集学生住宿、餐饮、学习、娱乐于一体。
在牧忙季节,留守儿童到学校住宿,同时在食堂吃饭,学校为寄宿的留守儿童配备了生活老师,从生活、学习、娱乐、心理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关爱和呵护,实行全过程管理,全方位监护。留守儿童之家的成立让孩子们感到了家一样的温暖,让他们在温馨、愉悦的环境中健康、快乐的生活、学习,同时解决了牧民家长的后顾之忧。
在关注留守儿童的物质生活的同时,我校更关注他们的精神生活。留守儿童因缺乏父母的关爱与交流,常常自我封闭,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我校积极筹措资金,精心设计,现已建成面向全体师生的“心灵小屋”心理健康咨询室,分别是音乐、阅览放松室,2间个体辅导室,心理宣泄室,小型团体辅导室(能容纳20人),配备了专业的心理健康咨询教师。牧忙季节,学校积极组织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辅导,学校还设置了学生心理信箱,使学生把一些不愿直接与老师交流的问题通过信件投入心理信箱,由心理教师解决。同时,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资源,开设心灵驿站,不断建立沟通心灵的绿色通道。帮助他们坦然面对成长的烦恼,克服孤僻、胆怯、冷淡等心理。为了使教育能做到有的放矢,我校还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在新学期学生报到注册时各班主任将父母上“羊房子”的情况、家庭成员等基本情况进行逐一登记,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记录他们的个人情况和监护人情况。学校通过向监护人打电话、写联系卡、家访、召开留守儿童及监护人座谈会等形式,及时通报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情况和思想状况,学校和家庭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倡导“爱心妈妈”结对活动,倡议和发动机关事业单位女干部职工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做留守儿童的“爱心妈妈”,每位“妈妈”都进行一对一的结对,爱心妈妈们以慈母般特有的方式与孩子进行交流,谈心。还有的妈妈洗床单被套等孩子们做起来有困难的事情,把自己帮助的孩子带到家里让他们洗澡,给他们改善生活。通过结对活动,让留守儿童不但感受到了“爱心妈妈”的无限温暖和关爱,而且更感到有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所有留守儿童脸上都绽开幸福的笑容。
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学校对班主任有明确的要求,班主任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更重要的是要把他们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时时加以关注,给予关怀,让他们和班级每一位同学一样都能积极向上,在他们中间架起情感桥梁,给每个同学以希望,使他们在爱的阳光下健康成长乐于奉献;作为班主任时刻把他们放在第一位,对自己要求严格,以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对待“留守儿童”,耐心细致地做好教育、引导和帮扶工作,从各方面关心留守儿童,做留守儿童的知心人、贴心人。
在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凭着高度的责任,把自己的爱和关怀全部给予学生,和孩子交朋友,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留守儿童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同时发挥他们的特长,让他们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担负起管理班级的重任,使他们感受到自己在班级体里发挥着重要作用,逐步成长为老师的小帮手。
在物质和精神给予关爱的同时,作为学校,也要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佼佼者。为了不让每一个“留守儿童”在学习上掉队,每一位老师都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加强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查漏补缺,指导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个性,坚持正面教育。作为老师要设身处地为“留守儿童”着想,处处尊重他们,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给他们提供表现自己、尝试成功的快乐机会,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帮助“留守儿童”树立自信心。
我们坚信,党和政府的关心,社会各界的支持,学校教育的重视,牧区“留守儿童”的教育将会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