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fjh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家华罗庚认为:“就数学本身而言,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数学教学应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启迪智慧。教师要以生为本,为学生营造轻松、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构建一个有利于学生交流、探索的平台,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着力打破死板、枯燥乏味的课堂氛围,主要采取以下几点做法。
  一、鼓励探究学习,构建活力课堂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只关注知识的传授,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机械模仿,学生的探究欲长期受到压抑。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创设探究情境,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事物提出问题,或做出假设,亲历动手操作、动手实验、观察发现的过程,让学生手脑并用,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归纳提炼,最终得出结论。如在“奇妙的剪纸”教学中,教师首先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剪纸作品,让学生通过欣赏,对剪纸有初步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接着让学生观察一组剪纸图案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发现这些剪纸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教师适时提出问题:“这些漂亮的图案,你知道是怎样剪成的吗?”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发现这些作品是对折后画样剪成的。最后教师指导学生做一个巧手小艺人,拿出剪刀和纸片,通过合理想象、正确折纸、独立创作,完成漂亮的剪纸作品。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累积,而是在新旧知识作用下的认知结构的重组。探究式学习中,教师改变了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引领他们通过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走访、处理信息、表达交流等活动,获得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的发展。探究式教学颠覆了传统“讲解—接受”的教学模式,让数学课堂充满了活力。
  二、鼓励合作学习,打造互动课堂
  合作学习能使学生主动地传递信息,实现信息共享,能改善课堂气氛,营造轻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协作,体会到成功的喜悦。首先,合作学习有利于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问题,提高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发散性。其次,小组成员都有明确的任务分工,合作学习需要全体成员的通力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在合作中形成了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组内合作、组间竞争”机制,对小组成员的学习过程、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积分,对优胜的小组予以表扬,有效地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再次,小组合作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学生学会包容、学会理解、学会配合,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活跃,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如在“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先确定学习小组,提出问题:“甲、乙、丙三位同学合乘一辆出租车同往一个方向,甲在全程三分之一处下车,乙在全程三分之二处下车,丙坐完全程下车,车费共36元,问甲、乙、丙三位同学各付多少车费比较合理?请你设计一个方案。”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在组内交流,从不同的角度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通过优选,寻求最佳方案。现摘录“进取”组的对话片段如下:
  生1:按人平摊,每人应付12元。
  生2:按段平摊,前、中、后三段路程各需付12元,因此甲付12元的三分之一,即4元。乙除付4元之外,还需付中间路程费用的二分之一,即4元 6元=10元。丙须付4元 6元 12元=22元。
  生3:按路程平摊。甲、乙、丙三人乘坐的路程比为1:2:3,因此他们应付的车费分别为6元、12元、18元。
  学生们各抒己见,通过交流、争辩,最后认为生2和生3的方案相对合理。合作学习中,学生们思维活跃,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表达、交流、协作的机会,实现了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三、实施生成教学,演绎灵动课堂
  理想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课堂的精彩源于充满活力的精彩生成。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预案,为课堂预留生成的空间。通过创设情境,师生互动,围绕学生的思路因势利导,组织学生参与问题解决,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
  如在简单计算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教学楼前有一花坛,每排摆放29盆花,摆了31排,一共有多少盆花?”
  生1:列竖式计算。
  生2:29×31=29×30 29=899
  生3:29×31=30×31-31=899
  正当教师要总结方法时,一个学生发言打破了预设的“圆满”结局:“每排摆放29盆花,摆了31排。改成摆30排,就多29盆;这30排每排摆30盆,就差30盆。即30×30 29-30=899(盆)。”
  教者抓住这稍纵即逝的机会,让学生讨论、推敲这位同学的说法。学生在争议后一致认同他的解法。教师在称赞这位学生“机灵”的同时,提出问题“28×32”、“17×23”……学生很快从中找到了简便计算的方法。
  教者不满足于预设的教学设计,善于抓住课堂的生成性资源,让学生在提问、演绎、质疑的过程中,养成了探索钻研的习惯,激发了他们的潜能,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让数学课堂充满灵动的活力,就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大胆尝试、大胆实践,真正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课堂教学将更加精彩,从而彰显活力和高效。
  (责编 周侯辰)
其他文献
在宣钢炼铁厂七号高炉值班室 “提高七号高炉热风温度”的QC小组活动中,选用单因子方差分析在要因确认阶段考察七号高炉值班室各班人员风温操作水平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利用标
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倡导有效课堂教学的重心是学生的“学”,其特点是以学定教。引导他们从生活中学,从思考中学,从交流中学,在生活体验中学习数学,优化学生的生活资源,打造有效的数学课堂。  一、在生活中体验有效的解决问题的过程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知和生活经验,使学生感到数学学习并不难。  例如,在 “面积和面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途径。大多数教师按照教材顺序逐一呈现习题,练习目标的指向是全部做对,忽视了练习负载培养
对留英中国学生进行的英语调查表明,从语言角度看,海外留学遇到困难多的是'听'、'说'、'写';完成学业最重要的是'写';完成学业所需最低词汇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各种合适的情境,在情境中,让学生乐于去学习,善于去发现,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催动学生努力学习课程内容。那么如何创设有效的情境呢?  一、联系实际,创设情境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蕴含了不少数学道理,因此,数学情境的创设根本是来源于生活,但同时它们又高于生活。传统的教学模式只会单一的进行数学知识的传授,导致教学过程枯燥乏味。在新课改的理念下,数学教学越
文章详尽论述了项目划分的意义、划分原则、划分程序以及划分标准和方法,并提供了参考因素单和统计图表、对工程项目的设计扣组织施工者都会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