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是首都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北京高校有党外高级知识分子1.6万余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300多个、成员8,000多人;有近200位全国和北京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配备了40名党外校级领导干部。北京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在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北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以及高校改革发展中地位重要、作用特殊。本刊特设“心桥工程——共筑中国梦”专栏,旨在深入宣传首都高校党外代表人士与国家同心同德,为国家、学校的改革发展服务的事迹,为实现中国梦汇聚正能量。
他出身医学世家,年少失去父亲,立志学医;他做过锅炉工,备尝辛苦;他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还曾是全国大学生百米赛跑的冠军;他是国内顶尖的肿瘤胃肠外科专家,他在国内开创了消化道肿瘤治疗的众多新领域;他是北京市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委员、民盟市委常委、民盟北大医学部委员会的主委;他还是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掌门人,他是季加孚。
为病人着想的才是好大夫
每周一下午,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门诊楼二层的诊室内,季加孚要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这些患者大多是确诊的癌症患者,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把季加孚当作最后的希望。
在临床上,季加孚技艺超群,善于开展和使用新技术;在专业领域,他有一系列的头衔和职务;在科研方面,他承担了许多重要项目,发表了不少有影响力的SCI论文……这些无不标志着他的业界地位,但当被问到好大夫的标准时,季加孚说:“好医生的标准只有一个,真正替病人考虑,能被病人认可。”
他尊重病人,站在病人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他知道:“有时候,可能你很不经意间的一句话,对病人的影响却很大。”在癌症治疗,尤其是在晚期癌症的治疗过程中,他还力求做到:不给病人增加痛苦,不让病人背负难以承受的经济负担,不给病人增加恐惧。
季加孚知道,癌症治疗是一门关于生活的艺术。“治疗不是简单地去除机体上的肿瘤,而是要综合考虑到各方面的情况对患者疾病的影响。不但要治病、延长生存期,更要让患者能够在生活中维持一个较好的生存质量,感受到生命的尊严。”
他也获得了病人的信任和感激。曾经一位患者在手术前请家属转告季加孚说:“我把我自己完全托付给季大夫,手术成功当然最好,如果失败也决不埋怨。”有患者千方百计挂他的号,不是要看病,只是为了见他一面,道一声感谢;他还记得一位农村的老大娘,大老远赶来医院,把一双亲手缝制的拖鞋递到他的手上,只为表达内心的感谢。
也正是来自患者的信任和感激,最让季加孚感动,“在这个时候,我会真正感受到做一名大夫的伟大。”这也是季加孚为医疗事业奋斗的力量源泉。
医院管理需要科学化
2011年,季加孚履任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院长。
“作为院长,我思考的是要带领医院往哪儿走?怎么走?作为一家集医、教、研于一体的专科医院,医疗是我们所有工作的基础。过去大家都在强调医院有多少张床位,规模有多大?而今,我们应转变理念,不单要看规模,更要看临床医疗的能力和效率、要看临床服务能力、医院经营能力。”
季加孚举了个例子,位于美国休斯顿的安德森癌症中心(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是世界公认的最好的肿瘤专科医院,这家医院的床位数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相当,但他们年收治的病人数、年床位的周转数、医院职工数和营业收入,远远高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这说明,医院需要持续改进。在提高医院管理水平、提高医院运营效率方面,我们大有可为。”
于是,季加孚抓流程管理(SOP)、抓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评价、抓临床路径管理、抓多学科协作医疗……而这一切都是以病人为中心,都是为了使病人“用最短的时间把病弄清楚,提供最适合病人的诊治方法,让病人迅速康复,而花费最少”。
季加孚希望把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打造成为患者首选的国际化肿瘤医院:在这里,花费少、痛苦小、效果好、住院短;在这里,绝望的人能够看见希望。
“医院管理是门系统工程,更是门科学。”专业大夫出身的季加孚,眼中不仅有手术刀,他还关注经济和管理。他看得懂财务报表,时常关注经济走势,他曾在中欧商学院研修,更到访国外知名医院,参加医院管理会议,与国际同行交流经验,取长补短。
季加孚常说:“学习是输入,工作是输出。”无论工作有多忙,每天的学习时间,季加孚雷打不动。正是这样的不断输入式的学习,让季加孚始终保持一种开放式的心态,能看得更远。
关注医改、合理配置医疗资源
作为民盟北医委员会旗帜性的人物,大家亲切地称他为“盟主”,在他的带领下,委员会格外团结,都“愿意跟着他干”,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从2010年开始,民盟北医委员会每年举办一次医改沙龙,为盟员们提供平台,从不同角度探讨医改的热点问题、思索解决之道,活动备受民盟市委关注并成为其基层组织活动的一项品牌。2011年,民盟北医委员会获得民盟中央先进集体和北京大学党务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季加孚获得北京大学党务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
2013年,季加孚当选第十二届北京市政协常委。季加孚关心医改,积极参政议政。
如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这一直是医改中的核心议题。季加孚认为:“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真正根源就是医疗需求和医疗资源之间的矛盾。而医疗资源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短缺的,任何一个医疗体系都无法满足所有人的所有需求,但如何使得医疗资源配置具备公平性,则是问题的关键。”同时,他还认为:“从全社会的角度来看,只有建立一个全方位参与的防控体系,把疾病挡在门外,才能降低社会看病的总成本。”在政协会议上他还提交了提案。
季加孚说:“我在北大肿瘤医院工作了27年,见证了这个医院的发展,同时,医院也成就了我的今天。我从不单纯地把医务工作作为一种养家糊口的职业,而是看作一种事业。”正是这种对事业的不懈追求,让季加孚从未停下进取的脚步。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
[责任编辑:李艺英]
他出身医学世家,年少失去父亲,立志学医;他做过锅炉工,备尝辛苦;他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还曾是全国大学生百米赛跑的冠军;他是国内顶尖的肿瘤胃肠外科专家,他在国内开创了消化道肿瘤治疗的众多新领域;他是北京市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委员、民盟市委常委、民盟北大医学部委员会的主委;他还是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掌门人,他是季加孚。
为病人着想的才是好大夫
每周一下午,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门诊楼二层的诊室内,季加孚要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这些患者大多是确诊的癌症患者,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把季加孚当作最后的希望。
在临床上,季加孚技艺超群,善于开展和使用新技术;在专业领域,他有一系列的头衔和职务;在科研方面,他承担了许多重要项目,发表了不少有影响力的SCI论文……这些无不标志着他的业界地位,但当被问到好大夫的标准时,季加孚说:“好医生的标准只有一个,真正替病人考虑,能被病人认可。”
他尊重病人,站在病人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他知道:“有时候,可能你很不经意间的一句话,对病人的影响却很大。”在癌症治疗,尤其是在晚期癌症的治疗过程中,他还力求做到:不给病人增加痛苦,不让病人背负难以承受的经济负担,不给病人增加恐惧。
季加孚知道,癌症治疗是一门关于生活的艺术。“治疗不是简单地去除机体上的肿瘤,而是要综合考虑到各方面的情况对患者疾病的影响。不但要治病、延长生存期,更要让患者能够在生活中维持一个较好的生存质量,感受到生命的尊严。”
他也获得了病人的信任和感激。曾经一位患者在手术前请家属转告季加孚说:“我把我自己完全托付给季大夫,手术成功当然最好,如果失败也决不埋怨。”有患者千方百计挂他的号,不是要看病,只是为了见他一面,道一声感谢;他还记得一位农村的老大娘,大老远赶来医院,把一双亲手缝制的拖鞋递到他的手上,只为表达内心的感谢。
也正是来自患者的信任和感激,最让季加孚感动,“在这个时候,我会真正感受到做一名大夫的伟大。”这也是季加孚为医疗事业奋斗的力量源泉。
医院管理需要科学化
2011年,季加孚履任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院长。
“作为院长,我思考的是要带领医院往哪儿走?怎么走?作为一家集医、教、研于一体的专科医院,医疗是我们所有工作的基础。过去大家都在强调医院有多少张床位,规模有多大?而今,我们应转变理念,不单要看规模,更要看临床医疗的能力和效率、要看临床服务能力、医院经营能力。”
季加孚举了个例子,位于美国休斯顿的安德森癌症中心(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是世界公认的最好的肿瘤专科医院,这家医院的床位数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相当,但他们年收治的病人数、年床位的周转数、医院职工数和营业收入,远远高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这说明,医院需要持续改进。在提高医院管理水平、提高医院运营效率方面,我们大有可为。”
于是,季加孚抓流程管理(SOP)、抓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评价、抓临床路径管理、抓多学科协作医疗……而这一切都是以病人为中心,都是为了使病人“用最短的时间把病弄清楚,提供最适合病人的诊治方法,让病人迅速康复,而花费最少”。
季加孚希望把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打造成为患者首选的国际化肿瘤医院:在这里,花费少、痛苦小、效果好、住院短;在这里,绝望的人能够看见希望。
“医院管理是门系统工程,更是门科学。”专业大夫出身的季加孚,眼中不仅有手术刀,他还关注经济和管理。他看得懂财务报表,时常关注经济走势,他曾在中欧商学院研修,更到访国外知名医院,参加医院管理会议,与国际同行交流经验,取长补短。
季加孚常说:“学习是输入,工作是输出。”无论工作有多忙,每天的学习时间,季加孚雷打不动。正是这样的不断输入式的学习,让季加孚始终保持一种开放式的心态,能看得更远。
关注医改、合理配置医疗资源
作为民盟北医委员会旗帜性的人物,大家亲切地称他为“盟主”,在他的带领下,委员会格外团结,都“愿意跟着他干”,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从2010年开始,民盟北医委员会每年举办一次医改沙龙,为盟员们提供平台,从不同角度探讨医改的热点问题、思索解决之道,活动备受民盟市委关注并成为其基层组织活动的一项品牌。2011年,民盟北医委员会获得民盟中央先进集体和北京大学党务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季加孚获得北京大学党务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
2013年,季加孚当选第十二届北京市政协常委。季加孚关心医改,积极参政议政。
如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这一直是医改中的核心议题。季加孚认为:“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真正根源就是医疗需求和医疗资源之间的矛盾。而医疗资源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短缺的,任何一个医疗体系都无法满足所有人的所有需求,但如何使得医疗资源配置具备公平性,则是问题的关键。”同时,他还认为:“从全社会的角度来看,只有建立一个全方位参与的防控体系,把疾病挡在门外,才能降低社会看病的总成本。”在政协会议上他还提交了提案。
季加孚说:“我在北大肿瘤医院工作了27年,见证了这个医院的发展,同时,医院也成就了我的今天。我从不单纯地把医务工作作为一种养家糊口的职业,而是看作一种事业。”正是这种对事业的不懈追求,让季加孚从未停下进取的脚步。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
[责任编辑:李艺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