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制造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当中占有很大比重,制造企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的国民经济有着很大的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制造企業面临着市场机遇的同时,也将面临着新形势下的严峻挑战。生产计划是制造企业管理的重要议题,是企业进行生产之前首先要考虑到的问题,如何制定生产计划,确保获取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同时,还能做到有效合理利用资源是当下我国各制造企业面临的问题。一个合适的生产计划,对于提高我国制造企业在经济市场上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制造企业生产计划管理为切入点,结合当下经济发展形势,提出了关于新经济背景下,企业生产计划管理问题的研究。
关键词:企业;计划管理
企业能否在市场经济当中脱颖而出,能否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取得长足发展,这些都关系到企业的经营决策问题。而在企业经营决策过程当中,生产计划极为重要。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制造企业的生产计划管理问题。面临着新时期新形势,制造企业必须要改变传统的生产计划管理方式,加快改革创新步伐,适应当下经济形势发展.这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1现阶段,制造企业市场发展环境
1.1产品更新换代速度提升
企业产品研发能力在我国科技水平飞速提升的背景下不断进步。新产品的生产速度也随着产品研发能力的提升进一步加快,导致产品使用时间缩短,加快了产品更新速度。与此同时,由于产品更新时间缩短,进而加快了产品内容和类型变化速度。由于每种产品流人市场至流出市场时间逐渐缩短,使得企业对产品生产和研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而增加了企业负担。因为每个处于激烈市场竞争中的企业都希望该企业生产的产品能够得到广发消费者的认可,并且可以符合消费者的需求,进而提升市场竞争力度。但是因为每个企业都希望如此,最终增加了市场竞争压力,缩短了每一种产品市场销售和生产时间。随着产品的快速更新,如何加快新产品的生产并拓宽市场份额已经成为企业获得市场的主要因素。短期、快速地生产新的产品在帮助企业赢得更多市场份额的同时,也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度。
1.2产品类型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在消费需求方面,因为每位消费者的需求不同,因此市场对产品类型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此,制造企业在研发的过程中,需要在一定时间内研发出新的产品类型,以满足消费者的多种需求,现阶段,市场中的任意一种商品均存在多种类型。因为每个企业在研发以及生产的过程中,都希望将更好的产品推出,最终提高了整个市场的竞争力度,市场产品类型逐渐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产品数量进一步提升。基刊二述发展趋势,企业需要进一步研发新型的产品组合,通过对不同领域产品以及相同领域产品的不断研发,以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2新时期下制造企业生产计划管理重点
2.1注重生产进度计划
生产进度是产品进行生产所需要的时间,依据生产计划,要控制好产品的出厂时间。生产进度的控制,主要根据市场发展变化制定,在进行一定的市场调查后,选择最合适的出厂时间,将会极大的提升企业所获的经济效益同时,按照生产计划规定,注意生产进度也关系到未来生产计划的制定。
2.2生产节奏控制适当
生产节奏的控制主要来自于供应商的零件以及原料供应问题,合作企业之间的时间配合,二者之间准时进行供货交接,对制造企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这个时候,就需要二者间保持同步的生产节奏,避免出现偏差,影响到生产计划控制。
2.3注重提前期管理
企业生产过程中,提前期的管理十分重要,它是生产计划管理的一个关键点。由于当下社会经济形势发展,如何把握控制提前交货期限,关系到企业把握市场竞争优势的关键。所以,有效的提前供应,对制造企业生产计划管理及生产组织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2.4库存控制以及成品管理
制造企业的库存是为了满足市场供需出现的空白期,并且在这个空白期期间,将会获得巨大的利润。但同时,库存无疑是一种资源浪费,设计生产产品的滞销。如何控制库存,关系到制造企业生产计划管理的精准性。至于成品管理,是减少库存的一个关键.将成品更快的推向市场.将大大减少库存
3制定生产计划的方法
3.1技术方法
制定总生产计划的技术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其中非正式计算方法直观,应用简便,非常适合于一般企业的运用;数学方法需做大量工作,非常复杂,但比较精确;模拟模型方法则比较直观。
3.1.1非正式计算方法
首先应该了解生产计划设计的几个成本,它们包括:①基本的生产成本。在计划期内生产某一种产品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和。②与生产率相关的成本。如培训和解雇人员的成本。③推迟交货的成本。企业因推迟交货而形成的影响企业信誉销售收入的成本。④库存成本。即由于库存对资金的占用而产生的机会成本。
3.1.2数学方法
①线性规划方法。线性规划的条件是:各个变量之间呈现一种线性关系,目标是单个的,而不是多个的。该方法把每个时期的需求量作为目标,将获得产品的各种手段作为供给的来源,运用矩阵模型来进行规划。在矩阵的每一行中分别表示对库存量、工作时间和外包等因素的约束条件,根据这些约束条件可以得到最有效的方案,这种方案可以使得生产计划的成本最小。②线性决策规则方法。它设定一系列成本近似函数,得到两个线性等式,其中一个规定了产出水平,另一个规定了各个时期的劳动力水平,通过求解,寻求正常工资、招聘和解聘、加班工作和库存变更之间最有效的解决方案。
这种规则往往用于对生产计划的检验,而不是生产计划的制定,合适的技术和生产计划必须能通过这两个等式的检验。当然,这种方法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主要表现为:应用二次成本曲线时须先假定这种模型是特定的;在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中很难取得如此大量的成本数据;提出的解决方案往往无法实施,或者实施的成本非常高。
3.2非技术方法
外部的因素往往是企业无法控制的,企业在制定生产计划时,关注对内部因素的控制,把内部因素看成是调节企业生产的变量。生产计划的非技术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①聘用熟练工人。然而这种方法存在缺陷,当订单数量减少时,工人的工作效率会下降,因为他们意识到订单完成时可能会面临失业。
②弹性分配时间和人数。通过弹性工作时间和弹性工作人数的方法保证稳定的劳动力水平。弹性工作时间可以使产量同订货量匹配起来,弹性工作人数则可避免生产中的大起大落。
③外包给其他企业。这可以不纳入企业的生产计划,工厂将产品的某些部分用外包的方式交给其他厂家生产,外包数量的大小和市场需求的变动有关。但是,外包关系稳固与否,会影响企业生产的稳定性。
4结语
生产计划源于对企业需求的预测,对于企业中期目标确定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生产计划的建立将有助于我们制造类企业解决好现今所存在的生产产品品种和类别、企业的人员总数、库存总量等诸多问题。在长年供销合作中,制造企业能够按时、及时供货,内部环境中建立长期有效的生产计划统筹安排,既不浪费工厂现有资源,切实有效地缩短一些工作流程,提高效率,从而达到企业保供节能的目标,使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综合经营计划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J]. 姜中良.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8(14)
[2]生产计划管理模式的变革与实践[J]. 臧俭.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17(04)
[3]基于企业综合计划管理模式优化论述[J]. 贾太平. 现代经济信息. 2016(11)
[4]基于计划网络模型的计划管理模式[J]. 杜宝宪. 航天工业管理. 2015(10)
[5]转变企业计划管理模式的思考[J]. 冯治平. 山西统计. 1997(01)
关键词:企业;计划管理
企业能否在市场经济当中脱颖而出,能否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取得长足发展,这些都关系到企业的经营决策问题。而在企业经营决策过程当中,生产计划极为重要。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制造企业的生产计划管理问题。面临着新时期新形势,制造企业必须要改变传统的生产计划管理方式,加快改革创新步伐,适应当下经济形势发展.这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1现阶段,制造企业市场发展环境
1.1产品更新换代速度提升
企业产品研发能力在我国科技水平飞速提升的背景下不断进步。新产品的生产速度也随着产品研发能力的提升进一步加快,导致产品使用时间缩短,加快了产品更新速度。与此同时,由于产品更新时间缩短,进而加快了产品内容和类型变化速度。由于每种产品流人市场至流出市场时间逐渐缩短,使得企业对产品生产和研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而增加了企业负担。因为每个处于激烈市场竞争中的企业都希望该企业生产的产品能够得到广发消费者的认可,并且可以符合消费者的需求,进而提升市场竞争力度。但是因为每个企业都希望如此,最终增加了市场竞争压力,缩短了每一种产品市场销售和生产时间。随着产品的快速更新,如何加快新产品的生产并拓宽市场份额已经成为企业获得市场的主要因素。短期、快速地生产新的产品在帮助企业赢得更多市场份额的同时,也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度。
1.2产品类型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在消费需求方面,因为每位消费者的需求不同,因此市场对产品类型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此,制造企业在研发的过程中,需要在一定时间内研发出新的产品类型,以满足消费者的多种需求,现阶段,市场中的任意一种商品均存在多种类型。因为每个企业在研发以及生产的过程中,都希望将更好的产品推出,最终提高了整个市场的竞争力度,市场产品类型逐渐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产品数量进一步提升。基刊二述发展趋势,企业需要进一步研发新型的产品组合,通过对不同领域产品以及相同领域产品的不断研发,以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2新时期下制造企业生产计划管理重点
2.1注重生产进度计划
生产进度是产品进行生产所需要的时间,依据生产计划,要控制好产品的出厂时间。生产进度的控制,主要根据市场发展变化制定,在进行一定的市场调查后,选择最合适的出厂时间,将会极大的提升企业所获的经济效益同时,按照生产计划规定,注意生产进度也关系到未来生产计划的制定。
2.2生产节奏控制适当
生产节奏的控制主要来自于供应商的零件以及原料供应问题,合作企业之间的时间配合,二者之间准时进行供货交接,对制造企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这个时候,就需要二者间保持同步的生产节奏,避免出现偏差,影响到生产计划控制。
2.3注重提前期管理
企业生产过程中,提前期的管理十分重要,它是生产计划管理的一个关键点。由于当下社会经济形势发展,如何把握控制提前交货期限,关系到企业把握市场竞争优势的关键。所以,有效的提前供应,对制造企业生产计划管理及生产组织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2.4库存控制以及成品管理
制造企业的库存是为了满足市场供需出现的空白期,并且在这个空白期期间,将会获得巨大的利润。但同时,库存无疑是一种资源浪费,设计生产产品的滞销。如何控制库存,关系到制造企业生产计划管理的精准性。至于成品管理,是减少库存的一个关键.将成品更快的推向市场.将大大减少库存
3制定生产计划的方法
3.1技术方法
制定总生产计划的技术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其中非正式计算方法直观,应用简便,非常适合于一般企业的运用;数学方法需做大量工作,非常复杂,但比较精确;模拟模型方法则比较直观。
3.1.1非正式计算方法
首先应该了解生产计划设计的几个成本,它们包括:①基本的生产成本。在计划期内生产某一种产品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和。②与生产率相关的成本。如培训和解雇人员的成本。③推迟交货的成本。企业因推迟交货而形成的影响企业信誉销售收入的成本。④库存成本。即由于库存对资金的占用而产生的机会成本。
3.1.2数学方法
①线性规划方法。线性规划的条件是:各个变量之间呈现一种线性关系,目标是单个的,而不是多个的。该方法把每个时期的需求量作为目标,将获得产品的各种手段作为供给的来源,运用矩阵模型来进行规划。在矩阵的每一行中分别表示对库存量、工作时间和外包等因素的约束条件,根据这些约束条件可以得到最有效的方案,这种方案可以使得生产计划的成本最小。②线性决策规则方法。它设定一系列成本近似函数,得到两个线性等式,其中一个规定了产出水平,另一个规定了各个时期的劳动力水平,通过求解,寻求正常工资、招聘和解聘、加班工作和库存变更之间最有效的解决方案。
这种规则往往用于对生产计划的检验,而不是生产计划的制定,合适的技术和生产计划必须能通过这两个等式的检验。当然,这种方法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主要表现为:应用二次成本曲线时须先假定这种模型是特定的;在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中很难取得如此大量的成本数据;提出的解决方案往往无法实施,或者实施的成本非常高。
3.2非技术方法
外部的因素往往是企业无法控制的,企业在制定生产计划时,关注对内部因素的控制,把内部因素看成是调节企业生产的变量。生产计划的非技术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①聘用熟练工人。然而这种方法存在缺陷,当订单数量减少时,工人的工作效率会下降,因为他们意识到订单完成时可能会面临失业。
②弹性分配时间和人数。通过弹性工作时间和弹性工作人数的方法保证稳定的劳动力水平。弹性工作时间可以使产量同订货量匹配起来,弹性工作人数则可避免生产中的大起大落。
③外包给其他企业。这可以不纳入企业的生产计划,工厂将产品的某些部分用外包的方式交给其他厂家生产,外包数量的大小和市场需求的变动有关。但是,外包关系稳固与否,会影响企业生产的稳定性。
4结语
生产计划源于对企业需求的预测,对于企业中期目标确定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生产计划的建立将有助于我们制造类企业解决好现今所存在的生产产品品种和类别、企业的人员总数、库存总量等诸多问题。在长年供销合作中,制造企业能够按时、及时供货,内部环境中建立长期有效的生产计划统筹安排,既不浪费工厂现有资源,切实有效地缩短一些工作流程,提高效率,从而达到企业保供节能的目标,使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综合经营计划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J]. 姜中良.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8(14)
[2]生产计划管理模式的变革与实践[J]. 臧俭.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17(04)
[3]基于企业综合计划管理模式优化论述[J]. 贾太平. 现代经济信息. 2016(11)
[4]基于计划网络模型的计划管理模式[J]. 杜宝宪. 航天工业管理. 2015(10)
[5]转变企业计划管理模式的思考[J]. 冯治平. 山西统计. 199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