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英语教学,注重学生在特定情境中对英语的感知及运用,对学生思维品质与文化意识的提升有重要作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拓展空间,强化思维练习;学科整合,尝试学以致用;实践活动,提升文化意识。
[关键词]小学英语;核心素养;语言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8-0069-01
学生学习英语遇到的一大问题是脱离实际语境,缺乏空间拓展思维和文化意识,导致英语语言能力没有培养起来,还停留在汉语文化思维中。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笔者在英语教学中进行了以下尝試。
一、拓展空间,强化思维练习
在英语学习中,学生运用得最多的是形象思维,这说明他们的思维不稳定,如同碎片需要整理后才能完整拼合。在教学时,笔者进行空间拓展,创设情境,加强思维练习,把思维碎片尽量在课堂上拼合完整,使学生形成整体的语言认知。
例如,三年级上册 《I’m Sam》是新学期的第一课,要求学生掌握问候、道别和自我介绍的常用表达方式。在课上,笔者与学生打招呼:“Hello,everyone.I’m Miss Wang.”学生纷纷回答:“hello!”这样简短的交流,说明学生虽有一定的语言思维,但还需要强化。教学时,笔者先带领学生熟悉课文内容,然后听录音,等学生熟悉后,随机选取两位学生练习对话,学生基本上都能用“Hello,I’m...”和“Goodbye...”来练习。学生完成任务后,笔者指导学生转换语句,用“Hi,I’m...”和“Bye-bye...”进行对话,然后用幻灯片展示几个场景,让学生讨论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这样进行交流。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笔者利用课堂现有的条件,引导学生反复练习,让他们在思维训练中建立用英语交流的意识,为语言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二、学科整合,尝试学以致用
英语语句的整体表达有很多与汉语不同的地方,学生表达时容易生搬硬套而体会不到英语的魅力。因此,笔者在教学中把语文与英语学科知识交叉对比,提高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例如,三年级上册Unit 2《He’s a doctor》一课,要求学生掌握如何介绍家庭成员的职业。教学时,笔者把汉语和英语的表达方式进行对比,让学生理解后学习。这节课的基本句型为“This is...She/He is a...”,笔者这样引导:“我的爷爷是医生,用英语表达就是‘My grandpa is a doctor’。如果我在路上遇到了他,你该怎么介绍呢?”学生说道:“This is my grandpa.My grandpa is a doctor.”这样表达没有错误,但很明显有重复。笔者引导学生对比汉语和英语表达方式的异同,学生思考后回答:“这句话的意思是‘这是我爷爷,我爷爷是医生’,在汉语表达中,第二个‘我爷爷’可以用‘他’代替。同样,在英语表达中,第二个‘My grandpa’可以用‘He’代替。”……
在这堂课上,笔者通过汉语的表达方式让学生理解英语的表达方式,效果是很显著的。但是这种方式不能经常使用,因为英语学习最终还是要回归到英语本身的表达与思维上。
三、实践活动,提升文化意识
在进行思维练习和学科整合的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能力还需要文化意识的参与。英语是一种语言,教师应让学生了解它的文化与内涵,使他们更深层次地体验到所学习的语言的内在美,从而由内而外地提升语言能力。
例如,四年级上册 Unit 1《Go straight on》一课,要求学生熟练掌握问路和指路的方法,这涉及与人沟通的问题。在教学时,笔者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明白如何有礼貌、有逻辑地与人交流。实践活动的内容是分组进行指路和问路的表演,学生要提前熟悉模拟场景的道路情况以应对他人的提问。在实践时,指路的学生的表达没有太大差别,而问路的学生使用了“Hello,where is...”“Excuse me,where is...”“Where is...”三种表达方式。表演结束后,笔者提问:“问路时,我们一般会说‘您好,请问……在哪里’,得到回应后,我们是否需要表达感谢?”学生认为问路时需要说“Hello”,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和问候,但是英语中经常使用的是“Excuse me”,也就是“打扰一下,请问……”,这样更有礼貌一些,当然结束后加上“Thank you”和“You’re welcome”就更完整了。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感受文化的奇妙,表达时语气和语调也跟着调整变化,以适应情景的需要,这些都能够体现学生文化意识的提升与语言能力的发展。
在思维练习、学科整合与实践活动等教学手段的作用下,学生的语言能力日渐提升。思维的改变和文化的渗透使语言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学生主动提升语言能力的意愿也说明了这样教学非常有效。
(特约编辑 木 清)
[关键词]小学英语;核心素养;语言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8-0069-01
学生学习英语遇到的一大问题是脱离实际语境,缺乏空间拓展思维和文化意识,导致英语语言能力没有培养起来,还停留在汉语文化思维中。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笔者在英语教学中进行了以下尝試。
一、拓展空间,强化思维练习
在英语学习中,学生运用得最多的是形象思维,这说明他们的思维不稳定,如同碎片需要整理后才能完整拼合。在教学时,笔者进行空间拓展,创设情境,加强思维练习,把思维碎片尽量在课堂上拼合完整,使学生形成整体的语言认知。
例如,三年级上册 《I’m Sam》是新学期的第一课,要求学生掌握问候、道别和自我介绍的常用表达方式。在课上,笔者与学生打招呼:“Hello,everyone.I’m Miss Wang.”学生纷纷回答:“hello!”这样简短的交流,说明学生虽有一定的语言思维,但还需要强化。教学时,笔者先带领学生熟悉课文内容,然后听录音,等学生熟悉后,随机选取两位学生练习对话,学生基本上都能用“Hello,I’m...”和“Goodbye...”来练习。学生完成任务后,笔者指导学生转换语句,用“Hi,I’m...”和“Bye-bye...”进行对话,然后用幻灯片展示几个场景,让学生讨论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这样进行交流。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笔者利用课堂现有的条件,引导学生反复练习,让他们在思维训练中建立用英语交流的意识,为语言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二、学科整合,尝试学以致用
英语语句的整体表达有很多与汉语不同的地方,学生表达时容易生搬硬套而体会不到英语的魅力。因此,笔者在教学中把语文与英语学科知识交叉对比,提高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例如,三年级上册Unit 2《He’s a doctor》一课,要求学生掌握如何介绍家庭成员的职业。教学时,笔者把汉语和英语的表达方式进行对比,让学生理解后学习。这节课的基本句型为“This is...She/He is a...”,笔者这样引导:“我的爷爷是医生,用英语表达就是‘My grandpa is a doctor’。如果我在路上遇到了他,你该怎么介绍呢?”学生说道:“This is my grandpa.My grandpa is a doctor.”这样表达没有错误,但很明显有重复。笔者引导学生对比汉语和英语表达方式的异同,学生思考后回答:“这句话的意思是‘这是我爷爷,我爷爷是医生’,在汉语表达中,第二个‘我爷爷’可以用‘他’代替。同样,在英语表达中,第二个‘My grandpa’可以用‘He’代替。”……
在这堂课上,笔者通过汉语的表达方式让学生理解英语的表达方式,效果是很显著的。但是这种方式不能经常使用,因为英语学习最终还是要回归到英语本身的表达与思维上。
三、实践活动,提升文化意识
在进行思维练习和学科整合的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能力还需要文化意识的参与。英语是一种语言,教师应让学生了解它的文化与内涵,使他们更深层次地体验到所学习的语言的内在美,从而由内而外地提升语言能力。
例如,四年级上册 Unit 1《Go straight on》一课,要求学生熟练掌握问路和指路的方法,这涉及与人沟通的问题。在教学时,笔者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明白如何有礼貌、有逻辑地与人交流。实践活动的内容是分组进行指路和问路的表演,学生要提前熟悉模拟场景的道路情况以应对他人的提问。在实践时,指路的学生的表达没有太大差别,而问路的学生使用了“Hello,where is...”“Excuse me,where is...”“Where is...”三种表达方式。表演结束后,笔者提问:“问路时,我们一般会说‘您好,请问……在哪里’,得到回应后,我们是否需要表达感谢?”学生认为问路时需要说“Hello”,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和问候,但是英语中经常使用的是“Excuse me”,也就是“打扰一下,请问……”,这样更有礼貌一些,当然结束后加上“Thank you”和“You’re welcome”就更完整了。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感受文化的奇妙,表达时语气和语调也跟着调整变化,以适应情景的需要,这些都能够体现学生文化意识的提升与语言能力的发展。
在思维练习、学科整合与实践活动等教学手段的作用下,学生的语言能力日渐提升。思维的改变和文化的渗透使语言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学生主动提升语言能力的意愿也说明了这样教学非常有效。
(特约编辑 木 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