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王国维读书有“三重境界”。教师也要指导学生,突破固有思维模式,走进“乐读、善读、悦读”这“三重门”。本文旨在论述教师如何引领学生开启快乐阅读 ,提升阅读素养。
【关键词】三重门;阅读素养;善读;阅读
“得阅读者得天下”。作为阅读教学的主阵地,语文学科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重任。小学阶段是阅读素养培养的重要时期。那么,如何引领学生爱上阅读,提升阅读素养呢?
一、第一重门:打造阅读环境——乐读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就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个性化阅读的学习氛围,为他们打造乐读的环境。
一点认识:和孩子分享自身的故事,不仅可以建立和孩子之间的和谐关系,也会让孩子们愿意回馈给你一些来自他们世界的故事。
两点建议:(1)开设主题书展(专题书展、作家书展、节令书展等)。(2)设立教室阅读区,书架当“隔断”,既方便借阅,又能围成一个相对独立的阅读空间。
几点经验:(1)主动借书给孩子;(2)找到阅读“领头人”。找到读过某些书的孩子,鼓励他们和朋友聊这些书;(3)教师在教室里有滋有味地推薦某本书;(4)课上朗读有吸引力的内容;(5)运用书中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孩子面前“炫耀”。这样会引导孩子对一本书产生浓厚的兴趣,再消化吸收,学以致用。(6)营造讲故事、编故事的环境,与电子产品“争宠”。
叶圣陶先生有言:“书是学生自己读懂的,而不是教师给讲懂的。”当学生表达阅读的喜悦时,教师主要充当倾听者的角色;当学生表达阅读的困惑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坚持读下去,并给出恰当的方法指导,使学生慢慢喜欢上读书。
二、第二重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善读
阅读的具体教学目标要因材施教,需要教师结合自我阅读感受和学生特点,在每堂课的教学中渗透读书方法。这就是“授之以渔”,以学法统筹引领。
1.教师是读书的点灯人。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材的处理,应由过去的“教教材” 转变为“用教材教”。教学中,教师应该先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感受,再转化为学生喜闻乐见、可接受的学法。我采用的方法是对教材内容进行归类分析,分为“写人记事”“写景状物”“说明文”“古诗”“哲理性文章”等。这些必要的分类,也是阅读的基础性方法之一,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将这些归类方法的要点传授给学生。
2.教师是书海的领航者。领航阅读对教师的能力是一种挑战。目前我在班里实施的阅读模式有三种:全班共读一本书,每人各读一本书,小组共读一类书。
(1)拥有多角度的阅读视角。学生采取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将学到的阅读方法应用到阅读中去,让学生自己制定学习目标,形成学生主导的主题式学习。如在古诗的阅读中,可以选择同题材的,如以“植物”为主题的诗词,让学生分组展开阅读,分析诗人当时的感受,继而总结出:不同的意象能表达不同情绪和特征,古人赋予不同物体不同的特殊含义。
(2)开展百花齐放的读书交流。在阅读过程中,可选择“班级读书会”模式进行,课型可分为阅读思维课、阅读策略课、阅读实践课、阅读分享课、阅读欣赏课、阅读体验课,自由阅读课等等。本轮教学中,我在班里主要采用全班共读和分享智慧的形式。在校和同学、老师一起读,在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读,形成处处读书时时读书的良好学习氛围。
三、第三重门: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好读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文本中心意图,不断提出疑问或话题,使学生不断产生阅读愿望。比如绘本《我爸爸》的教学中,可以在看见课题时进行提问:“我”爸爸是谁?关于“我”爸爸,会发生哪些事情?你的爸爸又是怎样的?整个阅读过程会始终充满阅读的期盼、思索和发现,始终保持高昂兴致,将学生阅读的视野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
小学阅读的教学任重而道远:从课内到课外,从懵懂到了然,从探索到收获,需要不断地与时俱进,突破固有思维模式,走进“乐读、善读、悦读”这“三重门”,学生终将在教师的引领下开启快乐阅读的人生,从而将阅读深入内心,营造愉悦的阅读殿堂,不断提升阅读素养,为终身学习铺下丰厚的基石。
【关键词】三重门;阅读素养;善读;阅读
“得阅读者得天下”。作为阅读教学的主阵地,语文学科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重任。小学阶段是阅读素养培养的重要时期。那么,如何引领学生爱上阅读,提升阅读素养呢?
一、第一重门:打造阅读环境——乐读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就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个性化阅读的学习氛围,为他们打造乐读的环境。
一点认识:和孩子分享自身的故事,不仅可以建立和孩子之间的和谐关系,也会让孩子们愿意回馈给你一些来自他们世界的故事。
两点建议:(1)开设主题书展(专题书展、作家书展、节令书展等)。(2)设立教室阅读区,书架当“隔断”,既方便借阅,又能围成一个相对独立的阅读空间。
几点经验:(1)主动借书给孩子;(2)找到阅读“领头人”。找到读过某些书的孩子,鼓励他们和朋友聊这些书;(3)教师在教室里有滋有味地推薦某本书;(4)课上朗读有吸引力的内容;(5)运用书中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孩子面前“炫耀”。这样会引导孩子对一本书产生浓厚的兴趣,再消化吸收,学以致用。(6)营造讲故事、编故事的环境,与电子产品“争宠”。
叶圣陶先生有言:“书是学生自己读懂的,而不是教师给讲懂的。”当学生表达阅读的喜悦时,教师主要充当倾听者的角色;当学生表达阅读的困惑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坚持读下去,并给出恰当的方法指导,使学生慢慢喜欢上读书。
二、第二重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善读
阅读的具体教学目标要因材施教,需要教师结合自我阅读感受和学生特点,在每堂课的教学中渗透读书方法。这就是“授之以渔”,以学法统筹引领。
1.教师是读书的点灯人。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材的处理,应由过去的“教教材” 转变为“用教材教”。教学中,教师应该先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感受,再转化为学生喜闻乐见、可接受的学法。我采用的方法是对教材内容进行归类分析,分为“写人记事”“写景状物”“说明文”“古诗”“哲理性文章”等。这些必要的分类,也是阅读的基础性方法之一,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将这些归类方法的要点传授给学生。
2.教师是书海的领航者。领航阅读对教师的能力是一种挑战。目前我在班里实施的阅读模式有三种:全班共读一本书,每人各读一本书,小组共读一类书。
(1)拥有多角度的阅读视角。学生采取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将学到的阅读方法应用到阅读中去,让学生自己制定学习目标,形成学生主导的主题式学习。如在古诗的阅读中,可以选择同题材的,如以“植物”为主题的诗词,让学生分组展开阅读,分析诗人当时的感受,继而总结出:不同的意象能表达不同情绪和特征,古人赋予不同物体不同的特殊含义。
(2)开展百花齐放的读书交流。在阅读过程中,可选择“班级读书会”模式进行,课型可分为阅读思维课、阅读策略课、阅读实践课、阅读分享课、阅读欣赏课、阅读体验课,自由阅读课等等。本轮教学中,我在班里主要采用全班共读和分享智慧的形式。在校和同学、老师一起读,在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读,形成处处读书时时读书的良好学习氛围。
三、第三重门: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好读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文本中心意图,不断提出疑问或话题,使学生不断产生阅读愿望。比如绘本《我爸爸》的教学中,可以在看见课题时进行提问:“我”爸爸是谁?关于“我”爸爸,会发生哪些事情?你的爸爸又是怎样的?整个阅读过程会始终充满阅读的期盼、思索和发现,始终保持高昂兴致,将学生阅读的视野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
小学阅读的教学任重而道远:从课内到课外,从懵懂到了然,从探索到收获,需要不断地与时俱进,突破固有思维模式,走进“乐读、善读、悦读”这“三重门”,学生终将在教师的引领下开启快乐阅读的人生,从而将阅读深入内心,营造愉悦的阅读殿堂,不断提升阅读素养,为终身学习铺下丰厚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