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生的思维水平和认知能力的发展还不够完善,处于发展关键时期的他们,往往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中难以集中注意力,不能达到学习目标。基于此,教师应从初中物理的实验教学入手,通过优化反馈策略,指导学生正确学习,在提高学习效果的同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反馈优化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1)22-0050-02
物理理论知识教学离不开实验教学,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仅要关注考试结果,更多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因此,教师要通过物理课程中的实验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对学生的反馈过程进行优化,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1 细致观察,揣摩学生心理变化
任何科目的学习都离不开模仿和创新。初中生对实验课程接触较少,尤其是针对具有较强严密性的物理实验往往不能直接完成。对此,教师可以为学生演示具体实验内容,再让学生自己操作,并对学生的实验方法、具体步骤等进行细致观察,揣摩学生心理变化,完成实验教学目标[1]。
如在“质量与密度”的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引入“质量”和“密度”这一概念时,由于大部分学生是第一次接触系统性、理论性的物理概念,因此对具体的内容和知识掌握不够深入。教师可通过演示实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可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用量筒测出物体的体积。而学生在此之前几乎没有见过天平和量筒等测量器具,所以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使下,会仔细观察教师的操作步骤,对具体演示产生深刻的印象。接着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操作,利用天平和量筒测出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观察学生的操作是否规范,揣摩学生心理变化情况,发现学生的错误之处要及时纠正,让学生明确物理实验的严谨性。根据实验所得到的数据,教师可引出公式“密度=”,物理符号可以表示为“”,再让学生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进行简单的计算,在学习实验方法的同时完成学习目标。
学生对教师最直接的反馈来源于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和学习方法,同时也要时刻观察学生的表情、语言、动作等,揣摩学生的学习心理,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物理实验课程而言,通过分析观察,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在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提高物理课堂品质。
2 设计有效问题,帮助学生明确思维方向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提问能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促使学生对知识进行思考,明确教学重点,并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对于教师而言,提问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判断学生是否适应自己的讲课方式、方法,同时能够检验学生是否认真听讲。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通过设计有效问题,判断学生的思维水平,引导学生明确思维方向。
在教学“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如“在雨天中我们经常会看到闪电并听到雷声,那么同学们请回忆一下是先看到闪电还是先听到雷声呢”。学生根据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可以回答出是先看到闪电。由此,教师抛出能引出本节内容的问题:为什么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学生一般无法对这一问题进行科学的回答,但会产生强烈的兴趣,对此教师可以引出“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的传播速度快”这一观点,并且结合教材为学生讲解其具体原理,引出声音产生的根本原因和传播的途径、速度等。教师借助这样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指明方向。需要注意的是,问题的设置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初中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但缺乏专业、系统的理论知识。对此,教师要“以问引问”,通过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引出所要学习的知识,让学生明确探析的方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帮助学生明确思维方向。
有效问题的设置要具有科学性且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要让学生充分思考物理知识的结构和内涵,明确物理学科对生活的影响。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提问,充分考虑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情况,让学生明确探析的方向。
3 组织课堂练习,了解学生认知程度
课堂练习是学生学习物理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实验教学中自己动手参与实践,在夯实理论基础的前提下,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如在教学“密度与浮力”时,笔者为学生准备了一些实验材料,包括木块、铁块、盆、水等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事物。在教学中,笔者为学生演示操作过程:将体积相等的木块和铁块分别放入盛满水的盆内,发现铁块下沉,而木块则漂浮在水面上。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经过反复实验,学生发现铁块总是下沉,而通过置换因素,改变材料的质量、大小等,仍然会出现铁块下沉的现象。对此,教师引出“密度与浮力”的关系,结合之前对于密度ρ的学习,分析“物体密度>液体密度”、“物体密度<液体密度”、“物体密度=液体密度”三种情况下的物理现象,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接着由此结合教材给出公式“F浮=
ρ液gV排”,并结合实验内容为学生阐述每一个物理符号的含义。物理实验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同时提升其动手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在具体实验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课堂练习的引导,从提高操作能力入手,进一步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
4 抓住错题,开展深度探究
初中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出现错误。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找到出错的原因并及时改正,从而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开展深度探究。
如对于“斜坡上静置一辆小车,这辆车受到哪些作用力”这道题。学生分析这道题时,能够得出小车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垂直于斜面的支持力,但往往会忽略题目中的条件——小车静置于斜面。因此教师要指出学生的错误之处,为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并指出正确的解题过程。物理学科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不能简单地对答案进行讲解,更多的是要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难以掌握的、易出错的题目上。对此,教师要更加关注学生的错题,带领学生深度探究。
利用好学生的错题是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提高学生思维水平的关键。在教学中,學生的错题能使教师更直观地分析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进而对教学进行系统的优化。所以在实际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学生没有掌握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5 创新评价方式
评价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对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传统的评价方式难以满足新时代学生的发展需求,对此教师要创新评价方式,开展多元化评价,从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三个方面入手,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为学生的物理学习指明方向[2]。
如在教学“机械运动”时,教师可引出运动这一概念,将运动和静止这两个概念进行比较,明确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范畴,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现象回答问题,了解机械运动的定义。根据机械运动延伸出运动的路线,给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定义。根据这些定义,教师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举例,说一说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有关机械运动的例子。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评价,使学生深入理解有关机械运动的理论知识。不仅如此,教师可以让学生互相评价,请学生回答问题,让其他学生辨别答案的准确性,探讨如果是错误的应如何改正。需要注意的是,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优点以及不足之处。
学生的发展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的积极评价。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意评价的方式方法,也要更多地采用鼓励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在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的同时,更有信心去完成物理实验学习。
本文从揣摩学生心理变化、设计有效问题、组织课堂练习、抓住错题、创新评价方式五个方面出发,探讨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反馈优化策略,旨在通过实验教学反馈的优化来提高学生思维水平,同时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戴初锦.优化中学化学教学策略,实现优质的有效教学[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6).
[2]陈敏华.高中教学领导力模型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10(3).
【作者简介】
徐明志(1985~),男,安徽来安人,本科。研究方向:初中物理。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反馈优化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1)22-0050-02
物理理论知识教学离不开实验教学,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仅要关注考试结果,更多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因此,教师要通过物理课程中的实验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对学生的反馈过程进行优化,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1 细致观察,揣摩学生心理变化
任何科目的学习都离不开模仿和创新。初中生对实验课程接触较少,尤其是针对具有较强严密性的物理实验往往不能直接完成。对此,教师可以为学生演示具体实验内容,再让学生自己操作,并对学生的实验方法、具体步骤等进行细致观察,揣摩学生心理变化,完成实验教学目标[1]。
如在“质量与密度”的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引入“质量”和“密度”这一概念时,由于大部分学生是第一次接触系统性、理论性的物理概念,因此对具体的内容和知识掌握不够深入。教师可通过演示实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可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用量筒测出物体的体积。而学生在此之前几乎没有见过天平和量筒等测量器具,所以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使下,会仔细观察教师的操作步骤,对具体演示产生深刻的印象。接着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操作,利用天平和量筒测出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观察学生的操作是否规范,揣摩学生心理变化情况,发现学生的错误之处要及时纠正,让学生明确物理实验的严谨性。根据实验所得到的数据,教师可引出公式“密度=”,物理符号可以表示为“”,再让学生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进行简单的计算,在学习实验方法的同时完成学习目标。
学生对教师最直接的反馈来源于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和学习方法,同时也要时刻观察学生的表情、语言、动作等,揣摩学生的学习心理,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物理实验课程而言,通过分析观察,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在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提高物理课堂品质。
2 设计有效问题,帮助学生明确思维方向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提问能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促使学生对知识进行思考,明确教学重点,并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对于教师而言,提问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判断学生是否适应自己的讲课方式、方法,同时能够检验学生是否认真听讲。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通过设计有效问题,判断学生的思维水平,引导学生明确思维方向。
在教学“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如“在雨天中我们经常会看到闪电并听到雷声,那么同学们请回忆一下是先看到闪电还是先听到雷声呢”。学生根据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可以回答出是先看到闪电。由此,教师抛出能引出本节内容的问题:为什么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学生一般无法对这一问题进行科学的回答,但会产生强烈的兴趣,对此教师可以引出“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的传播速度快”这一观点,并且结合教材为学生讲解其具体原理,引出声音产生的根本原因和传播的途径、速度等。教师借助这样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指明方向。需要注意的是,问题的设置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初中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但缺乏专业、系统的理论知识。对此,教师要“以问引问”,通过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引出所要学习的知识,让学生明确探析的方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帮助学生明确思维方向。
有效问题的设置要具有科学性且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要让学生充分思考物理知识的结构和内涵,明确物理学科对生活的影响。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提问,充分考虑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情况,让学生明确探析的方向。
3 组织课堂练习,了解学生认知程度
课堂练习是学生学习物理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实验教学中自己动手参与实践,在夯实理论基础的前提下,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如在教学“密度与浮力”时,笔者为学生准备了一些实验材料,包括木块、铁块、盆、水等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事物。在教学中,笔者为学生演示操作过程:将体积相等的木块和铁块分别放入盛满水的盆内,发现铁块下沉,而木块则漂浮在水面上。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经过反复实验,学生发现铁块总是下沉,而通过置换因素,改变材料的质量、大小等,仍然会出现铁块下沉的现象。对此,教师引出“密度与浮力”的关系,结合之前对于密度ρ的学习,分析“物体密度>液体密度”、“物体密度<液体密度”、“物体密度=液体密度”三种情况下的物理现象,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接着由此结合教材给出公式“F浮=
ρ液gV排”,并结合实验内容为学生阐述每一个物理符号的含义。物理实验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同时提升其动手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在具体实验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课堂练习的引导,从提高操作能力入手,进一步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
4 抓住错题,开展深度探究
初中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出现错误。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找到出错的原因并及时改正,从而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开展深度探究。
如对于“斜坡上静置一辆小车,这辆车受到哪些作用力”这道题。学生分析这道题时,能够得出小车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垂直于斜面的支持力,但往往会忽略题目中的条件——小车静置于斜面。因此教师要指出学生的错误之处,为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并指出正确的解题过程。物理学科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不能简单地对答案进行讲解,更多的是要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难以掌握的、易出错的题目上。对此,教师要更加关注学生的错题,带领学生深度探究。
利用好学生的错题是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提高学生思维水平的关键。在教学中,學生的错题能使教师更直观地分析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进而对教学进行系统的优化。所以在实际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学生没有掌握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5 创新评价方式
评价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对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传统的评价方式难以满足新时代学生的发展需求,对此教师要创新评价方式,开展多元化评价,从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三个方面入手,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为学生的物理学习指明方向[2]。
如在教学“机械运动”时,教师可引出运动这一概念,将运动和静止这两个概念进行比较,明确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范畴,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现象回答问题,了解机械运动的定义。根据机械运动延伸出运动的路线,给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定义。根据这些定义,教师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举例,说一说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有关机械运动的例子。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评价,使学生深入理解有关机械运动的理论知识。不仅如此,教师可以让学生互相评价,请学生回答问题,让其他学生辨别答案的准确性,探讨如果是错误的应如何改正。需要注意的是,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优点以及不足之处。
学生的发展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的积极评价。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意评价的方式方法,也要更多地采用鼓励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在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的同时,更有信心去完成物理实验学习。
本文从揣摩学生心理变化、设计有效问题、组织课堂练习、抓住错题、创新评价方式五个方面出发,探讨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反馈优化策略,旨在通过实验教学反馈的优化来提高学生思维水平,同时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戴初锦.优化中学化学教学策略,实现优质的有效教学[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6).
[2]陈敏华.高中教学领导力模型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10(3).
【作者简介】
徐明志(1985~),男,安徽来安人,本科。研究方向:初中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