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军装、讲普通话的女人

来源 :海上文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1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我在15岁到25岁的时候,感觉出自己身体发生了某种神秘变化。这种变化得益于自己生命初年的经验和判断力,感觉力,并且很艺术化地演变为一幅画面,或一首歌曲。
  最先出现的是红军时代的女人。在那时,我看到了《长征组歌》,我看到里面有一个穿军装、讲普通话的女人。
  红军的面容在我记忆里浮现,越来越清晰。这是在赣水苍茫的背景下的画面。有一种油画的蓝色调。红军的表情都很沉默,很郁闷,是一种失落。他们都很瘦弱,相比,女的就显得要好看、耐看得多。她们把军帽往后拽了一把,露出前面的额头的头发;军装上落着补丁,打着绑腿,两条小腿便显得修长有力。
  有了女兵,红军的神情活跃了,是一种激情般的跳跃,却又是克制的;女性的声音在衬托他们,让他们平静,更加坚定;女人却很娇媚,尤其是一个叫“耿莲凤”的女兵,她更活跃一些,会略微摆着头,使一点眼神,激情四溢地唱道:
  “苗岭秀,旭日升,百鸟啼,报新春。”
  她咧着很大的嘴,嘴唇却很薄,线条很好,吐词清晰。
  红军里的男人,即刻都安静下来了;他们的安静来自于信心,来自于很深刻的信仰。男人就是这样的。他们要通过女人来表现自己的坚忍不拔和文雅,并且是可靠的。
  “耿莲凤”让我永远有一种对女兵的美好纪念。在以后的许多日子里,我看见街上的女兵,都会报以敬意。有一次,我在火车站的出口检票处,看见一个女兵走出来,手里提着一个黑色的皮箱,看上去,这女兵真的就是“耿莲凤”。这时候,车站的广播里正在说:“从北京方向开来的第x x次列车,已经到达本站……”我就想那“耿莲凤”,一定是海军政治部歌舞团的。“耿莲凤”身着很普通的海军军装,就是那种“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的红旗挂两边”的军装,但就这军装,其实最接近红军时代的军装,最简洁,最朴素,连颜色,也是灰色的。“耿莲凤”穿着这样肥大的军装,很矫健地走着。我跟着“耿莲凤”,紧随她出了车站,一辆军用吉普车里出来一个男军人,接过“耿莲凤”手里的皮箱,那“耿莲凤”便上了吉普车。
  我一路跟着海军的吉普车,猛追,发疯似的追。我心里知道,我是追不上的,但我又有一丝侥幸,我知道驻沪海军的大院,在虹口公园山阴路一带。我去过。我准备直接奔向那里。然而,我却看到,那海军的吉普车,完全是朝相反的方向开去。吉普车不知开到哪里去了。
  此时,天空是红色的,夕阳染红了天边。那种油画的色彩,又一次映现在我眼前。女人只留给我一个背影。轮廓线也被光影所融化,温和了许多原先粗糙的细节,比如肥大的军裤,看上去更加夸张,索性像舞蹈演员的练功裤,那色彩便衬托出“耿莲凤”奇异的美。“耿莲凤”永远凝固在那画面里。
  女人便这样进入我的灵魂。把许多东西都覆盖了。
其他文献
很多人会对制服有着一种特殊的情结,对穿制服的人,心底也会生出由衷的欢喜,甚而慢慢地演化成一种癖好,我们称之为“制服癖”。    A:审美情趣    他们对制服就是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制服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近于偏执的喜好,一种致命的诱惑,穿制服的那个人总是他们眼里最美丽动人的这一个,会焕发出非同寻常的魅力和气质。  他在小时候因为有着一段特别仰慕警察叔叔和解放军叔叔的时期,于是那时起就很喜欢警察还
期刊
就像这辈子没有当过运动员,倒也穿坏了几套运动服一样;我这辈子虽没当过兵,却也穿破了好几身的军装。其中有实行军衔制时的和废除军衔后的,都是四个兜的干部服。可以说,绿军装是我至今为止,唯一的制服之恋。  说来也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那时正值“文革”。人不分老幼,天不分南北,解放军的服装是当时天底下最时髦的服装。成为时尚的原因不复杂,就像那会流行的一首歌儿所唱:“哎——是谁帮我们翻了身哎?是谁帮我们得解放
期刊
制服究竟是哪年哪月出现的?  据说是100多年前外国男人大批来华带来的影响——因为八国联军、华尔洋枪队而出现了最多的专用服装。  慈禧时代有了第一条铁路,皇家列车员是大内太监来担当,统一的顶带花翎[另议:制服在中国古已有之],但是那名火车司机,据说已老母鸡变鸭,正儿八经穿了洋服,也就是铁路司机制服。  另一说法,把制服的出现推向更早,当年利玛窦来华,才是洋制服真正流入的年份——而且,本国女性开始穿
期刊
何谓穷开心?过去有句歇后语,叫做:穷人心口挂钥匙——穷开心。穷是相对而言的,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为一种大众的娱乐。  拿什么来穷开心,自然是寻找大众最熟悉的载体;于是,流行歌曲就成了一个最佳的选择。网络音乐作者们把当下最流行的音乐给篡改了,当然,变动的是词而不是曲。那首广为传唱的《吉祥三宝》被改为:“老板!——啊?/今天晚上我们加班吗?——要。/那加班是不是没有钱啊?——对。/加到凌晨明天还要来吗?
期刊
皖南事变爆发后,美国左翼记者斯诺和斯特朗先后在美国的《先驱论坛报》和《星期六晚邮报》发表文章,像一颗颗重量级的炸弹,在美国从政要到一般民众中均产生了强烈反响,蒋介石的做法受到了责难。不久从各种渠道传来的消息相继证实了他们报道的真实性。美国政府不愿中国发生内战,以削弱抗日的力量,他们正指望中国战场拖住日军南进的步伐,因此,美国政府派出特使居里来到重庆,宣称在国共问题尚未解决前,美国政府无法大量援华。
期刊
在遥远的过去,当美国国会通过法令,将托管地夏威夷正式列为合众国第50个州后,当时还围着草裙在夏威夷的威基基海滩上拾贝壳的土著少女,面对高耸着乳房的玛丽莲·梦露时,突然惊诧起自己的守旧和羞涩。但有一位后来被誉为土著之花的名叫露露的女孩,却当着梦露的面一把扯下了身上的草裙,这回轮到梦露惊讶起来了。  第二年春天,梦露在她的一部日后被禁止公演达7个月的电影《我就是露露》中,真实的扮演了那位扯下草裙的姑娘
期刊
这次说三个骂人的事。  万峰老师在杭州很有名,他主持的晚间节目《伊甸园》是杭州的哥的“每晚必听”。什么样的风格呢?杭州媒体曾经形容他为:电波怒汉;如今,上海媒体也送给他四个字:简单粗暴。基本上就是“骂”。比如一个小姑娘打电话进来怯生生地说,万峰老师,我怀孕了,怎么办?万峰老师说,你几岁了?我听你年纪不大么。小姑娘更怯了:18岁。万峰老师马上开骂了,你们这些小姑娘啊,年纪轻轻就不,隆得自重,如果我是
期刊
丽丽怎么也没想到,那个一直在东京开饺子店的姨妈会突然跟日本姨夫吵得胸闷气短,一个人跑到上海来散心。丽丽怀疑姨妈是挨了姨夫的打,却也不敢多问,细想想也真是作孽,少不得要休两天假,陪姨妈“兜兜淮海路”。  姨妈在上海没别的亲眷,哭一阵笑一阵叹一阵地拿丽丽当心理医生,句句话尾音都拖长了腔往上边一挑,跟台湾人配音的日本偶像剧一模一样。丽丽只管耐着性子听,哪里晓得,临走前姨妈甩出大手笔——愣是从拉杆箱里变出
期刊
无论春夏秋冬,明星一举一动难逃公众目光,包括他们的朋友、爱情和绯闻……我们真的很了解明星吗?未必如此。令人诧异的广告合同、以天价售出的独家发布的照片、在晚会上露个脸就可到手的精致礼品和巨额报酬:商界与明星一笔笔交易对我们几乎是雾里看花,但明星商业却欣欣向荣。知名度成了至高无上的摇钱树,令观众、消费者和商人忘乎所以。无论是靠电视“真人秀”走红的“一次性明星”,还是电影界叱咤风云的大腕,这些明星拿名气
期刊
朱家角镇素有“上海威尼斯”的美誉,镇内河流纵横、长街绵延、古风石桥跨河而居,明清建筑依水而立,构成了一幅美不胜收的天然良景。  在总体规划中,李祖原先生从不同的思维角度出发,对发展中的江南水乡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充分利用科学的、先进的设计理念,与朱家角古镇文化形象进行有机融合,并推进了创新特色……  在中国当代建筑师中,很少有人像李祖原先生那样一贯坚持主张“中国式建筑”的实践;很少有人像李祖原先生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