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像这辈子没有当过运动员,倒也穿坏了几套运动服一样;我这辈子虽没当过兵,却也穿破了好几身的军装。其中有实行军衔制时的和废除军衔后的,都是四个兜的干部服。可以说,绿军装是我至今为止,唯一的制服之恋。
说来也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那时正值“文革”。人不分老幼,天不分南北,解放军的服装是当时天底下最时髦的服装。成为时尚的原因不复杂,就像那会流行的一首歌儿所唱:“哎——是谁帮我们翻了身哎?是谁帮我们得解放哎?……”一句话,“我们的生活变了样,我们的幸福乐无疆”,“感谢亲人解放军呐……”
“文革”初期,天下大乱。说是乱了敌人,锻炼了自己;没想到,敌人倒不见得乱了多少,反正自己却是乱得可以。于是,毛主席派亲人解放军“三支两军”,走进各行各业。这也是有句歌词的,叫做“文化大革命立新功,立呀么立新功啊”。因而,有了个“三学”的口号: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学解放军。过了若干年,再加上了一句“解放军学全国人民”,想来也是为了鼓励解放军再立新功的。
军装盛行的另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在战争岁月里只穿过红军军服、在和平年代中拒绝接受军衔的毛主席,总以一身绿军装出现在世人的面前:“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的红旗挂两边”。我们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毛主席热爱我热爱。就如在之后的1984年,中国领导人又一次在服装上身体力行,可这一回的主角不是军装,是西装。
父亲自从抗战时参加了新四军,在部队工作到“文革”结束才转业到地方。在军装最走红的时光,我是不缺军装穿的,而且老的新的都有。
我穿的第一件军装是在小学六年级,那是父亲的旧军装。军装太长,母亲就把衣服下摆卷起来,用线缝上。这件军装不是草绿的,而是淡黄显白的;军装上的纽扣也不是我们所讲的没图案的光板,而是内有八一的五角星。在衣肩靠近臂膀的地方,有个衣襻;对应的面临衣领处,有两个线锁过的小洞;这是用来配挂军衔肩章的。这一款式是实行军衔制时的军装,还有一种秋冬季的,颜色是土黄接近咖啡。这一样式的军装,是军装中的极品。一是有了年代;二是物以稀为贵;三是有点身价,这身皮子属于“老八路”级别。
那时,我家从上海搬到杭州。有一次,从南京回杭州途经上海,住在长乐路的亲戚家。一个堂兄看中了我晒在外面刚洗的那件“老八路”的军装,就让他的父亲向我父亲要。我父亲没有二话,让我的堂兄如愿。可怜那军装未干,产权就归了他人。而且这种极品是没有再生的,穿一件少一件。
新军装也有极品的,那就不是布面料的,而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推出的“三合一”军装,其实就是化纤材料的确良。与传统的相比,显得轻、薄、挺刮、亮眼。缺点就是怕火,一不小心碰到了香烟灰,也会烫出星星点点的洞。院子里的大人说,打仗是不能穿的。
穿军装也是讲究搭配的,是否“懂经”,就看搭配。要么是穿上下一套,要么只穿一条军裤,穿军装就绝不能配小裤脚管的裤子。鞋子也有讲究,要么是北京产的黑灯心绒面子,镶滚着黑皮边的塑料底松紧鞋,其中自塑料底胜于咖啡底。更有腔调的是黑色的两接头低帮军用皮鞋,或者是高帮军用皮鞋。冬天,把军装套在呢军服外,或者是套在黑色的毛料衣服外。这么一看,军装有点像棉袄的罩衫。
因为爱得深,于是就出现了假冒的“大兴”军装,除了自己缝制,有的地方在店里也有卖。因为毕竟不是每一个家庭都有人当兵,都有当兵的七大姑八大姨的。但从颜色上是不难辨别的。那时,来讨要军装纽扣的也不少,而且想要老纽扣。这当然与自制军装有关,而小妹在英国读博士的导师,也向她要军装的纽扣和军帽上的红五星,不晓得是出自什么样的情结。
“大兴”军装的另一个品种是军装是真的,但把只有上头两个袋袋的战士服,在下面添上两个袋袋,改装成四个口袋的干部服。那时光,排以上干部,就是四个兜的军装;一直到中央军委主席,概莫能外。
我们班里有几个同学,就穿着改制的干部服,把自己提了级。但是,这种干部服的露马脚是明显的,露在上衣口袋的袋盖上。正宗的干部服,上衣盖后有个锁扣子的小襻,锁住扣子是看不出来的。战士服的上衣盖后没有搭襻,是直接锁在衣盖上的,因而扣子是露在衣盖外的。改成干部服后,就把原来的锁眼缝起来,在衣盖后加个襻。这样,上衣盖上被缝上的锁眼,就像两只眯起来的眼睛,遮掩着一颗追求上进的心。我总想,上衣盖的这一着,估计就是军装设计者埋下的伏笔。不然的话,提干和招摇撞骗不就是太容易了么。
现在,穿军装的非军人不多了,不是民工,就是军训的学生。穿的除了绿军装,还有穿迷彩军装的。这迷彩服还弄出女生的小背心、文胸等一干的衍生品;它比当年把战士服改成干部服的思路,不知要宽了多少。
现在仍清晰地记得,我穿的军装是副二号的。在左上衣袋的反面,印着长方形的黑框。中间的一个内容,写着军装的尺寸。
说来也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那时正值“文革”。人不分老幼,天不分南北,解放军的服装是当时天底下最时髦的服装。成为时尚的原因不复杂,就像那会流行的一首歌儿所唱:“哎——是谁帮我们翻了身哎?是谁帮我们得解放哎?……”一句话,“我们的生活变了样,我们的幸福乐无疆”,“感谢亲人解放军呐……”
“文革”初期,天下大乱。说是乱了敌人,锻炼了自己;没想到,敌人倒不见得乱了多少,反正自己却是乱得可以。于是,毛主席派亲人解放军“三支两军”,走进各行各业。这也是有句歌词的,叫做“文化大革命立新功,立呀么立新功啊”。因而,有了个“三学”的口号: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学解放军。过了若干年,再加上了一句“解放军学全国人民”,想来也是为了鼓励解放军再立新功的。
军装盛行的另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在战争岁月里只穿过红军军服、在和平年代中拒绝接受军衔的毛主席,总以一身绿军装出现在世人的面前:“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的红旗挂两边”。我们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毛主席热爱我热爱。就如在之后的1984年,中国领导人又一次在服装上身体力行,可这一回的主角不是军装,是西装。
父亲自从抗战时参加了新四军,在部队工作到“文革”结束才转业到地方。在军装最走红的时光,我是不缺军装穿的,而且老的新的都有。
我穿的第一件军装是在小学六年级,那是父亲的旧军装。军装太长,母亲就把衣服下摆卷起来,用线缝上。这件军装不是草绿的,而是淡黄显白的;军装上的纽扣也不是我们所讲的没图案的光板,而是内有八一的五角星。在衣肩靠近臂膀的地方,有个衣襻;对应的面临衣领处,有两个线锁过的小洞;这是用来配挂军衔肩章的。这一款式是实行军衔制时的军装,还有一种秋冬季的,颜色是土黄接近咖啡。这一样式的军装,是军装中的极品。一是有了年代;二是物以稀为贵;三是有点身价,这身皮子属于“老八路”级别。
那时,我家从上海搬到杭州。有一次,从南京回杭州途经上海,住在长乐路的亲戚家。一个堂兄看中了我晒在外面刚洗的那件“老八路”的军装,就让他的父亲向我父亲要。我父亲没有二话,让我的堂兄如愿。可怜那军装未干,产权就归了他人。而且这种极品是没有再生的,穿一件少一件。
新军装也有极品的,那就不是布面料的,而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推出的“三合一”军装,其实就是化纤材料的确良。与传统的相比,显得轻、薄、挺刮、亮眼。缺点就是怕火,一不小心碰到了香烟灰,也会烫出星星点点的洞。院子里的大人说,打仗是不能穿的。
穿军装也是讲究搭配的,是否“懂经”,就看搭配。要么是穿上下一套,要么只穿一条军裤,穿军装就绝不能配小裤脚管的裤子。鞋子也有讲究,要么是北京产的黑灯心绒面子,镶滚着黑皮边的塑料底松紧鞋,其中自塑料底胜于咖啡底。更有腔调的是黑色的两接头低帮军用皮鞋,或者是高帮军用皮鞋。冬天,把军装套在呢军服外,或者是套在黑色的毛料衣服外。这么一看,军装有点像棉袄的罩衫。
因为爱得深,于是就出现了假冒的“大兴”军装,除了自己缝制,有的地方在店里也有卖。因为毕竟不是每一个家庭都有人当兵,都有当兵的七大姑八大姨的。但从颜色上是不难辨别的。那时,来讨要军装纽扣的也不少,而且想要老纽扣。这当然与自制军装有关,而小妹在英国读博士的导师,也向她要军装的纽扣和军帽上的红五星,不晓得是出自什么样的情结。
“大兴”军装的另一个品种是军装是真的,但把只有上头两个袋袋的战士服,在下面添上两个袋袋,改装成四个口袋的干部服。那时光,排以上干部,就是四个兜的军装;一直到中央军委主席,概莫能外。
我们班里有几个同学,就穿着改制的干部服,把自己提了级。但是,这种干部服的露马脚是明显的,露在上衣口袋的袋盖上。正宗的干部服,上衣盖后有个锁扣子的小襻,锁住扣子是看不出来的。战士服的上衣盖后没有搭襻,是直接锁在衣盖上的,因而扣子是露在衣盖外的。改成干部服后,就把原来的锁眼缝起来,在衣盖后加个襻。这样,上衣盖上被缝上的锁眼,就像两只眯起来的眼睛,遮掩着一颗追求上进的心。我总想,上衣盖的这一着,估计就是军装设计者埋下的伏笔。不然的话,提干和招摇撞骗不就是太容易了么。
现在,穿军装的非军人不多了,不是民工,就是军训的学生。穿的除了绿军装,还有穿迷彩军装的。这迷彩服还弄出女生的小背心、文胸等一干的衍生品;它比当年把战士服改成干部服的思路,不知要宽了多少。
现在仍清晰地记得,我穿的军装是副二号的。在左上衣袋的反面,印着长方形的黑框。中间的一个内容,写着军装的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