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中医针灸配合康复理疗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方法: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62例,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中医针灸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康复理疗,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Barthel指数改善程度、总有效率等,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针灸配合康复理疗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较为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针灸;康复理疗;脑出血
脑出血主要是指脑实质非外伤性脑动脉破裂所致的出血,该病的致残率及致死率较高,且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老龄化人口的加剧,致使该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危及到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1]。脑出血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功能障碍,因此,选择一种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的质量已成为临床医学界关注的重点。本文主要观察中医针灸配合康复理疗治疗脑出血的疗效,并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从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脑出血患者中抽取62例作为研究对象,数字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男17例,女14例;年龄为33~71岁,平均年龄为(51±2.76)岁;给予对照组中医针灸治疗。研究组男19例,女12例;年龄为32~73岁,平均年龄为(52±2.93)岁;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康复理疗。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排除标准
本次所选患者均参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会拟定的相关诊断标准进行确诊,且均经颅脑CT进行证实;本次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核和批准,并经患者和家属的签字同意;所选患者中均排除合并严重心、肺等功能异常者,排除有意识障碍及语言理解障碍者。
1.3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行常规对症处理,如营养剂、降颅压、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等;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给予对照组患者中医针灸治疗,以患侧的阳明经穴、华佗夹脊穴为主穴位,取上肢后溪、髑、曲池、肩髂、合谷、外关等穴,取下肢环跳、阳陵泉、风市、解溪、绝骨、太冲、足三里等穴,常规消毒后直刺进针,反复提捻,患侧采用补法,健侧采用泻法;一日一次,连续治疗6日后休整一日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12个疗程。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康复理疗,具体措施如下:
(1)成立康复理疗小组,评估患者病情拟定科学、合理的理疗方案:选取经验丰富的针灸科主治医师以及护理人员组成康复理疗小组,并对其进行培训,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同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拟定并实施科学、合理的康复理疗。
(2)推拿理疗方法:采用抹、滚、摇、按、拿及点等手法,取患者头颈部脑户、百惠及哑门等穴位;取腰背部脾俞、大椎、肾俞等穴位;取上下肢曲池、血海、手三里、合谷、环跳、昆仑及足三里等穴位进行推拿理疗。
(3)中药热敷:推拿结束以后,采用中药热奄包热敷患肢,热敷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询问患者温度是否适宜。
(4)加强对患者的康复训练:在患者患侧颈肩部加垫软枕,抬高患肢过肩,避免肩关节脱位;同时,做好患者上、下肢被动训练以及膝关节屈伸转换运动。
1.4评定标准
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生活自理程度;同时,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并根据其改善程度评定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语言表达清晰,生活基本能够自理为临床治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瘫痪肌体肌力提升两级及以上为显著进步;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好转,瘫痪肌力提升一级以上为进步;未达上述标准,甚至加重为无效;总有效为临床治愈+显著进步+进步。
1.5统计学方法
SPSS 19.0软件对研究数据处理分析,计量资料表示为(X±s),计数资料检验用χ2,P<0.05时,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
2.结果
2.1治疗前后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
治疗前,研究组Barthel指数评分(33.65±5.29)分,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34.67±5.12)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Barthel指数评分(80.23±5.07)分,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64.39±5.83)分;两组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
2.2两组治疗疗效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3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42%,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疗效比较[例数/百分比,(n/%)]
3.讨论
脑出血在祖国医学中属于“中风”的范畴,多因气血亏虚、肝肾阴虚所致,临床上对于该病的治疗主要是以滋补肝肾、益气活血为主[2]。中医针灸治疗的原则是虚则补之,实则泻之;针刺穴位能够有效改善脑部氧代谢以及脑血流量,进而预防或改善动脉粥样的硬化;除此之外,针灸治疗还能够起到双向调节的作用,提升大脑皮质神经条件反射强度,促进其功能的康复。中药针灸治疗脑出血的同时配以康复理疗,能够进一步提升神经功能康复的速度,预防肌肉萎缩、压疮及关节挛缩等并发症,提升患者生活及生存的质量。本次研究中针灸配以康复理疗的研究组,其治疗后的研究组Barthel指数改善程度、总有效率等,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林兴东[3]等临床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由此表明,应用中医针灸配合康复理疗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较为确切,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提升其生活的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雷丽.23例原发脑出血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效果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23):408.
[2]项蓉.用中医针灸配合康复理疗治疗脑出血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5):206-207.
[3]林兴东.针灸联合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脑出血效果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7):271-272.
关键词:中医针灸;康复理疗;脑出血
脑出血主要是指脑实质非外伤性脑动脉破裂所致的出血,该病的致残率及致死率较高,且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老龄化人口的加剧,致使该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危及到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1]。脑出血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功能障碍,因此,选择一种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的质量已成为临床医学界关注的重点。本文主要观察中医针灸配合康复理疗治疗脑出血的疗效,并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从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脑出血患者中抽取62例作为研究对象,数字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男17例,女14例;年龄为33~71岁,平均年龄为(51±2.76)岁;给予对照组中医针灸治疗。研究组男19例,女12例;年龄为32~73岁,平均年龄为(52±2.93)岁;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康复理疗。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排除标准
本次所选患者均参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会拟定的相关诊断标准进行确诊,且均经颅脑CT进行证实;本次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核和批准,并经患者和家属的签字同意;所选患者中均排除合并严重心、肺等功能异常者,排除有意识障碍及语言理解障碍者。
1.3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行常规对症处理,如营养剂、降颅压、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等;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给予对照组患者中医针灸治疗,以患侧的阳明经穴、华佗夹脊穴为主穴位,取上肢后溪、髑、曲池、肩髂、合谷、外关等穴,取下肢环跳、阳陵泉、风市、解溪、绝骨、太冲、足三里等穴,常规消毒后直刺进针,反复提捻,患侧采用补法,健侧采用泻法;一日一次,连续治疗6日后休整一日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12个疗程。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康复理疗,具体措施如下:
(1)成立康复理疗小组,评估患者病情拟定科学、合理的理疗方案:选取经验丰富的针灸科主治医师以及护理人员组成康复理疗小组,并对其进行培训,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同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拟定并实施科学、合理的康复理疗。
(2)推拿理疗方法:采用抹、滚、摇、按、拿及点等手法,取患者头颈部脑户、百惠及哑门等穴位;取腰背部脾俞、大椎、肾俞等穴位;取上下肢曲池、血海、手三里、合谷、环跳、昆仑及足三里等穴位进行推拿理疗。
(3)中药热敷:推拿结束以后,采用中药热奄包热敷患肢,热敷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询问患者温度是否适宜。
(4)加强对患者的康复训练:在患者患侧颈肩部加垫软枕,抬高患肢过肩,避免肩关节脱位;同时,做好患者上、下肢被动训练以及膝关节屈伸转换运动。
1.4评定标准
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生活自理程度;同时,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并根据其改善程度评定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语言表达清晰,生活基本能够自理为临床治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瘫痪肌体肌力提升两级及以上为显著进步;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好转,瘫痪肌力提升一级以上为进步;未达上述标准,甚至加重为无效;总有效为临床治愈+显著进步+进步。
1.5统计学方法
SPSS 19.0软件对研究数据处理分析,计量资料表示为(X±s),计数资料检验用χ2,P<0.05时,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
2.结果
2.1治疗前后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
治疗前,研究组Barthel指数评分(33.65±5.29)分,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34.67±5.12)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Barthel指数评分(80.23±5.07)分,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64.39±5.83)分;两组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
2.2两组治疗疗效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3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42%,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疗效比较[例数/百分比,(n/%)]
3.讨论
脑出血在祖国医学中属于“中风”的范畴,多因气血亏虚、肝肾阴虚所致,临床上对于该病的治疗主要是以滋补肝肾、益气活血为主[2]。中医针灸治疗的原则是虚则补之,实则泻之;针刺穴位能够有效改善脑部氧代谢以及脑血流量,进而预防或改善动脉粥样的硬化;除此之外,针灸治疗还能够起到双向调节的作用,提升大脑皮质神经条件反射强度,促进其功能的康复。中药针灸治疗脑出血的同时配以康复理疗,能够进一步提升神经功能康复的速度,预防肌肉萎缩、压疮及关节挛缩等并发症,提升患者生活及生存的质量。本次研究中针灸配以康复理疗的研究组,其治疗后的研究组Barthel指数改善程度、总有效率等,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林兴东[3]等临床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由此表明,应用中医针灸配合康复理疗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较为确切,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提升其生活的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雷丽.23例原发脑出血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效果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23):408.
[2]项蓉.用中医针灸配合康复理疗治疗脑出血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5):206-207.
[3]林兴东.针灸联合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脑出血效果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7):271-272.